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08:57:22

文档简介

2023级“贵百河”5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古希腊人的移民示意图,据图可知古希腊人的移民活动(  )
A.形成了专制性帝国 B.开阔了古希腊人眼界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扩大了罗马法的基础
2.中古西欧的市民在上百年的时间里曾试用过各式各样政府组织方案。例如,所有政治机关由选举 产生、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等级代表制、比例代表制、轮流任职制等等。这些实践(  )
A.增强封建领主的政治实力 B.复兴了古典时期的城邦政治
C.利于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 D.使专制王权的发展受到限制
3.笈多帝国时期,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赐地文书规定,政府放弃所赠土地的行政司法权, 以及包括森林、牧场和矿藏在内的地上地下的全部资源;土地上的耕作者和手工业者同样随土 地转到封地占有者的控制之下。这促进了笈多帝国(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专制王权强化
C.行省制度的建立 D.封建化的进程
4.某古代文明被称为“美洲的罗马”,该文明曾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 由贵族充任。该文明(  )
A.有完善的道路系统 B.创造了二十进制
C.发明了“浮动园地” D.出口黄金和象牙
5.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 学者提出,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 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
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B.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C.历史观点不同源于阶级不同 D.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6.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 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开始 B.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C.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 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写道:“他们制造一种理论,竟说教皇、主教们、传教士们, 应当被称为‘教会阶级’,而君主、贵族、手艺人和农民被称为‘世俗阶级’——一个多么富 于欺骗性的巧妙发明!但是我们无须害怕。因为所有的基督徒们都是真正地属于教会阶级的, 我们有同一种信仰。”此论述(  )
A.适应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B.使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C.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提高了中古王权的地位
8.《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但删除了谴责英国国王侵犯非洲人的“神圣的生存权利和自 由权利”,贩卖黑奴;否决殖民地禁止和限制奴隶贸易的立法;煽动奴隶拿起武器反抗等内容。 这一做法可以看出(  )
A.美国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B.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特点
C.奴隶制存废成为矛盾焦点 D.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博弈
9.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美、法工业发展和所占殖民地面积情况表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工业潜力指数 127.2 298.1 57.3
全球制造业份额 13.6 32 6.1
殖民地面积 (百万平方公里) 33.5 0.3 10.6
A.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和所占殖民地错配 D.英国工业技术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
10.马克思在其一部著作中写道:“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 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 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 B.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D.巴黎公社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经验
11.列强为了满足本国需求和世界市场的需要,破坏了非洲传统的以小农为主经济结构,强迫非洲 人民种植几种经济作物和开采矿产,其它如粮食和生活日用品等依赖进口。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殖民活动破坏非洲发展 B.非洲殖民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任意瓜分殖民地版图
12.列宁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 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由此可知,亚欧两地的斗争都(  )
A.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D.体现了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13.《国联盟约》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 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 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同时,这一监护应由他们作为‘受托者’代表 国联来执行”。可知“委任统治”(  )
A.有效解决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有助于弱小的民族走向现代化
C.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处理国际争端 D.是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新方式
14.列宁曾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据此可知(  )
A.新经济政策导致苏联社会危机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经济规律
C.斯大林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粮食税的实行引起农民严重不满
15.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 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提出用非暴力的手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恶,甚至是感化一切恶的行为 和事物,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这反映印度(  )
A.民族文化影响斗争策略 B.独立理论和独立运动相统一
C.有独特的独立斗争方式 D.产生了独立觉醒的民族意识
16.《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 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联合国还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 自决权、人权,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  )
A.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 B.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
C.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D.消除了大国之间的冲突与对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 共52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克莱特的纺织厂建在河流旁边,利用水力资源提供生产所需动力。但水力资源不能移动,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更方便的动力,蒸汽动力被人们锁定。瓦特经过多年探索、改进,“万能蒸汽机”开始运用于各行各业。“万能蒸汽机”普遍使用表明人类依靠人力、畜力和水力等自然力转向新的驱动力。19世纪中期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美、法等国也紧紧相随。1831年电磁感应被发现,电力成为新能源,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同时,科学家们又探索到热和功的相互转化方式,于是1876年第一台内燃机发明。内燃机燃料的热能转化为动能,接着电力、石油化工取代蒸汽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严龙梅《立足统编教材的历史解释与探究》
