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从目前已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系统的刻划符号来看,其空间范围包括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
A. 早期文明多元走向一体 B. 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
C 各地文化风俗趋于相同 D. 文明起源空间范围广阔
2. 秦地既定,汉朝统治者“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这些举措旨在( )
A. 加强边地治理 B. 减轻民众负担 C. 尊重当地习俗 D. 推动地方发展
3. 唐朝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在唐朝前期以负面为主,但在唐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正面。这主要是由于( )
A.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中央集权的弱化 C. 经济格局的变化 D. 长途贩运的兴盛
4. 有宋一代抵制皇帝“内降”的记载常见于史籍。如仁宗时宰相杜衍,接到皇帝封赐某人的“内降”并不执行,累积到十份以上,一起交还给皇帝,反而得到仁宗的赞许。这说明了宋代( )
A. 皇权受到了极大挑战 B. 文官集团势大不掉
C. 中枢决策机制成熟 D.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5. 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 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 东南海防形势严峻
C. 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 西方殖民势力扩张
6. 清王朝调度国计民生,常常要从有余省份的很两中指拨一部分解运到不足省份,名曰“协济”。1861年之后,“惟山西年清年款,他省多不能依限报解,且有逾限不解者”。据此可知当时( )
A. 国家权力下移 B. 地方经济发展失衡 C. 中外关系紧张 D.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
7. 如图是1907年12月刊登于《中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刊发旨在( )
A. 拇示消末新政不得人心 B. 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
C. 拇露清朝统治腐败黑暗 D. 宣传革命运动的高涨
8. 从1921年到192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50多人扩大到了195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为此,中国共产党( )
A 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 修改民主革命纲领
C. 提出革命统一战线主张 D. 广泛组织工农运动
9. 1951年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改变了以前强调轻工业和农业的方针。这主要是由于( )
A. 实现工业化的迫切要求 B. 国民经济恢复形势良好
C. 城市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D. 政权巩固的现实需要
10. 1980年,江苏省社队机械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到了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24%,引发了社会上关于社队企业三挤(以小挤大,以新厂挤老厂,以落后挤先进)的批评。这侧面反映了( )
A.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B. 城市经济改革亟待推进
C.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D. 人们对改革仍心存疑虑
11. 中世纪后期,西欧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改变。国家由国王的私有财产变成了多数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民主政体已经形成 B. 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C. 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D. 忠诚观念日益淡化
12. 西欧某一画家提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言论凸显了( )
A. 人性解放 B. 科学的运用 C. 信仰的自由 D. 理性的觉醒
13. 如表是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颁行的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 )
年代 法案内容
1667年 提高外国葡萄酒进口税
1678年 对雇佣25人以上的手工工场、商店、商船减免契约税
1682年 各省治安官可为500法郎以内的贷款合同作担保
1685年 采用断型纺织机织造毛呢的工商业主可就皇家特许状,所获利润25%上交国王
A. 推动了自由主义的产生 B. 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C. 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加重对工商业者的盘剥
14. 如图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额示意图。图中甲对应的国家应为(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15. 如表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的统计表(1986—1999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安理会( )
区域 大型武装 冲突的数量 安理会关于大型武装 冲突的决议数量 安理会决议 的比例(%)
非洲 24 13 54
美洲 5 2 40
亚洲 22 4 18
欧洲 9 7 78
中东 11 6 55
A. 受到世界大国控制 B. 权威得到实质提升 C. 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D. 积极推动国际协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治水活动水利兴修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支持体系。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地区治水项目的统计表。
朝代 省份 先秦 秦 两汉 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 明
陕西 0 1 18 2 9 32 4 12 4 12 48
河南 4 * 19 14 4 11 …… 7 …… 4 24
山西 1
4 3 3 32 …… 25 …· 29 97
河北 … … 5 6 1 24 … 20
11 228
江苏 5 …… 1 1 1 18 … 43 74 28 234
安徽 1 · 1 7 1 12 … 7 9 2 30
浙江 2 … 4 7 2 44 1 86 185 87 480
江西
… 1 2 …… 20 1 18 36 13 287
福建
…
2 4 29
45 63 24 212
湖北
… 1
4 4 4 14 6 143
湖南 …… …· 1 0 2 7 2 5 · 3 51
项目合计 13 1 54 58 27 234 12 272 515 264 1834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分别概括指出唐、宋两代治水活动的特点,并对其成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24—1927年 国民大革命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927年 南昌起义爆发
1898年 戊戌变法 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1898年 南通大生纱厂兴建 1940年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1946—1949年 解放战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现代化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不同阶段的现代化有不同的内涵,从空间上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有不同的特性。近代中国出现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全程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观点。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纲领”有关内容的一场讨论
许德珩 (九三学社) (新中国)将来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总纲中应规定这个前途。
张澜 (中国民主同盟) 我们今天应做的和能够做的,这个纲领都一一标举出来了。中国将来应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哲时保留不说。它没有高调,它更没有空想。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 我们认为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去是不妥当的,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
