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包括“基本国情”、“区域特色”、“中国与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章没有具体对应的课程内容,但它是中国地理部分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二年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掌握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因此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就简单多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 小组活动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一、基本国情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和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
教师鼓励:学生归纳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师:归纳自然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区域特色: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想一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
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归纳: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与世界
学生阅读教材材料: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课堂活动:展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相关图片和材料,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后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活动:说一说,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归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109页“活动”。
教师归纳: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什么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造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小组代表总结,教师点评补充。
教学反思:
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有限,对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不能彻底明白,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问题学生还是能理解的,教学效果良好。
板书设计:
基本国情
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特色突出
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区域特色
沿海地区的特色
沿边地区的特色
3、长江、黄河流域的特色
三、中国与世界
1、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
达标测试:
1.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C.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D.地区发展差异不明显
读2011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前5位国家比较表,完成2~3题。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GDP(亿美元)
150940
73185
58672
35706
27730
人均GDP(美元)
48442
5445
45903
43689
42377
2.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 )
A.第1位 B.第2位 C.第3位 D.第5位
3.中国人均GDP远低于美、日、德、法,这说明了( )
A.中国人口数量较少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小 D.中国居民消费量较大
4、读下文并结合“中国某地循环经济的生产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结果是对自然资源过分开发,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等。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1)大致判断出该地所属地区(四大地区),并说说判断理由。
(2)请参照上文,概括出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效果分析:
地图和资料是地理知识综合的载体,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教学中,老师要适当的激发学生对地图和资料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用地图和资料习惯,让学生学会用地图和资料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还要把文字与地图和资料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地图和资料上的事物相互联系,充分的发挥地图和资料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观课记录:
课后反思:
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有限,对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不能彻底明白,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问题学生还是能理解的,教学效果良好。
课件46张PPT。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运用资料,联系现状,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国情活动阅读课文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你知道中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 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
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区域特色活动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
(3)说一说,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大力开发以热带海岛风情为主要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成为中国南部海疆一颗充满魅力的璀璨明珠。一、中国沿海地区特色
中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活动 (1)找出中国沿边主要边境口岸,说一说,它们对当地发展经济有何积极意义?
(2)想一想,中国沿边地区发展经济有何突出优势?
(3)举例说明,中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 二、中国沿边地区特色
中国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拥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沿边地区应积极利用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 (1)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2)找出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银川、兰州等城市,说出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城市所在地区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重庆兰州
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特色
黄河、长江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形成,加上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中国与世界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中国领导人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中国海军参加亚丁湾护航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 结合下列资料,说一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何特点?你有何感想?
材料一: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2010年,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物,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能源组织 、国际科学史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金融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不结盟运动、上海合作组织、亚洲议会论坛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 活动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30多年来,中国积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许多经济指标居世界前列,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正在阔步走向世界,全球化指数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说一说,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活动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但与居世界第1位的美国相比,尚存在着显著差距。中国人均GDP居世界第121位。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目前,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6,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不到世界人均的1/10,人均主要金属储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4,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中国单位产值的能耗,约相当于美国的3倍、德国的4倍和日本的6倍。中国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仍很突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谓任重道远。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生产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许多核心技术不得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等加强。
(1)说一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活动 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课堂小结课堂测试1.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C.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D.地区发展差异不明显
读2011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前5位国家比较表,完成2~3题。2.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 )
A.第1位 B.第2位 C.第3位 D.第5位
3.中国人均GDP远低于美、日、德、法,这说明了( )
A.中国人口数量较少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小 D.中国居民消费量较大cBB4、读下文并结合“中国某地循环经济的生产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结果是对自然资源过分开发,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等。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1)大致判断出该地所属地区(四大地区),并说说判断理由。
属于南方地区,判断理由是图中有茶叶生产,而茶叶主要产在湿润的南方地区。同进,花卉生产和养鱼也多在南方地区。
(2)请参照上文,概括出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本课结束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评测练习:
1.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C.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D.地区发展差异不明显
读2011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前5位国家比较表,完成2~3题。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GDP(亿美元)
150940
73185
58672
35706
27730
人均GDP(美元)
48442
5445
45903
43689
42377
2.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 )
A.第1位 B.第2位 C.第3位 D.第5位
3.中国人均GDP远低于美、日、德、法,这说明了( )
A.中国人口数量较少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小 D.中国居民消费量较大
4、读下文并结合“中国某地循环经济的生产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结果是对自然资源过分开发,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等。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1)大致判断出该地所属地区(四大地区),并说说判断理由。
(2)请参照上文,概括出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