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七节 澳大利亚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七节 澳大利亚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1-09 16:22:35

文档简介

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
活动及育人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
课前准备
一、预习培训:
1.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结合预先进行知识梳理。大洋洲经纬度、地形、气候、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 “我的疑问”处。
二、课前培训:
1.学科组长保持激情,随时督促组内成员的状态,跟上进度。
2反馈表述同学培训:先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对错,进行联系拓展。最后要回扣学习目标。
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书写学习目标;其余同学进行基础知识的落实,为上课做充分的准备。
课堂设计
[导入] 图片
美丽的大堡礁,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进而导出将要研究的国家——澳大利亚,带着想象和思考解读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大洋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能够结合材料准确分析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体验异域风情,树立高远的世界眼光。
二、自主学习,原生态展示。
三、高效讨论,各取所需。
要求:
1、组长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然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最后根据需要跨组讨论,各取所需。
2、注意总结答题方法,学科组长反馈未解决问题。
3、组长宏观调控,积极对黑板展示的答案进行修改,并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路。
4、讨论完毕后,整理完善导学案和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5.将讨论后还无法解决问题,写到后黑板我的疑问栏处,以备班内共同解决。
(总结)通过老师的观察来看,同学们对这些重点探究知识以作深入的讨论,已经有较好的掌握。
(过渡)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前后黑板。掌声有请反馈小组。
四、表述反馈、点评质疑、拓展升华
要求:
(1)首先点评思路方法,然后顺着思路方法分析过程,总结规律方法、易错点。
(2)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3)力争全部达成目标,多拓展、质疑,注重总结,多整理,记忆。
材料一: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国土,约70%,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实际上被沙漠覆盖。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
材料二: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农牧业分布图
探究一:澳大利亚四面临海,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域面积广阔的原因?并思考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原因?
点评思路:
1.先分析基本思路,影响气候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人为因素等等
2.再结合澳大利亚的具体特征展开分析。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而且大陆又是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
(3)地形上高大的大分水岭紧靠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多雨区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而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
(4)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岸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
(承接)那么澳大利亚的气候有怎样分布规律及原因呢?
分布规律:
半环状分布
半环状的核心:热带沙漠气候
中环: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草原气候
外环:自北向南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原因分析:
降水由北、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从海上带来充沛水汽,降水较充沛,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东部迎风坡降水较多,南部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也较丰富,中部和西部地处背风坡,再加上副热带高压和寒流的影响,降水较少。
(处理方式:此处以影响气候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作为切入点,再结合澳大利亚的实际状况分析出干旱地区广布的原因。可以比较美国)
拓展: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和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与其他区域的气候做类比,如南亚气候的成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等等
(承接)同学们,请看后黑板我的疑问栏?
澳大利亚生物古老和独特的原因?
探究二:澳大利亚“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而东南部的“绿带”则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小麦和羊毛产区,试分析它的发展条件、限制因素及解决措施?
点评思路:从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发展角度去分析区位条件,可以类比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1)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适合机械化生产;
(3)临近海港,交通便利,便于出口,市场广阔。
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短缺(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修建水利工程,引大分水岭东侧的水)
(过渡)既然混合农业区缺水,能否利用大自流盆地的水呢?
拓展:1.大自流盆地水多,但华而不实。

(1)大自流盆地的水多为矿化水,盐度高,不适合人类饮用和灌溉。
(2)自流井成因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向斜的应用。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

