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2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B. 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因此一块被灌溉樂分隔开的土地连接起来,材料反映的埃及初步统一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与“帕斯特”连接起来关系不大,因为公元前3100年以前也有定期泛滥的时候,排除A项;土地私有制反而是难以将灌溉的土地连接起来,这是依靠强大的王权来推动灌溉统化的,排除C项;农业灌溉工具一直在进步,不足以说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灌溉网的体系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 希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用创始神话和语言、食物、教育、宗教、体育、戏剧等,使这些地区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这表明古代希腊殖民( )
A. 促进了文明间交流互鉴 B. 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
C. 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D. 子邦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可知,希腊殖民促进了希腊的政治和文化传播,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文化通过海外殖民得到了扩展,没有涉及其他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据材料“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模式上,与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海外殖民形成的城邦是独立的国家,并非拥有“一定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 )
A. 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 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 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致使大量农民放弃农耕,这有利于推动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D项正确;这些状况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城市社会结构”“王权对社会的控制”在材料中都体现不出,排除AC项;“取代”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D项。
4. 阿兹特克人用芦苇筏来积聚土壤的底层基地,使耕作的泥土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在新建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和果树。每次播种之前,他们必须挖掘一些新的土壤并将其铺在水面的耕地上。阿兹特克人的这一做法( )
A. 旨在清除淤泥以利养殖 B. 为国家的扩张作了思想准备
C. 利于人口和财富的增加 D. 是领先世界的农业耕作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的这一做法是“浮动园地”,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耕地面积也会增加,这有利于增加收成,促进人口和财富的增加,C项正确;“浮动园地”主要是用来农耕,其目的并不是发展养殖业,排除A项;耕地不足会成为国家对外扩张的原因,“浮动园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且“浮动园地”促进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非思想准备,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耕作方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5. 15世纪,欧洲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将较多资本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欧洲的商人们需要更多的贸易机会,以便获取更多的商品和财富。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 欧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C. 欧洲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D. 西欧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欧洲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将较多资本投入到商业活动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西欧人多次进入大西洋,寻找经大西洋抵达印度的航线,A项正确;“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不符合史实,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依靠的是奴隶贸易,排除B项;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排除C项;市民工商阶层是在10世纪伴随城市的复兴而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
6. 新航路开辟后,荷、英等国带头对太平洋与北美洲未知之地进行了探索。荷兰探险家威廉·扬松和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他们的这些探索( )
A.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 维护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权益
C. 开启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步伐 D. 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根据材料“荷兰探险家威廉·扬松和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英、俄等国进行的海上探险发现了很多原来不为欧洲人所知道的地方,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荷兰、英国、俄国等开辟新航路,与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竞争,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欧洲殖民扩张”,且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纪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张,排除C项;材料中的这些探索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7. 16世纪,纺织工人要求“不仅要从精神上而且要从实际行动上”掌握福音的真义,坚称“我们应当以爱和真正的信仰来照看我们的兄弟”,应当将装饰教堂的资金转而用在“冬天缺少柴火、蜡烛和其他生活必备品的穷人身上”。这一现象( )
A. 体现出宗教改革的部分成果 B. 将民众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 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不仅要从精神上而且要从实际行动上”“我们应当以爱和真正的信仰来照看我们的兄弟”“应当将装饰都堂的资金转而用在‘冬天缺少柴火、蜡烛和其他生活必备品的穷人身上’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517,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这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中的现象就是宗教改革成果的表现,A项正确;B项是文艺复兴的作用,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的腐朽统治,并不是反对上帝,排除C项;材料现象体现出宗教改革的部分成果,材料主旨与民族意识觉醒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 16、17世纪的大学教师们正是在对古典作家文献进行历史批判性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独立观察的兴趣,放弃了对书本和权威的信赖,在寻找上帝的旅程中,他们一步步探索自然。这一现象( )
A. 折射出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B. 利于“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C. 促进了近代大学职能转变 D. 凸显了大学对知识的传播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17世纪的大学教师们正是在对古典作家文献进行历史批判性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独立观察的兴趣,放弃了对书本和权威的信赖”“他们一步步探索自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B项正确;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已经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排除A项;材料现象利于“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但未体现近代大学职能转变,排除C项;材料现象利于“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下表是1789-1875年法国大事记。这从侧面反映出,法国( )
时间 事件
1789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 法国第一部成文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 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 路易·波拿巴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 普法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巴黎人民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A. 民主共和具有偶然性 B. 确立了君主专制统治
