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4年高三数学新改革适应性
训练八
(九省联考题型)
本套试卷根据九省联考题型命制,题型为8+3+3+5模式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题5分)(2024·湖南永州·三模)样本数据16,24,14,10,20,15,12,14的上四分位数为( )
A.14 B.15 C.16 D.18
2.(本题5分)(23-24高二上·天津·期末)已知,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以为直径的圆与椭圆C有公共点,则C的离心率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3.(本题5分)(23-24高一下·河南·期中)两个三棱锥、一个四棱锥拼在一起不可能拼成的是 ( )
A.一个三棱锥 B.一个四棱锥
C.一个三棱柱 D.一个四棱柱
4.(本题5分)(2024·辽宁·二模)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大衍数列的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此数列的第30项为( )
A.366 B.422 C.450 D.600
5.(本题5分)(2024·山东聊城·二模)班主任从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安排四门不同学科的课代表,要求每门学科有且只有一位课代表,每位同学至多担任两门学科的课代表,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
A.60种 B.54种 C.48种 D.36种
6.(本题5分)(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在平行四边形中,,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本题5分)(2024·江西·二模)在中,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8.(本题5分)(2024·湖南永州·三模)已知,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为坐标原点,过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左、右两支于,两点,点在轴上,,平分,其中一条渐近线与线段交于点,则( )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本题6分)(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下图是函数的部分图象,则( )
A. B. C. D.
10.(本题6分)(2024·山东泰安·三模)已知满足,且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则( )
A. B. C.的最小值为 D.的最小值为
11.(本题6分)(2024·贵州·模拟预测)已知函数的导函数为,与的定义域都是R,且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的图象关于中心对称 B.为周期函数
C. D.是偶函数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本题5分)(2024·安徽·三模)已知集合,若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则实数 .
13.(本题5分)(2024·河北保定·二模)已知某种有盖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圆半径为,高为100,现有若干个半径为的实心球,则该圆柱形容器内最多可以放入 个这种实心球.
14.(本题5分)(2024·浙江台州·二模)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13分)(23-24高二下·安徽合肥·期中)设为实数,已知,.
(1)求在区间的值域;
(2)对于,,使得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6.(本题15分)(2024·四川南充·三模)已知如图,在矩形中,,,将沿折起,得到三棱锥,其中是折叠前的,过M作的垂线,垂足为H,.
(1)求证:;
(2)过H作的垂线,垂足为N,求点N到平面的距离.
17.(本题15分)(2024·黑龙江·二模)近日,市流感频发,主要以型流感为主,据疾控中心调查,全市患病率为5%.某单位为加强防治,通过验血筛查患型流感的员工.已知该单位共有5000名员工,专家建议随机地按(且为5000的正因数)人一组分组,然后将各组个人的血样混合再化验.如果混管血样呈阴性,说明这个人全部阴性,其中每个人记作化验次;如果混管血样呈阳性,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人的血样呈阳性,就要对该组每个人再分别化验一次.设每个人平均化验次.
(1)若,求和均值;
(2)若按全市患病率估计,试比较与时哪一种情况下化验总次数更少.
(参考数据:,,)
18.(本题17分)(2024·四川内江·三模)已知抛物线E的准线方程为:,过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分别过A、B两点作抛物线的切线,两条切线分别与轴交于C、D两点,直线CF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直线DF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本题17分)(2024·贵州·模拟预测)若给定一个数列,其连续两项之差构成一个新数列:,,,…,,…,这个数列称为原数列的“一阶差数列”,记为,其中.再由的连续两项的差得到新数列,,,…,,…,此数列称为原数列的“二阶差数列”,记为,其中.以此类推,可得到的“p阶差数列”.如果数列的“p阶差数列”是非零常数数列,则称为“p阶等差数列”.
(1)证明由完全立方数组成的数列是“3阶等差数列”;
(2)若(且,),证明数列是“k阶等差数列”,并且若将的“k阶差数列”记作,则.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题意,由百分位数的计算公式,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可得,共8个样本数据,
则上四分位数即第百分位数为,即为.
