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03课 哦,香雪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思考1】概括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 序幕:第1-3自然段,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
开端:第4-61自然段,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
发展:第62-69自然段,香雪准备鸡蛋,登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高潮:第70-77自然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独自下车后的心理变化。
结局:第78-82自然段,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
明确 文章以“火车”和“铅笔盒”两个物象作为线索,讲述乡村生活的改变、乡村姑娘的改变。
【思考2】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台儿沟。描写了台儿沟的地理环境,偏僻、贫弱。引出核心事件,火车修进了小山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为下文讲述围绕火车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
问题探究
【思考3】分析物象
(1)“大山”“火车”象征了什么?
明确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问题探究
【思考3】分析物象
(2)开头写火车进入村庄,有什么寓意吗?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给那里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明确 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给台儿沟带来的变化是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新追求。
【思考3】分析物象
(3)“铅笔盒”象征着什么?
明确 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使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问题探究
【思考4】分析情节
(5)香雪为什么要冒险上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到新型铅笔盒?
明确 香雪要得到新型铅笔盒,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问题探究
【思考5】分析人物形象
(1)山村姑娘们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她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她们爱美、勤劳热情,同时对人真诚、心地善良。
问题探究
【思考5】分析人物形象
(2)香雪
①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纯真无暇。当火车过来时。她是跑在最前边的。可是到火车跟前时,她却躲在了同伴的后边。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②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并且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③她坚毅执着。例如: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坚定的拒绝女学生白送的做法。
问题探究
【思考7】从文章的最后两部分,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明确 ①第72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 写出香雪“害怕”。
②第75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写出香雪找到信心和勇气。
③第76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第77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问题探究
【思考8】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明确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例如:“仿佛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②巧用比喻和想象。例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圣神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③运用对比,来突出性格。文中通过多处对比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旨。如:香雪和凤娇等人的对比,山村姑娘和香雪的同学们的对比,火车进村前后的变化对比,香雪前后心理变化的对比等,突出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等形象特征。
④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小说后半部分,通过大量的写景来写香雪的心理变化,以景写情。
⑤运用细节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如“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写出了香雪的善良、淳朴。
问题探究
这篇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与她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明晰主旨
第0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主要事迹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①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①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①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①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按时间顺序排列,以时间为线索,分别讲述了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思考8】概括本文的艺术特点
(1)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例如:“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问题探究
【思考8】概括本文的艺术特点
(2)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
如: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等等。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问题探究
【思考8】概括本文的艺术特点
(3)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
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问题探究
【思考8】概括本文的艺术特点
(4)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问题探究
【思考9】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 ①通俗易懂。如:记录了袁隆平“泥腿子专家”的称号;“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②真实准确。文章用列举y了大量的数字和具体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如:产量占90%以上;增长20%左右;1961年7月的一天等。
③生动传神。如“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
④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如: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
⑤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问题探究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明晰主旨
第04课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张秉贵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一般来说,人物通讯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它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这里的新闻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类人。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主体,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了解人物通讯
【思考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14段):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第二部分(15-18段):张秉贵思想认识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19-20段):张秉贵精神品格的影响。
文章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上,采用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
【思考5】张秉贵工作态度能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
明确 (1)一个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完善着自己的工作技能与服务方式。满足每一位顾客。他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他真诚服务的工作精神却永远的激励着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2)他珍惜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工作为自豪,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重复的也都是同样的工作。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感觉工作是枯燥的。我们应该从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工作的乐趣,为服务对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张秉贵在工作中的热情与服务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跟随前人的脚步。在自己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之路。对自己的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踏实肯干,在工作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问题探究
【思考6】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 ①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②线索明确,层次清晰。“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③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④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和对比、烘托等侧面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的立体和真实。
问题探究
第04课 “探界者”钟扬
【思考4】分析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的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明确 正面刻画:
①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
②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侧面刻画:
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
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新闻通过回顾钟扬教授生平的事迹,热切赞美了钟扬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懈探索追求的“种子”精神。钟扬做事总是充满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能感受到面向未来的“坚持”之可贵。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明晰主旨
第0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了解文体—新闻评论
【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了解文体—新闻评论
【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思考5】分析论证方法
明确 ①引证法: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②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③类比论证:比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④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追问】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明确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问题探究
【思考7】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明确 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