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13:07:17

文档简介

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
A.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 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 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 D. 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2. 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
A.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B. 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
C. 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日臻完善 D. 储藏肉类的技术十分成熟
3. 在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两河流域的贾尔莫文明遗址的沉积物中,既发现了大量大麦、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种子,也发现了大量绵羊和山羊的遗骨,还有几个野生动物的骨头;工具组合包括石镰、磨石和其他耕作工具。这可以说明贾尔莫文明( )
A. 早期手工业技术高超 B. 具备了初始国家形态
C. 采用旧石器进行生产 D. 农业生产呈现多元特征
(2022·江苏淮安高二下期末·6)
4. 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互兽,梁栋、斗栱青碧绘饰;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由此可知,明朝房屋的营造( )
A. 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 B. 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C. 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 D. 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
(2023·浙江联考)
5. 下图为清代绘画《卖白薯图》,描绘了时人在街头买卖白薯的情形。由此可知,当时( )
A. 粮食安全问题解决 B. 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C. 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D. 外来物种得到推广
(2022·湖北高二下期末调研·13)
6. 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逐渐形成“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的格局。这反映了( )
A.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D. 全球贸易网络的发展
7. 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由此可见,汉口镇
A. 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 城市布局严整有序
C. 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 是著名的手工业市镇
8. 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太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 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 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 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9. 对道德的个体来说,在技术化时代,人往往更多地同机器打交道,这容易使人因相互隔离而变得孤独,逐渐失去人情味。同时,科学技术也使人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人们更加重视眼前的物质利益。这表明现代科技( )
A. 带来了社会道德困惑 B.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 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 D.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10. 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一书中指出,除了在饥荒时期之外,很少有小麦及其他谷物的地方性市场;至于葡萄酒、啤酒、羊毛、麻布、皮革、毛皮等的地方性市场,也是很少的。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 民众生活水平较高 B. 相对封闭的经济形态
C. 自治城市的兴起发展 D. 宗教禁欲主义的盛行
11. 1983年,法国核电成本每度为0.16法郎,而煤电成本为0.30法郎。这一年,法国核电厂发电量为1370亿度,共节约发电成本约200亿法郎。1982年,美国从核电获益17亿美元左右。核电成本比煤电每度低0.57美分。这表明( )
A. 环境问题引发能源革命 B. 核能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C. 人类能源革命取得突破 D. 清洁能源成科技竞争焦点
12. 唐朝百姓热衷于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而契约本身也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系统整体,包含契首、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契首确定了契约的性质和种类,正文是契约的核心,对标的物、对价、权利义务和效力担保都要明确规定,尾部标明了立契时间。这说明,唐朝时期( )
A.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深远 B. 政府严厉打击借贷行为
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13. 17世纪初,荷兰人已垄断了波罗的海3/4的谷物贸易……1/3到1/2的瑞典金属贸易,由法国和葡萄牙运往波罗的海的盐有3/4是通过荷兰的船只运送。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后,很快将贸易拓展到了亚、非、北美洲。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 荷兰打破了教皇子午线 B. 荷兰发达的海上贸易
C. 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D.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4. 1952年,中日签订贸易协议,规定采用易货贸易方式,贸易总金额为3000万英镑;针对禁运货单采取同类物资交换的原则;按当时双方供求关系的需求程度,将双方出口货单分为甲、乙、丙三类,规定同类货物互换。中日贸易协议的签订得益于( )
A. 国际货币制度的重建 B. 关贸总协定对国际贸易的保障
C. 中日国家利益的需要 D. 抗美援朝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15. 中国的手工业行会在唐宋时代称“行”,宋、元至明初称“团行”,明中叶以后称“会馆”、“公所”和“公会”,另外也有称“帮”、““会”等的。较之中国,英国手工业行会出现的时间较晚,它们大约形成于亨利一世统治时期,那时一些城市的毛纺织业中已经有了手工业行会。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具备管理城市工商业的职能 B. 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能
C. 控制生产规模减少恶性竞争 D. 由地缘群体发展演变而形成
16. 位于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遗址的房屋多为长方形,墙壁以粘土构筑,每座房屋由数个小间组成,屋顶可能是平的,上铺芦苇,并涂一层厚泥。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地区印第安人的居所则为圆形式公共居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民族凝聚力大小
C. 自然与人文因素差异 D. 社会关系的演进
17. 1910年,上海华界尚无自来水供应,市民向政府申请从租界接用自来水,外商趁机提出申请接用租界自来水的居民需编订租界门牌,缴纳租界巡捕捐,遭到中国拒绝。最终,在华商的大力推动下,政府批准国人自办了闸北水电公司,解决了市民用水问题。这表明当时( )