故选:D
2.C
【分析】由圆与椭圆有交点得,即,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知,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要使得圆与椭圆有交点,需,
即,得,即,
由,解得,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的最小值为.
故选:C
3.D
【分析】两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能否拼成某几何体,可以看该几何体可否拆割成两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即可判断得答案.
【详解】对于A,三棱锥中,分别取的中点,再取的中点,连接,
则三棱锥可拆割成三棱锥和四棱锥,A可能;
对于B,四棱锥,取的中点,则四棱锥可拆割
成三棱锥和四棱锥,B可能;
对于C,三棱柱中,取的中点,则三棱柱可拆割为
三棱锥和四棱锥,C可能;
对于D,一个四棱柱割去一个四棱锥后的几何体不可能由两个三棱锥拼成,D不可能.
故选:D
4.C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数列的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大衍数列的偶数项为,
可得该数列的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
所以此数列的第30项为.
故选:C.
5.B
【分析】分甲、乙、丙三位同学都有安排和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只有两人被安排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即可.
【详解】第一种情况,甲、乙、丙三位同学都有安排时,
先从3个人中选1个人,让他担任两门学科的课代表,有种结果,
然后从4门学科中选2门学科给同一个人,有种结果,
余下的两个学科给剩下的两个人,有种结果,
所以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种,
第二种情况,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只有两人被安排时,
先选两人出来,有种结果,
再将四门不同学科分成两堆,有种结果,
将学科分给学生,有种结果,
所以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种,
综合得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种.
故选:B.
6.A
【分析】根据向量的运算律及数量积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设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由题意,所以,
所以,即,
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即.
故选:A
7.B
【分析】先由已知条件结合整理得,,,再对进行弦化切,结合换元法、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性质即可求解取值范围.
【详解】由以及得
,
又由得,
所以,且B,C均为锐角,即,,
所以,
因为,
所以,
设,
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故由对勾函数性质,
则.
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解三角形取值范围问题通常结合使用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有界性、一元二次函数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求解.
8.B
【分析】由可得,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双曲线的定义可得,从而可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进而可得,而,从而可求解.
【详解】
如图 , , , ,
设,则,
平分 ,
, ,
由双曲线定义可知,
,即,
在中,由余弦定理知
化简得 , 由得 ,
不妨令一条渐近线与线段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 , .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这道题的关键是由可得,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双曲线的定义可得,从而可得.
9.BC
【分析】根据周期求出,再由时求出,即可得到函数解析式,再由诱导公式判断即可.
【详解】由函数图像可知,则,则,故A错误;
当时,,所以,
解得,
不妨令,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故B、C正确.
而,故D错误.
故选:BC.
10.AC
【分析】根据复数的模的公式结合已知求出的关系,即可判断AB;根据的关系结合复数的模的公式即可判断CD.
【详解】由题意可得,则,
所以,整理得,故A项正确,B项错误;
,
当时,取得最小值,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故选:AC.
11.ABD
【分析】本题根据题目所给的抽象函数条件式,先确定为奇函数,根据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奇偶关系确定为偶函数,确定为偶函数,再根据函数对称中心的表达式确定的对称中心,再根据对称中心、对称轴与周期的关系确定的周期,从而解决各个问题.
【详解】对于AB,,为奇函数,为偶函数;
,,故
,关于中心对称,且
又关于y轴对称,故,,
所以,故,
的周期为,故的周期为,A,B正确.
对于D,对两边同时求导得,,
即,的对称轴为直线,
故为偶函数,故D正确.
对于C,关于中心对称,
所以,
,
C错误.
故选:ABD.
12.
【分析】分类讨论是否为,进而可得集合B,结合题意分析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知:且,
当,则;当,则;当,则;
若,则,此时的所有元素之和为6,不符合题意,舍去;
若,则,此时的所有元素之和为4,不符合题意,舍去;
若且,则,故,解得或(舍去);
综上所述:.
故答案为:.