李济深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我们对于人民政协筹备会向大会提出的原草案完全赞同,因为它的基本精神和全部内容正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艰苦奋斗追求实现的目标,更与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完全符合。
周恩来在政协全体会议作《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经过和特点》的报告 筹备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摘编自肖建平《“社会主义”与<共同纲领〉》等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场讨论后形成的决定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人的责任”抑或“黑人的负担”?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观念:
·1899年,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92年,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巴西尔·戴维森出版了一本叫做《黑人的负担》的书。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这是黑人的“负担”。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分析“白人的责任”、“黑人的负担”两种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观念的认识。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从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系统的刻划符号来看,其空间范围包括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
A. 早期文明多元走向一体 B. 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
C. 各地文化风俗趋于相同 D. 文明起源空间范围广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材料指出新石器时代的刻划符号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都有发现,且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表明当时文明起源的空间范围是非常广阔的,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文明起源的空间分布广泛,而不是多元走向一体,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区域自身的文明情况,而非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排除B项;“趋于相同”表述错误,各地文化有各自的特点,并非完全相同,排除C项。故选D项。
2. 秦地既定,汉朝统治者“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这些举措旨在( )
A. 加强边地治理 B. 减轻民众负担 C. 尊重当地习俗 D. 推动地方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和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对巴中、两粤地区减免赋税,主要是为了收拢人心,加强边地治理,A项正确;减轻民众负担是产生的影响,非目的,排除B项;材料与尊重当地习俗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推动当地发展是影响之一,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 唐朝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在唐朝前期以负面为主,但在唐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正面。这主要是由于( )
A.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中央集权的弱化 C. 经济格局的变化 D. 长途贩运的兴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唐朝人对大运河评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叶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大运河对于南北方经济交流和物资运输的作用愈发凸显,所以评价逐渐转向正面,这主要是经济格局变化导致的,C 项正确;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对大运河评价的转变关系不大,排除A 项;中央集权弱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长途贩运的兴盛是大运河作用的体现之一,但不是评价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D 项。故选 C 项。
4. 有宋一代抵制皇帝“内降”的记载常见于史籍。如仁宗时宰相杜衍,接到皇帝封赐某人的“内降”并不执行,累积到十份以上,一起交还给皇帝,反而得到仁宗的赞许。这说明了宋代( )
A 皇权受到了极大挑战 B. 文官集团势大不掉
C. 中枢决策机制的成熟 D.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题干中宋代抵制皇帝“内降”且得到赞许的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宋代的中枢决策机制相对成熟,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并非皇帝随意而为,C 项正确;这种抵制并非是对皇权的极大挑战,只是决策机制的一种体现,排除A 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决策机制,而非文官集团势力问题,排除B 项;题干说的是中枢决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 项。故选 C 项。
5. 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 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 东南海防形势严峻
C 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 西方殖民势力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和所学可知,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如倭患、西方殖民者东来等,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图,B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海防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海禁政策强化无关,排除C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也是海防形势紧张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6. 清王朝调度国计民生,常常要从有余省份的很两中指拨一部分解运到不足省份,名曰“协济”。1861年之后,“惟山西年清年款,他省多不能依限报解,且有逾限不解者”。据此可知当时( )
A. 国家权力下移 B. 地方经济发展失衡 C. 中外关系紧张 D.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1861年银两多不能从地方省份调度到其它省份,体现出地方威胁中央,国家权力下移,A项正确;材料和地方经济失衡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内问题,和中外关系无关,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且材料并未明确表明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这种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7. 如图是1907年12月刊登于《中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刊发旨在( )
A. 拇示消末新政不得人心 B. 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
C. 拇露清朝统治腐败黑暗 D. 宣传革命运动的高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末年,面对火焰四起的民意,清政府试图浇灭民意的火焰,说明的是该漫画旨在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政相关信息,排除A项;清朝统治腐败是表象,非本质,排除C项;材料与宣传革命运动高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 从1921年到192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50多人扩大到了195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为此,中国共产党( )
A. 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 修改民主革命纲领
C. 提出革命统一战线主张 D. 广泛组织工农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从1921年到192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50多人扩大到了195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实力弱小,因此提出革命统一战线主张,壮大革命力量,C项正确;共产国际推动国共合作,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民主革命纲领,并未修改,排除B项;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
