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培优联盟2024年5月联考
5.明清是中国小说和戏曲快速发展的一个典型时期,其小说的繁荣突出表现在数量繁多,体裁
11.近代某国际条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
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戏曲的流行则表现在剧种多样,有昆曲、徽剧、汉剧、京剧等。下列选项
们自古以米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酒
高二历史试题卷
中,不属于推动明清小说和戏曲繁荣的原因是
性的权力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市有义条保卫和保本和约的每一而条款不受任人的
A城市商品经济繁
B.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浙江培优联盟研究院
C.文化知识深渐普及
D.国家文化政策宽松
A体现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特征
6,钱穆曾经讲道:皇权和相权之划分,这常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题目。这几十年来,一般人认为
B.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物
注意事项:
中国从寿汉以来,都鼎封律政治,或说是自帝专制,那鼎和历中审实不相符的。下列制度能印
C.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证钱穆观点的是
D.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①内阁制②三省六部制③军机处④廷议制
12.下面分别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比比重示意图,其中关于
A.①③
B.D④
C.②④
D.③④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图中序号①②③①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7.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威,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在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中,中国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下列历史事件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是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全部选考内容。
A.第一次鸭片战
B第二次鸦片战争
选择题部分
C.大平天用运动
-、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D.八国联军侵华战
10%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8.1922年12月31日,爱因斯坦来到了中国上海。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爱因斯坦对中国有了
1.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开始种植粮食作物。仰韶文化的先
更深的认知。他认为中国不会就此沦为“歹人”的笼中之囚,最后中国的发展也印证了这
同赞商本精各比
民们种植的是
点。爱因斯坦在中国期间可能亲眼见到的是
A.法、德、美、英
B.德、法、美、英
A.水稻
B.粟
C.苜蓿
D.甘薯
A.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C英、美、德、法
D.英、德、法、美
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
B.知识分子购买陈望道朝泽的《共产党宣言
13.1920年,苏俄面临粮食歉收和饲料缺乏的情况,这使农民原本就困苦不堪的生活更加恶劣
聚集。为了争得“正统”地位,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
C国民党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决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我们准备改
夷”的旗号,以争得“者夏”的身份和地位。材料科岩在说明
D.闲民革命军击清孙传芳的主力成功讲占上海
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为
A各性的华写认同迎令得到发括
B.客闲积极弯法以某求富闲强丘
C.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
9,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
此,列宁
3.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是
案》(宪法草案》五项协议。上述协议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基本上符
A.组织革命,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关于本次会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实行余粮收集制,以缓解严重的饥荒
A彻底解决国共两党建国路线的分歧
C.顾布新经济政策,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B,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
D.实行“农业集体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C.起到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大天平(长44米
88
14.右图漫画《第三等级是什么?》创作于1789年。漫画中,象征着法国
D.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各项准备工作
水流人放
第三等级的男子,正驮着三位身材肥硕的人艰难地匍匐前行。该漫
10.古代世界有一文明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画反映了
据学者研究,该文明已经可以制造出精美的
A.法国专制王权的强化
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
B.王权与教权斗争激烈
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0”的概念。该
C.推翻旧制度的合理性
文明位于右图中
A.都江堰
B.灵渠
C.芍陂
D.郑国渠
D.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
4.两晋时期,儒学家族如果不入玄风,就产生不了为世所知的名士,从而也不能继续维持其尊显
A.①
15.在1970年《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指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
的士族地位。东晋执政的门阀士族,没有一个门户是原封未动的儒学世家。上述材料旨在
B.②
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
C.③
说明
利改革方面所作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
A.两晋的思想呈现出多元特征
B.玄学符合门阀政治的需要
D.④
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
C,需学正统地位遭到玄学棒代
D.清谈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家庭的责任:并且通过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由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24-502B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24-502B.
【高二历史第3页(共6历)】
·24-502B浙江培优联盟2024年5月联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5
6
8
9
答案
B
A
B
B
D
C
B
B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C
A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B
B
D
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
分,共52分)
22.(1)原因:鉴于唐朝藩镇势力壮大、军阀割据(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的教训。(2分)
措施:
吏治: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2分,或答设置通判等
亦可,但得分不超过2分)
财赋: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2分)
兵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分)
(2)事件: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2分)
举措: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4分,只答
出新文化运动,只给2分)
23.观点:清末新政既是“假维新”,又是“真改革”。(2分)
阐述:
假维新: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皇族内阁,且清政府曾扑杀变法维新
志士。(2分)
真改革:
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建立学堂选官制度;
官制(政治):瓦解传统六部建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
构;
军事:编练新军;
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502B·
(2分,写出其中1例即可)
24.(1)特点:多样性(多元性)、包容性。(2分)
简述:波斯帝国实现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亚历山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
度,宣扬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波斯人
担任主要职务。(3分)
(2)原因:交通便利;是宗教文化圣地;成为多元文化城市;各地学者的加入:翻译学院的建
立;统治阶层的支持。(4分,写出4点即可)
说明: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白塔尼《萨比
天文历表》传到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
《医典》传入欧洲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印度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神曲》、
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欧洲文学作品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3分,写出3点即可)
(3)条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学习世界文化长处和精华。(2分)
世界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
理念:(2分)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
想。(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5.评分标准
(1)标题(2分):有题目1分,有价值判断1分,价值错误、扭曲标题0分:
主题:①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②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与优越性;
③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有利弊;
④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认识:
⑤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2)结构(3分):总分(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2分,总结有价值升华1分
(3)正文论述(6分):要求史论结合,有不同的层次或角度,史实表述必须准确,史实错误不
给分。
(4)表述(1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24-50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