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必修2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必修2生物与环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7 20:3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东南景天是一种常用于修复铅污染土壤的观赏植物。科研人员研究了东南景天与樱桃萝卜单作及间作两种种植模式对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若铅均不影响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铅元素会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积累,生物营养级越高,积累量越多
B.与单作相比,间作可提高樱桃萝卜对铅元素的吸收程度
C.植物修复具有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安全可持续的优点
D.运用植物修复铅污染的土壤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水松是仅分布于中国和越南的单种属植物,现处于濒危状态。水松野外种群分布区域狭窄,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稀少。科研人员对福建省(12.4万km2)内的水松种群进行了调查,发现水松个体总数为500株,并统计了这些水松的龄级分布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样方法调查,水松种群密度约为40株/万km2
B.气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据图推测该地水松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保护水松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护其原生地
3.穿紫河为常德市区内河,受城市扩张影响曾被严重污染。自2013年起,常德市着手对其流域进行全面治理,以清淤和水生植物种植为核心恢复水体,目标改善水质。综合治理不仅提升了穿紫河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成功构建了一条集亲水娱乐、商业居住、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风光带,使其成为兼具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城市自然景观轴线与旅游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引入外来水生植物可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治理河水有机污染时,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增大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
C.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依然能保持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的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抑制浮游藻类疯长
4.碳达峰(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和碳中和(碳的排放总量等于吸收总量)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下表是我国甲、乙两个城市生态系统一年中碳循环的分析(数据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城市 生产者总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量 异养呼吸量
甲 12.5 4.0 3.0
乙 9.0 3.5 3.8
注: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异养呼吸量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消耗量。
A.城市甲的生产者总生产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
B.城市乙的生产者总生产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
C.达到碳中和时,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呼吸释放的CO 量等于 CO 的吸收量
D.城市湿地公园能有效的固碳储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为改善某湿地的环境和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江心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芦苇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图中B区的优势植物为芦苇,芦苇长势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区域分布着不同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6.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固定有机物质的总量,净初级生产力是自养生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固定有机物质的总量减去自养生物细胞呼吸损耗有机物的总量。下图是温带地区7种栖息地中初级生产力及鸟类平均物种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和沼泽栖息地的鸟类多样性低可能是因为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
B.森林的栖息地结构最复杂,鸟类多样性最大
C.净初级生产力是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净初级生产力的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
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酸雨的发生
B.设法降低出生率是防止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
C.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D.人类采食玉米地部分玉米,降低了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
8.黄花沟风景区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草原腹地,是典型的高山草原地形。黄花沟一年有三季开满野花,盛夏更以绚丽的黄色金莲花闻名,故此有“黄花沟”之名。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极富观赏魅力的黄花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夏季金莲花盛开,春季秋季其他花儿绽放,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草原生物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9.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红树林还有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较强的医药功能。红树林也是珍稀濒危水禽的重要栖息地,是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红树林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这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红树林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C.因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该群落从春季到夏季的外貌变化不属于次生演替
D.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与珍稀濒危水禽、鱼、虾、蟹、贝类等动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10.林麝具有特殊的腹腺,可以分泌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物质,阴干后是名贵的中药材——麝香。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等因素的影响,林麝野外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日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存林麝主要分布于少数自然保护区内,数量稀少,极度濒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林麝自然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B.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各自然保护区内林麝的种群密度
C.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林麝的K值
D.麝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某沿江城市将江边划为湿地保护区,禁止进行商业开发,并在湿地核心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目前该江边湿地已成为当地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如图是该江边湿地的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江边不同水深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江边湿地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导致群落发生变化不属于群落演替
D.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禁止对其开发
12.天然林是指天然起源的森林,包括自然形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萌生所形成的森林。通过20多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展中、幼林抚育工作有利于天然林中林木种群数量的增长
B.天然林碳循环过程中,CO2仅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天然林的群落稳定、生态功能完备,具有较高抵抗力稳定性
D.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生物多样性
13.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碳循环,图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
