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09: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革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下列是某同学对其相关知识的整理,其中对应关系完全符合史实的是( )
① 1904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 1913年 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成为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③ 1929年及后 公布《考试法》等法规 使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得以确立
④ 2005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标志着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A.① B.② C.③ D.④
2.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是在
A.1902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
3.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这些草案( )
A.依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制定 B.以考试选拔官员为主
C.在“分权制衡”原则的框架中 D.标志着中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4.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为民国时期政府所重视。关于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文官制度的建立
B.南京临时政府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草案,如《考试法》等
C.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有四级九等的等级划分,官员选拔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D.南京国民政府的考试制度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能在实施过程中杜绝亲信的任用
5.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考试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 B.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
C.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消失 D.选官更加趋于公平开放
6.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不久,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和教育普及 B.旨在培养推行维新变法的新式人才
C.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 D.推动中国教育和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7.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及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它的颁布( )
A.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 B.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D.标志着中国学堂选官制度的正式设立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 )
A.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干部管理民主化
C.干部考核法制化 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9.下表统计的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员知识结构情况,其中,无功名是指绿林、行伍、生意、学徒等出身的官员;旧功名是指拥有传统功名的官员;新功名是指具有新式教育背景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知识结构 无功名 旧功名 新功名
人数 27人 15人 814人
比例 3.08% 1.71% 95.21%
A.政府选材注重德才兼备 B.近代化的教育基本普及
C.选官具有明显时代特征 D.功名出身影响官职高低
10.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工作的市府干部统计情况如表所示(近郊和公安局未计入),这说明( )
1949年上海市府干部统计
原地下工作者和新参加的社会干部 来自老解放区的人员 留用旧人员 总人员数
570 2490 11426 14492
A.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大量国民党残余 B.党内急需加强干部纯洁性建设
C.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管理原则 D.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具有紧迫性
11.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强调科举制的废除( )
A.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 B.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C.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D.推动中国传统社会转型
12.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这一政令表明( )
A.民国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 B.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
C.政府重视对保荐制度的监管 D.官吏任用过程的公平公正
13.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 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 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14.晚清中央政府在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建中小学堂。京师顺天府尹和五城察院联合会奏:“方今时势多艰,需才孔亟,京师为首善之区,尤当先行举办。”奏折获批,1901年中国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诞生。可见,近代公立中学的创建( )
A.表明洋务派已关注到学制改革问题
B.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C.筹划于百日维新之时,建成于新政时期
D.为戊戌变法运动培养了大量的新式人才
15.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据此可知,我国( )
A.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B.公务员考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
C.公务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D.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7—1999年,我国形成了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路径,并在这一路径的指引下初步推进一些领域的改革。所谓分类管理,就是指打破原来的“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人员等各级各类人员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分类标准,形成党管干部原则指导下的、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分类管理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摘编自薛立强《新中国70年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在1987—1999年推出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1987—1999年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令科举考试停用八股文,改试策论;6月30日,又命令立即取消童试、岁试和科试的八股文,改考策论,不要等到下一次科举。然而,短暂的维新以失败告终,八股文又起死回生。1901年8月29日,清廷发布上谕:“科举为抡才大典,我朝沿用前明旧制,以八股文取士……乃行之二百余年,流弊日深,士子但视为弋取科名之具,庸滥,于经史大义无所发明,急宜讲求实学,挽回积习。”于是规定从次年开始,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篇,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生、童岁科两考也要考中国政治史事及各国政治艺学策论,并试《四书》义、《五经》义各一篇,以上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至此,八股文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随着1905年科举制的正式废除,八股文也彻底地被送进了历史的坟墓。
