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5月联考(三)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广东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5月联考(三)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8 11: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5月联考(三)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腹地经济发展是港口成长的基本动力。青岛港在发展过程中,港口腹地范围随交通的发展不断拓展,对老港区与城市的发展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青岛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下图示意青岛腹地经济对老港区发展的压力变化,箭头粗细代表压力大小。据此完成1~3题。
1.青岛城市建设临港发展特点最突出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2.新港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
①城市就业压力 ②港城用地矛盾
③城市内部交通压力 ④老港区货运压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青岛港城产业功能联系
A.逐渐加强B.逐渐减弱C.先加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加强
亚当日历遗址(图甲)位于南非姆普马兰加省,由一个直径约30米的外石圈组成,圆圈内有几块巨石排列。日落时,一块较高巨石将日影投射到旁边的石头,指示夏至日、冬至日和春秋分日。图乙示意亚当日历二分二至日日落时太阳方位与巨石影子朝向,图中圆圈代表巨石块。据此完成4~5题。
4.能正确表示图甲方向的指向标是
5.图乙中表示当地冬至日日落时日影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台风外围气流与山脉交角较大时,常产生焚风效应,给山脉下风方向带来高温天气。戴云山位于福建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2019年8月9~11日,受台风影响,福建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下图示意戴云山顶部气象观测站8日8时~11日8时逐时极大风速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福建东南沿海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A.8日8时~8日20时B.8日20时~9日5时
C.9日8时~10日8时D.10日20时~11日8时
7.受台风影响,福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的地区可能位于
A.西部山区B.东南沿海C.中部丘陵区D.东北平原区
8.福建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酷暑天气时,台风位于福建的
A.偏东部B.偏南部C.偏西部D.偏北部
法国阿尔克-塞南皇家盐场(图甲)建在离盐场21公里处的森林附近。早期,盐场通过晒盐的方式制盐,海水通过露天铺设的木制管道(图乙)运到盐场,并进行加工、处理。18世纪末,盐场开始使用煮盐代替晒盐,部分生产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据此完成9~11题。
9.早期,输送海水的木质管道露天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制盐产量B.缩短运输距离
C.减少木材用量D.提高制盐效率
10.18世纪末,盐场靠近森林布局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燃料充足B.环境优美C.地价较低D.市场广阔
11.与晒盐相比,煮盐
A.对土地依赖强B.受气候影响大
C.制盐品质较高D.生产成本较低
呼玛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主峰北部,注入黑龙江,流域西高东低,冻土广泛发育,目前该流城气候趋于暖干化。下表示意呼玛河流域1985~2019年平均水量平衡,其中径流系数是流域内总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据此完成12~13题。
12.表中X的数值是
A.669 B.290 C.293 D.295
13.推测受气候变化影响,呼玛河流域径流系数
A.呈上升趋势B.呈下降趋势C.保持稳定D.无规律变化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聚居区,20世纪60年代后,内蒙古人口总量的增长主要源于自然增长。下图示意1964~2020年内蒙古人口民族构成。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A.蒙古族、汉族、其他少数民族
B.汉族、蒙古族、其他少数民族
C.蒙古族、其他少数民族、汉族
D.汉族、其他少数民族、蒙古族
15.1964~2020年,内蒙古
A.少数民族人口增速快于汉族
B.民族构成发生转变
C.汉族人口增速快于蒙古族D.少数民族流失严重
16.推测2020年以后,内蒙古
A.少年儿童占比上升B.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D.劳动人口数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泥滩湿地是在潮汐或河流沉积物的潮间带区域形成的沿海湿地。我国台湾岛湿地分布广泛,具有面积较小而类型多样的特点,其中泥滩湿地适合红树林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图示意台湾岛地形及红树林集中分布区。
(1)判断台湾泥滩湿地主要分布区,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简述台湾泥滩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6分)
(3)分析台湾湿地面积较小而类型多样的自然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灌淤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产物,是在灌水落淤与人为耕作、施肥交迭作用下形成的。灌淤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剖面形态比较均匀,上下无明显变化(图甲),多无盐分聚集层,干早时易产生垂直裂隙(图乙),影响作物生长。
(1)分析人为耕作、施肥在灌淤土层形成中的作用。(6分)