B.随着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能量传递效率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增大
C.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240KJ
D.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
14.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于云南昆明召开,这与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密不可分,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滇池周围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供人休闲游乐,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B.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濒危的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进行保护
C.自养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可以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从而缓解环境温室效应
D.餐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等均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15.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原始合作关系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
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6.微甘菊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为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既能有性生殖,又能无性生殖,扩散极为迅速。研究人员对某地微甘菊入侵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入侵地,微甘菊成片、成团或成簇生长,覆盖其他植物,使其他植物死亡,形成以微甘菊为单一优势种的群落。入侵植物可通过类似图示的两种途径再入侵地生态系统占据优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甘菊在入侵初期通过有性生殖迅速提高种群数量
B.若途径I中的初级消费者一定更偏好取食本地植物
C.途径Ⅱ中微甘菊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原群落不完全相同
D.各地动物群落的不同不会影响微甘菊实际的入侵途径
二、多选题
17.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其内有珍稀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和小叶红豆,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莽山原矛头蝮等17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珍稀的动物和植物
B.研究黄腹角雉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出现的频率、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
C.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
18.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种养模式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C.把田间杂草加工成易消化的精饲料喂家禽,可提高家禽的同化量与摄入饲料中所含能量的比值
D.该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优点,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9.杜松在水土保持、保土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窄长山区的不同径级(基径为基部茎周长,I~Ⅲ径级为幼苗,IV~VI径级为中树,VⅡ~VⅢ径级为成树)杜松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等距取样法对杜松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B.杜松成树的死亡率升高可导致小树生存率提高
C.杜松的生存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个体数最多
D.杜松有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原产于北美温带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简称SC)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给我国南方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灾害和经济损失,有“植物杀手”之称。为研究SC入侵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因,科研人员对入侵SC的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R2、R4、R6)的耐寒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将各类型的SC分别与当地常见植物混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冬季气温高,耐寒性好的R2在环境选择中不占优势
B.2014年的R2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R4和R6年龄结构可能为增长型
C.R2和R4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属于种间竞争
D.将SC引入我国,提升了南方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三、非选择题
21.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 ,依据是 。
(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 。
(4)线虫纲的秀丽隐杆线虫常作为分子生物学的模式生物,科学家曾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发现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2.与热带品类繁多的海洋世界相比,南极海洋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但透过厚厚的冰层,可以惊奇地发现绿色的海藻连片依附在崎岖不平的冰底,酷似肥美的“冰下草原”。下图1为“冰下草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2为食物链中磷虾能量流动的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海底浅表层的底质环境含有沉降的有机碎片和颗粒物,它们与海底淤泥混合,形成富含营养物质的软底层,进而为海藻、低等单细胞动植物,甚至大型生物等各种底栖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 (答2点)等。
(2)南极有时会出现奇异的粉红色“西瓜雪”景观,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藻类,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极地雪藻的基本成分发生变化,呈现红色。雪藻在低温下会休眠,温度合适时它们才会复苏,特别是在夏季,随气温升高,海冰融化,雪藻开始复苏。因此,雪藻的增多可以被看作是 的标志。而另一方面,雪藻爆发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 ,有利于维持全球碳库的稳定。
(3)图2中分解者利用的是 (填具体生物)所同化的能量;B表示能量的含义是 。
(4)由于资源有限,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食物、栖息地和繁殖资源,这种竞争促使物种进化出不同的 特征,以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南极磷虾蕴藏量达五十亿吨以上,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碳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南极磷虾蛋白质含量丰富,肉质鲜美,若期望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应使捕捞后磷虾数量保持在 值左右。
23.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以欣赏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活动。我国先后建立一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和各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生态旅游区的首要原则是以保护为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护生态旅游区主要是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生态旅游区能提供美学欣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保护生态旅游区还需要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采取黑光灯诱捕、昆虫信息素诱捕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治。黑光灯诱捕和昆虫信息素诱捕所利用的信息种类分别是 这类防治方法与化学防治相比,其优点在于 。当地有关部门在湿地的建设和保护过程中,清除了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一年后大型底栖动物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鸟类种类及数量均比治理前显著增加,原因是 。在抵抗入侵物种方面,相比于物种丰富度低的群落,丰富度高的群落对引入物种的抵抗力更强,原因是 。
(3)该保护区具有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

注:碎屑表示生物的碎片、残酸、排泄物和它们的分解产物,同时混有微生物。
①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 之间进行的。结合图示简要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研究发现,该保护区中的天然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有机碳积累的速率较高,原因是 。
②该保护区中若蛇的食物有1/4来自蛙,3/4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 kg。