材料二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大力投资教育,以法律形式保证了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说,工业革命为英国女子教育的变革及自身地位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契机。
——姚琳《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工业革命对妇女解放的影响。(6分)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具备了一个实行集体安全原则的国际权力机构的性质,但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一个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筹建国联的过程中,战败的德国、革命的苏俄一直被排斥在外,除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外,广大中、小国家对于国联的一切重大事务都极少有发言权。国联盟约公布后……由于威尔逊拒绝妥协,美国这个国联的主要发起国竟没有成为国际联盟的正式成员,这无疑是对国联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的又一重大打击。国联盟约虽然做出了对侵略国家实行制裁的一般规定,却并没有对“侵略”、“侵略者”做出明确的阐释,也没有就采取制裁行动的程序与步骤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两次大战期间,在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国联似乎无处不在,却又无所作为。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接受它没能阻止一次次的局部冲突、没能阻止又一场世界大战的发生这一客观的事实。
——杨和平《国际联盟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的局限。(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关于国际治理的启迪。(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朵洁白的棉花,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近现代史。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公元11世纪之前,世界上只有南亚、东非及美洲中部生产棉花,此时棉花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带来棉纺织技术革命,到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新兴国家积极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特别是印度、中国等国,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围绕材料,就材料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摘编自黎明辉《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处理好与农民关系”的方法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首先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的原因。(6分)2023 级“贵百河”5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的历史事件是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活动,该殖民
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古希腊人的活动的范围,开阔了古希腊人的眼界,故选 B 项;古希腊的殖民运动始终未像东方国
家一样建立专制性帝国,排除 A 项;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排除 C 项;罗马帝国的扩张扩大了罗
马法的基础,图片并未涉及,排除 D 项。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所有政治机关由选举产生、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等级代表制、比例代表制、轮流任
职制”可知,在中古西欧的市民尝试的各种政府组织方案,带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民主性,有利于西欧社会向近代化
转型,C 项正确;市民自治削弱了封建主的政治实力,排除 A 项;中世纪的欧洲政府方案是进一步发展了民主政治,
并不是复兴,排除 B 项;市民自治强化了专制王权,而不是限制王权的发展,排除 D 项。
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
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
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促进了笈多帝国封建化的进程,D 项正确;材料
与商品贸易无关,无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不能强化专制王
权,排除 B 项;材料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排除 C 项。
4.【答案】A【解析】据材料“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可知该文明为印加文明,
故选 A 项;创造了二十进制是玛雅文明,排除 B 项;发明了“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文明,排除 C 项;出口黄金和
象牙是属于非洲文明的特征,排除 D 项。
5.【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
等说法”,但近年来,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学者有了新的解释,认为新航路开辟与“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
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有关,这体现了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随着研究视角
拓展而趋于全面,故选 D 项;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几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历史解释,并非历史解释具有
不确定性,排除 A 项;近期学者和传统研究的观点不同,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角度不同,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排除
B 项;阶级的定义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如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等,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并没有体现出来,排除 C 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商品出口国”结合所学,西方殖民者建立起跨越大西洋、印度洋
和太平洋的全球贸易网络,因此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故选 D 项;据所学可知,东西方贸易
从古皆有,如汉代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往来,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B 项;材料主要介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逐渐建立起一个以购买中国商品为中心的贸易
网络,并非仅仅表明中国商品受到欢迎,排除 C 项。
7.【答案】A【解析】宗教改革时期是 16-17 世纪,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平等自由,材
料中“所有的基督徒们都真正属于教会阶级”这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的诉求,故选 A;材料中只提到了各阶层有“共
同的信仰”,并没有提到各阶层有共同的目标,故排除 B;材料中,“世俗阶级”仍然是基督徒,并没有动摇对基督
教的信仰,故排除 C;5-15 世纪被称为是中古时期,1517 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
革的序幕,时间上不符,故排除 D。