(2)说明灌淤土多无盐分积聚层的原因。(4分)
(3)简述垂直裂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美国密西西比河犬牙湾河段凹岸建有护岸工程,河床断面形态逐渐演变为深窄“V”型,影响航运。弯道堰群是针对犬牙湾河段碍航问题而开发的一种航道整治结构,由一组抛石潜坝组成(下图),使河床横断面形态从窄深“V”型变成宽浅“U”型,改善了航运条件。
(1)指出弯曲河段水沙运移特点。(4分)
(2)推测潜坝修建的岸坡,并说明理由。(8分)
(3)传统弯道整治工程中,多采用疏浚凸岸边滩或在凸岸边滩上筑坝的方案。简述与传统弯道整治工程相比,修建潜坝的好处。(6分)
G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解析]第一阶段,港口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重心,工业、居住、商业临港汇集,城市建设临港发展特点突出,A正确;随着腹地经济发展,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逐渐大于青岛城市工业对港口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对老港区的依赖减弱,城市建设逐渐与老港区相背发展,B、C、D错误。故选A。
2.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腹地经济的发展,腹地与港口货运的交通压力逐渐成为港口和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了缓解港城空间矛盾以及减轻青岛老港区的货运压力,新港开始建设发展,老港区部分功能逐渐转移至新港,②④正确;新港建设对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城市内部交通压力影响较小,①③错误。故选C。
3.B【解析】在港城空间发展的第一阶段,城市的生产生活多围绕港口展开,临港经济在城市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港城的联系性较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青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演变为以服务业为主,老港区和城市产业功能联系降低,促进了港城空间分离。因此,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青岛港城产业功能联系逐渐减弱。故选B。
4.C【解析】将图甲中巨石的排列情况和图乙进行对应,就可得出图甲方向。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石圈内巨石东侧由4块巨石组成,其中三块距离相近,与另一块距离稍远。这4块巨石与图甲中上方的4块巨石相对应,因此图甲中上方指向东,C项所示指向标能正确表示图甲方向,排除A、B、D。故选C。
5.C【解析】亚当日历遗址位于南半球,当地冬至日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结合图乙中甲、乙丙、丁四个方向可知,甲表示冬至日日落时太阳方位、丙表示冬至日日落时影子方位、乙表示春秋分日日落时太阳方位、丁表示春秋分J日日落时影子方位。故选C。
6.C【解析】材料中提出,台风外围气流与山脉交角较大时,常产生焚风效应,给山脉下风方向带来高温天气。戴云山位于福建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从图中可以看出9日8时510日8时戴云山顶部吹西北风,风向与山脉交角较大,且风速较大,焚风效应显著,C正确;8日8时+9日7时,吹东北风,风向与山脉交角较小,A、B错误;10日20时~11日8时风速较小,焚风效应不显著,D错误。故选C。
7.B【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9日8时~10日8时戴云山顶部吹西北风,与山脉交角较大,且风速较大,焚风效应显著。材料中提出,戴云山脉位于福建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东南部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位于山脉下风向,焚风效应显著,B正确,西部山区、中部丘陵区、东北平原区都不位于山脉下凤向,排除A、C、D。故选B。
8.A【解析]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受台风影响,福建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时的风向为西北风。结合台风不同方位风向可知,此时台风位于福建的偏东部,A正确;台风位于偏南部时,福建吹东北风,B错误;台风位于偏西部时,福建吹东南风,C错误;台风人位于偏北部时,福建吹西南风,D错误。故选A。
9.D【解析】材料中提出,早期,盐场通过晒盐的方式制盐,海水通过露天铺设的木制管道运到盐场,并进行加工、处理。结合图乙可以看出,木质管道露天铺设,海水可以在输送过程中接受最初的自然蒸发,从而提高制盐效率,D正确;木质管道露天铺设不会增加制盐产量、缩短运输距离,A、B错误;减少木材用量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
10.A【解析】材料中提出,18世纪末,盐场开始使用煮盐代替晒盐,盐场靠近森林布局可以确保木柴燃料的供应,A正确;环境优美对盐场生产的影响较小,B错误;靠近森林布局并不能说明地价较低、市场广阔,C、D错误。故选A。
11.C【解析】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该盐场位于内陆,缺少海岸线土地资源,制约了晒盐法的使用。煮盐法不需要依赖气候或海岸线土地,加之自动化程度高,制造过程受人为干预减少,可以增加盐的产量和质量,C正确,A、B错误;与晒盐相比,煮盐设备投资较大,生产成本较高,D错误。故选C。
12.D【解析】材料中提出,呼玛河注入黑龙江,因此该河流为外流河。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相关知识可知,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径流量。由此可得出X的数值为295。故选D。
13.B【解析】材料中提出,目前该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气候暖干化会导致蒸散量增加,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比重减小,径流系数变小;且该流域冻土广泛发育,气候变暖会导致冻土退化,蒸散发损失的水量更多,导致径流系数变小。故选B。
14.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民族在内蒙古人口中占比最高,但1964年以来占比呈下降趋势,符合汉族增长率特点,故甲为汉族;乙民族为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中占比最高,应为蒙古族,且增长趋势符合蒙古族增长率特点,故乙为蒙古族;丙民族增长趋势符合其他少数民族增长率特点,故丙民族为其他少数民族。故选B。
