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7《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清楚故事的情节发展。2.能说出水手们的表现在推动故事情景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板贴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上课,同学们好。本单元我们开启了《穿越 探险—我与智者去旅行》这一活动。今天,我们继续进行任务一:跨越时空,探寻智者思维。
2.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要自相矛盾。也领略了孙膑善于观察与分析,提供合理策略的智谋。
3. 今天,我们继续跨越时空,来到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之上,去感受船长的智慧。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4. 跳水,原本是一项体育运动,但是在这里,它却是船长发出的一个命令。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走进故事去探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朗读课文,梳理情节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87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 教师评价:同学们坐姿端正,声音洪亮。
4.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也都难不倒你。
出示词语:A一艘 船舱 桅杆 横木
B摘下帽子 钩住绳子 扭着身子 龇牙咧嘴
C哭笑不得 眼巴巴 吓唬它 大喊大叫
5. 分行指名读:
A第一行:你读准了艘和舱,这两个字都是平舌音。那后两个词你理解吗?(结合课前的视频)中间竖起来的这一根,就是——桅杆。而横着的这一根呢?——是横木。
B第二行:你读准了龇牙咧嘴这个词。龇zī,是露lù出。露出牙齿,咧开嘴。就像这样(如图)。这是文中猴子做出的怪样。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C第三行:读得准确又响亮/流畅。大家注意,这个唬hǔ字,它的拼音是三声,但是当它和“吓”组合成词语时,要变成轻声,吓唬hu。
6. 我们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读一遍。齐读词语。读完词语,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三行词语,每一行都是描写的是什么?或与什么有关?你的反应最快,请你来说。(船、猴子、孩子)依次贴头像。
7. 是呀,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艘帆船上。文中除了猴子和孩子,还写到了谁?(水手、船长)贴上头像。
9.故事中的人物,我们都找到了,那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谁能借助这几个关键词,来梳理一下故事情节。找一位同学上来贴一贴。
10.同学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11.谁能根据这些提示,来说一说故事的大体情节?预设:在一艘帆船上,有一只猴子。水手们都拿猴子取乐,猴子越来越放肆,摘下了船长儿子的帽子,并且爬上了桅杆。孩子很生气,就去追猴子,也爬上了桅杆。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船长出来了,拿枪逼孩子跳水,最后得救了。
教师评价:你讲清楚了故事的发展过程。/你说得很完整,如果再流畅一些/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
12.老师把这位同学刚才的表述,概括成了几个小标题。如果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划分,那(水手拿猴子)是故事的起因,(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是故事的经过,(船长逼孩子跳水)是故事的结果。这就是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13.接下来,我们拉近镜头,直击孩子遇险、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四段。
三、关注险境,寻找原因
活动二:直击险境,探究原因
(一)体会险境。
默读第4段,画出文中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在旁边作批注。我们一起来交流。
1.关于孩子的描写:
(1)孩子的动作,放开,张开,摇摇晃晃。一个摇摇晃晃让我们感觉孩子已经失去了支撑点。感受到他脚下不稳。让人感到紧张。
(2)听到叫声往下望,双腿发抖。发起抖来,能控制住吗?显然,此时孩子已经感到害怕了。
(3)大家看,这两句话是对孩子的正面描写。谁能通过朗读,来再现一下他当时在横木上,去取帽子的惊险画面。指名读。(描写孩子的几句)
修改补充:学生朗读描写孩子的语句时,引导学生重读“气极、放开、张开、摇摇晃晃”等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加强语气去读,力求读出紧张感。
(4)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危险。
(5)我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孩子处境危险?
2.关于水手的描写:
(1)水手全都吓呆,有人大叫。
(2)环游世界的水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连水手都被吓呆了,还有人大叫,可见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3)这两句话是侧面描写,作者写水手的反应,烘托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3.关于关联句:
(1)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其中有两组关联词。
(2)从这两组关联词中,你进一步感受到了什么?
(3)生谈感受。引导:只要一失足,摔在坚硬的甲板上,必死无疑。即使拿到帽子,也无路可退。重点感受:形势危急,进退两难。
(4)请你重读关联词,读一读这两句,读出形势的危急。
出示整段:
谁能把当时那个惊险的场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整段。配乐读。取消齐读。
(二)探究原因
此时此刻,孩子命悬一线。他本来在甲板上很安全,那为什么又到了高高的横木上?是谁,把孩子一步步推向险境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结合表格提示,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人物 依据
1. 同学们都已经找出来了,下面我们来进行小组交流。
2. 小组交流:同学们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
我认为是______把孩子推向险境。我从文中找到的依据有:1___2___3___
3. 全班交流: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先来说?小组代表,请你。
(预设:猴子、水手或孩子自己)
交流“猴子”部分:
我们先来交流“猴子”这一部分。
你从文中找到了依据有哪些?
文中关于猴子的描写,还有没有,谁来补充?
