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桥中学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 100 分 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
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里面
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
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
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26 小题,每题 2分,共 48 分。)
1.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华文
化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并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
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
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C.普及中华文化智慧 D.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
2.17 世纪,利玛窦等人来华伊始便穿起儒生的服装,学习汉语,阅读儒家
经典,这在帮助他们进入宫廷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徐光启、李之藻等讲究
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成为皈依者。这种做法( )
A.适应了明代经济发展需求 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变革
C.迎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D.促进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3.春秋晚期,文化典籍的传授不再限于中原地区,也不再限于贵族。战国
时期,诸子政治主张各异,但他们都从流传下来的典籍和文化传统中汲取
思想资源,典籍传播与个人撰著愈加普遍。这反映了当时( )
A.“百家争鸣”推动了文化传播 B.诸侯国加紧争夺变法人才
C.文化认同促进了学术繁荣 D.诸子致力于传承文化典籍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1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4.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应该心系他
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强调道义责任 B.倡导经世务实
C.追求和谐共生 D.崇尚守正创新
5.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流离失所,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
破坏,但战争又在客观上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 B.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
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宣传社会主义
6.勤俭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商初大臣伊尹认为:“慎乃俭德,惟怀永
图”;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把俭与温、良、恭、让一同列
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西汉立国之初,统治者以“寡欲”“无为”的黄老
思想治国,提倡俭朴的道德风尚。据此可知( )
A.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B.勤俭教化为历代王朝立国根本
C.儒道思想发展逐渐趋于一致 D.农耕文明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7.隋朝前期,已有中国数学家将二次内插法运用到天文数据计算当中;几
乎同时,古印度的《历算书》(《婆罗摩历算书》)中也出现了使用二次内
插法计算三角函数的案例。但直到 19 世纪,才有中国人通过《历算书》的
英译本对该书内容有所了解。这说明古代中国和印度文明的发展具有
( )
A.继承性与发展性 B.独立性与相似性
C.同源性与封闭性 D.扩展性与创新性
8.1453 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
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而崩溃。
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
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
( )
A.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2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B.东正教信仰决定俄罗斯的国家走向
C.俄罗斯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
D.东正教信仰因苏联建立而遭到抛弃
9.移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 15 世纪以后的几个世
纪内欧洲大量人、口自愿迁往美洲新大陆;19 世纪美国西部开发阶段东部
人口大规模向国家西部迁移;20 世纪初在政府的鼓励下俄国大量人口自愿
迁往东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
地区等地区。三次移民的共同特点在于( )
A.政府的鼓励和动员作用 B.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
C.推动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10.下表为 19 世纪以来与美国相关的人口迁徙信息表,据此可知( )
迁徙事 涉及 涉及
时间 出发地 目的地
件名称 人口 人群
奴隶 黑色
15-19 世纪 非洲西部 美洲 约 1亿
贸易 人种
清教徒 欧洲(以英 北美 白色
1630-1640 年 约 8万
移民 国为主) 殖民地 人种
西进运 美国 世界各
18-19 世纪 美国东部 约700万
动 西部 地移民
A.美国是当今族群融合度最高的地区
B.不同地区的移民自发到达美洲大陆
C.人口的不断增长推动美国领土扩张
D.美国文化多元与人口迁徙密不可分
11.针对近代中国华工出洋发展的现象,晚清官员陈炽在他的《续富国策》
中说:(苦力)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因饥饿疾
病鞭棰而死者又三之一,仅苟延残喘者,不及一成。据此可推知,陈炽
( )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3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A.旨在通过华工输出以实现富国目标
B.主张与列强协商改善工作环境
C.希望国家保护海外华工的基本利益
D.反对华工出国以保护民众利益
12.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主要指铁
路。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重工业占主导 B.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 D.清政府开始接受西方的文明
13.如表是 1750 年—1900 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从表中可以
得出的结论是
国别时间 1750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 1900 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德意志
2.9 3.5 3.5 4.9 8.5 13.2
