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枣儿(分层作业)(含解析)-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枣儿(分层作业)(含解析)-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8 16:31:17

文档简介

第 1 9 课 《枣儿》分层作业
壹基础达标 ▲字音字形达标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 (quán) 伏簇 (zú) 新 断壁残垣 (gèn) 吹毛求疵 (cí)
B. 阴霾 (mái) 诘 (jí) 难 呱 (guā) 呱坠地 味同嚼 (jué) 蜡
C. 看 (kān) 护 号 (háo) 啕 浑身解 (xiè) 数 不可限量 (liáng
D. 凫 (fú) 水 趱 (zǎn) 行 文采藻 (zǎo) 饰 销声匿 (nì) 迹
▲词语达标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时晨 翘首远望 踌躇满志 B. 蹲坑 心事重重 喃喃自语
C. 算褂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 拉勾 垂头丧气 囫囵吞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着。
B. 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C. 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 他卡车的轮胎故障,修车师傅推荐他三个价位的轮胎,无可奈何,让他选择了中间价位的轮胎。
▲文学常识达标
4.孙鸿,当代 家。其作品《 _》曾经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
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文体知识达标
5.人物与人物冲突包括
6.人与环境冲突包括:
▲修辞达标
7.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
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桥》 这段文字中主要运用 _描写来刻画老汉危急时刻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划线的句子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洪水肆虐的险情。
▲标点达标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放学后,要不要去体育馆 ”他问: “时间还早,我打算去打会篮球。”
B. 昨天他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了《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三国演义》和《小王子》四本书。
C.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而不是担心它会失去原有的韵味。
D. 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有三个植物园、动物园和博物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病句达标
9.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经六百多年风雨沧桑的明代古城墙,是惠州遗传下来的重要历史文物,已成为惠州大堤南堤的一
部分。(“遗传”应改为“遗留”)
B. 随着红色主题阅读教育活动的启动,使各校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将“启动”改为“开
展”)
C. 微信未来将持续打击任何形式的售卖微信红包封面,损害用户体验,为定制方提供开放、健康、公
正的生态环境。(在“体验”后加上“的行为”)
D. 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和继承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良传
统。(把“发扬”和“继承”互换位置)
▲语法达标
10.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位记者问霍金: “命运如此对你,难道你不认为这不公平吗 ”②霍金用他仅可活动的三根手指 在键盘上敲出: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亲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③得 了像霍金一样的病,不少人都会选择轻生,但霍金不同, 他不但一直坚强地活着,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又一
个的奇迹。④霍金要感谢命运, 没有让他死亡。⑤怀揣着感恩的心,霍金可以走得更远。
A. 句②中“终生追求的理想”“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亲朋”“感恩的心”三个短语结构相同。
B. 句③整体上是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其中的画线句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C. “霍金更要感谢命运,至少他有思想。”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③后。
D. 句①中“一位”是定语,句⑤中“更远”是状语。
▲文化常识达标
11.下列各项中不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元日 上元 寒食 清明
B. 端午 七夕 中元 中秋
C. 重阳 冬至 腊日 小年
D. 除夕 二月二 三月三 母亲节
贰 能 力 提 升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剧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
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 “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男孩为什么“踌躇”又“垂头丧气” 试分析其原因。
2. 上文中对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刻画,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3.“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
在剧本中叫做什么 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4.“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体会一下男孩娘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错 对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 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 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
抑闷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
李老师:(先坐下,喝口水)你今年多大
涵 静:(噤立)十六。
李老师:几年级
涵 静:初三,老师,我……
李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
涵 静:(不语,扯衣角)
李老师:我承认你有写作天分,你的小说很感人。可是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 初一初二,你写多少 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
你自己考虑吧!
涵 静:我……
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
下铺在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 学、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 (站起)为什么有初三 为什么有中考 为什么有六门 课等我去过 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 为什么 为什么 向右走两步。灯光變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
了)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
李老师:你说什么 你疯了!
