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7 09:59:39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什么原因形成这些差异?℃摄氏度百叶箱?气温的测定 (日平均气温)154712+++()/4=9.5℃ 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观察气温变化有何特点?气温最高值?气温最低值?温差是多少?26℃ (最高值)2℃ (最低值)-=24℃ 气温的年变化思考最高月平均气温及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及月份?气温的年较差?26℃ (最高月)-3℃ (最低月)=23℃ 气温在南北半球分布有什么差异?
1、下列所示图中,A、B各位于哪个半球?
练习巩固
(一)从低纬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谁来试一试? 左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右图呢?北半球南半球练习巩固
(二)陆地海洋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气温高气温低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同纬度的陆地气温相同吗?说明原因?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相同
3、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陆地上,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某地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该地区位于____(南/北)半球,原因是________. (2)造成南北方向温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方面的差别。 (3)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由此判断A、B两地哪一个是海洋____。
(4)若A、B均在陆地上,则两地温度的不同是由于_____方面存在差别。若A、B一个在海洋、一个在陆地,则____地位于陆地。练习巩固
(三)自主学习:主要降水类型1.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b.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2.主要降水类型:
a.对流雨----形成?
b.地形雨----形成?
c.锋面雨----形成?
对流雨的形成对流雨锋面雨锋面
1、锋面及锋面附近天气地形雨示意图地形雨
1.右图降水类型为( )
(1)A坡为( )坡,B坡为( )坡。
(2)在A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时,气温( ),降雨较( )。
(3)在B坡,空气下沉,气温( ),降水较( )。迎风背风降低多升高少地形雨考考你2、下图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 C世界降水分布不均,有什么规律可循呢?1.读图4—14,看一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赤道地区1.读图4—14,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沿海地区1.读图4—14,说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中部,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格陵兰岛,南极大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 ,大陆东岸 ;
3、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
多少少多多少青岛气温和降水量表1.气温最高月份( ),最低月份( ),气温年较差( )
2.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3.青岛的气候特征( )练习巩固
(四)7月1月(毫米)夏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0oC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世界最高气温在___洲北部,年平均气温约在___oC以上。 ⑵世界最低气温在____洲,年平均气温约在____oC以下。 ⑶从等温线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 ⑷在北纬30o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oC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方低10oC多的地区是____,其低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课堂检测谢谢大家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2015.3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一 气温的测定
合作交流: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2、读课本73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得知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3、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4、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
②从海陆位置看:????????????????????????????????????????
③从海拔高度看:??????????????????????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 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合作交流 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比较内容
降水量(较多、较少)
赤道地区
?
两极地区
?
中纬度大陆沿海
?
中纬度大陆内部
?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
?
达标测试:
1.世界上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 ( )
A.南美洲 B.南极洲 C.欧洲 D.亚洲
2.一天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正午过后(约14时) D.午后1时
3.读图回答:(1)B地最热月是____月,约是____℃;最冷月是_____月,约是_____℃。B地年温差是___℃.
2)B地在南北半球中的____半球.
3)三地中,年温差最小的是____地,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地。
4.“地形雨”多形成于( )
A 沿海平原?????B 内陆高原??
C 迎海风的山坡??????D 背风山坡
5.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沿海地区降水少????????????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
6.台风带来的降水为( )?A.地形雨?????B.台风雨????C.对流雨?????D.锋面雨
7.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
(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
(5)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 学 案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序号
6
授课时间
2015年
主备人
课型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世界气温的分布
主要降水类型
世界降水的分布
教学策略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课本图表、板图等多种资源,多应用问题读图探究的方式,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
教后反思
1、在各环节的过渡及衔接方面引导不到位,例如通过引导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师生分析后,应引导学生归纳,而不是教师直接展出。
2、本节课中学生读图教学中,引领太快,有对学生的评价,但太敷衍了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新课导入:
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的椰林、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与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部分内容。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教师口述本节课教学目标
复习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由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引入到一年的最高气温分布南北半球的分布状况。(读课本7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明确)
练习巩固一
1、下列所示图中,A、B各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观察景观图片抢答问题
课件出示怎样计算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
课件出示学生做相应练习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引言(有刚才的分析可见,无论是一天或一年,气温都在不断的变化,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有什么分布规律哪?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世界各地的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结合导学案导学案中涉及了三个小问题,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读图分析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吧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2、读课本73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得知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3、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结合课件展示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
学生自主回答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读图分析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出示以下问题,指导学生描图、析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观察南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总结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C.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1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1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出现了0℃等温线,从而得出
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总结归纳之后,出两个课堂练习题理解巩固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交流完成下题
某地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该地区位于____(南/北)半球,原因是________. (2)造成南北方向温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方面的差别。 (3)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由此判断A、B两地哪一个是海洋____。
(4)若A、B均在陆地上,则两地温度的不同是由于_____方面存在差别。若A、B一个在海洋、一个在陆地,则____地位于陆地。
引入下节: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三.降水
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订正、将答案归结
1.形成条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
总结答案: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主要类型:
根据课件图片,分别明确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学生结合图,通过动手描图、析图的方式,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记忆后结合练习巩固题,小组交流明确
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如自己解决不了,可小组交流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举例巩固
1.右图降水类型为( )
(1)A坡为( )坡,B坡为( )坡。
(2)在A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时,气温( ),降雨较( )。
(3)在B坡,空气下沉,气温( ),降水较( )
四、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导学案等方式引导学生交流,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课堂活动
举例理解巩固
据问题小组交流
学生读图明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0C)
-2
1
8
15
22
27
28
27
21
16
8
1
降水
6
11
14
49
34
61
260
150
69
34
30
6
1.气温最高月份( ),最低月份( ),气温年较差( )
2.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3.青岛的气候特征( )
达标检测:
分两种方式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导学案中的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课后活动;
调查、搜集家乡的气候资料,绘制气候资料统计图;根据所绘图,分析出家乡所在地的气候特征

学生独立完成,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