C. 多党派均分政治权力 D.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9-1875年(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789-1875年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这反映了法国民主政治过程漫长曲折,D项正确;受启蒙运动影响,追求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偶然性”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法国在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而非确立了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均分”说法错误,1875年宪法以一票多数通过,排除C项。故选D项。
10. 19世纪末某一国政府“积极引进工业技术,推行文明开化,但在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却难以割舍对封建等级主从关系的‘依恋’,对内将民众统摄在专制政府下,对外将这种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国家关系上,行侵略扩张之实”。该国最有可能是( )
A. 法国 B. 日本 C. 美国 D. 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世纪末(日本)。根据材料,该国政府“积极引进工业技术,推行文明开化,对内将民众统摄在专制政府下,对外将这种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国家关系上,行侵略扩张之实”,这些措施主张符合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主张,B项正确;法国这一时期正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并没有推行文明开化,排除A项;美国这一时期不存在对封建等级主从关系的‘依恋’,排除C项;中国在这一时期正处于被侵略时期,没有对外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据统计,1786年英国棉纱价格为每磅38先令,1790年为30先令,1800年为9.5先令,1830年为3先令。促使英国棉纱价格下降的关键因素是( )
A. 圈地运动的影响 B. 交通工具的改进
C. 国内市场的形成 D. 蒸汽机的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86年到1830年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普及,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从而使得棉纱价格不断下降,D项正确;棉纱价格下降的关键是蒸汽机使用,生产效率提升,而不是因为圈地运动的影响、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国内市场形成,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 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98年,颁布《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鼓励和推动英国职业培训的发展。这一做法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对人的关注 B. 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C. 是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结果 D. 表明英国政治权力下移到公民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98年,颁布《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鼓励和推动英国职业培训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素质,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未涉及英国政治权力下移到公民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由此可推知,《共产党宣言》( )
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
C.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D. 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可知,《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体现了其科学性,C项正确;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涉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项;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体现它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排除B项;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以下内容节选自1867年飽秋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这表明,巴黎公社( )
拨开帝国的迷雾,耻辱的云醫,人们终于见到天日,扬眉吐气。平等的蓝图开始在脑海中形成。手中紧握武器,心里才会安宁。“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
A. 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 B. 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 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D. 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鲍狄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可知,巴黎公社的实践对之后的工人运动影响深远,受到美国工人的赞扬,这也表明巴黎公社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D项正确;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而公社领导人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美国工人对《巴黎公社》的态度,并没有涉及欧洲,排除B项;材料表明巴黎公社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时代潮流”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D.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中,土著印第安人占比小于非洲奴隶、欧洲人和混血种人,这说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对当地土著进行屠杀,造成劳动力减少,为弥补劳动力不足而开展黑奴贸易,C项正确;此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非洲奴隶是被贩卖去美洲的,不是主动移入,排除A项;题干强调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造成殖民地人口构成的变化,并未强调葡西两国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16. 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 )
A. 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 消除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C.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 导致奴隶贸易问题更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可得出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 世纪70 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 左右的非洲土地;19 世纪晚期,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A项正确;列强间的矛盾并不能消除,排除B项;柏林会方不是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柏林会议并没有涉及到奴隶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实际上由希腊化的近东文化和波斯文化两股主流汇合而成,它是新月沃地古代闪族文化逻辑发展的继续,也是西亚地中海文化统一性的集中表现。但从文化源头分析,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一般被认为由三种文化交融汇合而成,一是阿拉伯传统文化;二是伊斯兰文化;三是源于波斯、印度、希腊等异族先进文化。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以阿拉伯社会价值标准作定向,是阿拉伯穆斯林思想行为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反映,同阿拉伯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先后被征服的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等地,历史悠久,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古代文明。因伊斯兰教的宽容性和哈里发政府的开明政策,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能够成为创造、发展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主体。同时,随着阿拉伯大帝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巩固和发展,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他们将西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东方,同时也将东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学文《灿烂的中世纪阿拉伯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的原因。