A. 城市化发展依赖于西方企业 B. 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民生事业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 爱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18. 观察下列图片,影响民居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 )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湖南湘西吊脚楼 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A. 当地自然环境 B. 经济发展水平
C. 政治制度导向 D. 商品贸易需要
19.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据此推知,当时( )
A. 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B. 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
C. 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 D. 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
20. 为了在帝国全境普及水道,罗马中央政府派遣专家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步罗马城的后尘,行省的主要城市陆续修建了水道。这( )
A. 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密切了各地间的水路联系
C. 强化了封建政府的中央集权 D. 成为后来城市建设的标准
21. 民国时期,汽车在大街上已屡见不鲜,百姓将汽车比喻为“市虎”(即马路上的老虎)。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登记、检验、行驶、罚则以及司机考验作了具体规定。这反映了( )
A. 交通管理规则与时俱进 B. 西式交通工具遭到民众抵制
C. 民国交通体系已经完善 D. 汽车成为民众主要出行方式
22. 古典法理学认为海洋是由全人类共享的财产;直到13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才分别宣称对亚得里亚海北部和利古里亚海拥有管辖权,试图确保所有的货物都通过其港口,以便在港口征收关税和其他费用。据此可推知( )
A. 海上贸易推动了海权意识发展 B. 意大利最早确立海洋霸主地位
C. 私权观念促成国际法体系形成 D. 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海洋观念
23. 如图为公元前8-12世纪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墙壁上绘有两个吸杯。古希腊的医者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黑胆四种体液,某种体液过多时就会致病,故需要将其从人体内吸出。这反映( )
A. 古希腊借鉴中国拔罐技术 B. 古希腊医学结合神话传说
C. 古希腊医学理论趋向科学 D. 古希腊医学充满神秘色彩
24. 出土于四川绵阳的经脉漆雕彩绘经络漆人,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识了人体经络穴位的木质漆人(见如图)。该模型全体涂以黑漆,其上刻有供针灸用的红色经脉路径,与《黄帝内经》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该漆雕( )
A. 是中国古代医学领先世界的依据 B. 价值应与医学文献相互印证
C. 体现了漆器工艺者丰富的想象力 D. 构造完整的还原了人体结构
25. 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 社会转型缺乏必要的基础
B. 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C. 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 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来作物的引进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这些早期传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鲜有粮食作物。中唐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中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计有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这些引进作物,不仅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花生、烟草等商品性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了农民谋生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陆地棉传入后市场需求旺盛,不久便成了我国棉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对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请你对外来农作物在中国古代的传播进行阐释。
(2023·江苏南通诊断)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企业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了社会。银行出现在欧洲重要的商业城市中,它们为商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保险公司为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提供保险,尽可能地降低损失。17世纪,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吸引了整个欧洲的商人、投资者前来交易。他们买卖联合东印度等股份公司的股票,并从事各种商品交易。一些庞大的贸易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及其竞争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商业冒险规模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时候,他们绕过传统的行会,不依靠城市工匠生产布匹,而是将原料送往乡间家庭,编织成布。企业主付给报酬,再将产品带到市场上销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000—1800》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拿上海的棉花商业来说,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而牙行由于“恪守旧规”,没有纳入外国资本的运行轨道,“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上海开埠后,金融流通的需要日增,钱庄原是传统行业,19世纪50年代后,许多钱庄已经为进出口商业提供信用贷款。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保险。清末的绝大多数本国银行是在1905年后设立的,30家银行中,官办和官商合办占了13家,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简析中西新式商业经营方式作用。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有南海航线和东海航线,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为起点,向东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其中,南海航线是主线。据记载,西汉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瓷器、茶叶等,从东南沿海起航经今越南、泰国、缅甸等,到印度换取香料、染料,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印度商人将中国商品经红海运往埃及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再由阿拉伯商人经地中海运往希腊、罗马的城邦。唐、宋、元时期,在广州、泉州侨居的外商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宋代以后,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愈益发达。明代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和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喜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及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逐渐被建立并开拓。当时国际商品流通的主流已是大宗机器制成品,如皮棉、棉纱、纺织机、煤炭、运输工具及各种工业半制成品,还有工业生产急需的大批农产品和矿产品。这一时期的贸易,如英国进口的棉花量,1785年为1840万磅,到1861年猛增为12 亿 6140万磅。这时,粮食、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几乎全在交易所中成交。这时的世界市场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所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近代世界贸易的变化。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