24.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为探究克氏原螯虾引入我国后对本地物种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克氏原螯虾以大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底栖动物、本地鱼虾、有机碎屑等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沉水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为探究克氏原螯虾对沉水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以三种沉水植物为供试材料,检测不同体长克氏原螯虾对其取食的情况,结果如下图。
比较各组 ,说明克氏原螯虾的存在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对 的影响最为显著。
(3)科学家在不同生境与养殖模式下统计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鳌蟹存活率,结果如下表。由此得出,存在克氏原螯虾入侵风险的地区,中华绒鳌蟹更适合在 的生境下养殖。
生境类型 克氏原螯虾存活率(%) 中华绒螯蟹存活率(%)
单养 混养 单养 混养
洞穴型 63.8 76.7 47.3 14
角落型 48.7 23 35.7 40
空旷型 18.3 34.3 20.3 6.7
(4)克氏原螯虾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可作为科研材料,也可用于监控水体污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根据以上研究,请简述应如何看待克氏原螯虾的引进 。
25.某地因过度围垦,砍伐林木,变成了树木稀疏的茫茫荒原。为改变土壤沙漠化趋势,当地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不懈奋斗,营造起万顷林海。回答以下问题:
(1)树木稀疏的茫茫荒原演变为林海,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
(2)为提高造林成功率,在植树造林时所选择的树种的要求是 (答出1点)。
(3)改造后的万顷林海成了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长城,同时也成为当地人民游玩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间伐(定期的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还能获得部分木材)是一种森林经营措施。科研人员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对维持土壤碳库平衡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土壤肥力与质量的重要指标),获得数据如图所示。
①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②分析实验结果,整体而言,不同程度的间伐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铅以比较稳定的物质形式存在于环境中,会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积累,生物营养级越高,积累量越多,A正确;
B、据右图可知,与单作相比,间作条件下无论是根部还是地上部,樱桃萝卜的铅质量浓度降低,说明间作可降低樱桃萝卜对铅元素的吸收程度,B错误;
C、植物修复属于生物类型的防治,具有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安全可持续的优点,C正确;
D、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运用植物修复铅污染的土壤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2.A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 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 计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 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 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2、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 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3、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详解】A、依题意,水松仅分布于中国和越南,现处于濒危状态。水松野外种群分布区域狭窄,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稀少。因此,应通过逐个计数法研究水松的种群密度,A错误;
B、一般来说,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 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
C、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幼龄个体占比大的种群为增长型种群。据图可知,该地水松较多集中在龄级较小的个体,推测该地水松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
D、保护濒危生物最有效的办法是就地保护,因此,保护水松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护其原生地,D正确。
故选A。
3.D
【分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详解】A、外来水生植物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A错误;
B、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B错误;
C、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依然能保持清澈,说明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的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浮床水生植物能够有效阻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起到抑制浮游藻类疯长,D正确。
故选D。
4.A
【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是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进入无机环境。
【详解】A、分析题意,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可推知城市甲的生产者呼吸量=12.5-4=8.5,则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8.5+异养呼吸量3.0=11.5,城市甲的生产者总生产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A正确;
B、城市乙的生产者呼吸量=9.0-3.5=5.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5.5+异养呼吸量3.8=9.3,城市乙的生产者总生产量小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B错误;
C、达到碳中和时,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呼吸释放的CO2和化石燃料等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等于所有生物固定的CO2总量,C错误;
D、城市湿地公园能有效的固碳储碳,属于生态方面的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5.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A、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
B、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芦苇为一个物种,长势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由图可知,草原和沼泽栖息地的鸟类多样性低可能与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有关,A正确;
B、森林栖息地结构最复杂,鸟类物种数目多,多样性最大,B正确;
C、净初级生产力是自养生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固定有机物质的总量减去自养生物细胞呼吸损耗有机物的总量。但动物不是自养生物,C错误;
D、净初级生产力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D正确。
故选C。
7.B
【分析】形成酸雨的原因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荒漠化、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等。
【详解】A、酸雨是N,S元素导致的,植树造林影响的是C,A错误;
B、防止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是设法降低出生率,例如通过计划生育,B正确;
C、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气候变异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不单纯是人为因素,C错误;
D、玉米地的玉米一个是一个物种,改变的是基因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群落的分布受环境影响,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可以随季节发生变化,进而使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A正确;
B、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极富观赏魅力的黄花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夏季金莲花盛开,春季秋季其他花儿绽放,是季节不同,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不同,群落类型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错误;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草原生物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D正确。
故选C。
9.D
【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详解】A、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红树林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这是水平结构的体现,A正确;
B、红树林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正确;
