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22: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 认识“未庄”中的人群和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
2.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分析其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3.分析《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赏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用多种手法塑造的阿Q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重,莫作空头文学家。
——这副对联是写谁的呢?
——这是蔡元培给鲁迅先生写的挽联。
二、回顾高中阶段学过的鲁迅作品
《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祝福》
三、作家作品回顾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是旧时代文学的结束者,新时代文学的开创者。
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四、文本阅读
(一)布置阅读任务
1.填写(编写)阿Q履历表
关注阿Q的语言
梳理主要事件
边读边笔记重要信息
2.思考阿Q的“精神胜利法”
3.分析阿Q这一人物形象
(二)泛读整篇小说
带领学生完整阅读《阿Q正传》
第一章 序
第二章 优胜记略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
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
第五章 生计问题
第六章 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 革命
第八章 不准革命
第九章 大团圆
(三)精读节选部分
圈点勾画批注,完成阅读任务。
五、合作探究
1.阿Q的履历表
2.解读“精神胜利法”
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法,自欺欺人地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
3.阿Q形象分析
无名无姓,没有土地——地位低下
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无依无靠
没有固定收入、瘦伶仃,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贫困
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生活贫困的雇农形象。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阿Q的可怜的形象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六、拓展写作背景
《阿Q正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载《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也是鲁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说。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的典型形象。
创作意图: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小说用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在客观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
七、作业
1.观看电影《阿Q正传》
2.尝试用线条为阿Q简笔画像
3.思考阿Q精神的现实意义
备注:
1.确定阿Q年龄的依据:
第四章: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
2.第七章提到一个时间点,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