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8 19:19: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累赘(zhui) 菌子(jùn) 驿路(yì) 简陋(lòu)
B.竹篾(miè) 喷香(pèn) 监督(jiān) 冗长(rǒng)
c.修葺(qì) 撵走(niǎn) 草率(shuài) 慎重(shèn)
D.妥帖(tiě) 德馨(xīn) 亵玩(xiè) 陡峭(qiào)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陡俏 山寨 案椟 颠沛流离
B.简陋 循环 撵走 悔人不倦
C.迷茫 监督 竹蔑 如释重负
D.排解 恳切 累赘 任重道远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然任重道远。
B.比赛夺冠的消息传来,众人如释重负,纷纷松了一口气。
C.我们敬爱的王老师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海阔天空,令我们大开眼界。
D.伤害了别人,怎么能心安理得地坐在一旁说说笑笑呢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永州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活C.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道县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5.下列对文学常识、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B.《驿路梨花》再现了西南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C.《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D.《驿路梨花》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作为作家和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曾经和张中行先生共同修润过课本的文字。
(2)啊,禾稻的香气多么浓烈!碾着新谷的石磙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3)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A.介词 副词 拟声词 叹词 连词
B.连词 副词 叹词 拟声词 介词
C.连词 介词 叹词 拟声词 副词
D.介词 连词 拟声词 叹词 副词
7.请在下列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是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环境优美的两句话是:“
(3)杜牧《泊秦淮》中“ ”两句化用典故,对只
知选舞赏歌、沉湎酒色的统治者表达深深的谴责。
9.综合性学习(9分)
(1)“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则是一种更为可贵的品质。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孝顺"主题的一项是( )(2 分)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c.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鲁迅)
D.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根据画面的内容拟写一则简洁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3)下面是校刊编辑部的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几处问题,请你帮助修改。(3 分)
征稿启事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讲述身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老人的真情故事,本刊特举办以“大爱有‘行’,孝心无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来稿要求字迹清楚,体裁不限,600 字左右。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10日。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校刊编辑部
①征稿启事的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征稿启事的内容上有一处疏漏,请提出修改意见。
(4)"端午节"这一天,班委会提议大家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在敬老院里,你见到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爷爷。问他的年龄时,他却笑而不答,随手写下了一个“白"字。你猜猜看这位爷爷今年有多大年龄?(2 分)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4分)
纳凉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前两句中,“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
_的心境。(2分)
10.“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2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谓二季功臣矣。然水芙蓉必须池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者,不可数得。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木则随地可植。况二花之艳,相距不远。虽居岸上,如在水中,谓之秋莲可,谓之夏莲亦可,即自认为三春之花,东皇未去也亦可。凡有篱落之家,此种必不可少。如或傍水而居,隔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
(李渔《闲情偶寄》)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C.水芙蓉之于夏 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然水芙蓉必须池沼。 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13.翻译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
14.如何理解(甲)文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2分)
15.(甲)文描写“莲”和(乙)文描写“木芙蓉”在写法上有何共同特点?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甲】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乙】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丙】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6.选文分别从 、 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2分)
17.文中第②段画线部分句序排列不合理,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2分)
A.【甲】【丙】【乙】
B.【丙】【甲】【乙】
C.【丙】【乙】【甲】
D.【乙】【甲】【丙】
18.揣摩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①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②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19.第②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20.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山茶香
徐迅
①故乡潜山盛产茶叶。乡村人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株茶树。当然也有成片的茶山。一到春天,那茶山上绿叶葱葱。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风里,乡亲们的心也随着春天的节气律动。到了日子,女人们就背着竹篓、挎着竹篮上山摘茶了。她们脚步轻盈,动作娴熟,双手在茶树上轻点、旋提……早上,茶叶还沾着露珠,有股子清新气。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开去,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
②父亲在世时,我家屋后也栽有几株茶树。到了采茶季节,父亲得空就会把茶叶摘回家,又将铁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茶叶放在里面焙炒。茶叶很少,也没有做形,父亲说是粗茶。粗茶淡饭,正好留着自家用。好茶,从来就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③后来我知道,故乡的茶古时就很有名。这里的“古时”,指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故乡名为舒州,因为有天柱山,所以故乡的茶叶就叫“舒州天柱茶”。唐时陆羽在《茶经》里说:“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宋人也将舒州的茶与阳羡、顾渚、蒙顶茶并列,直接称为天柱茶。那时说天柱茶,他们用的是“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的句式。说茶叶“峻拔遒劲”,不是嗜茶的人,怕是一时无法体会的。
④种茶,采茶,当然就会制茶。制茶在故乡是很讲究的。先是杀青。杀青也叫炒青。就是把在山上摘回来的茶叶放在铁锅里“杀劲”。现在是机械化做茶了,但制茶的古法依然还在。除了杀青,还有揉捻、烘干、摊凉、理条、提毫、做形、焙干等等。工艺一道接着一道,说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差别的。比如,现在用电炒茶与用栗炭火烘干就不一样。故乡的茶叶,现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天柱剑毫、天柱弦月、天柱云雾、天柱香尖,每一种茶叶制作起来,工艺都不尽相同。我没亲手做过茶,所以对其中工艺了解有限。但是看别人做茶时,翻、摊、揉、捻、搓……眼疾手快,动作有如舞蹈,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是很享受的。
⑤山上有茶,山下有塘。晴好天气,就摘茶的摘茶,钓鱼的钓鱼,喝茶的喝茶。捏一撮新茶入杯,用沸水冲下,茶叶在杯中翻动,一芽一叶,亭亭玉立。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端起茶杯,阳光下茶绿水暖,杯盏生烟……喝到嘴里,一缕清香流转于唇齿之间。
⑥故乡在长江边,那一带茶叶的名字,甚是好听——毛毛月、岳西翠兰、太湖天华、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宿松黄芽……这些名字,朴素又雅致,就如春天里一片片带露的叶芽。
⑦凝结天地清气,又得春露滋养,故乡的茶叶自然是香气满溢。茶是有真香的,兰香、清香、纯香……有茶农认真研究过各种茶香,引经据典地说:“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不清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纯香。”这算是把茶香说得层次分明了。因此故乡也有人认为,茶香是可以“养”的。我父亲以前种茶叶,就喜欢在茶树边栽上几株兰草花、栀子花,让茶叶从出生到成芽,都弥漫在浓浓的花香里。其实这是多余,其实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
⑧月是故乡明,茶是故乡香。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1日)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我对家山茶饱含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②段忆及父亲与“茶”之事,可见父亲的生活态度。
C.本文从“盛产茶叶”起笔,主要叙写了采茶、制茶等过程。
D.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论说条理清楚、观点鲜明。
22.作者说“家乡潜山盛产茶”,这里的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4分)
①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开去,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赏析加点的词)。
②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赏析句子)
24.作者在第③段引用唐时陆羽在《茶经》的记载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0分)
25.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母、老师那暖暖的爱;朋友、同学那默默的关怀;一本好书带给我的感动或袁隆平爷爷那浅浅的笑,都会在我们心中播下一粒粒种子
请以“我心中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