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望着涵静)唉……
1. 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2. 从涵静的内心独白你能看出什么
3. 可否删掉开篇的舞台提示 为什么
4. 读了这一独幕剧,结合自己初三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参链接中考
(山东淄博·校联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 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
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 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 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 一个人放
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 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
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 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
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 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
脚步了。
这时, 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
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
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 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 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
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
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 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 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
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 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 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
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
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
影子, 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 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 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
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 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男孩晃了 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
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 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
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
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 阅读全文,完成了下面的填空。
这篇小小说以 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 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
现实意义的故事。
2. 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 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并分析。
3. 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进行品析。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4. 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
又有哪些内涵
5. 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爱是教育的灵魂
①人们常说“妈妈是超人”,不久前一位女教师抱着熟睡的孩子出黑板报的照片,让很多人感慨教师妈
妈“比超人还伟大”;很多人退休后选择颐养天年,但91 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却坚持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
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这些源自师者心底的爱,赋予了教育事业独特的魅力,为无数心灵照
亮了前行之路。
②教育家夏丐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何谓爱 当父母松开搀扶的
双手,爱是一种信任,让孩子能够学会走路、独立向前;当老师悉心传道授业解惑,爱是一种欣赏,能从
学生身上发现特质、激活潜质;当学生踏入社会课堂,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激励个人坚定信念、勇毅果 敢。在不同的时刻,爱有多种诠释。然而,无论形式如何多样、时代怎样变迁,爱都是浇灌成长的阳光雨
露,堪称教育的灵魂。
③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我们感慨于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到光明 的人生奇迹,也应看到与她朝夕相处的莎莉文老师用爱点亮的烛火;我们感动于乌蒙山孩子们“苔花如米 小,也学牡丹开”的美妙歌声,也应体悟旋律背后纯真而质朴的爱。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还有 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
更高贵的精神。
④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如今, 一些优秀学生历经寒窗苦读进入名 校,个人条件优越,不愁吃穿用度,却时常感到内心空洞,锁定不了真正想要的目标,找寻不到生命的意 义和前进的动力,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之所以会患上“空心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长期以 来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太在意成绩分教,让教育变得僵硬,结果孩子的成长过程负重不堪,缺乏爱的 滋养。这也启示我们,要投入感情、投入真爱,在课堂教学之外热情关怀、慰藉心灵,以人的全面成长丰
富教育的时代内涵。
⑤教育家顾明远历任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从教逾一甲子,始终践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 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的教育理念,被称为“充满爱的教育家”。事实证 明,像春蚕吐丝那样竭尽心力,像蜡炬成灰那样发挥光热,像和风细雨那样滋润心田,方能用真情换采真 心。当然,爱的教育并非爱的纵容、爱的泛滥,点燃爱,激发爱、播撒爱、守护爱,在爱中感悟生命、收
获成长、止于至善,这样的教育,必将使人终身受益。
⑥爱是教育的是灵魂,用父母的关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社会的博爱之心,启人心智、助人成长,
为孩子架设一条条爱的轨道,教育的未来会更美好。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 简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 结合生活,谈一谈你如何珍惜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的种种关爱。第19课《枣儿》分层作业
壹基础达标
▲字音字形达标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 (quán) 伏簇 (zú) 新 断壁残垣 (gèn) 吹毛求疵 (cí)
B. 阴霾 (mái) 诘 (jí) 难 呱 (guā) 呱坠地 味同嚼 (jué) 蜡
C. 看 (kān) 护 号 (háo) 啕 浑身解 (xiè) 数 不可限量 (liáng)
D. 凫 (fú) 水 趱 (zǎn) 行 文采藻 (zǎo) 饰 销声匿 (nì) 迹
【答案】D
【解析】A.簇(cù)新、断壁残垣(yuán)、 吹毛求疵(cī);B. 味同嚼(jiáo)蜡、 诘(jí) 难、呱(gū)呱坠地;
C.不可限量的“量”是第四声; 故选D。
▲词语达标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时晨 翘首远望 踌躇满志 B. 蹲坑 心事重重 喃喃自语
C. 算褂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 拉勾 垂头丧气 囫囵吞枣
【答案】B
【解析】A. 晨——辰; C. 褂——卦; D. 勾——钩。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着。
B. 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C. 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 他卡车的轮胎故障,修车师傅推荐他三个价位的轮胎,无可奈何,让他选择了中间价位的轮胎。
【答案】D
【解析】D.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不符合语境,故选D。
▲文学常识达标
