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1、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2023长沙]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 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2. 咸鸭蛋的一般制作方法:在洗净的鸭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盐后用纸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鸭蛋变咸是一种扩散现象
B.鸭蛋变咸是因为内部产生了盐
C.只有蛋壳有裂缝的蛋才会变成咸鸭蛋
D.鸭蛋的腌制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把盐分子吸进了鸭蛋里
3.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
C.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用真空泵收纳羽绒服时其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4.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5. INCLUDEPICTURE "../立德树人中华传统美德H.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立德树人中华传统美德H.EPS" \* MERGEFORMAT \d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寒冷的冬天,小聪用热水为妈妈泡脚的过程中( )
A.通过热传递增加了脚的内能
B.热量由脚传递给了水
C.水的温度降低,水的比热容减小
D.水的温度降低,所含的热量减少
6. INCLUDEPICTURE "../易错题H.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易错题H.EPS" \* MERGEFORMAT \d 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也不一定升高
7.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食用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慢
B.食用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8.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80~90 ℃之间,王师傅要给汽车加冷却液。请你依据表格中数据,帮王师傅做出正确的选择( )
物质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容/[J·(kg·℃)-1]
水 100 4.2×103
甘油 290 2.4×103
A.应加甘油,因为甘油的沸点比水高
B.应加甘油,因为甘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C.应加冷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甘油大
D.应加沸水,因为水沸腾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9. INCLUDEPICTURE "../学科素养科学推理23广州H.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学科素养科学推理23广州H.EPS" \* MERGEFORMAT \d 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 )
A.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B.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C.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10.[2023成都武侯区西川中学三模]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50 g水和50 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AD36.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D36.EPS" \* MERGEFORMAT \d
A.加热2 m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B.食用油的比热容为3.15×103 J/(kg·℃)
C.2~3 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1 400 J
D.另一小组用该器材进行实验,得到两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图A,则该组的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之比为3∶2
11.[多选]夏季,小洪同学和爸爸到游泳池游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洪下水后,感觉水温偏低,是因为水分子的热运动消失
B.小洪下水后,感觉凉爽,是因为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身体的内能
C.小洪上岸后,一阵微风吹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身上水蒸发吸热
D.小洪上岸后,感觉地面比池水更烫,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地面的比热容小
12.[多选]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对固态物质a、b、c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a、c吸收热量相同
B.t2~t3时间内,a的内能不变
C.b的比热容可能大于c的比热容
D.若a、b是同种物质,则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 INCLUDEPICTURE "../情境题创设生活情境法H.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情境题创设生活情境法H.EPS" \* MERGEFORMAT \d 晚风轻抚,荷花亭亭,藕花深处,泛舟载酒,诗意几何?成都的文化公园一直是夏日拍荷花的热门点位。湖中的荷花清香四溢,这属于________现象,雨后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相邻两滴水珠很容易就吸附成一滴大水珠,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14.行驶的汽车刹车时轮胎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熄火后汽车停在地面上后,轮胎表面温度会降低,它的内能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5.[2023绵阳江油期末]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要吸收热量,这说明质量相等的0 ℃的冰与0 ℃的水相比,冰的内能比水的________;一定质量的物体的内能,从微观角度看,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和动能,从宏观角度看,取决于物体的________和温度。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就越________。
16. INCLUDEPICTURE "../新考法传统文化23娄底娄星区二模H.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新考法传统文化23娄底娄星区二模H.EPS" \* MERGEFORMAT \d 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质量为200 g的玻璃茶杯温度升高了75 ℃,玻璃茶杯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其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玻璃的比热容为c玻璃=0.84×103 J/(kg·℃)]。
17.如图所示的是水的凝固图象。分析图象发现,AB段比CD段降温慢,其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冰的________(填“大”或“小”)。图象中,B点的内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点内能;若水的质量为500 g,水从A点降温到B点,要放出________J的热量。[c水=4.2×103 J/(kg·℃)]
三、实验题(18题12分,19题8分,共20分)
18.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下面的瓶子颜色逐渐变淡,最后颜色均匀地充满两个瓶子。
(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中二氧化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在________(填“低温”或“高温”)的环境中进行,上述现象更明显。
(3)上述实验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对人们有利也有害,请你写出它对人们有害的一个生活实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4)实验时,有人建议: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在下面,这样既能表明上述观点,又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认为这样的建议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3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开学考试]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升温10 ℃所需时间/s 升温20 ℃所需时间/s 升温30 ℃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4)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相同
C.使用相同的烧杯
四、计算题(20题8分,21题10分,共18分)
20.如图所示的是小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实验图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已知实验时,水的质量为100 g。[c水=4.2×103 J/(kg·℃)]求:
(1)从实验第10分钟到第20分钟,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2)如果这些水从第10分钟开始吸收了8.4×103 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为多少?