13.49
【分析】分析第1个实心球上的点与第2个实心球上的点到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的最大距离,依次叠放,找出规律得到每多放一个球,最上面的球上的点到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的最大距离加2,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将第1个实心球靠近该圆柱形容器侧面放置,
球上的点到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的最大距离为;
将第2个实心球也靠近该圆柱形容器侧面放置,
过点作垂直于该圆柱形容器的母线,垂足为,
过点作垂直于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垂足为,
设.,,,
球上的点到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的最大距离为.
同理可得球上的点到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的最大距离为.
由此规律可得,每多放一个球,最上面的球上的点到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的最大距离加2.
因为,
所以该圆柱形容器内最多可以放入49个这种实心球.
故答案为:49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是,分析得每多放一个球,最上面的球上的点到该圆柱形容器下底面的最大距离加2,从而得解.
14.
【分析】原不等式变形转化为,构造函数,转化为恒成立,利用导数研究,可得,再分离参数即可得解.
【详解】原不等式,
构造函数,则,
则,令,解得,
故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且,
若,则当时,,此时恒不成立,
故,所以,
所以成立,只需成立即可,
即恒成立,令,则,
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故,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不等式结构的观察,同构出函数,转化为研究函数大致变化情况,再由对的分类讨论确定,且能得出,即可脱去“”,转化为恒成立,分参即可得解.
15.(1)
(2).
【分析】(1)利用导数即可求得在区间的值域;
(2)先将题给条件转化为,进而得到关于实数的不等式,解之即可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1)由,得,
当时,,
则时,;时,,
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又
所以函数值域为
(2),,使得成立,
又在上单调递增,
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又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解之得.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6.(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连接,利用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性质推理即得.
(2)证明平面,再利用等体积法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即可.
【详解】(1)连接,由,,
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则,于是,而平面,
因此平面,又平面,
所以.
(2)在中,由,,得,而平面,
平面,则平面,于是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的距离,
又,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
,,
,,
由,得,即,解得,
所以点N到平面的距离.
17.(1)分布列见解析,
(2)时化验总次数更少
【分析】(1)根据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公式、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出的分布列即可;
(2)根据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公式、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出的分布列和均值,比较当与时的大小即可.
【详解】(1),如果混管血样呈阴性,则;
如果混管血样呈阳性,则,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
的分布列为
;
(2)如果混管血样呈阴性,则;
如果混管血样呈阳性,则,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
的分布列为
,
当时,,
当时,,
,
当时化验总次数更少.
18.(1)
(2)存在,
【分析】(1)利用抛物线的准线求标准方程即可;
(2)设直线方程与坐标,根据抛物线的切线方程可求得坐标,再含参表示直线,联立抛物线方程结合弦长公式可求,根据焦点弦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1)因为抛物线E的准线方程为:,所以;
(2)设,
联立抛物线有,
下面先求抛物线过点的切线方程,
设该切线方程为,
与抛物线联立有,
则,
又,
即,则,
则,
所以抛物线E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B处的切线方程为,所以,
则,
直线分别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有,
设,则,
由弦长公式知,
同理有,
又,所以,
则,
即,
所以存在实数,使得恒成立.
【点睛】思路点睛:设A、B坐标利用切线方程可含参表示C、D坐标,结合点斜式可表示直线,再根据弦长公式计算,计算其倒数和是否为定值即可.
19.(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3阶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即可;
(2)若,先证明,再由二项式定理展开结合“k阶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证明.
【详解】(1)证明:由题,,
的“1阶差数列”满足,
的“2阶差数列”满足,
的“3阶差数列”,记作,满足,,
由定义,为“3阶等差数列”.
(2)先证明引理:对于任意给定的
若,
则可表示为,,
且其最高次项系数
证明:由二项式定理展开式,
,
可知的最高次项为项,且其系数,
本题中,记中项的系数为,
则因为,所以
,由引理,
,由引理,
如此迭代下去,
【点睛】方法点睛:新定义题型的特点是:通过给出一个新概念,或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全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遇到新定义问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逐条分析、验证、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