【答案】(1)特点:包容性强;多民族性;具有创造性;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繁多,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统治者重视知识,开放宽容的态度。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亚洲。根据材料一“由希腊化的近东文化和波斯文化两股主流汇合而成,它是新月沃地古代闪族文化逻辑发展的继续,也是西亚地中海文化统一性的集中表现”可知,包容性强;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一般被认为由三种文化交融汇合而成,一是阿拉伯传统文化;二是伊斯兰文化;三是源于波斯、印度、希腊等异族先进文化。”可知,多民族性;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以阿拉伯社会价值标准作定向,是阿拉伯穆斯林思想行为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反映,同阿拉伯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可知,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二“因伊斯兰教的宽容性和哈里发政府的开明政策,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能够成为创造、发展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主体。”可知,具有创造性。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亚洲。根据材料二“同时,随着阿拉伯大帝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巩固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繁多,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二“ 他们将西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东方,同时也将东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根据材料二“伊斯兰教的宽容性和哈里发政府的开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重视知识,开放宽容的态度以及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已逐渐发展成为“法律至上”的传统观念。1215年《大宪章》的诞生表明数百年来英国王室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实现了新的政治平衡格局。《大宪章》是王权的羁绊,“是国王和教会、贵族之间的协议、合同书,是一种契约”。英国贵族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勇敢尚武,追求自由,忠诚美德的贵族精神,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保护自由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主张尊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是盲目墨守成规,反而倾向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进行渐进的变革,最终形成了多方政治主体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种协商对话的机制。历经了1640年的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以及1688年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摘编自普英《英格兰“光荣革命”中的政治妥协探析》
材料二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作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两个文件,威廉都予以签署。由此,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豁免权、随意任免法官的权力被取消,司法独立制度确立起来,军权被置于议会手中,独立于议会之外的财政来源被剥夺。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中政治妥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在17~18世纪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答案】(1)原因:“王在法下”的法治传统;英国贵族的独特性;英国保守的政治性格;历史的经验教训。
(2)逐步实现用法律保护人民和议会的权利,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一“1215年《大宪章》的诞生表明数百年来英国王室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实现了新的政治平衡格局。《大宪章》是王权的羁绊,‘是国王和教会、贵族之间的协议、合同书,是一种契约’,可得出“王在法下”的法治传统;据材料一“英国贵族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勇敢尚武,追求自由,忠诚美德的贵族精神,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保护自由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可得出英国贵族的独特性;据材料一“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主张尊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是盲目墨守成规,反而倾向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进行渐进的变革,最终形成了多方政治主体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种协商对话的机制”,可得出英国保守的政治性格;据材料一“历经了1640年的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以及1688年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可得出英国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二“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作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可得出逐步实现;用法律保护人民和议会的权利,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结合所学知识,1721年沃波尔担任第一人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工厂,标志着工厂制度正式诞生。在随后的20年里,工厂制度在英国逐渐普遍起来。到1788年,英国已经建立143家纺纱工厂。1840年英国工人的平均生产效率已经达到1770年的20倍。
材料二 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中,即在工厂中,我们始终可以见到一种简单协作,也就是说,好几台相同的工作机(暂且把工人撇开不谈),同时地和共同地在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工作。在农业机器化的地方,农民面临与奄奄一息的家庭手工业同样的命运。旧社会最牢固的基础,与农民一起被消灭掉了。农村中“剩余”下来的农民和雇佣工人,纷纷流入城市。“机器使体力成为多余的了……这种代替劳动和劳动者的强有力的手段,立刻变成一种不分男女老幼,把工人家庭一切成员都归资本直接支配,从而增加雇佣工人人数的手段。”工厂里的强制劳动不仅侵犯了孩童爱好游戏的权利,而且还排挤了自由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务劳动原来是工人家庭本身需要的。
——摘编自【德】卡尔·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近代工厂制度建立的意义。
【答案】(1)特点:采用机器生产,以蒸汽动力;集中生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效率高;生产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
(2)意义:工厂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变革方面的体现;工厂制度的建立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一定程度上为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的进程,客观上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69年至1840年(英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采用机器生产,以蒸汽为动力;集中生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效率高;生产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等方面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小问2详解】