4.孙鸿,当代_ 家。其作品《 _》曾经荣获1999 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
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答案】
剧作 枣儿
▲文体知识达标
5.人物与人物冲突包括
【答案】
利益冲突性格冲突文化认知冲突
6.人与环境冲突包括: 0
【答案】
人与自然环境冲突 人与社会环境冲突
▲修辞达标
7.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
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桥》 这段文字中主要运用 、 _描写来刻画老汉危急时刻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划线的句子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洪水肆虐的险情。
【答案】
动作 语言 拟人
【解析】第一、二空,由“冲上前”“揪出”“吼”等一系列动词可知,运用动作描写,由“你还算是个
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可知,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刻画汉危急时刻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三空,由“发抖” “痛苦地呻吟”可知,此处赋予木桥以人的动作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表现出
洪水肆虐的险情。
▲标点达标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放学后,要不要去体育馆 ”他问: “时间还早,我打算去打会篮球。”
B. 昨天他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了《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三国演义》和《小王子》四本书。
C.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而不是担心它会失去原有的韵味。
D. 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有三个植物园、动物园和博物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答案】D
【解析】A.前后引号里的内容都是“他”说的话,冒号应该改为逗号;B.书名号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C.前
半句为陈述语句,问号应该改为逗号;故选 D。
▲病句达标
9.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经六百多年风雨沧桑的明代古城墙,是惠州遗传下来的重要历史文物,已成为惠州大堤南堤的一
部分。(“遗传”应改为“遗留”)
B. 随着红色主题阅读教育活动的启动,使各校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将“启动”改为“开
展”)
C. 微信未来将持续打击任何形式的售卖微信红包封面,损害用户体验,为定制方提供开放、健康、公
正的生态环境。(在“体验”后加上“的行为”)
D. 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和继承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良传
统。(把“发扬”和“继承”互换位置)
【答案】B
【解析】B.成分残缺,删掉“随着”或“使”;故选B。
▲语法达标
10.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位记者问霍金:“命运如此对你,难道你不认为这不公平吗 ”②霍金用他仅可活动的三根手指 在键盘上敲出: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亲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③得 了像霍金一样的病,不少人都会选择轻生,但霍金不同, 他不但一直坚强地活着,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又一
个的奇迹。④霍金要感谢命运,没有让他死亡。⑤怀揣着感恩的心,霍金可以走得更远。
A. 句②中“终生追求的理想”“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亲朋”“感恩的心”三个短语结构相同。
B. 句③整体上是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其中的画线句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C. “霍金更要感谢命运,至少他有思想。”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③后。
D. 句①中“一位”是定语,句⑤中“更远”是状语。
【答案】B
【详解】A. “终生追求的理想”偏正短语,“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亲朋”为并列短语,“感恩的心”为偏正
短语。三个短语结构都不相同,选项中“三个短语结构相同”有误;C. 根据文意可知, “更要感谢命运”
是对第④句中“霍金要感谢命运”的递进,故这句话应接在第④句后。选项理解有误; D. 句中“更远”是
句子的补语成分,选项中“‘更远’是状语”有误;故选B。
▲文化常识达标
11.下列各项中不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元日 上元 寒食 清明
B.端午 七夕 中元 中秋
C.重阳 冬至 腊日 小年
D.除夕 二月二 三月三 母亲节
【答案】D
【解析】母亲节是外国节。
贰能力提升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剧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
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 “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男孩为什么“踌躇”又“垂头丧气” 试分析其原因。
2. 上文中对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刻画,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3.“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
在剧本中叫做什么 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4.“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体会一下男孩娘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答案】
1. “踌躇”是想走又想留, “垂头丧气”是因为自己刚才说了假话,更是因为爸爸有了新家,不回来了。
表现了小男孩的孤独。
2. 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3. 叫作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本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 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
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4. 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 “不
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二者的对话“回吧,回去等你爹”“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
分析, “踌躇”是因为男孩在老人的劝说下想走,但是又想和老人在一起,想留下来。根据下文“我爹在
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分析,“垂头丧气”是因为自己刚才说了假话。运
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男孩的孤独。
2.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文本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即可。根据“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
吃” “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
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分析得出:男孩纯真活泼、稚嫩可爱。
3. 本题考查戏剧常识及其作用。对人物动作、表情做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舞台说
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等几处舞台提
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疼爱的程度逐渐加深)。
4. 本题的考点是戏剧语言的特点,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结合“爹不 会回来了”“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分析,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
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错 对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 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 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
抑闷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
李老师:(先坐下,喝口水)你今年多大
涵 静:(噤立)十六。
李老师:几年级
涵 静:初三,老师,我……
李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
涵 静:(不语,扯衣角)
李老师:我承认你有写作天分,你的小说很感人。可是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 初一初二,你写多少 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
你自己考虑吧!