A.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 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 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 D. 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材料表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辣椒传入中国,先作为观赏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交流的发展,对辣椒的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作为了餐桌的调料,到了21世纪辣椒在中国种植范围更大,这都体现了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辣椒的传入和新航路开辟有关,和海上丝绸之路无关,尤其21世纪的辣椒在中国的种植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多地少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辣椒,不是粮食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2. 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
A.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B. 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
C. 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日臻完善 D. 储藏肉类的技术十分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可知,商朝时期的食物来源有种植、狩猎等方式,说明的是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B项正确;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排除C项;材料无关储藏肉类的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
3. 在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两河流域的贾尔莫文明遗址的沉积物中,既发现了大量大麦、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种子,也发现了大量绵羊和山羊的遗骨,还有几个野生动物的骨头;工具组合包括石镰、磨石和其他耕作工具。这可以说明贾尔莫文明( )
A. 早期手工业技术高超 B. 具备了初始国家形态
C. 采用旧石器进行生产 D. 农业生产呈现多元特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两河流域。根据材料可知,贾尔莫文明遗址中发现了农作物、家畜和农业工具,这说明贾尔莫文明农业生产呈现多元特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手工业技术,排除A项;初始国家形态的表征主要有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礼器等,这些均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贾尔莫文明遗址中发现了农作物、家畜和农业工具,这说明贾尔莫文明采用新石器进行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022·江苏淮安高二下期末·6)
4. 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互兽,梁栋、斗栱青碧绘饰;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由此可知,明朝房屋的营造( )
A. 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 B. 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C. 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 D. 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互兽,梁栋、斗栱青碧绘饰;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可知题干主旨,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礼制基础之上的,材料中明代的宅制对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规定,重在维系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C项正确;材料中的“青碧绘饰”虽然能体现“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但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明朝房屋营建方面的诸多规定,并未涉及“以人为本的理念”,排除B项;“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的表述太过绝对,而且从题干材料中得不出“完全依据”之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023·浙江联考)
5. 下图为清代绘画《卖白薯图》,描绘了时人在街头买卖白薯的情形。由此可知,当时( )
A. 粮食安全问题解决 B. 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C. 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D. 外来物种得到推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烤番薯在街头进行售卖,说明当时民众对这一食物认可,D项正确;番薯并非主粮,无法得出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民众日常饮食的构成,无法判断饮食结构,排除B项;烤番薯无法长途贩运,排除C项。故选D项。
(2022·湖北高二下期末调研·13)
6. 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逐渐形成“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的格局。这反映了( )
A.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D. 全球贸易网络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18世纪末,全球分工进一步发展,体现出全球贸易网的发展,D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自由放任,与棉花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
7. 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由此可见,汉口镇
A. 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 城市布局严整有序
C. 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 是著名的手工业市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可得出,清朝汉口镇商品经济发达,商帮活跃,贸易兴盛,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汉口镇,没有与其他镇作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布局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业现象,未提及手工业,故D项错误。