(1)同学们来看。(PPT 出示相关句子)这是文中所有描写猴子的句子,老师,把它放在了表格里。(PPT 出示表格)
(2)你们来看这一系列标红的词是对猴子什么的描写。一起说。动作描写。那这个词呢?神态描写。
(3)从这一系列的动作和神态里,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活泼,调皮,放肆的、可恶的猴子)
(4)老师把表格中的语句,整合了一下,谁来读一读?读出猴子的调皮与放肆。
修改补充:引导学生读出猴子的调皮,重读“摘下、撕、咬、扭着身子、龇牙咧嘴”等体现猴子调皮可恶的词语,通过变换语气,力求读出猴子的放肆。
(5)就是因为这只调皮的猴子,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你逃不了!”(此处,应指导学生,注意感叹号,读出该有的语气。追不到猴子不罢休的语气。)
(6)孩子在边追边喊中,一步步迈向了险境。这个观点,有理有据,观点成立。
还有同学认为,是水手把孩子推向了险境。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理由?
交流“水手”部分:
文中是怎样描写水手的笑的?有哪几处?谁来补充?
(1)文中写到了水手的三次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三段话,水手的每一次笑,引发了怎样的后果?
预设:第一次“哈哈大笑”,使得猴子更加放肆起来。
第二次“大笑起来”,使得孩子哭笑不得。
第三次“笑得更欢了”,使得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2)水手的笑,也是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去追猴子的原因之一。
引出孩子的情绪:
师补充:大家不要忘了,孩子才十一二岁,正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
(1)在猴子和水手的双重影响下,孩子的自尊心受挫,越来越愤怒,最后气极了,从而失去理智,不计后果,想要夺回帽子。
(2)孩子想要夺回的仅仅是自己的帽子吗?还有什么?——-他的尊严、面子。
(3)是呀,原来促使孩子一步步迈向险境的,还有他自己的原因,他的愤怒,他想挽回尊严。
小结:出示表格汇总。
大家看,是猴子的放肆(逗),水手的刺激(笑),孩子的愤怒,三者共同促成了这个危险的局面。
那危机出现了,又该如何化解呢?
四、穿越时空,探寻思维
活动三:聚焦船长,领略智慧
1. 同学们,听老师读。
2. 船长的做法是什么?(拿枪逼孩子跳水)
3. 他是怎么说的?请你来读。
指导朗读的层次:
①注意感叹号,读的语气要强烈而坚定。请你读。
②注意船长的命令非常简洁,读起来也要干脆、果断。请你读。
③注意提示语,船长是用“喊”的,读的声音要大。请你读。
4. 船长的这个命令是经过反复思考、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吗?(不是,而是短时间内快速做出的)由此可见,船长的反应多么敏捷。
5. 那他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一起来推测一下船长的思维过程。出示思维导图。
①船长走出来之后,他看到了什么?(孩子在横木上)是啊,孩子已经摇摇晃晃,随时可能摔下来,形势十分危急。
②那我们赶紧去救他吧。你有什么办法?指名说办法。(水手爬上去、铺个垫子、拉个网子接住他)办法可行吗?(不可行,来不及,必须短时间内快速营救)
③既然无法实施救援,那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掉下来吗?他会掉到哪里?(甲板上,或者跳海水里)如果掉到甲板上,会怎么样?
④如果他跳到海里呢?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孩子跳到海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预设:海水缓冲,减轻伤害。水手在甲板,可以营救。风平浪静,相比于狂风巨浪,更有利于展开营救。跳水,用时最短,节省时间,能最快脱离险境。
6. 是啊,孩子跳进海里还可能获得一线生机。在这生死关头,船长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齐读此句)
7. 大家看,这就是船长的思维过程。谁能结合思维导图的提示,说一说船长当时怎么想的?请你。说得很完整/流畅。
8. 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请你来说。(机智、果断、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等等)板书:机智 果断 沉着。
是啊,作为船长,他机智果断。那作为父亲呢?原著中,小说的结尾还有这样一段话,自己读一读。补充原著结尾:船长看到儿子得救了,突然大吼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喉咙似的。他立马转身,大步走进船舱里去,因为他不愿意让任何人看见他哭。
9.船长为什么哭了?指名交流。引导:仅仅是因为激动吗?如果刚刚孩子稍有闪失,就可能会怎么样?(恐慌,害怕。理解船长作为一名父亲,而担心害怕的常人情感)
10.作为船长:他机智果断;作为父亲:他内心煎熬。这双重身份使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救了儿子。
11.让我们向船长致敬,向这位父亲致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配乐齐读。
五、进入角色,讲述故事。
1.如果你是水手,你会怎样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
2.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样向别人讲述你这次的惊险历程?
3.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自己试着练一练。注意讲故事的评价标准。
①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完整。得2颗星。
②在讲完整的基础上,能讲清楚在猴子、水手的影响下,孩子的情绪变化。得4颗星。
③能加入适当的表情、动作以及语气的变化,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得6颗星。
4.指名讲故事。指名评价。
5.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加练习,相信你们会讲得更加生动。
6.最后,希望同学们运用创造性思维,打破条条框框,懂得灵活变通。学习智者思维,做乐学善思好少年。
7.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 《鲨鱼》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