涵 静:我……
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
下铺在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 学、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 (站起)为什么有初三 为什么有中考 为什么有六门 课等我去过 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 为什么 为什么 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
了)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
李老师:你说什么 你疯了!
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望着涵静)唉……
1. 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2. 从涵静的内心独白你能看出什么
3. 可否刪掉开篇的舞台提示 为什么
4. 读了这一独幕剧,结合自己初三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
1. 初三了仍坚持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李老师认为初三了还泡在写作上是大错特错的;涵静认为自己是对
的,并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2. 涵静在学习上的迷惘,这也是当代中学生的困惑。
3. 不行。因为此处描写得当,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段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到涵静爱好
写作,有写作天分。
4.(示例一)涵静的选择是对的。 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分来发展自己,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样 才能成功。再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示例二)涵静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初中
是打基础的阶段,没有过硬的基础,不要谈什么写作。即使能写一点文字,也是昙花一现。
【详解】
1.考查对戏剧冲突的分析理解。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根据剧中李老师的话“初三,你知道吗 初一初二,你写多少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 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可知,李老师认为初三很重要,对涵静初三 还沉迷于写作表示不满,他认为涵静做错了;根据涵静的话“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可知,涵 静认为发展自己的爱好是对的,并且证明自己是对的。可见两人的冲突在于:初三的学生坚持写作是对还
是错。
2.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理解。独白,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
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根据剧
中涵静的独白“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
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 (站起)为什么有初三 为什么有中考 为什么有六门课等
我去过 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 为什么 为什么 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了) 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面对不同人对她初三还坚持写作,
有不同的看法,她很迷惑,不知道该听谁的,怎么做才算对,涵静在学习上的迷惘困惑,也是当代中学生
迷惘心态的反映。
3.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此文开篇的舞台 提示“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 一边推推宽边眼镜”“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 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抑闷地跳”描写了涵静沉迷写作的情形;演员再 现涵静作品的内容,衬托出她拥有很高的写作天分。这些说明性的文字,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4.主观性试题,作答时赞同涵静的话,可以从兴趣的重要性来分析,不赞同的话可以从教育的重要性来写。 示例:涵静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初三面临升学的考验,时间和精力有限,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行,坚持兴趣
爱好会分心,对以后的学业会有影响。还是以打好初中基础为要。
参链接中考
(山东淄博·校联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 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
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 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 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 一个人放
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 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
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 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
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 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
脚步了:
这时, 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
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
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 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 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
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 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 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
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
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 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 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
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
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