8. 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太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 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 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 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新式石库门建筑”“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太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中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推动了上海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重视和市民生活的提高,故A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走向西化”。
9. 对道德的个体来说,在技术化时代,人往往更多地同机器打交道,这容易使人因相互隔离而变得孤独,逐渐失去人情味。同时,科学技术也使人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人们更加重视眼前的物质利益。这表明现代科技( )
A. 带来了社会道德困惑 B.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 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 D.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逐渐失去人情味”“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人们更加重视眼前的物质利益”等信息可知,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和发展同时,但也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人们物质欲望增强等,即带来了道德困惑,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现代科技与开阔人们视野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现代科技与大众文化生活丰富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现代科技的发展确实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但材料未涉及现代科技与信息交流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一书中指出,除了在饥荒时期之外,很少有小麦及其他谷物的地方性市场;至于葡萄酒、啤酒、羊毛、麻布、皮革、毛皮等的地方性市场,也是很少的。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 民众的生活水平较高 B. 相对封闭的经济形态
C. 自治城市的兴起发展 D. 宗教禁欲主义的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中国)。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很少有地方性市场,反映了西欧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即相对封闭的经济形态,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少量的市场交换,根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民众的生活水平较高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自治城市兴起的原因是市场繁荣,而不是市场较少,排除C项;材料与宗教禁欲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 1983年,法国核电成本每度为0.16法郎,而煤电成本为0.30法郎。这一年,法国核电厂发电量为1370亿度,共节约发电成本约200亿法郎。1982年,美国从核电获益17亿美元左右。核电成本比煤电每度低0.57美分。这表明( )
A. 环境问题引发能源革命 B. 核能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C. 人类能源革命取得突破 D. 清洁能源成为科技竞争焦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80年代(西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法核电的使用既节约了发电成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核电的使用,没有涉及环境问题,排除A项;核电的使用不能推出能源革命取得突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法的科技竞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唐朝百姓热衷于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而契约本身也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系统整体,包含契首、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契首确定了契约的性质和种类,正文是契约的核心,对标的物、对价、权利义务和效力担保都要明确规定,尾部标明了立契时间。这说明,唐朝时期( )
A.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深远 B. 政府严厉打击借贷行为
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唐朝(中国)。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契约被民间广泛采用并且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有利于维护民众的私有财产,这说明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D项正确;材料并未休现“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打击借贷行为,排除B项;宋代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7世纪初,荷兰人已垄断了波罗的海3/4的谷物贸易……1/3到1/2的瑞典金属贸易,由法国和葡萄牙运往波罗的海的盐有3/4是通过荷兰的船只运送。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后,很快将贸易拓展到了亚、非、北美洲。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 荷兰打破了教皇子午线 B. 荷兰发达的海上贸易
C. 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7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垄断了波罗的海3/4的谷物贸易”“1/3到1/2的瑞典金属贸易”“3/4是通过荷兰的船只运送”“拓展到了亚、非、北美洲”可知,说明此时的荷兰拥有巨大的航运业和商业优势,B项正确;教皇子午线划分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扩张范围,荷兰并没有触及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A项;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荷兰的殖民活动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952年,中日签订贸易协议,规定采用易货贸易方式,贸易总金额为3000万英镑;针对禁运货单采取同类物资交换原则;按当时双方供求关系的需求程度,将双方出口货单分为甲、乙、丙三类,规定同类货物互换。中日贸易协议的签订得益于( )
A. 国际货币制度的重建 B. 关贸总协定对国际贸易的保障
C. 中日国家利益的需要 D. 抗美援朝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界5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朝鲜战争尚未结束,两极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中,但材料中“中日两国签订贸易协定,开始贸易往来和货物互换”,这些做法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说明这符合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的中日贸易以英镑结算和货物互换方式进行,无法体现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重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关贸总协定对推动中日贸易的作用,且新中国成立之后是被排挤在关贸总协定之外的,排除B项;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中国的手工业行会在唐宋时代称“行”,宋、元至明初称“团行”,明中叶以后称“会馆”、“公所”和“公会”,另外也有称“帮”、““会”等的。较之中国,英国手工业行会出现的时间较晚,它们大约形成于亨利一世统治时期,那时一些城市的毛纺织业中已经有了手工业行会。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具备管理城市工商业的职能 B. 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能
