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中发现:原始社会后期,一些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中的随葬品丰富;一些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的随葬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反映了当时
A. 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不平等现象 B. 手工业技术比较发达
C. 国家和阶级的初始形态已形成 D. 父系社会阶段已开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原始社会后期,房屋和墓葬中的随葬品出现巨大差别,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私有制,财富不均,故选A;成立无法体现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B;我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2. 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影响遍及世界;儒家思想源起中国,受到众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明,天文、历法、医药、人文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农耕业以及养蚕、陶瓷技术等也由此走向世界。这说明人类文明( )
A. 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B. 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C. 应排斥地域性的限制 D. 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传播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说明古代文明之间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明之间的交流而非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文明交往的方式,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材料中文明的交流突破了地域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
3. 公元5世纪后期,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君主专制制度 ③庄园制度 ④农奴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西欧。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西欧封建制度下,君主权力受到限制,“君主专制制度”的说法错误,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 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文字的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 B. 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
C. 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 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从朝鲜15世纪以前使用汉字和15世纪中叶“谚文”发明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对其影响深远,D项正确;A项没有全面反映题干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朝鲜受到中国文明影响,没有强调其历史悠久,排除B项;材料没有材料没有涉及朝鲜是中国的属国,排除C项。故选D项。
5. 如图是在墨西哥塔卡米查潘遗址发现的一块磨制成砖形的蛇纹石上的符号,距今4000—2400年前后。符号共有28种,形成包括62个字符的一篇“铭文”,但其含义未被破解。据此可知,这一“发现”( )
A. 具有研究美洲文明的实证价值 B. 揭示了殖民者毁灭了美洲文明
C. 说明古代美洲文明无法被破解 D. 反映出古代美洲文明多姿多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4000—2400年前后(墨西哥)。根据材料“墨西哥塔卡米查潘遗址发现的一块磨制成砖形的蛇纹石上的符号,距今4000—2400年前后。”可知,美洲文明历史悠久,这一“发现”具有研究美洲文明的实证价值,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殖民侵略导致美洲文明的毁灭,排除B项;虽然“铭文”含义未被破解,但不表明今后也不能破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洲不同地区的文明,不能反映古代美洲文明多姿多彩,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下表反映了意大利威尼斯不同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的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埃及亚历山大里亚 黎巴嫩贝鲁特
1496~1498年 1060~1200吨 270~420吨
1501~1506年 335吨 45吨
A. 威尼斯商贸地位的衰落 B. 地中海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通往亚洲新航路的开辟 D. 葡萄牙垄断贸易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地中海沿岸港口城市的香料进口数量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威尼斯商贸地位的衰落,而是强调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减少,排除A。材料只涉及香料的进口数量的变化,与经济结构变化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葡萄牙垄断贸易的信息,而是强调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减少,排除D。
点睛:表格型选择题在解答时,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中的时间(1496-1498年、1501-1506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的变化),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中的关键信息(1060-1200吨减少到335吨;270-420吨减少到45吨),特别是表格数据变化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7.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黑奴贸易的发展 B. 交通工具的进步
C. 全球联系的加强 D. 美洲地位的提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和世界)。据本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在菲律宾和墨西哥间贸易的马尼拉大帆船、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三角贸易和流入中国的墨西哥银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全球联系的加强,C项正确;中国境内的墨西哥银币与黑奴贸易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三幅图片中仅有马尼拉大帆船与交通工具的进步有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16到19世纪的美洲遭受到西欧殖民者的侵略,国际地位并未得到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
8. 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牛顿的理论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蕴含着理性的思想,所以材料内容实际上是反映了牛顿革命对确立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的意义,故选C项;牛顿革命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影响,并不仅仅是对法国的影响,排除A项;牛顿革命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排除BD项。故选C。
9.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德、英、法、美 B. 法、美、德、英 C. 英、美、德、法 D. 英、美、法、德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英国经过多次改革“循序渐进”,美国“独辟蹊径”将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反对分裂结合起来,德国则由普鲁士王国完成统一,实现“借尸还魂”,法国“循环往复”经历了多种政体不断实验,C项正确;其它组合与四个说法不能正确对应,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0. 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表现如下( )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更紧密结合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③取得了更丰富更重要的成果
④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生产更紧密结合,①正确;从发生的地域空间看,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②正确;由于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③正确;生产方式有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5种生产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方式还是资本主义,排除④。故选A项。