(3)小明也做了这个实验,他用的水的初温是78 ℃,等水温度为98 ℃时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4 J,则小明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是多少?
2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40 ℃的牛奶对肠胃、食道最为健康。为了让牛奶达到适宜饮用的温度,小明按图甲所示将质量为250 g、初温为90 ℃的牛奶放入质量为500 g、初温为20 ℃的水中进行冷却,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忽略热量的损失以及盛牛奶和水的器皿吸放热的影响,c水=4.2×103 J/(kg·℃)。求:
(1)水、牛奶达到的相同温度为________℃。
(2)达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3)牛奶的比热容。
答案
一、1.C 2.A 3.C 4.A 5.A 6.D
7.B 【点拨】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D错误;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根据Q=cmΔt知,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得快些,故A错误,B正确。
8.C
9.B 【点拨】根据题意可知,甲、乙的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热量后,甲的末温比乙的低,这说明甲的温度变化较小,则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的温度变化小,所以甲的末温高;由于不知道甲、乙的质量大小关系,根据c=可知,无法判定甲、乙比热容的大小,故B正确。
10.C 【点拨】相同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则加热2 min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由图象可知,A温度升高40 ℃-20 ℃=20 ℃需要2 min,B温度升高20 ℃需要3 min;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且水的吸热能力强,所以B为水,A为食用油;因为加热器相同,则物质吸收的热量和加热时间成正比,所以,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Q油吸=3∶2,由Q吸=cmΔt可知,c水∶c油=3∶2,则c油=
c水=×4.2×103 J/(kg·℃)=2.8×103 J/(kg·℃),故B错误。由图象可知,加热2 min食用油的温度升高了20 ℃,则食用油吸收的热量Q油吸=c油m油Δt=2.8×103 J/(kg·℃)×50×10-3 kg×20 ℃=2 800 J;加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2~3 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2 800 J=1 400 J,故C正确。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得到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图A,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Q=cmΔt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与比热容成反比,所以m水∶m油=c油∶c水=2∶3,故D错误。
11.BC 【点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的热运动不会消失,故A错误;小洪下水后,感觉凉爽,是因为体温高、水温低,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身体的内能,故B正确;游完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故C正确;小洪上岸后,感觉地面比池水更烫,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地面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地面温度变化比较大,故D错误。
12.AC 【点拨】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对固态物质a、b、c加热,故t1~t2时间内,a、c吸收热量相同,故A正确;t2~t3时间内,a不断地吸热,它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吸收相同的热量,b升温比c快,但b和c的质量未知,故b的比热容可能大于c的比热容,故C正确;若a、b是同种物质,由图可知,b升温比a慢,则吸收相同的热量,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D错误。
二、13.扩散;引力 14.做功;减少 15.小;势能;状态;高
16.1.26×104;热传递 【点拨】玻璃茶杯的质量m=200 g=0.2 kg,玻璃茶杯吸收的热量Q吸=c玻璃mΔt=0.84×103 J/(kg·℃)×0.2 kg×75 ℃=1.26×104 J。
17.大;大于;2.1×104 【点拨】由于水的比热容比冰大,冰和水的质量相等,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下降得少,所以AB段比CD段降温慢;BC段是水的凝固过程,该过程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所以物体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大于在C点时的内能;水从A点降温到B点,放出的热量为
Q放=c水m(t-t0)=4.2×103 J/(kg· ℃)×500×10-3 kg×(10 ℃-0 ℃)=2.1×104 J。
三、18.(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增强实验效果,便于观察 (2)高温 (3)有人吸烟时,周围的人会被动吸烟(合理即可) (4)不合理;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
19.(1)加热时间 (2)大于 (3)沙子 (4)B
四、20.【解】(1)由图可知,从实验第10分钟到第20分钟水升高的温度Δt=
100 ℃-90 ℃=10 ℃,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
103 J/(kg·℃)×100×10-3 kg×10 ℃=4.2×103 J。
(2)由Q吸=cm(t-t0)可知,水的末温t=+t0=+90 ℃=110 ℃,由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所以水的最终温度为100 ℃。
(3)由Q吸=cm(t-t0)可知,水的质量m′===0.5 kg。
21.【解】(1)40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 J/(kg·℃)×500×10-3 kg×(40 ℃-20 ℃)=4.2×104 J。
(3)忽略热量的损失以及盛牛奶和水的器皿吸放热的影响,牛奶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即Q放=Q吸=4.2×104 J,由Q放=cm(t0-t)得,
c牛奶===3.36×103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