8.【答案】A【解析】材料中《独立宣言》删除的内容,均涉及到黑人奴隶的权利与自由,以及奴隶贸易等,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保留了黑人奴隶制,他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并非惠及各个阶层,是其民主政治的局
限性,故选 A 项;独立战争的性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B 项;奴隶制存废问题是 19 世纪后半叶南北战争面临的
问题,时间不符,排除 C 项;《独立宣言》删除的内容是美国为自己保留奴隶制留下余地,并非与英国的博弈,排除
D 项。
9.【答案】C【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一战前美国工业发展远超英法两国,但是殖民地面积远比英法两国少,由此可
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错配,故选 C。一战前,世界经济中心仍然在欧洲,故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所占殖民地面积不匹配,B 选项只反映经济发展不平衡,片面,故排除 B。根据所学知识,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没有进行革新技术,故排除 D 项。
10.【答案】D【解析】由“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可知,巴黎公社为国际
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选 D。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未建立工农联盟,故排除 A。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排除 B。马克思主义没有指导巴黎公社,排除 C。
11.【答案】B【解析】由“强迫非洲人民种植几种经济作物和开采矿产”可知,非洲殖民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故选 B。A 选项是材料的概括,是现象,故排除。C、D 与材料无关。
1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亚洲的觉醒”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运动,它与欧洲先进无产
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都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选 A 项;“亚洲的觉醒”是资产阶级性质革命,并未推动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 B 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于二战后,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亚洲的觉醒”是资产阶
级性质革命,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排除 D 项。
第 1 页 共 3 页
{#{QQABKYIUogAIAIIAARhCEwGgCAOQkAACCIoOgBAMoAIASRNABAA=}#}
13.【答案】D【解析】“委任统治”是在国联成立后,战胜国对战败国殖民地的重新瓜分,是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的新
方式,故选 D 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因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战后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并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委任统治不能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排除 A 项;委任统治忽略了弱小民族的
看法,是对弱小民族的侵略,排除 B 项;国联盟约以维护世界和平为旗号,实质是重新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排除
C 项。
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与分配”可知是当时是实行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该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排斥商品和货币关系,违背经济规律,故选 B 项。导致苏联社会危机的是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故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形成于 1936 年,当时斯大林模式还没有形成,时间不符,
故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是余粮收集制的实行引起农民严重不满,故排除 D 项。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可知印度教的传统教义与其他宗教思想相
结合,对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张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印度民族文化对反殖民斗争策略的影响作用,故选 A 项;非
暴力不合作运动实施过程中多次因为超出了原定的独立理论而被迫终止,这说明印度的独立理论与独立运动不完全
统一,排除 B 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属于一种合法斗争的方式,这种方式与很多国家和地区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方
式具有相似性,排除 C 项;印度的民族意识早在 20 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中已经产生,排除 D 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联合国通过“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禁止使用武力威胁世界和平,联合国
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这两方面的举措均体现了联合国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故
选 B 项;联合国就是原有欧洲国际法发展完善的结果,与史实不符,而且“颠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A 项;
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主要以实力为基础,以“丛林法则”为原则,对别国实行政治控制,经济制裁,外交封锁等,
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C 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D 项。
17.(10 分)
(1)电力作为主要动力能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重心在重工业;技术领先地位从英国转移至美国和德国;范
围更加扩展。(每点 2分,任意 2 点得 4分)
(2)推动了女性形象的转变(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扩大了女性的受教育权利(提高了女性的知识
文化水平);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推动了女性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为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奠定基础。(每
点 2 分,任意 3 点得 6 分)
【解析】(1)根据材料“阿克莱特……利用水力资源提供生产所需动力……蒸汽动力被人们锁定……1831 年电磁
感应被发现,电力成为新能源,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能源方面由蒸汽动力转向
电力;据材料“1831 年电磁感应被发现……科学家们又探索到热和功的相互转化方式”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
术改革把科学知识直接系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构成第一生产力,科学与生产实现紧密结合,结合所学可知重心在
重工业方面;据材料“19 世纪中期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美、法等国也紧紧相随”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多国开展,范围更加扩大,技术领先地位也从英国转移至美国和德国。
(2)根据材料二《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妇女从家庭中
解放出来走向社会,使女性形象实现了从家庭劳动者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变;根据材料三“19 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为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法律形式保证了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知,工业社会对合格劳动者