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根据材料“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中,即在工厂中,我们始终可以见到一种简单协作,也就是说,好几台相同的工作机(暂且把工人撇开不谈),同时地和共同地在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变革方面的体现; 工厂制度的建立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根据材料“农村中‘剩余’下来的农民和雇佣工人,纷纷流入城市。‘机器使体力成为多余的了……这种代替劳动和劳动者的强有力的手段,立刻变成一种不分男女老幼,把工人家庭一切成员都归资本直接支配,从而增加雇佣工人人数的手段。’工厂里的强制劳动不仅侵犯了孩童爱好游戏的权利,而且还排挤了自由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务劳动原来是工人家庭本身需要的”可知,加速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的进程,客观上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工厂制度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一定程度上为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创造了条件。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当·斯密认为,发现美洲大陆和发现绕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是“人类历史所记载的两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事件”。“发现美洲大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提供大量的贵金属,而且在于它能够为欧洲商品提供新的、永葆兴旺的市场。”它最重要的后果之一、是“把商业活动推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境地,没有美洲大陆,就完全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它促使全世界的贸易突飞猛进。如果说19世纪是生产的世纪,那么17世纪和18世纪则是贸易的世纪。对于英国来说,当时的贸易主要是三角贸易。威廉·伍德在1718年说过,奴隶贸易是“万流之源”。几年之后,波斯尔思威特把奴隶贸易描写成“一切事物的首要原则和基础,也是引起机器运转的主要发条”。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194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观点,并就所选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观点:美洲大陆发现推动了欧洲商业贸易的发展。
阐述: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亚、欧、非等洲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了解不多。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贸易的进程,带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美洲大陆的发现导致了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商品,思想和人员的交流,流通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推动了欧洲传统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促使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从美洲涌入的黄金和白银促使欧洲出现了一段时期的通货膨胀,对欧洲商业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美洲大陆的发现也导致了欧洲列强对美洲的殖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都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使得土著人民流离失所和受到剥削。美洲的殖民化导致了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数百万非洲人被强行带到美洲做奴隶,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改变了世界贸易的进程,带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
综上所述,美洲大陆的发现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为欧洲商业贸易提供了新的市场,提供了获取新资源的途径,开启了欧洲殖民的时代,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观点,并就所选观点进行简要阐述。据材料“把商业活动推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境地,没有美洲大陆,就完全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可知,亚当·斯密认为美洲大陆的发现推动了欧洲的商业活动。在对这种观点进行阐述时,可以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基本史实,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西方国家对美洲的早期殖民扩张和这些殖民扩张行为推动了欧洲商业发展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可进行阐述如下: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亚、欧.非等洲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了解不多。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贸易的进程,带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美洲大陆的发现导致了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商品、思想和人员的交流、流通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推动了欧洲传统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促使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从美洲涌入的黄金和白银促使欧洲出现了一段时期的通货膨胀,对欧洲商业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美洲大陆的发现也导致了欧洲列强对美洲的殖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都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使得土著人民流离失所和受到剥削。美洲的殖民化导致了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数百万非洲人被强行带到美洲做奴隶,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改变了世界贸易的进程,带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最后总结如下:美洲大陆的发现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为欧洲商业贸易提供了新的市场,提供了获取新资源的途径,开启了欧洲殖民的时代,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2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B. 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2. 希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用创始神话和语言、食物、教育、宗教、体育、戏剧等,使这些地区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这表明古代希腊殖民( )
A. 促进了文明间交流互鉴 B. 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
C. 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D. 子邦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3.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 )
A. 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 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 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4. 阿兹特克人用芦苇筏来积聚土壤的底层基地,使耕作的泥土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在新建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和果树。每次播种之前,他们必须挖掘一些新的土壤并将其铺在水面的耕地上。阿兹特克人的这一做法( )
A. 旨在清除淤泥以利养殖 B. 为国家的扩张作了思想准备
C. 利于人口和财富的增加 D. 是领先世界的农业耕作方式
5. 15世纪,欧洲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将较多资本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欧洲的商人们需要更多的贸易机会,以便获取更多的商品和财富。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 欧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C. 欧洲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D. 西欧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6. 新航路开辟后,荷、英等国带头对太平洋与北美洲未知之地进行了探索。荷兰探险家威廉·扬松和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他们的这些探索( )
A.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 维护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权益
C. 开启了欧洲殖民扩张步伐 D. 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7. 16世纪,纺织工人要求“不仅要从精神上而且要从实际行动上”掌握福音真义,坚称“我们应当以爱和真正的信仰来照看我们的兄弟”,应当将装饰教堂的资金转而用在“冬天缺少柴火、蜡烛和其他生活必备品的穷人身上”。这一现象( )
A. 体现出宗教改革的部分成果 B. 将民众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 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8. 16、17世纪的大学教师们正是在对古典作家文献进行历史批判性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独立观察的兴趣,放弃了对书本和权威的信赖,在寻找上帝的旅程中,他们一步步探索自然。这一现象( )
A. 折射出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B. 利于“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C. 促进了近代大学职能转变 D. 凸显了大学对知识的传播作用
