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案和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教案和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8 15:29:09

文档简介

21 杨氏之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风趣及他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拓展资源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1课时
出示单元核心任务: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从古至今,历史长河中不乏机智幽默之人,史册典籍里也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幽默故事。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第八单元,继续采撷幽默风趣的故事,创编我们班的《幽默故事集锦》。
我们先走进《杨氏之子》一文。“氏”,姓氏。“杨氏”,杨姓人家。“之”,
“的”的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是“杨姓人家的儿子”。本文写的是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这杨氏之子多大年龄?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短小的文言文,细细品味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妙处。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朗读《杨氏之子》,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诣:yì;为:wèi;应:yìng;禽:qín。
2.根据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理解重点词语:
惠:同“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应声:随着声音。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家禽:家中的鸟。
理解重点句子: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学生汇报读,读出古文的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结合预习,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课文讲了杨氏之子与孔君平两人机智对谈的故事。
任务二:细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片段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的儿子只有九岁,特别聪明。
——“惠”是一个通假字,同“慧”,是聪明的意思;“甚”是非常、特别。朗读时,从“甚”字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读出对他的喜爱。
片段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补充资料:
孔君平:姓孔,名君平,晋朝人。他和杨氏之子的父亲是朋友。
片段3: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联系上文思考:是谁为谁摆放水果?
——这句话是承接上文而来,开头省略了主语,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
(2)结合课文插图思考:孔君平指给杨氏之子看的是什么?
——杨梅。该句省略了“指”的事物——杨梅。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片段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家禽”指的是“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意思。
任务三:品读语言,感受人物的幽默与智慧。
1.再读文章,说说文中的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懂礼节。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氏子替父亲招待客人,有礼有节。
预设2:反应快。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答曰”,说明杨氏子很快做出应答,思维敏捷。
预设3:机智、幽默。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思考: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果子?杨氏子为什么用孔雀来反驳?
(2)出示思维导图:
——因为“杨梅”开头有个“杨”字,孔君平就以杨氏子的姓氏做文章,调侃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果子;而杨氏子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反驳“孔雀”不是孔君平家的鸟。
2.比较句式,品味语言的幽默。
思考:面对孔君平的调侃,这三种回答哪种更好?为什么?
——第三种最好。虽然这三句都在姓氏上做文章,但第一种没有反驳,而是肯定了孔君平的话;第二种直接反驳,缺少礼节;第三种既反驳了孔君平的话,又语气委婉,回答大方得体,机智幽默。
3.总结: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的机智体现在:首先是“善听”。“此是君家果”字面意思为“这
是你家的果子”,言外之意则是以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的联系开玩笑,非常幽默。
——其次是“妙答”。体现在三个方面:(1)“应声答”。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之子就回答了,说明其反应敏捷。(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客人提问的思路是“杨梅—姓杨—君家果”;杨氏之子回答的思路是“孔雀—姓孔—夫子家禽”。联想丰富,都是在姓氏上做文章,同样幽默风趣。(3)应答委婉得体。当客人提出“此是君家果”时,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照搬“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的句式,而是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先生您孔家的鸟,那杨梅怎能是我杨家的果”的意思,体现了其“甚聪惠”和应有的礼貌。
4.师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言中的幽默。
教师小结:杨氏子和孔君平主客两人都在姓氏上做文章,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言语之间充满幽默。
5.小组合作,讲一讲这个幽默小故事。
评价要素 评价星级
将故事讲清楚 ☆☆☆
加入表情、动作,使故事生动、吸引人 ☆☆☆
能表现出孔君平的幽默风趣和杨氏之子的机智委婉 ☆☆☆
6.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并根据下面的图示背诵课文。
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体会人物的机智与幽默。
在《世说新语》的记载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比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自由朗读,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结合注释、译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3.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文举的机智幽默。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联系上文,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会出色。这句话表面上虽是赞扬,实则是讥诮、轻蔑。孔文举巧妙地利用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显示了孔文举的机智。
课堂总结:
故事中这种高雅的玩笑,是风趣,是智慧,也是艺术。课下,请同学们搜集风趣幽默的故事,汇编成我们班的《幽默故事集锦》。
板书设计:(共26张PPT)
21 杨氏之子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从古至今,历史长河中不乏机智幽默之人,史册典籍里也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幽默故事。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第八单元,继续采撷幽默风趣的故事,创编我们班的《幽默故事集锦》。
本单元核心任务
第一课时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杨氏之子
姓氏

“杨氏之子”的意思是“杨姓人家的儿子”。
“杨氏”,杨姓人家。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朗读《杨氏之子》,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wèi
yìng
qín
理解重点词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
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惠:同“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应声:随着声音。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
这里指孔君平。
家禽:家中的鸟。
理解重点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
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读出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任务二:细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片段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非常、特别。
惠:同“慧”,是聪明的意思。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的儿子只有九岁,特别聪明。
朗读时,从“甚”字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读出对他的喜爱。
片段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补充资料:
孔君平:姓孔,名君平,晋朝人。他和杨氏之子的父亲是朋友。
片段3: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为(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填一填。
杨氏子
孔君平
杨梅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片段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家禽”指的是“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全文意思。
任务三:品读语言,感受人物的幽默与智慧。
再读文章,说说文中的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懂礼节:
杨氏子替父亲招待客人,有礼有节。
反应快:“应声答曰”,说明杨氏子很快做出应答,思维敏捷。
机智、幽默: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朗读课文,读出杨氏子的聪慧、机智。
第二课时
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果子?杨氏子为什么用孔雀来反驳?

杨氏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因为“杨梅”开头有个“杨”字,孔君平就以杨氏子的姓氏做文章,调侃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果子;而杨氏子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反驳“孔雀”不是孔君平家的鸟。
孔雀非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是夫子家禽。
此是君家果。
面对孔君平的调侃,这三种回答哪种更好?为什么?
第三种最好。虽然这三句都在姓氏上做文章,但第一种没有反驳,而是肯定了孔君平的话;第二种直接反驳,缺少礼节;第三种既反驳了孔君平的话,又语气委婉,回答大方得体,机智幽默。
首先是“善听”。“此是君家果”字面意思为“这是你家的果子”,言外之意则是以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的联系开玩笑,非常幽默。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其次是“妙答”。体现在三个方面:
(1)“应声答”,说明其反应敏捷。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客人提问的思路是“杨梅—姓杨—君家果”;杨氏之子回答的思路是“孔雀—姓孔—夫子家禽”。都是在姓氏上做文章,同样幽默风趣。
(3)应答委婉得体。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照搬“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的句式,而是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很委婉,体现了其“甚聪惠”和应有的礼貌。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语言中的幽默。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小结:
杨氏子和孔君平主客两人都在姓氏上做文章,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言语之间充满幽默。
小组合作,讲一讲这个幽默小故事。
评价要素 评价星级
将故事讲清楚 ☆☆☆
加入表情、动作,使故事生动、吸引人 ☆☆☆
能表现出孔君平的幽默风趣和杨氏之子的机智委婉 ☆☆☆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体会人物的机智与幽默。
在《世说新语》的记载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比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自由朗读,完成下面的问题。
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结合注释、译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文举的机智幽默。
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会出色。这句话表面上虽是赞扬,实则是讥诮、轻蔑。孔文举巧妙地利用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显示了孔文举的机智。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故事中这种高雅的玩笑,是风趣,是智慧,也是艺术。课下,请同学们搜集风趣幽默的故事,汇编成我们班的《幽默故事集锦》。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