影子, 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 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 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
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 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男孩晃了 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
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 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
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
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 阅读全文,完成了下面的填空。
这篇小小说以 为线索, 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 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
现实意义的故事。
2. 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 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并分析。
3. 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进行品析。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4. 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
又有哪些内涵
5. 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答案】
1.风筝 即将消失的村庄
2.事情:①自幼学艺扎风筝,经他手的风筝活灵活现,给归途的人以慰藉;②后来成为民间艺人,上过电 视,吸引过外国人参观;③手艺失传,儿子只学了点皮毛,去城里开店赚钱。 作用:①交代主人公鹞爷和 故事的背景,补充故事情节;②为下文鹞爷和小男孩放风筝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暗示文章主旨,
重视“根”的传承,不忘初心。
3.“掏空了身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的现状,突出了了村庄
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低沉与无奈的心情。 18. 示例:
①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②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
泉。③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迷失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4.示例:反映了留守老人(传统民间艺人)的落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大量 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和继承变质的现状;现代人对“根”的迷失等。思考:重视 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
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
【解析】
1.本题考查对线索及小说三要素的概括。解答此题要了解小说常见的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即“人
线”;②以事物为线索,即“物线”;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即“事线”;④以空间、时间为线索,即“时地
线”;⑤以人物心理或情感为线索,即“情感线”等。阅读本文,标题中有“风筝”,整个文章中也是围绕“风
筝”展开的:放风筝、回忆扎风筝、感叹“扎风筝”手艺后继无人、遇到小孩送“风筝”、最后“风筝”飞 走……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本文是以物线—“风筝”为线索来串起全文。第二个空,在给出小 说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说的背景,小说的背景有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通过阅 读小说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的“残墙断壁、破砖 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 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这些自然环境里暗含着社会背景,即城镇化建设(文 中是建飞机场),正在逐步吞噬农村、吞噬土地,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家园,失去“根”,大量的农村人口
离开土地,离开家园……联系这些因素,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及作用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意找到相关段落,从第10段“鹞爷又想
到过去”到第13段“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我们可以概括出想到的事情有
三件,即幼时学艺成功、后来成为民间艺人、现在手艺失传,然后用具体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这段情节
属于插叙,结合小说的内容,作者在这里运用插叙,是为了补充交代主人公以前的身份背景,暗示“风筝”
曾带给主人公最光荣的历史,所以今天“风筝”被冷落,主人公才感慨不已,这样能补充故事的情节,使 情节更完整,不突兀;另外,真是这段插叙的交代,我们才能理解主人公鹞爷能那么有耐心地指导小男孩 放风筝,所以这插叙也是铺垫;另外,在小说的结尾,提到“根”的主旨,作者是通过风筝老艺人鹞爷教
小孩放“风筝”来表达的,“风筝”就是传承的纽带,那根“线”连接着的就是“故乡”“国家”这个
“根”。
3.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 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加点词语的角度(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句式等)。 其次细读词语进行辨析,“掏空了身子”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村庄人去屋空的破败景象。第三联系 上下文语境,明确村庄的未来走势一被“飞机场”取代,人们将失去家园的前景,暗示作者此刻低沉而无
奈的心境。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其次要分 析文章主旨与“风筝”的关系,在文中,始终有一只“风筝”,那就是生活在故土家园上的“人”,而连接 风筝、不让风筝飘逝的那根线,就是对故园的深深的依恋之情。“风筝”既是鹞爷一生的缩影,又是中华 民族最传统的手艺,还是连接游子与故乡的寄托物,所以本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
答: “风筝”与家园、 “风筝”与传承、 “风筝”与精神。
5.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与拓展。解答此题首先要深入理解文意,明确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多层次的内涵。 “鹞爷”这一人物既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又是一名传统工艺的高人,他生活的乡村的破败,荒凉,既说明
了农村人口的流失现象,又说明了他的手艺并没有传承下去,给村里带来财富。儿子去城里赚钱的残酷现
实,暗示着落后的村庄最终会被现代化进程覆盖,“人”最终会像“飘逝的风筝”风筝一样,找不到自己 的“根”在哪里……基于这样的阅读理解,才能思考解决这些现实的答案:控制人口流失,弘扬传统手艺, 发展当地特色经济产业,开展“最后的家园”教育等等,只要牵引“风筝”的那根“线”足够坚固,家园
