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9 07: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 四 运 动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五四运动》《上海商人罢市游行》《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等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 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 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 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 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答案提示:第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社会背景)。
第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想基础)。
第四,十月革命的影响(国际背景)。
(4)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材料链接】
材料一 中国代表提出收回青岛的长篇说帖
  1919年1月28日,陆征祥(中)(外交部总长团长)率顾维钧(右)(驻美公使)、王正廷(左)(南方军政府代表)、施肇基(驻英公使)、魏宸组(驻比公使)等人赴巴黎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中国直接收回青岛的长篇说帖,共分甲乙丙丁四部分,全面论述了中国收回青岛主权的正义要求。
  中国代表团除了提出说帖之外,还由顾维钧在会议席上发表意见。
  顾维钧曰:仅关数百万人的太平洋属岛问题各位即如此尽力,至于青岛问题关系四万万人民的大问题,本人全权之责任亦极重,今试述其大纲原则: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青岛完全为中国领土,当不容有丝毫损失。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租借与德国,起因于教案问题。德国以武力要挟强请,迫不得已而为,已属世界周知之事。如就地势论之,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相接,可直达首都,于国防上中国亦断然不容他国之争执。以文化言,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山东以二万五千英方里之狭地,容三千六百万之居民,人民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实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本人全权认为交还青岛为公正圆满之一条件,若本会舍此采用他法,则本人全权不得不认为谬误……本人全权绝对主张大会应斟酌胶州租借地及其他权利之处置,尊重中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之根本权利,且相信中国,有和平之诚意。
——转引自《北洋军阀史话》
  材料二 德国将按照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德国应将关于胶州领土内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或其他各项档案、登记册、地图、地契及各种文件,无论存放何处,自本条约实行起三月内移交日本。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摘录)
【问题探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却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答案提示: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小结:日本侵占山东,独霸中国,早已引起中国人民强烈不满。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利转交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便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开始了。
  2.运动前期概况
【材料链接】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五四运动爆发。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
“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国民应当判决国贼的命运”
材料三 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学生32名。5月5日,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为了声援被捕同学、给北洋政府施加压力而罢课,并通电全国,强烈抗议反动政府的暴行。
北京学生的斗争震动全国,天津、长沙、上海等城市的学生纷纷以集会、罢课、示威等方式进行斗争,还组织了学生联合会,统一指挥和行动。
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引起帝国主义的极度恐慌。英、美、日等国公使联合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敦促加紧镇压学生运动。
【问题探究】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这说明了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北京学生的行动,表现了高昂的爱国激情、对国家和民族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响应。爱国学生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必然引起他们的恐慌和镇压。这正说明反帝与反封建是不可分割的。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教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
上海人民积极进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答案提示:因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迫使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因此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链接】
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它蕴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胡锦涛
【问题探究1】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案提示:a.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团结。b.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问题探究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什么是五四精神。作为青少年应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提示: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板书设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