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猜 猜 他 是 谁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李 白
猜 猜 他 是 谁
王安石
他曾是宋朝的一个丞相,
唐宋八大家之一,抚州临川
人。我们在第六单元学过他
的一篇文章《伤仲永》。
猜 猜 他 是 谁
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 甫
猜 猜 他 是 谁
他,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维护汉王朝的旗号下,统一中国北方,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人。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诗人。他的乐府诗题材多样,或叙时事,或记离乱,或言志趣,或写理想。还有精彩的自然景色描绘。
曹 操
猜 猜 他 是 谁
他,唐代诗人。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常 建
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可写之景很多,为什么仅写“杨花、子规”?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即“柳絮”,寓意为“漂泊不定”,更具形象美。子规鸣叫,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李白当时复杂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同情和悲哀。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使月亮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更好地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无限关切和同情。
合作品读 赏析美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主题: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考题链接 直击中考
1) 表现诗人“托月送友”情怀的诗句:
2)“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五溪”有何妙处?
3)“杨花落尽子规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过五溪”说明路途遥远、艰难,流露出诗人对被贬
友人的深切挂念。
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同情和悲哀。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写景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飞来山上寻千塔(实) 闻说鸡鸣见日升(虚)
(虚实结合)
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
深层意思:有成就大事业的心胸,才能不畏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合作品读 赏析美点
登飞来峰
寓情于景 寓理于景
主题:作者登塔望远,表现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
情怀。
考题链接 直击中考
1) “浮云”常用来比喻什么?
2) 前后两句的内在联系?
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怀。前者为后者铺
垫,后者为前者升华。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突出
诗的主题。
合作品读 赏析美点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清 幽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以动衬静,以鸟儿衬托山谷幽静,
表现作者欢快与空灵的心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主题:通过写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寄情山
水的隐逸胸怀。
考题链接 直击中考
1) 颔联可简化为成语( ),你认为这个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2) 既然“山光悦鸟性”,鸟儿欢唱,为什么又说”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呢?岂不矛盾?
要达到领悟妙道的境地,先得走一段曲折的道路。
不矛盾,前五句重在写实,突出环境幽静;后三句重在抒情,突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内心的静,内心的静更衬得外在寂静无比。
曲径通幽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望岳之景
2) 望岳之感
合作品读 赏析美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首句设问,总括泰山全貌,以距离
广远烘托泰山雄伟高大山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表现泰山的神奇秀美。(虚)
割: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实)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幽深
神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 岳
主题: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
考题链接 直击中考
1) 全诗无一( )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
的景物:由( )而( ),由( )到( ),由( )而想象到(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割”的作用?
“钟”:表现泰山的神奇秀美;
“割”: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
望
远
近
大
小
望岳
将来登岳的情景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写景
2) 抒情
合作品读 赏析美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实
动静
观沧海
主题:通过写大海之景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伟大气概和博大胸襟。
(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考题链接 直击中考
1) 五、六行诗中“若”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2)说说诗人曹操形象。
3)此诗的特点。
4)“歌以咏志”说明诗歌以 为主 。
“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
景,体现诗人博大胸襟。(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胸怀博大,抱负远大,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雄奇豪迈
抒 情
我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