诸邦德国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 B.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尖锐
C.工业化浪潮缩小了东西方差距 D.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美
14. 9 世纪初,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组织下,柏拉图、托勒密、盖伦、
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
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材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
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努力推动欧亚非文化交流
C.为世界文化保存做出了贡献 D.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15.公元前 3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廉价粮食不断输入罗马,意大利的“大地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4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主不愿意再把他们的田地用于种植谷物了。他们更愿意栽种水果和树木,
其中橄榄树和葡萄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推知,当时罗马
( )
A.奴隶制经济不断衰退 B.庄园经济趋于解体
C.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D.小农经济快速发展
16.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
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
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 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 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17.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文苑传序》中说:“北朝时期,区区河右,
而学者埒于中原。”他认为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文人学者数及其学术水平,可
同中原内地相比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河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原战乱世族纷纷外迁
C.陆上丝绸之路影响扩大 D.甘肃成为学术文化中心
18.公元前 3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帝国,曾多次与罗马帝国发生
战争,并击败罗马。经济上,帕提亚从事居间贸易;文化上,帕提亚文化
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东汉的班超派遣使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时,曾到达帕
提亚。据此可知( )
A.汉朝通过帕提亚与罗马建立了官方的联系
B.在帕提亚的军事打击下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C.帕提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
D.亚历山大曾率领马其顿征服过帕提亚帝国
19.17 世纪至 20 世纪初,中国茶叶经今福建、江西等九省(区),销往蒙
古、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干线总长 14000 余公里,因而被称为“万里
茶道”。“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
际商贸通道。随着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的延伸,中国的茶具成为俄国上流社
会最珍贵的室内摆设。据此可知( )
A.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 B.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下降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5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C.茶叶开始进入欧洲市场 D.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
20.有学者指出,从某种程度上,二战及二战后的人类文学、哲学、电影和
电视等文化活动,推动了《安妮·弗兰克的日记》《索菲的选择》《辛德勒
名单》《夜》《南京大屠杀》《极权主义的起源》等一大批作品的出现。这一
观点旨在( )
A.总结战争带来的历史教训 B.分析战争产生的深层原因
C.阐述战争促进了文化传播 D.揭示战争推动了文艺繁荣
21.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
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
以及非洲的词汇。这主要说明( )
A.英国文化殖民扩张受挫 B.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C.英语具有先天语言优势 D.自由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
22.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
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而国王亚历山大在波斯穿波斯服饰,推
广波斯礼仪;同时又以马其顿方式训练波斯士兵,鼓励马其顿人与波斯人
通婚。可见,“希腊化”的实质是( )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B.本土文化的消除
C.帝国领土疆域扩大 D.希腊文化的传播
23.如表所示为埃及纸草文献中的内容,其中记载了一对父子的埃及名字被
希腊名字取代的过程。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希腊化时代( )
儿子使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
公元前 119 年 及名字:马隆,又名奈克察弗提斯,派
托西里斯之子
马隆提到本人和父亲名字的改变:狄奥
公元前 118 年 尼修斯之子马隆,过去名叫派托西里斯
之子奈克察弗提斯
父子均用双名:马隆,派托西里斯即狄
公元前 116 牛
奥尼修斯之子,又名奈克察弗提斯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6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狄奥尼修斯之子
公元前 115—前 101 年
马隆
A.文化交融掩盖民族矛盾 B.文明多样性的增强
C.族群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D.人文主义得到发展
24.下表为 1862—1900 年中国创办的 37 所新式学校的分类统计。这折射出
当时中国( )
类别 数量(所) 占比(%)
翻译类 8 21
企业专门技术类 11 30
军事技术类 18 49
A.西方学说得到广泛传播 B.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C.洋务运动培养大量人才 D.学习西方以实用性为主
25.江苏省淮阴县 1912 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 38 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
公办小学的五六倍。《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
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塾开始仿照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
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
