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同步试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画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娲(wā) 澄澈(chéng) 灵敏(mǐn)
B.掘起(jué) 掺合(cān) 莽莽榛榛(zhēn)
C.幽光(yōu) ?? 蓬勃(péng) 安慰(wèi)
D.揉团(róu) 祈求(qí) ?? 疲倦不堪(kān)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答案:B
解析:B项,“掺”应读chān。
2.下列各项中画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模样 模子 模具 装模作样
B.泥人 泥潭 枣泥 泥古不化
C.省略 省市 省亲 简单省事
D.辟头 精辟 复辟 开天辟地
考查目的:多音字的掌握。
答案:A
解析:A项,“模”有两个读音。表示“模子”“形状,样子”的时候读作mú。所以A项都读作mú。
B项,“泥”有两个读音。在“泥人、泥潭、枣泥”中应读ní;在“泥古不化”中应读nì。
C项,“省”有两个读音。在“省略、省市、简单省事”中应读shěng;在“省亲”中应读xǐng。
D项,“辟”有三个读音。在“辟头”中应读pī;在“精辟”“开天辟地”中应读pì;在“复辟”中应读bì。
3.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
B.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慨。
C.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际。
D.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棉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考查目的: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
答案:A
解析:B项,“慨”应作“概”。“慨”kǎi,感慨;“概”gài,气概。
C项,“际”应作“迹”。“际”,“靠边或分界的地方”;“迹”,“留下的印子;痕迹”,与“踪”意思相近。
D项,“棉”应写作“绵”。“绵”有“绵延”之意。
4.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 寂寞。
(2)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 不堪了。
(3)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 ,泥点???????? 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
A.荒僻 劳累 喷洒 洒落
B.蛮荒 疲乏 挥舞 迸溅
C.荒芜 倦怠 泼洒 飞溅
D.荒凉 疲倦 挥洒 溅落
考查目的:近义词的语境义辨析。
答案:D
解析:(1)句强调女娲因没有人类为伴,感到寂寞;“荒凉”意为“人烟少;冷清”,用在句中最恰当。
(2)句说女娲工作时间太久,又累又困,并非主观“倦怠”;“疲倦”是“疲乏;困倦”之意,比“劳累”“疲乏”意思更全面。
(3)句中“挥洒”一词比“挥舞”更符合女娲动作的实际形象,比“喷洒”“泼洒”更有艺术气息。泥点落地变人,“溅落”比“洒落”更贴近实际,且与前面的“挥洒”搭配更恰当。
5.对本文体裁及表现手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故事,通过联想表现。
B.神话故事,通过象征表现。
C.语言故事,通过运用联想表现。
D.神话故事,通过运用想象表现。
考查目的:对本文文学体裁的掌握。
答案:D
解析:《女娲造人》属于神话,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塑造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6.下面句中的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B.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C.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D.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考查目的: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答案:C
解析:C项,句末的“!”应该在引号里面,因为前面的冒号表明下面的引用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叹号表达的语气也应在引用之中。
7.下面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1)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2)她工作着,工作着
(3)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
(4)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5)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
A.(2)(5)(3)(4)(1) B.(2)(5)(4)(3)(1)
C.(3)(1)(2)(5)(4) D.(1)(2)(5)(4)(3)
考查目的:各句间的逻辑性与连贯性。
答案:B
解析:整体感知这五个语句,是按照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第二天的时间顺序来描述的。(2)(5)(4)从白天到傍晚到黑夜,(3)夜深了,(1)第二天,所以选B项。
8.请你为下面的文章和对应的文体连线。
《盘古开天辟地》
《皇帝的新装》 神话
《塞翁失马》? ?童话
《精卫填海》 ? 寓言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白雪公主》
考查目的:神话、童话、寓言的文体辨别。
答案:《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神话;《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童话;《塞翁失马》《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解析: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儿童文学的一种。寓言是用比喻性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
二、课内阅读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A彩 B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1.请在文中横线上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
考查目的:常用成语的书写。
答案:B
解析:“兴高采烈”指“兴致高,情绪热烈”。“采”有“精神;神色”之意,所以选B。
2.请概括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
考查目的:语言文字的概括能力。
答案:女娲造出第一个人的过程及成功后大家喜悦欢庆的场面。
解析:概括故事要概括出:谁(女娲),做什么(造第一个人的过程),结果怎样(成功后喜悦欢庆)。
3.对文中画线句的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写出女娲造人时的犹豫不决
B.写出女娲造人时的精心细致
C.写出女娲造人时的爱惜动情
D.写出女娲造人时的欣喜激动
考查目的:语句的理解。
答案:A
解析:结合上下文,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是欣喜的,A项的“犹豫不决”是无中生有。
4.选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中有对“人”的描写,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考查目的: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答案:写出“人”获得生命的喜悦之情。
解析:注意找人物描写的语句。人物描写是为了反映人物心情,这句话中包含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都体现了欢乐喜悦之情。
5.以上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女娲的?请举例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运用体现了神话的什么特点?
考查目的:辨别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神话特点。
答案:动作描写: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体现了神话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特点。
解析:题干中要求分辨“主要”描写方法,文中“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样的心理和肖像(神态)描写可以忽略不提。
抓住神话“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特点作答。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话的美好,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课件14张PPT。女娲造人看图猜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了解神话 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感知学习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感知学习(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感知学习(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内容探究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选自《风俗通》
内容探究 1.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中的记载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2.你最喜欢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的女娲到底是人还是神?请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描写方法探究说说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东西。
2.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在文中再找出一些句子,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想象写作发挥想象力改写(二选一)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出更多的人?问题探究
《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汉代民俗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因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问题探究
为什么几千年以后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
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
塑造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亲切感人
…………布置作业
1.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姮娥奔月》
2.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