C、因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该群落从春季到夏季的外貌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C正确;
D、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与珍稀濒危水禽、鱼、虾、蟹、贝类等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
故选D。
10.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错误;
B、林麝属于濒危动物,个体数量较少,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避免对其生命活动造成影响,B错误;
C、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林麝的K值,C正确;
D、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麝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1.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在江边不同水深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
B、江边湿地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导致群落变化也属于群落演替,人类活动使群落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
D、本案例只是说禁止对题中湿地进行商业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不是要禁止对其开发,而是要合理地开发利用,D错误。
故选B。
12.B
【分析】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 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 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 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详解】A、在工程区开展中、幼林抚育工作有利于改善森林中林木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A正确;
B、碳循环中CO2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错误;
C、天然林由于组成成分复杂,群落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相对较高,C正确;
D、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13.B
【分析】分析图一可知,图中甲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为生产者的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析图二可知,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①表示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③④表示消费者,②为第二营养级,③为第三营养级,④为第四营养级。分析图三可知,表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甲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乙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详解】A、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乙→A→B→D;乙→A→D;乙→A→C,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不会因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随着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增大,B错误;
C、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甲为同化量,丙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甲=乙+丙,故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对应的能量是240KJ,C正确;
D、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14.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滇池周围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供人休闲游乐,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
B、易地保护主要是建立动物园水族馆、国家公园,就地保护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B错误;
C、温室效应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而引起的,通过自养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可以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从而缓解环境温室效应,C正确;
D、餐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等均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15.A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详解】A、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珊瑚虫和体内虫黄藻互惠互利,属于共生关系,A错误;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不被破坏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正确;
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属于人类过度使用生态系统的资源,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正确;
D、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因此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6.C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外来物种的入侵往往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的改变甚至被破坏。
【详解】A、微甘菊既能有性生殖,又能无性生殖,扩散极为迅速,入侵初期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迅速提高种群数量,A错误;
B、从题干不能判断途径I中的初级消费者取食偏好情况,B错误;
C、途径Ⅱ中微甘菊群落最终取代原群落,其物种组成与原群落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别,C正确;
D、各地动物群落的不同可能影响微甘菊实际的入侵途径,D错误。
故选C。
17.ABC
【分析】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详解】A、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珍稀的动物、植物及生态系统,A错误;
B、研究黄腹角雉等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故选ABC。
18.AC
【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详解】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协调,A正确;
B、“上粮下藕”是指鱼塘种藕,在鱼塘旁边的台田种植作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盐碱地挖鱼塘养鱼,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生物与环境为整体,能提高经济效益,B错误;
C、把田间杂草加工成易消化的精饲料喂家禽,可提高家禽的同化量与摄入饲料中所含能量的比值,C正确;
D、改善生态环境体现的是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C。
19.A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分析题意,因为杜松在该地区是窄长山区,分布呈条带状,因此对杜松进行年龄结构调查时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法取样,A正确;
B、杜松成树的死亡率升高会使林下的光照等资源变充分,可导致小树生存率提高,B正确;
C、杜松的增长曲线是S形,当杜松的出生率(而非生存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类似于K值,此时种群个体数最多,C错误;
D、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杜松有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
20.ABC
【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简称SC)给我国南方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灾害和经济损失,据图1分析可知,造成生物入侵的主要是R4和R6类型,繁殖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详解】A、从图2可以看出,R2半数细胞破裂的温度较低,由此可知其耐寒性较好,但南方气温高,从图1可看出,R2在该环境中处于劣势,A正确;
B、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后R2的种群密度在降低,R4和R6在上升,因此2014年的R2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R4和R6年龄结构可能为增长型,B正确;
C、种间竞争是两个或多个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R2和R4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属于种间竞争,C正确;
D、SC为入侵生物,可能导致南方地区的物种多样往下降,D错误。
故选ABC。
21.(1)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多,从而使食细菌线虫增加,捕食性线虫增加,从而导致植食性线虫被大量捕食