A.传统私塾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
B.政府重视传统教育的发展
C.近代教育与传统私塾的本质相同
D.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有限
26.下表所示为文献中有关雕版印刷术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
论是( )
记载 来源
“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
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 《后汉书·张俭传》
于是刊章捕俭”
晋惠帝永宁二年(公元 302 年),黄门侍郎
刘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济饥辟 [清]陈芳生《先忧集》
谷仙方……请将真方镂版,广传天下……”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7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 年)十二月八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
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
A.早期雕版印刷术的用途较广泛 B.文献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矛盾颇多
C.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政府文书 D.宗教活动为技术发明作出了贡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8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48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以后,经学日趋昌盛,太学中的经学博士就是专治一
经的经师,他们以诠释儒家经典为终身职业,皓首穷经,搞章句之学。两
汉博士通过荐举、征召等途径可任太傅少傅、刺史太守、奉常议郎等官职。
经学博士是汉代官方确认的学术权威,在以经治国、独尊儒术的背景下,
负责经学的研究与传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代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通过追求高级的
道德哲学状态,重构政治哲学实践。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
为改变王学末流的弊端,破解国破家亡的历史遗憾,重回实学研究,要求
经世致用。明清实学跳出了理学道德性命的范围,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
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社会的
一切方面。19 世纪“今文经学派”中的龚自珍、魏源,为了挽救时局,分
别提出“改制更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实践指向。
——摘编自汪四红《论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
和马克思“实践观”的互融相通》
材料三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回归传统经世致用观。他宣扬以
学术经国济世,致力于民众历史教育和边疆史地研究,主张以史为鉴和以
史明智。同时,他根据时代要求对经世致用论作了发展,突出史学培养国
民爱国主义的作用,指出史学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
形式上,他不再局限于传统学术研究和史学著述,而是以现代学会和报刊
从事宣传,通过撰写新历史教科书和各类通俗历史读物传播历史知识。
——摘编自徐国利《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8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经学与明清经学的异同。(8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对“经世
致用”思想的发展及原因。(10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代 背景 移民情况 备注
秦移民万家(以-户四五
战国(约
秦灭蜀国、巴国后 丁口计)入蜀,约有四五
前301年)
万人
以湖广地域为主的南方
第一次
元末,湖广地区爆 移民入蜀。标志着移民来
元末明初 “湖广
发农民起义 源发生了以南方人居多
镇四川”
的变化
四川巡抚张德地
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以 最大规
上书请求移民:
湖北、湖南的移民最多, 模的“湖
清前期 “四川自张献忠
移民持续百余年,移民人 广填四
乱后,地旷人稀,
口达 170 多万 川”
请招民承垦。”
江苏、浙江等省和京津沪
由于南京失陷、武
宁的学校、工厂、机关和
抗日战争 汉告急,国民政府
居民蔬散入川。据统计约
前期 将首都内迁到了
700 多万人从北方和沿海
“雾都”重庆
进入四川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先后颁布了《西北土地法令》《宅地法》《印第安
人迁移法案》等法律,鼓励向西部移民。1825 年伊利运河竣工,从马里兰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9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州西部到伊利诺斯州的全长 952 千米的国家级公路建成。……这些北
美的清教徒们,带着“天定命运”(即在没有清楚界定的地盘上扩展的使命
感)来到太平洋岸边。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富饶,吸引着土地投机商、
农民、东部小农场主和大量欧洲移民。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
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
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西进运动中,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批印第安人丧
失家园,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消灭。
——摘编自《论美国西进运动的原动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8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2 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 3000 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
和埃及。
公元前 2000 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 1000 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 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
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 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 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 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 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
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
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箭桥中学高二历史试卷第 10 页(共 10 页)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1、D 解析: 据本题材料“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并回