9. 1951年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改变了以前强调轻工业和农业的方针。这主要是由于( )
A. 实现工业化的迫切要求 B. 国民经济恢复形势良好
C. 城市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D. 政权巩固的现实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1951年强调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因为这个时期恶劣的外部环境,需要巩固政权,D项正确;工业化是从1953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民经济恢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工业和国防工业,和工商业调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 1980年,江苏省社队机械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到了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24%,引发了社会上关于社队企业三挤(以小挤大,以新厂挤老厂,以落后挤先进)的批评。这侧面反映了( )
A.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B. 城市经济改革亟待推进
C.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D. 人们对改革仍心存疑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80年当时社队机械工业发展迅速,引发竞争,这说明当时城市经济改革急需推进,B项正确;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和社队机械工业无关,排除A项;仅凭江苏社队企业发展不能得出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人们对改革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中世纪后期,西欧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改变。国家由国王的私有财产变成了多数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民主政体已经形成 B. 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C. 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D. 忠诚观念日益淡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据材料“国家由国王的私有财产变成了多数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出当时民族国家意识强化,B项正确;中世纪后期,民主政体还没有形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世俗王权不断加强,排除C项;材料没有讲述忠诚观念日益淡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2. 西欧某一画家提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言论凸显了( )
A. 人性的解放 B. 科学的运用 C. 信仰的自由 D. 理性的觉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材料“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凸显的是人文主义,即人性的解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学的运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文精神,非信仰自由,排除C项;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如表是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颁行的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 )
年代 法案内容
1667年 提高外国葡萄酒进口税
1678年 对雇佣25人以上的手工工场、商店、商船减免契约税
1682年 各省治安官可为500法郎以内贷款合同作担保
1685年 采用断型纺织机织造毛呢的工商业主可就皇家特许状,所获利润25%上交国王
A. 推动了自由主义的产生 B. 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C. 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加重对工商业者的盘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颁行的一系列法案提高进口税,减免国内企业的契约税,鼓励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经济自由主义发端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至19世纪风靡全欧洲,排除A项;路易十四的法案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排除B项;这些法案并没有加重对工商业者的盘剥,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如图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额示意图。图中甲对应的国家应为(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欧美)。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当时对外贸易所占比重最多的国家,甲对应的国家应为英国,A项正确;德国投资额比英法少,图中丙对应的国家应为德国,排除B项;美国对外投资额相对较少,图中丁对应的国家应为美国,排除C项;法国是世界上当时对外贸易所占比重仅次于英国的国家,图中乙对应的国家应为法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如表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的统计表(1986—1999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安理会( )
区域 大型武装 冲突的数量 安理会关于大型武装 冲突的决议数量 安理会决议 的比例(%)
非洲 24 13 54
美洲 5 2 40
亚洲 22 4 18
欧洲 9 7 78
中东 11 6 55
A 受到世界大国控制 B. 权威得到实质提升 C. 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D. 积极推动国际协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1986—1999年,安理会在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占比突出,说明的是安理会积极推动国际协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安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非受到世界大国控制,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安理会的权威无关,排除B项;世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非有效维护世界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治水活动水利兴修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支持体系。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地区治水项目的统计表。
朝代 省份 先秦 秦 两汉 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 明
陕西 0 1 18 2 9 32 4 12 4 12 48
河南 4 * 19 14 4 11 …… 7 …… 4 24
山西 1
4 3 3 32 …… 25 …· 29 97
河北 … … 5 6 1 24 … 20
11 228
江苏 5 …… 1 1 1 18 … 43 74 28 234
安徽 1 · 1 7 1 12 … 7 9 2 30
浙江 2 … 4 7 2 44 1 86 185 87 480
江西
… 1 2 …… 20 1 18 36 13 287
福建
…
2 4 29
45 63 24 212
湖北
… 1
4 4 4 14 6 143
湖南 …… …· 1 0 2 7 2 5 · 3 51
项目合计 13 1 54 58 27 234 12 272 515 264 1834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分别概括指出唐、宋两代治水活动的特点,并对其成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唐代整体治水数量明显增长(或:南北大致均衡)陕西、山西治水活动居北方之首;南方治水数量大大增加(或:浙江治水活动数量居南方之首)。因为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
宋代南方的治水数量进一步增长:浙江治水活动数量居全国之首。因为宋代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浙江成为政治和经济重心。
