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相关音乐作品。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歌曲《长江之歌》,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长江,感受长江的壮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
2. 歌曲《长江之歌》的曲调和节奏;
3. 歌曲《长江之歌》的词曲创作背景;
4. 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风格;
5. 歌曲《长江之歌》的合唱技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使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相关音乐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演唱《长江之歌》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到长江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 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歌曲《长江之歌》所传递的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5. 审美目标:通过对《长江之歌》的音乐风格和创作背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这首歌曲。
(2)歌曲《长江之歌》的曲调和节奏:理解歌曲的旋律线条和节奏特点,能够跟随音乐准确地演唱。
(3)歌曲《长江之歌》的词曲创作背景: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风格:分析歌曲的音乐风格,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5)歌曲《长江之歌》的合唱技巧:学习合唱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表现力。
2. 教学难点
(1)歌曲《长江之歌》的音准和节奏: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具有一定的难度。
(2)歌曲《长江之歌》的旋律线条:理解并演唱歌曲的旋律线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歌曲《长江之歌》的合唱技巧:合唱需要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对于初次接触合唱的学生来说,掌握合唱技巧是一个难点。
(4)歌曲《长江之歌》的词曲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积累。
(5)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风格: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和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曲调和节奏、词曲创作背景以及音乐风格,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框架。
(2)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演唱或播放专业演唱视频,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歌曲的演唱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模仿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歌曲《长江之歌》的合唱技巧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音乐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软件练习歌曲的演唱,帮助学生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3)实物展示: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唱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表现力。
(5)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的美丽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呈现(10分钟)
1. 教师详细讲解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掌握。
2. 教师示范演唱《长江之歌》,让学生跟随学习。
3. 教师讲解歌曲《长江之歌》的曲调和节奏,让学生跟随音乐练习。
学生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长江之歌》,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讨论歌曲《长江之歌》的合唱技巧,教师参与讨论。
巩固练习(5分钟)
1. 学生独立完成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练习。
2.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总结反馈(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曲调和节奏等核心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
教学评价(5分钟)
1.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演唱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注:以上教学流程共计45分钟,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与长江相关的书籍,如《长江之歌》、《长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长江的相关信息,如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实地考察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音乐欣赏:向学生推荐与长江相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长江钢琴协奏曲》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长江的壮美。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以长江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或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长江的热爱和感悟。
6. 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围绕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7.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8. 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长江流域的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与长江相关的知识竞赛、音乐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10.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与长江相关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板书设计 1. 长江地理位置示意图
2. 长江历史文化概览
3. 歌曲《长江之歌》演唱要点
4. 歌曲《长江之歌》曲调和节奏分析
5. 歌曲《长江之歌》创作背景介绍
6. 歌曲《长江之歌》音乐风格特点
7. 歌曲《长江之歌》合唱技巧演示
8.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
9.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概况
10. 长江流域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注:板书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课堂教学需求。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请简述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
答案: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掌握。
例题2:
题目:请分析歌曲《长江之歌》的曲调和节奏特点。
答案:歌曲《长江之歌》的曲调优美流畅,节奏明快,富有动感。
例题3:
题目:请简述歌曲《长江之歌》的词曲创作背景。
答案:歌曲《长江之歌》的词曲创作背景与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密切相关。
例题4:
题目:请分析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答案: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风格为抒情、豪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例题5:
题目:请简述歌曲《长江之歌》的合唱技巧。
答案:歌曲《长江之歌》的合唱技巧包括音准、音色、节奏等方面的协调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