C. 控制生产规模减少恶性竞争 D. 由地缘群体发展演变而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行”、“会馆”、“公所”、“公会”等组织是重要的社会中间组织,对本行业具有管理职能,而中世纪欧洲的“行会”同样对城市的工商业具有约束职能,A项正确;把持城市政权,说法与历史史实不符,行会一般是经济组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减少恶性竞争的信息,排除C项;地缘群体是以地域,如自然村落、街道等空间距离较近的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群体,排除D项。故选A项。
16. 位于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遗址的房屋多为长方形,墙壁以粘土构筑,每座房屋由数个小间组成,屋顶可能是平的,上铺芦苇,并涂一层厚泥。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地区印第安人的居所则为圆形式公共居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民族凝聚力大小
C. 自然与人文因素差异 D. 社会关系的演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和南美洲。根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支撑屋顶的栋梁。而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需经常迁徙,其居住方式为圆形式公共居所,所以二者居住方式的不同主要由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差异造成,C项正确;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居住方式的不同,与民族凝聚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居住方式的不同,主要由自然与人文因素决定的,与社会关系的演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 1910年,上海华界尚无自来水供应,市民向政府申请从租界接用自来水,外商趁机提出申请接用租界自来水的居民需编订租界门牌,缴纳租界巡捕捐,遭到中国拒绝。最终,在华商的大力推动下,政府批准国人自办了闸北水电公司,解决了市民用水问题。这表明当时( )
A. 城市化发展依赖于西方企业 B. 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民生事业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 爱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10年(中国)。据材料“外商趁机提出申请接用租界自来水的居民需编订租界门牌,缴纳租界巡捕捐”可知,外商利用国民对自来水的需求,企图扩大租界权益,但遭到国人拒绝,在爱国思想驱使下,中国开办了闸北水电公司,D项正确;中国自办了水电公司,发展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排除A项;材料仅提到了自来水行业,无法体现整个民生事业,排除B项;根据材料“大力申请下”,无法看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8. 观察下列图片,影响民居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 )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湖南湘西吊脚楼 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A. 当地自然环境 B. 经济发展水平
C. 政治制度导向 D. 商品贸易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今世界。题干中涉及古代西亚、古罗马、印第安人和现代中国湘西地区代表性的建筑,据所学可知,造成古今民居差异性的原因既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还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有关,但是核心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B项正确;自然环境只是因素之一,不是最主要因素,排除A项;政治制度导向对民居影响不大,排除C项;商品贸易发展跟民居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据此推知,当时( )
A. 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B. 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
C. 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 D. 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北方和南方都各自重新建立了漕运体系,这说明动荡时局影响南北各地的经济交流,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排除A、C两项;单纯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20. 为了在帝国全境普及水道,罗马中央政府派遣专家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步罗马城的后尘,行省的主要城市陆续修建了水道。这( )
A. 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密切了各地间的水路联系
C. 强化了封建政府的中央集权 D. 成为后来城市建设的标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帝国全境普及水道,罗马中央政府派遣专家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步罗马城的后尘,行省的主要城市陆续修建了水道”可知,罗马帝国修建全国水道网,便利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水路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对后来城市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21. 民国时期,汽车在大街上已屡见不鲜,百姓将汽车比喻为“市虎”(即马路上的老虎)。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登记、检验、行驶、罚则以及司机考验作了具体规定。这反映了( )
A. 交通管理规则与时俱进 B. 西式交通工具遭到民众抵制
C. 民国交通体系已经完善 D. 汽车成为民众主要出行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由“百姓将汽车比喻为"市虎,(即马路上的老虎)。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登记、检验、行驶、罚则以及司机考验作了具体规定”可知,民国时期,百姓称汽车为“市虎”,说明此时汽车管理规则尚不完善,而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管理做了具体的规定,反映了北平市政府适应车辆的不断普及,交通管理规则与时俱进,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交通管理规则的变化,民众抵制无法体现,排除B项;仅从北平市政府所作的具体规定无法得出民国交通体系已经完善,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汽车这一种交通方式,未与其他出行方式对比,得不出汽车成为民众主要出行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22. 古典法理学认为海洋是由全人类共享的财产;直到13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才分别宣称对亚得里亚海北部和利古里亚海拥有管辖权,试图确保所有的货物都通过其港口,以便在港口征收关税和其他费用。据此可推知( )
A. 海上贸易推动了海权意识发展 B. 意大利最早确立海洋霸主地位
C. 私权观念促成国际法体系形成 D. 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海洋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时期,意大利半岛上的城邦国家,都积极从事海上贸易,海洋对它们的利害关系较大,它们往往对海洋提出权利要求,故材料中“威尼斯和热那亚分别宣称对亚得里亚海北部和利古里亚海拥有管辖权,试图确保所有的货物都通过其港口,以便在港口征收关税和其他费用”可得出海上贸易推动了海权意识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来“意大利‘最早’确立海洋霸主地位”,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国际法体系形成”, 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于15-16世纪之交,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3. 如图为公元前8-12世纪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墙壁上绘有两个吸杯。古希腊的医者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黑胆四种体液,某种体液过多时就会致病,故需要将其从人体内吸出。这反映( )