【解析】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唐朝:据表中唐朝的数据并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对比可知,唐代整体治水数量明显增长;陕西、山西治水活动居北方之首;南方治水数量大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分析可知,政治上,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上,江南经济不断开发。宋朝:据表中宋朝的数据和其他朝代的数据对比可知,宋代南方的治水数量进一步增长;浙江治水活动数量居全国之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分析可知,因为宋代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浙江成为政治和经济重心。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24—1927年 国民大革命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927年 南昌起义爆发
1898年 戊戌变法 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1898年 南通大生纱厂兴建 1940年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1946—1949年 解放战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现代化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不同阶段的现代化有不同的内涵,从空间上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有不同的特性。近代中国出现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全程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观点。
【答案】观点:“中国早期现代化”既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又有自身的国家特性。
分析说明:应包括以下两个层面:时代内涵方面:从洋务运动开展、民族工业发展,体现学习西方技术,推动经济工业化角度作答:从维新变法改良救国、辛亥革命革命救国,体现制度变革,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角度作答:从新文化运动开展、五四运动爆发,体现思想启蒙,推动思想科学化的角度作答;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论》的提出,体现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角度作答。国家特性方面:从一系列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追求国家富强的角度作答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表现和材料“近代中国出现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全程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可知,“中国早期现代化”既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又有自身的国家特性。关于阐释可从时代内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自身的国家特性(近代先进中国人抗争的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突出时代内涵和国家特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纲领”有关内容的一场讨论
许德珩 (九三学社) (新中国)将来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总纲中应规定这个前途。
张澜 (中国民主同盟) 我们今天应做的和能够做的,这个纲领都一一标举出来了。中国将来应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哲时保留不说。它没有高调,它更没有空想。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 我们认为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去是不妥当的,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
李济深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我们对于人民政协筹备会向大会提出的原草案完全赞同,因为它的基本精神和全部内容正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艰苦奋斗追求实现的目标,更与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完全符合。
周恩来在政协全体会议作《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经过和特点》的报告 筹备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摘编自肖建平《“社会主义”与<共同纲领〉》等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场讨论后形成的决定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会议就在“共同纲领”中是否写入社会主义目标展开讨论后,最终决定暂不写入。
阐释: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从做出决定原因的角度作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民主统一战线:当时我国的社会性质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共同纲领》具有过渡性和一定的时效性等。从做出决定影响的角度作答。如:有益于团结各民主党派达成建国共识,维护统一战线,推动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有利于集中精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为团结各革命力量实现下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等。(能从其中两点作答即可)从对决定认识的角度作答。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务实态度、民主作风和实事求是精神;政策制定必须依据当下的政治经济现状,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能从其中一点作答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新中国)将来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总纲中应规定这个前途”“中国将来应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哲时保留不说”“我们认为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去是不妥当的”“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可知,会议就在“共同纲领”中是否写入社会主义目标展开讨论后,最终决定暂不写入。关于阐释可从统一战线、社会性质、《共同纲领》的特点、推动政治协商制度、巩固政权、为团结各革命力量实现下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态度、政策制定同国情的结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人的责任”抑或“黑人的负担”?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观念:
·1899年,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92年,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巴西尔·戴维森出版了一本叫做《黑人的负担》的书。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这是黑人的“负担”。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分析“白人的责任”、“黑人的负担”两种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观念的认识。
【答案】(1)“白人责任”:19世纪末,欧美历经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成熟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欧洲发展居优势地位,西方的种族优越性增强。“黑人的负担”: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白人的责任”是站在欧洲人的立场,是欧洲文明优越论的体现,意在用所谓责任掩盖其殖民侵略的本质(或:这一观点助长了西方的殖民扩张)“黑人的负担”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并认识到非洲文明的独特与价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白人的责任”:根据材料“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和所学可知,可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成熟、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欧洲的优势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黑人的负担”:根据材料“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这是黑人的‘负担’。”和所学可知,可从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白人的责任”的认识可从欧洲人的立场、文明优越论及殖民扩展等角度进行分析;“黑人的负担”的认识可从对西方文明的反思、非洲文明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