(1)土地交替种植小麦、休耕和牧羊,可保持土壤肥力,使农场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交替进行,可有效利用时间合理的安排农业活动
(3)农业生产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3.哭泣的墨累达令河的出路
200多年前欧洲人尚没有殖民澳大利亚时,墨累-达令盆地的生态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欧洲人不知深浅,采用欧洲的办法搞农牧业,毁林办农场牧场。结果,地下水抬高,把盐碱带到了地表,而且盐碱化呈加速发展蔓延之势。农牧民在沿途每一个可以筑坝的地方拦水,因此本来就不大的河就越来越瘦了。每年,大量的盐碱、农业废水注入河里,流量又小,浓度自然就大。下游阿德莱德居民喝到的水已经不符合饮用标准,专家估计,50年后,下游居民将无水可喝。思考:墨累达令河的问题与出路?
问题:河流下游断流、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态恶化、水体污染、湿地退化、海水倒灌等
措施: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流域径流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减少灌溉用水量;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水价制度,合理用水;实行喷灌滴灌,节约水源;研究和推广耐旱作物等。
(过渡)以中国和澳大利亚自贸协定签订的视频作为过渡
五、情感升华,发散思维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署给中澳双方均带来很大利好,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应与澳大利亚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才能更好服务于我国发展,请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情感升华)树立高远的世界眼光,做一个豪迈的中国人。献计献策
从长期看中澳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互补程度紧密, 并在日益增强。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以纺织品?服装?鞋类?食品?化工和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和少量高新技术产品;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主要以铁矿砂?羊毛?氧化铝?糖?粮食?小麦等初级产品为主和少量高附加值的制成品?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主要是工业产品,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型产品。
六、课堂小结
1.回归目标
2.知识体系
要求:1.完善导学案
2.整理笔记,落实本节内容。
附:板书设计
【导入】
通过图片的形式,形象而直观,诱发学生对这个国家的遐想和思考,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埋下伏笔。
【解读目标】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解读,让每位同学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明确学习的方向。
【原生态展示】
经过课前充分的预习后,课上全体同学认真完成探究题目,展示小组到黑板相应位置原生态展示。其他同学完成探究题目后,可以按照立体交叉目标的要求处理基础,落实重点知识。
目的:书面展示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排版布局的能力。
【高效讨论,各取所需】
教师评价:对讨论情况做出评价(主要看参与度、热烈程度和有效率),依此调动全员参与、高效讨论。
目的:此过程培养小组长的组织领导力;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协作意识。
【点评质疑、拓展升华】
此过程,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评价和倾听,捕捉新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点评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点评的精彩度、深度、拓展内容等进行评价。
质疑拓展评价:
教师要关注新生成的目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目的: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生生互动可以提高非展示同学注意力、求知欲和质疑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快乐成长。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探索精神、求实求是精神、民主精神和不人云亦云的独立精神。
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困难、乐观豁达、探究创造和不断超越的品质。激励学生融入团队、挑战自我、体验成长,成为主动而积极的自我管理者,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由感悟,在体验中茁壮成长。
课堂的全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好即时性评价,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清晰思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老师的拓展要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给学生以共性的升华。
【整理落实目的】
让学生去总结反刍, 培养学生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回扣学习目标。
2.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
《澳大利亚》自主检测
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
A.12月至次年1、2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初级产业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近五年来由于降水极少,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据此回答下面3~5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澳大利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  )
A.甲区域中 B.乙区域中
C.丙区域中 D.丁区域中
4.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草原上自流井多,气候干燥,促成了发达的畜牧业 ②降水的地域差异明显是受山脉和东北季风的影响 ③冷冻科技革新,促成了畜牧产品的大量出口 ④与北半球的农产品供应和市场需求具有季节互补性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停止农地灌溉最可能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6.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5 CBABD
6(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2分)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21教育网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丰富,集中在冬季。
课件24张PPT。课本、地图册、导学案、 典题本、双色笔 最重要的是认真和激情! 向快乐出发!!1.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
2.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3.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原因
4.澳大利亚沙漠广布的原因美丽大堡礁针鼹鸭嘴兽鸸鹋袋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树袋熊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 大 利 亚【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能够结合材料准确分析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体验异域风情,树立高远的世界眼光。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2009年下学期制作 06亚 洲美洲 非洲南极洲5分钟立体交叉目标
(1)展示人员及时到位,分层次、分要点,书写要认真规范。
(2)其他同学完成探究题目后,认真落实基础重点知识。1.大洋洲(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
2.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3.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原因
4.澳大利亚沙漠广布的原因副高控制地区广东部大分水岭阻挡海洋气流深入内陆西部沿海寒流降温减湿影响气候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人为因素等等(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而且大陆又是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
(3)地形上高大的大分水岭紧靠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多雨区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而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
(4)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岸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特征:四面临海,干燥地区广半环状的核心:热带沙漠气候外环:自北向南分布着: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中环: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半环状分布一月七月西北季风东南信风【思考】澳大利亚北部冬夏风向有何不同?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适合机械化操作。
(3)临近海港,交通便利,便于出口,市场广阔。
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短缺(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修建水利工程,引大分水岭东侧的水)。
大自流盆地水多,但华而不实。冬季春季秋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
①土地交替种植小麦、休耕和牧羊,可保持土壤肥力,使农场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交替进行,可有效利用时间合理的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夏季思考: 哭泣的墨累达令河的出路200多年前欧洲人尚没有殖民澳大利亚时,墨累-达令盆地的生态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欧洲人不知深浅,采用欧洲的办法搞农牧业,毁林办农场牧场。结果,地下水抬高,把盐碱带到了地表,而且盐碱化呈加速发展蔓延之势。农牧民在沿途每一个可以筑坝的地方拦水,因此本来就不大的河就越来越瘦了。每年,大量的盐碱、农业废水注入河里,流量又小,浓度自然就大。下游阿德莱德居民喝到的水已经不符合饮用标准,专家估计,50年后,下游居民将无水可喝。
思考:墨累达令河的问题与出路问题:河流下游断流、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态恶化、水体污染、湿地退化、海水倒灌等
措施: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流域径流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减少灌溉用水量;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水价制度,合理用水;实行喷灌滴灌,节约水源;研究和推广耐旱作物等。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TA) 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行程之后对澳大利亚展开国事访问,双方共同宣布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中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意向书,预计2015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四十多周年。在这四十年里,中澳关系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现在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中国2011年取代美国成为澳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而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中澳双方的经济增长互为促进,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署给中澳双方均带来很大利好,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应与澳大利亚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才能更好服务于我国发展,请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能源(铀)、矿产(铁矿)、农业(优质小麦、羊毛、乳畜产品)、教育、旅游等从长期看中澳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互补程度紧密, 并在日益增强。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以纺织品?服装?鞋类?食品?化工和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和少量高新技术产品;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主要以铁矿砂?羊毛?氧化铝?糖?粮食?小麦等初级产品为主和少量高附加值的制成品?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主要是工业产品,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型产品。课堂小结:一、回归目标二、知识体系1.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能结合材料准确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体验异域风情,树立高远的世界眼光。变式训练------------当堂检测
左图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右图是达尔文市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广 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火灾发生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岸
2.达尔文市在冬春季容易发生火灾,原因是该季节 ( )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少,气温在20℃以上
C.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D. 风力较大,气温在28℃左右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