11.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反映出工矿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上升,这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地位日益重要。他们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在这种形势下,1832年议会改革势在必行,C项正确。表格无法体现出阶级矛盾的趋于缓和,A错误;王权开始受到削弱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责任内阁制度出现是18世纪中期,D错误。
12.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总结:“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马克思意在说明
A. 工人数量少,革命难以成功 B.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待检验 D. 巴黎公社的成功需要国际援助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为知识所指导时”表明,马克思特别强调了正确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这是马克思从巴黎公社运动中总结的经验,故B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中马克思强调的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武器,D项不是马克思强调的重点。
13. 19世纪,西方史学界普遍认为,在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中,罗马人“是文明的象征和传播者”。扩张是“上帝借罗马人之手传播福音”。与罗马对抗的地区人民多被评价为不识时务而受到批判否定。这一认识
A. 适应西方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需求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C. 体现近代西方对罗马法的继承发展 D. 凸显罗马法对维系帝国统治的效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方史学家将古罗马的对外扩张和侵略定义为传播文明,而与罗马对抗的地区人民则被评价为不识时务,说明西方史学家是在美化古罗马的对外扩张和侵略,而19世纪是西方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西方史学家的这一做法适应了西方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扩张的需求,故选A;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B;西方史学家的这一做法不是继承发展罗马法,排除C;西方史学家的这一做法与罗马法无关,排除D。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民族意识产生并不断加强。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亚洲的觉醒”时期。“亚洲的觉醒”意指
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C. 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 D. 亚洲各国选择了暴力斗争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危机加重,各国的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开始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即亚洲觉醒时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亚洲各国的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和题干主旨不符,A项排除;“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亚洲各国选择了暴力斗争的道路”不符合史实,CD项排除。
【点睛】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这反映了( )
A. 民族忧患和民主意识新觉醒 B. 战争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C. 战争破坏性应引起人类警醒 D.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这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民族忧患和民主意识新觉醒,A项正确;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战争,排除B项;材料强调一战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并不是强调战争的破坏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的世界局势并不稳定,依然动荡,稍后更是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故“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不符合一战后的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
16.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 它是产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 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 它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D. 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题干强调列宁主义有两个限制条件,“帝国主义时代”规定了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则指明了属性,题意已指明了列宁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结果,没有这种内在继承性,便没有题干的结论,B项正确;A只是说明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排除A项;C中“坚决捍卫”说法绝对,排除C项;D中时代背景只是材料中内涵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的历史影响。
(3)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答案】(1)开辟新航路;葡萄牙,西班牙;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A点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B点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
各自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以重工业为重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生产组织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
(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任意3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开辟新航路;第二小问国家,根据材料一“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知,国家是葡萄牙与西班牙。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题干“评价哥伦布航行的历史影响”从积极与消极等角度评价历史影响。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从消极角度看,根据材料二“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革命,A点处于1700年—1800年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项工业革命;B点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是应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展国家,行业以及生产组织等角度分析。从科技角度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从发展国家看,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从行业发展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以重工业为重点;从生产组织上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生产组织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
【小问4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根据材料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掀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6个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材料二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编者摘译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表现及其特点。
【答案】(1)特点: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拉美走在独立运动前列。
原因:拉美最先全面殖民地化,较早受到新生产方式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启蒙思想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条件。(任意3点)
(2)表现: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