——摘编自曲路浚《从清代科举制的背景上寻找现代国家建构的“种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得以确立,③正确,C项正确;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学制改革,并非选官制度改革,①错误,排除A项;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②错误,排除B项;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⑤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C正确;A、B、D三项所列时间与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时间不一致,排除。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出台的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都是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而制定的,以考试制度为主选拔官员,B项正确;这些草案都是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而制定的,并非依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制定,排除A项;这些草案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排除C项;这些草案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官员从任用上说,共分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种或四级,有时亦称为四等,中央行政官除特任官外,共分为九等:第一、第二两等为简任官,第三至第五等为荐任官,第六至第九等为委任官,即四级九等的等级划分,官员选拔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C项正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草案,如《考试法》等,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考试制度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并不能在实施过程中杜绝亲信的任用,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从材料“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到材料“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可以看出考试的范围扩大了,D项正确。隋唐时期考试就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排除A项;科举制于1905年废除的,排除B项;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在民国时期仍然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得出清政府采用了新的教育方式及选官方式,有利于教育领域及选官制度的变革,推动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不出“全面学习”,排除A项;清末新政实施时维新变法业已失败,排除B项;材料所述属于近代选官制度变革的相关实践,而非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及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学制设置制度化、系统化,标志着中国学堂选官制度的正式设立,D项正确;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制设学部,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B项;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D项正确;干部管理民主化、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及干部考核法制化均不属于出发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员中,具有新式教育背景的官员占比很高,但是旧功名和无功名的官员也有一定数量,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官员选拔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带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通过材料并不能看出当时政府选材重视德行,排除A项;B项错在“普及”,排除B项;材料只列举了官员知识结构情况,并没有提到官职高低,因此不能得出功名出身影响官职高低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由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干部组成中,留用人员非常多,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干部多成长于革命环境,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并不熟悉,而且干部极为缺乏,此时尚未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对这些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D项正确;上海干部中有留用旧人员不能说明有大量国民党残余,排除A项;留用旧人员不一定思想不纯洁,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材料主要反映了1949年上海建立干部管理制度的紧迫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知,1905年科举废除后,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加快,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体现了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D项正确;据材料“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知,各种学生运动引发了社会变化,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未准确表达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清末的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排除B项;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包括了民主革命,但材料未明确指出民主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文官任职令》规定文官保荐制度中,对徇情滥保有处分要求,且由“文官甄用委员会”决定,体现出政府注重监管,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北洋军阀时期文职官员保荐过程中的某些规定,并不能反映文官保荐体制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中《文官任职令》并非是法制保障深化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规定,不能反映官吏任用过程(实施过程)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不禁为吾浙前途悲”可知,科举制度废除后,仍有大量的学子对新学不了解,不禁让人为国家前途担忧,说明此时新旧思想在碰撞,社会呈现转型特征,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新学,没有体现风俗习惯,排除A项;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新”是新文化、新思想,而不是所谓的新政,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晚清中央政府在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同时”“1901年中国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诞生”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公立中学(京师大学堂)创建筹划于百日维新之时,建成于新政时期(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C项正确;近代公立中学的创建筹划于百日维新之时,属于维新派,非洋务派,排除A项;中国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是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公立中学的筹划和创办,无法体现“为戊戌变法运动培养了大量的新式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至2006年(中国)。根据材料“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可知,从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轨道,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属于公务员制度改革中一项具体内容,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特点:打破旧制度;科学分类标准;分级分类管理;党中央领导下的分步、分类推进。
(2)影响:提高了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提高了政府机关和干部的行政效率;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制度的完善。
【详解】(1)特点:由材料“打破原来的‘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可以看出打破了旧制度;由材料“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人员等各级各类人员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制定了科学的分类标准;由材料“形成党管干部原则指导下的、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可以得出信息,党中央领导下的分类分步推进。
(2)影响:打破原来的“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行党管干部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和提高行政效率;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完善了我国的干部制度。
17.(1)背景: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空前加深;传统教育不适合近代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西学的传入;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变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政治改革活动的开展。
(2)影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推动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变革;加速消解了儒学正统地位;激化了传统知识分子与清政府的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灭亡。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05年中国。根据时间1905年可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空前加深;根据材料“以八股文取士……乃行之二百余年,流弊日深,士子但视为弋取科名之具,庸滥”可知传统教育不适合近代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可知西学的传入;结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可知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根据材料“光绪帝下令科举考试停用八股文,改试策论”“1905年科举制的正式废除”可知科举制度的变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政治改革活动的开展。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05年中国。结合科举制废除对中国近代教育、选官制度和清朝灭亡的影响可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推动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变革;加速消解了儒学正统地位;激化了传统知识分子与清政府的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