(4)直接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的湿度、盐碱度的差异性、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详解】(1)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着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通过自身呼吸散失,二是通过分解者分解散失,三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四是未利用的能量。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与土壤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因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有机农业土壤中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腐生细菌数量增加,导致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在食物网中引起捕食性线虫数量的增加,这使得植食性线虫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减少,且减少量多与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数量。
(4)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非实用意义的价值。依题意,线虫纲的秀丽隐杆线虫常作为分子生物学的模式生物,用于科学研究,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2.(1)生存环境、营养物质(和能量)
(2) (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CO2)
(3) 海藻及浮游生物、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4) 适应性 间接 K/2
【分析】图2分析,南极磷虾摄入的能量,一部分未被消化吸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流向分解者;剩余的能量就是南极磷虾的同化量,同化量中大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剩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中有的被海报摄入,有的如自身的遗体残骸则被分解者利用。
【详解】(1)南极海底浅表层的底质环境含有沉降的有机碎片和颗粒物可以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富含营养物质的软底层可以提供生物的生存环境。
(2)雪藻在低温下会休眠,温度合适时它们才会复苏,特别是在夏季,随气温升高,海冰融化,雪藻开始复苏。因此,雪藻的增多可以被看作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标志。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用于有机物的合成,从而有利于维持全球碳库的稳定。
(3)图1分析南极虾捕食的是海藻及浮游生物,图2分析,分解者利用的是南极磷虾粪便中的能量以及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因此分解者利用的是海藻及浮游生物、南极磷虾所同化的能量。南极磷虾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等于A南极磷虾的同化量,C为呼吸消耗,则B为南极磷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由于资源有限,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食物、栖息地和繁殖资源,这种竞争促使物种进化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碳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期望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应使捕捞后磷虾数量保持在K/2值左右。
23.(1)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直接
(2) 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少) 互花米草清除后,该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增多,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使得动物种类增加 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利用了系统中更多的资源,使得引入物种获得的资源很少
(3) 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或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湿地植被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沉积了丰富的有机质;水饱和状态的土壤始终处于缺氧条件,导致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弱 50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其后代在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的灭绝
【详解】(1)保护生态旅游区主要是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旅游区能提供美学欣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黑光灯诱捕和昆虫信息素诱捕所利用的信息种类分别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属于生物防治,这类防治方法与化学防治相比,其优点在于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少),清除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后,该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增多,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使得动物种类增加。在抵抗入侵物种方面,相比于物种丰富度低的群落,丰富度高的群落对引入物种的抵抗力更强,是由于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利用了系统中更多的资源,使得引入物种获得的资源很少。
(3)①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②能量沿食物链传递,其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蛇每增加1kg,沿水稻→鼠→蛇,需水稻3/4×1÷20%÷20%=75/4kg,沿水稻→昆虫→蛇,需水稻1/4×1÷20%÷20%÷20%=125/4kg,故至少消耗水稻50kg。
24.(1)消费者、分解者
(2) (试验结束生物量-试验初始生物量)/试验初始生物量 轮叶黑藻
(3)角落型
(4) 直接 可以引进,但需加强管理,防止逃逸,避免造成生物入侵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分析题意,克氏原螯虾可以以以太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底栖动物、本地鱼虾等为食,属于消费者,也可以以有机碎屑为食,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2)为探究克氏原螯虾对沉水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以三种沉水植物为供试材料,检测不同体长克氏原螯虾对其取食的情况,比较各组(试验结束生物量-试验初始生物量)/试验初始生物量,说明克氏原螯虾的存在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据图可知,轮叶黑藻的影响最为显著。
(3)科学家在不同生境与养殖模式下统计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鳌蟹存活率,由表格可以看出,存在克氏原螯虾入侵风险的地区,就是混养的情况下,在角落型的生境下,中华绒鳌蟹的存活率最高,更适合中华绒鳌蟹养殖。
(4)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克氏原螯虾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可作为科研的模式动物,也可用于监控水体污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注意需加强管理,防止逃逸,避免造成生物入侵。
25.(1)次生演替
(2)能够适应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环境;能够提高人工林的生态功能;不具有入侵性,不会成为该地人工林的入侵物种
(3)间接价值和直接
(4) 逐渐降低 一定范围内,随着间伐程度的增强,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逐渐增加,但间伐程度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程度反而降低(或不同程度的间伐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且中度间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最多)
【分析】1、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①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封山育林等。②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填湖造地等;
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的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树木稀疏的茫茫荒原演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2)为提高造林成功率,在植树造林时所选择的树种的要求是能够适应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环境;能够提高人工林的生态功能;不具有入侵性,不会成为该地人工林的入侵物种;
(3)改造后的万顷林海成了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长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改造后的万顷林海又成为当地人民游玩的好去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①由图可知,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
②分析实验结果,整体而言,不同程度的间伐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是:一定范围内,随着间伐程度的增强,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逐渐增加,但间伐程度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程度反而降低(或不同程度的间伐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且中度间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最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