特点:担负起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不同国家有不同侧重;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部分参与;革命与改良并存(答出任意2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根据“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得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拉美走在独立运动前列。出现的原因根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得出拉美最先全面殖民地化,较早受到新生产方式的影响;拉美地区受到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拉美地区受到启蒙运动的思想和有利的国际条件。所以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面。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表现根据“ 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并结合所学科得出是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特点结合所学可从革命任务、领导阶级以及革命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即担负起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不同国家有不同侧重;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部分参与;革命与改良并存。
19.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欧洲进入现代。
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食物物种交流增多,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发了思想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思想;经济与思想的变化,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革。
材料二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欧洲才真正步入现代化。
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到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改良并得到推广使用,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欧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从一国向多国扩展,影响蔓延至其他国家,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18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变,真正步入了现代化。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500年-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要求学生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两则材料给出的不同观点,能够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首先,对两则材料中观点进行概括,可知材料一观点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欧洲进入现代”,材料二观点为“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欧洲才真正步入现代化”。其次,结合所学15-18世纪欧洲历史重大史实,分别对材料中的两个观点进行评析,材料一观点要列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史实进行论证;材料二观点要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等史实进行论证。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中发现:原始社会后期,一些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中的随葬品丰富;一些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的随葬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反映了当时
A. 私有制产生导致不平等现象 B. 手工业技术比较发达
C. 国家和阶级的初始形态已形成 D. 父系社会阶段已开始
2. 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影响遍及世界;儒家思想源起中国,受到众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明,天文、历法、医药、人文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农耕业以及养蚕、陶瓷技术等也由此走向世界。这说明人类文明( )
A. 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B. 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C. 应排斥地域性的限制 D. 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3. 公元5世纪后期,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君主专制制度 ③庄园制度 ④农奴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文字的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 B. 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
C. 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 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
5. 如图是在墨西哥塔卡米查潘遗址发现的一块磨制成砖形的蛇纹石上的符号,距今4000—2400年前后。符号共有28种,形成包括62个字符的一篇“铭文”,但其含义未被破解。据此可知,这一“发现”( )
A. 具有研究美洲文明的实证价值 B. 揭示了殖民者毁灭了美洲文明
C. 说明古代美洲文明无法被破解 D. 反映出古代美洲文明多姿多彩
6. 下表反映了意大利威尼斯不同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埃及亚历山大里亚 黎巴嫩贝鲁特
1496~1498年 1060~1200吨 270~420吨
1501~1506年 335吨 45吨
A. 威尼斯商贸地位的衰落 B. 地中海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通往亚洲新航路的开辟 D. 葡萄牙垄断贸易的形成
7.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黑奴贸易的发展 B. 交通工具的进步
C. 全球联系的加强 D. 美洲地位的提升
8. 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9.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德、英、法、美 B. 法、美、德、英 C. 英、美、德、法 D. 英、美、法、德
10. 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表现如下( )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更紧密结合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③取得了更丰富更重要的成果
④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12.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总结:“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马克思意在说明
A. 工人数量少,革命难以成功 B.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待检验 D. 巴黎公社的成功需要国际援助
13. 19世纪,西方史学界普遍认为,在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中,罗马人“是文明的象征和传播者”。扩张是“上帝借罗马人之手传播福音”。与罗马对抗的地区人民多被评价为不识时务而受到批判否定。这一认识
A 适应西方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需求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C. 体现近代西方对罗马法的继承发展 D. 凸显罗马法对维系帝国统治的效果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民族意识产生并不断加强。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亚洲的觉醒”时期。“亚洲的觉醒”意指
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C. 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 D. 亚洲各国选择了暴力斗争的道路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这反映了( )
A. 民族忧患和民主意识新觉醒 B. 战争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C. 战争破坏性应引起人类警醒 D.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
16.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 它是产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 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 它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D. 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的历史影响。
(3)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掀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6个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材料二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编者摘译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表现及其特点。
19.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