A. 古希腊借鉴中国拔罐技术 B. 古希腊医学结合神话传说
C. 古希腊医学理论趋向科学 D. 古希腊医学充满神秘色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材料“埃斯科拉庇俄斯因救死扶伤、挽救人类生命而被古希腊人将其尊崇为医神”可知,古希腊医学对人体的一些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这些认识已经趋向于科学,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拔罐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神话传说,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医学的科学性,而不是神秘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4. 出土于四川绵阳的经脉漆雕彩绘经络漆人,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识了人体经络穴位的木质漆人(见如图)。该模型全体涂以黑漆,其上刻有供针灸用的红色经脉路径,与《黄帝内经》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该漆雕( )
A. 是中国古代医学领先世界的依据 B. 价值应与医学文献相互印证
C. 体现了漆器工艺者丰富的想象力 D. 构造完整的还原了人体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经脉漆雕彩绘经络漆人上刻有供针灸用的红色经脉路径,与《黄帝内经》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说明漆雕属于实物史料,其与文献史料相互进行了印证,B项正确;该漆雕无法证明中国古代医学领先世界,排除A项;漆雕是根据人体经络穴位制作,而非想象,排除C项;漆雕只是人体的经络穴位,而非完整的人体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
25. 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 社会转型缺乏必要的基础
B. 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C. 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 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唐代中期以前,城市的不同规模往往表示着城市的不同的政治等级,在这个时期,城市等级体系是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而题文中“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则说明汉唐时期农业是立国之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因此社会转型缺乏必要的基础,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户籍无关,排除C项;农业商品化无法在材料中得到体现,排除D项。
【点睛】本题以中国汉唐时期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切入,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农业中国古代的立国之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来作物的引进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这些早期传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鲜有粮食作物。中唐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中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计有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这些引进作物,不仅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花生、烟草等商品性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了农民谋生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陆地棉传入后市场需求旺盛,不久便成了我国棉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对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请你对外来农作物在中国古代的传播进行阐释。
【答案】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原产于西亚、非洲等地的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甘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广泛传入中国。
这些新物种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拓展了土地利用空间,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求,缓和了人地矛盾。改变了传统的粮食作物结构,增加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作为工业原料的作物种植,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外来物种通过各种途径大量传入中国,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交往区域的扩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原产于西亚、非洲等地的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根据材料“随着国家经济中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甘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广泛传入中国。根据材料“这些引进作物,不仅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来农作物对中国的影响来看,粮食作物的传入拓展了土地利用空间,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求,缓和了人地矛盾。改变了传统的粮食作物结构,增加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经济作物传入之后,其种植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根据材料“陆地棉传入后市场需求旺盛,不久便成了我国棉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对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可知,作为工业原料的作物种植,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来物种通过各种途径大量传入中国,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交往区域的扩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2023·江苏南通诊断)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企业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了社会。银行出现在欧洲重要的商业城市中,它们为商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保险公司为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提供保险,尽可能地降低损失。17世纪,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吸引了整个欧洲的商人、投资者前来交易。他们买卖联合东印度等股份公司的股票,并从事各种商品交易。一些庞大的贸易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及其竞争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商业冒险规模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时候,他们绕过传统的行会,不依靠城市工匠生产布匹,而是将原料送往乡间家庭,编织成布。企业主付给报酬,再将产品带到市场上销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000—1800》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拿上海的棉花商业来说,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而牙行由于“恪守旧规”,没有纳入外国资本的运行轨道,“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上海开埠后,金融流通的需要日增,钱庄原是传统行业,19世纪50年代后,许多钱庄已经为进出口商业提供信用贷款。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保险。清末的绝大多数本国银行是在1905年后设立的,30家银行中,官办和官商合办占了13家,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简析中西新式商业经营方式的作用。
