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下第七单元《火烧云》
课标分析
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隶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对接“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内涵,蕴含着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等一系列内容。其载体是语言文字作品,其核心是把握其“文学性”,其旨趣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包括审美意识的萌发与保持、审美经验的建构与发展、审美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审美观念的确立与形成及审美素养的积淀与生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内容指出:
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引导学生读出天地之间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奇妙的世界”就在自己身边,应乐于去观察。
教材分析
人文主题——奇妙的世界。
“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导语。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求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吸引着人们留心观察、用心发现。
这个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以及《口语交际》“劝告”,《习作》“国宝大熊猫”和《语文园地》。从文化角度看,单元课文内容都描写了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奇,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学习层面看,旨在引领学生细心观察、留心生活、寻找天地间蕴藏的奥秘,从而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自然的美。
语文要素:
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写清楚”,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学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统编教材相关单元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到下册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再到四年级了解“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最后到高年级掌握说明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总体来看,各年级统编教材呈现螺旋上升的设计编排特点。
就本册各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来看,前面已经学习了第三单元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况一段话的大意” ,再通过本单元阅读要素的学习训练,为后面的第八单元“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奠定基础,这样单册教材阅读训练的编排也是循序渐进的。
②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指向习作范畴,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描述一件事物时,要有选择地写清楚关键的内容信息。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为本单元学习初步整合信息提供了基础。
在此表达要素中,一定要准确理解“初步学习”,对于“整合信息”的运用应该做到的程度,对已提供的信息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排序、整合,围绕五个方面用准确清楚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过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为本单元要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实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册的第三单元已经提出了“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的学习要求,而本单元的“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则是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但是在深入体会课文语句及文本背后的情感仍有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启发,引领点拨。
基本设定
之前我们知道,教学设计之前先要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现在我们要加一项:明确“为什么教”和“教的到底是什么”,这就体现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大目标的设定上了。如何提取“大概念”?如何设置”大情境?如何设定任务群?这些都在本公众号前面专文逐一展示过,这里不再赘述。
大概念设定
事物有多方面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可以把事物介绍得更清楚。
提取大概念的思路和方法已在本公众号前篇“大概念”篇目阐述,不再重复。
逆向设计
所谓”逆向设计“,就是先设定”做到怎么样“(目标和评价),再设计”做什么“(任务)和”怎么做“(活动)。设定评价量规的依据是教学目标,二者是对应关系。
大单元教学目标
我们历来重视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定位作用,从落实“双基”到着眼于“三维”再到如今的素养目标,一直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大单元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和设计出发点,沿着大概念思路整体设计,为评价提供依据,为任务群和活动设计划定范围和难度。
1.在单元“探寻奇妙世界之旅”学习主题中积累与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单元课文,把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4.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能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好处,能借鉴课文的表达仿写句子。
5.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6.为旅途中丢失的物品,发布一则寻物启事。
7.通过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单元任务群
《我们奇妙的世界》侧重于学习发现美,理解一句话的意思;《火烧云》侧重于积累美的词语和段落,理解段与段是有联系的,几个段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海底世界》侧重于感受、比较语言文字的美,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4《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色时的心情。
2.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创设情境:踏上探寻奇妙世界之旅,开启第二站的旅程——观赏火烧云。
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1.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叫萧红,课文选自于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讲的是她小时候在东北家乡看到的火烧云。
3.为什么叫火烧云?引导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
活动一:获云之“券”
1.出示词语,指生读。
2.相机正音,学习多音字“模”。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画出点明顺序的语句。(板书:上来了——变化——下去)
4.围绕变化,课文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板书:颜色、形状)
活动二:观云之“奇”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火烧云上来后的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2.梳理变化景物,并齐读。
3.相机介绍紫檀色。
4.创设情境:体验霞光下事物的神奇变化。
(1)从图片中感受变化的事物。
(2)发挥想象说说神奇之处。
5.引导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赞叹之情写出来的,抓住“了”字朗读体会。
6.创设情境:对霞光下的邻居大婶、邻居大叔……说变化,感受乐趣。
活动三:赏云之“色”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2.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试着分类(板贴),想一想每一类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3.拓展颜色的词语,工工整整写在小词卡上(板贴),感受火烧云的颜色丰富。
4.抓住四个“一会儿”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
5.发现朗读秘密,读出颜色变化快。
6.借助四个“一会儿”和颜色的词,背诵第三段。
7.总结本课
8.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