的需求促使政府重视女子教育的发展,扩大了女性的受教育权利,提高了女性的知识文化水平;根据材料三“工业革
命为英国女子教育的变革及自身地位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契机”可知,工业革命增强了女性的经济实力,经济实
力的提升推动了女性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也为后世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8.(16 分)
(1)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美国未参加,德国、俄国等国被排斥在外;国联对于集体安全和制裁侵略者问题
举措不力;未对“侵略”含义阐释;“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成为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每点 2 分,任意 3点得 6 分)
(2)积极影响: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每点 2分,任意 3 点得 6分)
(3)国际新秩序应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不应成为国家之间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障
碍;新的国际秩序应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新的国际秩序应坚持政治、经济并重原则;必须彻底废除以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特征的国际政治旧秩序和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快国际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解析】
(1)材料一中“广大中、小国家对于国联的一切重大事务都极少有发言权”,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点;材
料中“战败的德国、革命的苏俄一直被排斥在外”“美国这个国联的主要发起国竟没有成为国际联盟的正式成员”可知,
美国未加入,德国、俄国被排斥在外;“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一个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
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侵略’、‘侵略者’做出明确的阐释,也没有就采取制裁行动的程序与步骤
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可知,国联对于集体安全和制裁侵略者问题举措不力;未对“侵略”含义阐释;国联创立与
巴黎和会同时进行,国联盟约酝酿匆忙,起草仓促,将国联盟约与战胜国处置战败国媾和会议及媾和条约结合在一起,
第 2 页 共 3 页
{#{QQABKYIUogAIAIIAARhCEwGgCAOQkAACCIoOgBAMoAIASRNABAA=}#}
一开始就使国联的政治理想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联为一体,在这种背景下,国联只能沦为维护凡尔赛体系和战后帝国
主义新秩序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成为
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2)可以从对世界和平、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对国际关系等角度分析作答。具体来说,对世界和平
来说,由材料二“和平安排”、“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
平共处原则”可得,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结合二战
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与扩大的史实可得,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亚非拉国家来说,由材料二“给予被压迫
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可得,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对国际关
系来说,由材料二“大国一致原则”、“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和所学多极化发展的史实可得,推动国际政治
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3)材料一是涉及到一战后成立的国联的局限性,材料二涉及的是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的评价,两者的共同
点都是关于国际治理。第(1)和第(2)题的比较,可得,国际治理应该吸取国联的局限性带来的教训,吸收雅尔塔
体系的成功之处的经验。
19.(12 分)
示例
论题:棉花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2分)
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之路,18 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
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加快对外经济侵略的步伐;19 世纪后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西方
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和人口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
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
状态,打断了亚非拉的发展进程,使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工业化的经济附庸,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迫使
亚洲各国重视发展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如伊
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典型代表。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8 分)
综上所述,棉花的发展史反映了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既是人类的曙光又是人类的灾难。因此,它既
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2 分)
(示例只供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考生拟定其他论题,阐述合理即可得分)
参考论题
①论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不断形成
②论题:近代西方的崛起是建立在对亚非拉殖民掠夺基础上
③论题:西方殖民扩张引发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④论题:棉花的发展史体现东西方“中心—边缘”结构的逐渐瓦解
20.(14 分)
(1)方法: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分)
意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
苏维埃政权;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每点 2 分,任意
3 点得 6分)
(2)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生活贫困。(每点 2
分,任意 3 点得 6 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
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可归纳出方法是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根
据材料“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可归纳出减轻了农
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结合所学知识还得出为苏联的社会主
义建设奠定了基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2)根据材料“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
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因”可归纳出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人
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生活贫困。
第 3 页 共 3 页
{#{QQABKYIUogAIAIIAARhCEwGgCAOQkAACCIoOgBAMoAIASR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