【答案】(1)变化:银行为商人提供资金;保险公司出现降低了商人的贸易风险;出现了证券交易所和股份公司。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2)特点:与外国资本结合;传统行业向新式经营方式转化;新式金融资本与政府联系紧密。
原因:列强的经济入侵;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末新政的实施。
(3)作用: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冲击了旧的商业经营方式;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银行出现在欧洲重要商业城市中,它们为商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可分析出银行为商人提供资金;根据材料“为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提供保险,尽可能地降低损失”可分析出保险公司出现降低了商人的贸易风险;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出现了证券交易所和股份公司。
背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17世纪”可分析出殖民扩张。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可分析出与外国资本结合;根据材料“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可分析出传统行业向新式经营方式转化;根据材料“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可分析出新式金融资本与政府联系紧密。
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列强的经济入侵;根据材料“轮船招商局”可分析出洋务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1905年后设立的”可分析出清末新政的实施。
【小问3详解】
作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结合牙行的衰落可分析出冲击了旧的商业经营方式;根据材料“一些庞大的贸易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及其竞争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商业冒险规模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可分析出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有南海航线和东海航线,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为起点,向东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其中,南海航线是主线。据记载,西汉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瓷器、茶叶等,从东南沿海起航经今越南、泰国、缅甸等,到印度换取香料、染料,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印度商人将中国商品经红海运往埃及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再由阿拉伯商人经地中海运往希腊、罗马的城邦。唐、宋、元时期,在广州、泉州侨居的外商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宋代以后,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愈益发达。明代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和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喜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及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逐渐被建立并开拓。当时国际商品流通的主流已是大宗机器制成品,如皮棉、棉纱、纺织机、煤炭、运输工具及各种工业半制成品,还有工业生产急需的大批农产品和矿产品。这一时期的贸易,如英国进口的棉花量,1785年为1840万磅,到1861年猛增为12 亿 6140万磅。这时,粮食、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几乎全在交易所中成交。这时的世界市场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所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近代世界贸易的变化。
【答案】(1)特点:形成时间早;延续时间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繁荣﹔以中国商品为主;中欧之间以间接贸易为主﹔涉及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
(2)变化: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更加丰富﹔机器制成品占重要地位;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组织形式进一步变化﹔以英国为中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西汉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瓷器、茶叶等,从东南沿海起航经今越南、泰国、缅甸等,到印度换取香料、染料,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时间早;根据材料“宋代以后,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愈益发达”可知随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繁荣;根据材料一“印度商人将中国商品经红海运往埃及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可知以中国的商品为主;根据材料“印度商人将中国商品经红海运往埃及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再由阿拉伯商人经地中海运往希腊、罗马的城邦”可知中欧之间以通过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间接贸易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延续时间从汉朝持续到清朝,延续时间长,涉及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18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逐渐被建立并开拓”可知贸易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如皮棉、棉纱、纺织机、煤炭、运输工具及各种工业半制成品,还有工业生产急需的大批农产品和矿产品”可知商品种类更加丰富;根据材料“商品流通的主流已是大宗机器制成品”可知机器制成品占重要地位;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贸易,如英国进口的棉花量,1785年为1840万磅,到1861年猛增为12 亿 6140万磅”可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根据材料“这时,粮食、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几乎全在交易所中成交”可知贸易组织形式进一步变化;根据材料“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可知以英国为中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