9. 下表是1789-1875年法国大事记。这从侧面反映出,法国( )
时间 事件
1789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 法国第一部成文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 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 路易·波拿巴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 普法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巴黎人民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A. 民主共和具有偶然性 B. 确立了君主专制统治
C. 多党派均分政治权力 D.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10. 19世纪末某一国政府“积极引进工业技术,推行文明开化,但在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却难以割舍对封建等级主从关系的‘依恋’,对内将民众统摄在专制政府下,对外将这种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国家关系上,行侵略扩张之实”。该国最有可能是( )
A. 法国 B. 日本 C. 美国 D. 中国
11. 据统计,1786年英国棉纱价格为每磅38先令,1790年为30先令,1800年为9.5先令,1830年为3先令。促使英国棉纱价格下降的关键因素是( )
A. 圈地运动的影响 B. 交通工具的改进
C. 国内市场形成 D. 蒸汽机的使用
12. 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98年,颁布《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鼓励和推动英国职业培训的发展。这一做法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对人的关注 B. 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C. 是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结果 D. 表明英国政治权力下移到公民民主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由此可推知,《共产党宣言》( )
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
C.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D. 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14. 以下内容节选自1867年飽秋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这表明,巴黎公社( )
拨开帝国的迷雾,耻辱的云醫,人们终于见到天日,扬眉吐气。平等的蓝图开始在脑海中形成。手中紧握武器,心里才会安宁。“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
A. 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 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D. 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15. 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 欧洲殖民者扩张与掠夺 D.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16. 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 )
A. 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 消除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C.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 导致奴隶贸易问题更为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实际上由希腊化的近东文化和波斯文化两股主流汇合而成,它是新月沃地古代闪族文化逻辑发展的继续,也是西亚地中海文化统一性的集中表现。但从文化源头分析,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一般被认为由三种文化交融汇合而成,一是阿拉伯传统文化;二是伊斯兰文化;三是源于波斯、印度、希腊等异族先进文化。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以阿拉伯社会价值标准作定向,是阿拉伯穆斯林思想行为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反映,同阿拉伯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先后被征服的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等地,历史悠久,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古代文明。因伊斯兰教的宽容性和哈里发政府的开明政策,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能够成为创造、发展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主体。同时,随着阿拉伯大帝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巩固和发展,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他们将西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东方,同时也将东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学文《灿烂的中世纪阿拉伯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已逐渐发展成为“法律至上”的传统观念。1215年《大宪章》的诞生表明数百年来英国王室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实现了新的政治平衡格局。《大宪章》是王权的羁绊,“是国王和教会、贵族之间的协议、合同书,是一种契约”。英国贵族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勇敢尚武,追求自由,忠诚美德的贵族精神,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保护自由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主张尊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是盲目墨守成规,反而倾向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进行渐进的变革,最终形成了多方政治主体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种协商对话的机制。历经了1640年的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以及1688年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摘编自普英《英格兰“光荣革命”中的政治妥协探析》
材料二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作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两个文件,威廉都予以签署。由此,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豁免权、随意任免法官的权力被取消,司法独立制度确立起来,军权被置于议会手中,独立于议会之外的财政来源被剥夺。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中政治妥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在17~18世纪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工厂,标志着工厂制度正式诞生。在随后的20年里,工厂制度在英国逐渐普遍起来。到1788年,英国已经建立143家纺纱工厂。1840年英国工人的平均生产效率已经达到1770年的20倍。
材料二 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中,即在工厂中,我们始终可以见到一种简单协作,也就是说,好几台相同的工作机(暂且把工人撇开不谈),同时地和共同地在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工作。在农业机器化的地方,农民面临与奄奄一息的家庭手工业同样的命运。旧社会最牢固的基础,与农民一起被消灭掉了。农村中“剩余”下来的农民和雇佣工人,纷纷流入城市。“机器使体力成为多余的了……这种代替劳动和劳动者的强有力的手段,立刻变成一种不分男女老幼,把工人家庭一切成员都归资本直接支配,从而增加雇佣工人人数的手段。”工厂里的强制劳动不仅侵犯了孩童爱好游戏的权利,而且还排挤了自由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务劳动原来是工人家庭本身需要的。
——摘编自【德】卡尔·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近代工厂制度建立的意义。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当·斯密认为,发现美洲大陆和发现绕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是“人类历史所记载的两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事件”。“发现美洲大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提供大量的贵金属,而且在于它能够为欧洲商品提供新的、永葆兴旺的市场。”它最重要的后果之一、是“把商业活动推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境地,没有美洲大陆,就完全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它促使全世界的贸易突飞猛进。如果说19世纪是生产的世纪,那么17世纪和18世纪则是贸易的世纪。对于英国来说,当时的贸易主要是三角贸易。威廉·伍德在1718年说过,奴隶贸易是“万流之源”。几年之后,波斯尔思威特把奴隶贸易描写成“一切事物的首要原则和基础,也是引起机器运转的主要发条”。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194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观点,并就所选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