15.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64~2020年,内蒙古少数民族入口(包括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持续攀升,人口增速快于汉族,A正确、C错误;汉族一真是人口占比最大的民族,蒙古族一直是人口占比最大的少数民族,民族构成比较稳定,没有发
生转变,B错误;少数民族人口总体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长,并没有流失严重,D错误。故选A。
16.0【解析】材料中提出,20世纪60年代后,内蒙古人口总量的增长主要源于自然增长。根据图中各民族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可知,2010年以后,内蒙古人口增长率接近于0,说明2010年以后人口数量趋于稳定,出生率较低。据此推测2020年以后,内蒙古
人口数量趋于稳定甚至减少,B错误;低出生率导致少年儿童占比下降,劳动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占比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A、D错误,C正确。故选C。
17.【参考答案】(1)主要分布在西海岸。(2分)西海岸地势平缓;河流在中部山区发育,挟带泥沙在西海岸堆积;红树林间断分布于西海岸。(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生物生长;湿地形态多样、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河流短小,三角洲湿地面积较小;岛屿南地跨度大,热量条件差异大;海岸地形多样,海岸环境差异大。(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第(1)向,材料中提出,泥滩湿地是在潮汐或河流沉积物的潮间带区域形成的沿海湿地,且泥滩湿地适合红树林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西海岸地势平坦,且多河流,河流流经山区挟带泥沙在西海岸沉积,易形成泥滩湿地。另外,图中红树林多分布于西海岸,也说明了泥滩湿地主要分布在西海岸。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泥滩湿地受河流沉积作用影响显著,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生物生长;材料中提出台湾湿地类型多样,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合适的
生存环境。第(3)问,此设问要分别回答湿地面积较小和类型多样的自然原因。从面积较小方面看,台湾河流短小,河流挟带泥沙数量有限,因此受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滩湿地面积较小。从类型多样方面看,岛屿南北跨度大,热量条件差异大,导致类型多样、海岸地形东西部差异大,海岸环境差异大,导致类型多样。
18.【参考答案】(1)通过灌溉,土壤水分条件得到改善,利于作物生长;作物种植和施肥提高了土壤肥力;人为耕作将灌溉落淤层与耕作层混合,消除了淤积层次;灌溉与耕作不断重复,灌淤王不断加厚,形成灌淤土层。(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2)灌淤士土层深厚,地下水水位相对较低;灌溉时淋洗作用较强,土壤中的盐分下移。(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3)加大土壤蒸发,加剧干早程度;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导致后期灌溉水和降雨快速下渗,降低水肥利用率。(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第(1)问,人为耕作、施肥在灌淤土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耕作消除了淤积层次,并把灌水淤积物、土粪、残留的化肥、作物残茬和根系等,均匀地搅拌混合。年复一年,使这种均匀的灌淤土层不断加厚,在原来的母土之上,形成了肥力较高的新的土壤类型——灌淤土。第(2)问,由于土层加厚,地面相应抬高,地下水水位相对下降。在灌溉水的淋洗下,土壤中的盐分被淋洗下移。故除分布于低洼地区的盐化灌淤土外,灌淤土多无盐分积聚层。第(3)问,土壤裂隙增加土壤表面积,促使土壤水分通过裂隙内表面更加迅速地蒸发损失。因此,裂隙的产生会加剧土壤干早程度,同时增加根系生长难度,降低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土壤裂隙导致后期灌溉水和降雨快速下渗,降低水肥利用率,增加地下水污染风险。
19.【参考答案】(1)受弯道环流影响,表层水流冲向凹岸,水流速度较快,侵蚀、搬运凹岸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凸岸,流速减慢,泥沙在凸岸堆积。(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凹岸。(2分)潜坝修建在凹岸,凹岸侧水流速度下降,使凹岸由侵蚀变为淤积;凸岸侧水流流速加快,使凸岸由淤积变为侵蚀;在凹岸侧修建潜坝,保护了岸线,拓宽了航道,改善了弯道河段航道条件(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降低了长期维护疏浚成本,提高了航运效益;避免了在凸岸边滩浅水区筑坝,保护边滩浅水环境,生态效益好;潜坝位于水面以下,河流自然景观得以保留(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第(1)问,河流流经弯道时,受惯性离心力影响,表层高速水流流向凹岸,侵蚀作用较强,携带凹岸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凸岸。水流流向凸岸过程中,地势升高,流速减慢,泥沙在凸岸堆积,造成凹岸不断侵蚀、凸岸逐渐淤长。第(2)问,潜坝修建在凹岸,凹岸侧水流速度下降,使凹岸由侵蚀变为淤积,保护了凹岸侧岸线;潜坝修建在凹岸使水流向凸岸侧推进,凸岸侧水流流速加快,使凸岸由淤积变为侵蚀,弯道内泥沙淤积向着有利于通航的方向重新分布,航道断面由窄深“V”型向宽浅“U”型发展。第(3)问,传统弯道整治工程中,多采用疏浚凸岸边滩或在凸岸边滩上筑坝的方案。但维护性疏浚通常只能在短期内改善航道条件,当洪水发生时,疏浚区将再次淤积;而在凸岸边滩上筑坝一方面加重了凹岸冲刷,另一方面也使得边滩上的浅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采用潜坝工程降低了长期维护疏浚成本,提高了航运效益;避免了在凸岸边滩浅水区筑坝,保护边滩浅水环境,生态效益好;潜坝位于水面以下,河流自然景观得以保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