馈给世界其他国家”可知,中外文明的不断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间的融合发展,D 项正确;
“辐射其他国家文化”只是体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不全面,排除 A 项;“丰富了
中华文化的内涵”只体现了外来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与主旨强调文明间的交流融合不符,
排除 B项;“普及”表述过于绝对,材料说的是文明间的交流,排除 C项。故选 D 项。
2、C 解析: 根据题干“穿起儒生的服装,学习汉语,阅读儒家经典,这在帮助他们进
入宫廷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可知,传教士利玛窦等人的做法有利于迎合中国士大夫的传统价
值观念,C 项正确;这些做法与明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无关,排除 A项;传教士的做法并未推
动儒家思想的变革,排除 B项;材料无法得出基督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信息,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3、A 解析: 根据材料“春秋晚期,文化典籍的传授不再限于中原地区,也不再限于贵
族。战国时期,诸子政治主张各异,但他们都从流传下来的典籍和文化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
典籍传播与个人撰著愈加普遍”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使得文化典籍影响面扩大,
推动文化的传播,A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诸侯国加紧争夺变法人才,排除 B 项;战国时士
人的活跃推动学术繁荣,排除 C项;材料描述的是文化的传播,而非传承文化典籍,排除 D
项。故选 A项。
4、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应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担负起
社会责任,张载的这句名言表达了儒家的一种道德和政治理想,强调学者应该承担起为社会
和人民服务的责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和追求,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经世务
实、和谐共生、守正创新无关,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5、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学习欧美资本主义;一战后,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宣传社会主
义,D 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初
期的两大基本口号,发生在一战期间,排除 A项;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指的是 19 世纪的
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这次转变发生在一战前,排除 B 项;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在一战后的中国思想界并未发生,排除 C 项。故选 D项。
6、D 解析: 根据材料“勤俭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把俭与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西汉
立国之初,统治者以‘寡欲’‘无为’的黄老思想治国,提倡俭朴的道德风尚”可知,
勤俭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商朝,到春秋战国,再到西汉,都提倡勤俭,据此可
判断,农耕文明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D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是在西汉
时期,排除 A 项;中国历代王朝立国的根本是农业文明,而非勤俭教化,排除 B 项;儒
道思想发展逐渐趋于一致,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 C 项。故选 D项
7、B 解析: 据材料“隋朝前期,已有中国数学家将二次内插法运用到天文数据计算当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中;几乎同时,古印度的《历算书》(《婆罗摩历算书》)中也出现了使用二次内插法计算三
角函数的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6世纪末 7世纪初,古代中国和印度各自独立地
将二次内插法运用于天文学和其他数学问题的计算当中,这体现了两大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
和相似性,B 项正确;古代中国的数学与古印度的数学没有继承关系,排除 A 项;材料体现
的是古代中国和印度文明的发展具有独立性而不是封闭性,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古代
中国和印度文明拓展与创新的相关论述,排除 D项。故选 B 项。
8、A 解析: 根据材料“莫斯科是第三罗马”“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
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俄罗斯背负着基督
教救世的使命,说明俄罗斯文化有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A项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俄罗斯国家走向,东正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排除 B项;俄罗斯文化的源头是斯拉夫文化,
排除 C项;苏联建立后,东正教信仰并未被抛弃,排除 D项。故选 A 项。
9.B【详解】题目主要问的是三次移民的共同特点,而只有 20 世纪初俄国人开口的迁移是
由政府鼓励和动员导致的,故 A 不是共同特点,所以排除 A;由三个移民现象可以看出三个
时间段都跟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有关,故选 B;三个移民现象都是说到往哪里迁移,但是没有
提到移民的结果和作用,故 C 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第一个时间段不完全是工业革命开始
之后的事情,故 D 也不是共同特点,所以排除。
10.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迁入美国的人口在人种上和文化上呈现出多元的特征,
说明美国文化多元与人口迁徙密不可分,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是当今族群融
合度最高的地区而不是美国,排除 A 项;根据表格中“奴隶贸易”可知移民并非都是自发,排
除 B 项;美国人口的增长与领土扩张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晚清官员陈炽认为,
近代中国华工出洋发展,其基本的利益无法保障,导致大量华工死于路途,据此可判断,陈
炽希望国家保护海外华工的基本利益,C 项正确;华工输出的目标是实现富国,但材料中描
述的是华工的遭遇,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 A 项;材料描述的是华工出洋途中的遭遇,没
有提及工作环境信息,排除 B 项;陈炽不反对华工出国,而是希望保障华工的权益,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B
13、D
14、C
15、C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16、B
17、C
18、C
19、D
20、A 解析: 根据材料“二战及二战后的人类文学、哲学、电影和电视等文化活动,推动
了《安妮·弗兰克的日记》《索菲的选择》《辛德勒名单》《夜》《南京大屠杀》《极权主义的
起源》等一大批作品的出现”可知,《安妮·弗兰克的日记》《索菲的选择》《辛德勒名单》
《夜》《南京大屠杀》《极权主义的起源》等作品,都是对二战历史教训的反思,A 项正确;
