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09: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化大革命”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964年,根据全国计划会议提出的“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西南的机床、汽车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指示精神,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东北地区迁入27个,从华北地区迁入43个工业项目。这项计划(  )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
B.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C.反映国家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初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
3.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 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4.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站立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成就符合这一阶段史实的是(  )
①1953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 ④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表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
建交时间 建交国家
1970年 意大利
1971年 奥地利、比利时、冰岛
1972年 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英国、荷兰
1973年 西班牙
A.多边外交已取得明显成效 B.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化建设外部环境改善 D.改革开放得到普遍认同
6.(2023·茂名化州一中期末)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5月至1990年年底,广东股份制试点企业中有1 000多家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仅筹集资金8.5亿元,大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企业只有50多家,且多是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改革重心的转移 B.民营企业的地位比较低
C.对外开放的水平有限 D.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
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
A.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包括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C.尤其是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
8.从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1957年总产值达到1 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70.9%。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24.8%,所占比重降为33.4%;工业产值704亿元,增长1倍多,所占比重上升到43.8%。这说明我国(  )
A.国民经济已得到了全面恢复
B.初步改变了以农为主的局面
C.已建成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D.“大跃进”取得了重大成果
9.(2023·浙江衢州期末)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 269.67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三线建设(  )
A.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重点放在西南和华南地区
C.推进东北工业基地的迅速发展
D.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
10.(2023·浙江宁波期末)2021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在诞生不久的大庆油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王进喜的铁人精神(  )
A.对社会主义“一化三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C.激发了全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D.是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梁启超撰文指出:“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里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接不着痒处。”“社会主义学说,其属于改良主义者,吾固绝对表同情,其关于革命主义者,则吾亦未始不赞美之,而谓其必不可……”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思想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新传》
材料二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所得富足的利益,不归少数人,有穷人富人分别,要归多数人,大家都可以平均受益。”他认为这种民生主义的实质就是:“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摘编自杨荣《从民生主义思想到社
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概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活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思想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概述“民生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化大革命”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1973年),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领域的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②正确,①错误;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③错误;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正确。由此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答案:D
2.1964年,根据全国计划会议提出的“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西南的机床、汽车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指示精神,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东北地区迁入27个,从华北地区迁入43个工业项目。这项计划(  )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
B.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C.反映国家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初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
解析:根据材料“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西南的机床、汽车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东北地区迁入27个,从华北地区迁入43个工业项目”可知,把动力机械工业从北部、东部迁入到西部地区,反映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A项正确;1953—1957年进行的“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反映国家合理调整了工商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初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排除D项。
答案:A
3.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 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因此D项正确。三线建设突出的是政治作用,并非是经济规律,A项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下,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无法趋向合理,C项排除。
答案:D
4.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站立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成就符合这一阶段史实的是(  )
①1953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 ④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①错误,A、B、C三项排除;②③④均属于于1949年至1978年我国取得的成就,D项正确。
答案:D
5.下表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
建交时间 建交国家
1970年 意大利
1971年 奥地利、比利时、冰岛
1972年 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英国、荷兰
1973年 西班牙
A.多边外交已取得明显成效 B.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化建设外部环境改善 D.改革开放得到普遍认同
解析:20世纪70年代,大量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意味着中国的外交环境有所改善,有助于现代化建设,C项正确;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外交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B项;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6.(2023·茂名化州一中期末)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5月至1990年年底,广东股份制试点企业中有1 000多家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仅筹集资金8.5亿元,大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企业只有50多家,且多是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改革重心的转移 B.民营企业的地位比较低
C.对外开放的水平有限 D.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还未发表南方谈话,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还是比较僵化的,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还没有达成社会共识,人们在面对股份制改革时,多数还是持观望态度的,因此,最后募集的资金是比较有限的,且大部分还是在企业内部发行的,故选D项;1987年经济改革的重心依然在城市,并未发生转移,排除A项;材料提及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唯独没有反映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非对外开放,且如果人们的思想不解放,开放程度再高也没有用,排除C项。
答案:D
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
A.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包括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C.尤其是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
解析:C 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1967年中国成功地爆炸了氢弹,符合材料时间,C项正确;中国1995年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A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即“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于1956年,但和科技发展无关,排除D项。
8.从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1957年总产值达到1 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70.9%。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24.8%,所占比重降为33.4%;工业产值704亿元,增长1倍多,所占比重上升到43.8%。这说明我国(  )
A.国民经济已得到了全面恢复
B.初步改变了以农为主的局面
C.已建成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D.“大跃进”取得了重大成果
解析:B 农业比重降为33.4%,工业比重上升到43.8%,这初步改变了我国以农为主的局面,故选B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已得到了全面恢复,排除A项;仅据社会总产值的构成状况无法推知工业体系如何,排除C项;“大跃进”始于1958年,排除D项。
9.(2023·浙江衢州期末)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 269.67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三线建设(  )
A.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重点放在西南和华南地区
C.推进东北工业基地的迅速发展
D.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
解析:D 三线建设主要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这有助于改善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D项正确,排除B项;“一五”计划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项;“一五”计划主要在东北地区,排除C项。
10.(2023·浙江宁波期末)2021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在诞生不久的大庆油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王进喜的铁人精神(  )
A.对社会主义“一化三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C.激发了全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D.是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
解析:C 根据“1960年……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在诞生不久的大庆油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可得出,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有助于激发全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排除A项;铁人精神与法治建设没有直接关系,也与教书育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两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梁启超撰文指出:“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里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接不着痒处。”“社会主义学说,其属于改良主义者,吾固绝对表同情,其关于革命主义者,则吾亦未始不赞美之,而谓其必不可……”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思想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新传》
材料二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所得富足的利益,不归少数人,有穷人富人分别,要归多数人,大家都可以平均受益。”他认为这种民生主义的实质就是:“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摘编自杨荣《从民生主义思想到社
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概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活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思想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概述“民生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解析:(1)观点: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应该走改良道路,而李大钊认为应该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写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社团研究马克思主义;出版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建立早期党组织;等等。
(2)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相同之处是,都要求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答案:(1)观点: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主张改良道路;李大钊认为应该采取暴力手段,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活动: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版工人刊物,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建立共产党早期党组织。
(2)相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