就会依旧,“根”就还在,“风筝”就不会飘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爱是教育的灵魂
①人们常说“妈妈是超人”,不久前一位女教师抱着熟睡的孩子出黑板报的照片,让很多人感慨教师妈 妈“比超人还伟大”;很多人退休后选择颐养天年,但91 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却坚持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 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这些源自师者心底的爱,赋予了教育事业独特的魅力,为无数心灵照
亮了前行之路。
②教育家夏丐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何谓爱 当父母松开搀扶的 双手,爱是一种信任,让孩子能够学会走路、独立向前;当老师悉心传道授业解惑,爱是一种欣赏,能从 学生身上发现特质、激活潜质;当学生踏入社会课堂,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激励个人坚定信念、勇毅果 敢。在不同的时刻,爱有多种诠释。然而,无论形式如何多样、时代怎样变迁,爱都是浇灌成长的阳光雨
露,堪称教育的灵魂。
③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我们感慨于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到光明 的人生奇迹,也应看到与她朝夕相处的莎莉文老师用爱点亮的烛火;我们感动于乌蒙山孩子们“苔花如米 小,也学牡丹开”的美妙歌声,也应体悟旋律背后纯真而质朴的爱。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还有 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
更高贵的精神。
④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如今, 一些优秀学生历经寒窗苦读进入名 校,个人条件优越,不愁吃穿用度,却时常感到内心空洞,锁定不了真正想要的目标,找寻不到生命的意 义和前进的动力,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之所以会患上“空心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长期以 来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太在意成绩分教,让教育变得僵硬,结果孩子的成长过程负重不堪,缺乏爱的 滋养。这也启示我们,要投入感情、投入真爱,在课堂教学之外热情关怀、慰藉心灵,以人的全面成长丰
富教育的时代内涵。
⑤教育家顾明远历任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从教逾一甲子,始终践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
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的教育理念,被称为“充满爱的教育家”。事实证 明,像春蚕吐丝那样竭尽心力,像蜡炬成灰那样发挥光热,像和风细雨那样滋润心田,方能用真情换采真 心。当然,爱的教育并非爱的纵容、爱的泛滥,点燃爱,激发爱、播撒爱、守护爱,在爱中感悟生命、收
获成长、止于至善,这样的教育,必将使人终身受益。
⑥爱是教育的是灵魂,用父母的关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社会的博爱之心,启人心智、助人成长,
为孩子架设一条条爱的轨道,教育的未来会更美好。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 简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 结合生活,谈一谈你如何珍惜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的种种关爱。
【答案】
1. 爱是教育的灵魂。
2. 举例论证。举海伦·凯勒和乌蒙山孩子们的例子,具体论证了“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
创造新的人”的观点,从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 本段首先提出“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的观点,然后使用举例论证, 举一些优秀学生历经寒窗苦读进入名校后却患上“空心病”的例子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要投入感情、
投入真爱,在课堂教学之外热情关怀、慰藉心灵,以人的全面成长丰富教育的时代内涵。
4. 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父母、教师、社会的爱,这些爱是浇灌我成长的阳光雨露,促使我一
路进步。我要珍惜这种种爱,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回报他们,做一个出色的中学生。
【解析】
1.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取。 一般情况下,中心论点可从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寻找,有时也需要结合文
章内容自己概括。
通读全文,选文通过第①段引入中心论点后,第②③段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证这一观点,
第④段通过举例论证从反面论证,缺少爱的教育会导致“空心病”,第⑤段解释什么是爱的教育,最后第⑥
段回扣中心论点“爱是教育的灵魂”。联系本文标题,可知文章中心论点为“爱是教育的灵魂”。
2.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题,要熟悉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
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
定位第③段中“我们感慨于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到光明的人生奇迹,也应看到与她朝夕相处的莎莉文 老师用爱点亮的烛火;我们感动于乌蒙山孩子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美妙歌声,也应体悟旋律 背后纯真而质朴的爱”,此句中列举了海伦·凯勒黑暗中在老师莎莉文的帮助下寻找光明和乌蒙山孩子们的
美妙歌声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的分论点,
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3.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④段中,首先提出“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的观点,然后“如今, 一 些优秀学生历经寒窗苦读进入名校,个人条件优越,不愁吃穿用度,却时常感到内心空洞”一句,使用举 例论证,列举了一些优秀学生历经寒窗苦读进入名校后却患上“空心病”的例子,通过对原因的分析: “ 一 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太在意成绩分教,让教育变得僵硬,结果孩子的成 长过程负重不堪,缺乏爱的滋养”,进而论证本段分观点,最后“这也启示我们,要投入感情、投入真爱, 在课堂教学之外热情关怀、慰藉心灵,以人的全面成长丰富教育的时代内涵”一句,总结得出结论: “要 投入感情、投入真爱,在课堂教学之外热情关怀、慰藉心灵,以人的全面成长丰富教育的时代内涵”。据此
总结作答即可。
4.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性试题,联系本文中“爱是教育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结合个人生活实际,
解释生活中怎么体现对种种关爱的珍惜即可。
示例:在我的学习生活中,父母、老师总是忧虑我的身体、关心我的情感,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他们的 爱,正是如此,我才能一次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最终收获成长,成为一名品
学兼优的初中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