二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排除 B 项;现代战争虽然促进了
文化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繁荣,但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思想,排除 C、D 两项。故选
A项。
21、 B解析: 根据材料“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近代英语中同时
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可知,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将英语
对外输出,同时也吸取其他地区的文明来丰富本国传统文化,说明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B项正确;材料说明英国文化殖民扩张增强,而不是受挫,排除 A项;英语伴随着英国殖民
霸主地位的确立而具有优势地位,排除 C项;材料属于文化交流内容,与自由主义无关,排
除 D 项。故选 B项。
22、A 解析: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亚历
山大在波斯穿波斯服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
及和西亚文化,这体现了“希腊化”的实质是文化的碰撞与交流,A项正确;本土文化并未
消除,排除 B 项;材料主旨是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不是疆域的扩大,排除 C 项;“希腊化”
不仅仅是希腊文化的传播,而是亚历山大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排除 D
项。故选 A项。
23、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对埃及父子拥有埃及和希腊双重名字,由使用埃及名字到
使用双名再到均只使用希腊名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化时代非希腊人与希腊人之间的族群
认同上呈现复杂性,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这对父子的双重身份,无法体现文化交融掩
盖民族矛盾,而且一对父子无法代表一个民族,排除 A 项;材料中这对父子最后均只用希腊
名字,反映了希腊人这一身份在希腊化时代的特殊地位,无法得出文明多样性增强的结论,
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发展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C项。
24、D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62—1900 年中国创办的新式学校中,
翻译、企业专门技术以及军事技术的占比较高,说明以学习西方实用技术为主,D 项正确;
“广泛传播”,表述夸大,排除 A 项;仅从开设的新式学校,无法得出科技水平的变化,排
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容,不能判定洋务运动培养大量人才,排除 C 项。故选 D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项。
25、A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私塾仿照新式学堂设置国文、算数等科目,在教育
转型中发挥作用,A 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政府对传统教育的重视,排除 B项;根据材料可
知,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本质不同,排除 C 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科学思想的倡导是在
1915 年新文化运动时,而且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故选 A 项。
26、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早期雕版印刷术广泛用于告示(搜捕令)和宗教典籍印刷,说
明其用途较广泛,A 项正确;目前已知最早的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后期的文物,与
材料中的记述时间没有交叉,故无法由此推出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矛盾之处,排除 B 项;
材料并没有列举所有和雕版印刷术有关的文献记载,不能确定东汉以前是否将雕印技术用于
其他用途,排除 C 项;材料只能体现宗教典籍印刷对雕版印刷术的运用,并不能说明宗教对
技术发明的贡献,排除 D项。故选 A 项。
27、答案:(1)同: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异:汉代经学:与选官密切结合;专注于研究
儒家经典,学术性强。明清经学:注重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研究范围扩大,实践性强。
(2)发展:使史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现代媒介向
大众传播历史知识。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众缺乏现代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顾颉刚
本人的爱国情怀。
28.(1)特点:(移民原因)政治性移民与自发性经济移民并存;(移民方向)移民方向由东
向西;(移民主体)来源广(以湖广为主),元末后以南方人居多;持续时间长;规模大。
(2)影响:进步性:扩张和开发了西部领土,推动了农业革命;拓展了国内市场和获取充足
的资源,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改变了工业布局,加快了西部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
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部经济一体化;培养了开拓进取精神,发展了民主主义思想。局限性:
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南北矛盾。
(3)因素: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变动;政策的调整;生态环境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影响等。
29、[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
阐述:古代世界,人类的交往主要在同一区域内部或欧亚大陆之间进行。随着不同地区商贸
往来的不断,葡萄酒由西亚地区和埃及传播到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意大利半岛及西岸地区。
汉武帝时期,疆域的向西扩展,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丝绸之路是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
经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大陆的商路。葡萄酒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
辟和西方殖民扩张,各洲之间贸易随之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葡萄酒也
成为人们喜欢的饮品。西班牙人把葡萄酒带到殖民地拉丁美洲,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到澳大利
亚、新西兰殖民地。美国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快速发展。葡萄酒的消费群体逐渐大众化。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包括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
家。因此,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能体现了不同区域人类交往逐渐密切的发展趋势。
{#{QQABKYqQggioAIJAABhCAwHwCkAQkAECAAoORAAIoAAAi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