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8 20: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静 女
《诗经·邶风》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
4.理解《静女》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经典流传
爱情如星,点亮夜空中所有的繁星,每一颗都是亮晶晶,不负良辰,不负美景,不会似流水般无影无踪。“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最完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经·邶风·静女》加以领略。
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古体诗
《诗经》 (四言诗为主)
《楚辞》(骚体诗)
汉乐府、古诗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五言诗为主
今体诗近体诗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绝句、律诗
婉约派、豪放派
小令、中调、长调
温故知新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西周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 相传为孔子所编订,现存诗305篇。最初成为“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在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以后,才被称为《诗经》。

15国风,各地的民间歌谣;

分为“大雅”“小雅”,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歌

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铺陈直叙,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比喻,打比方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内容体例
表现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
“比兴”合一,固定为一个词。是中国诗歌的常见表现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静女,娴雅文静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解读题目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歌范读




踟蹰









sāo
chí chú
luán

tóng
wěi


xún
shū
读准字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理解句意
1.爱:通“薆”,隐藏,遮掩。
2.见:通“现”,出现。
3.说:通“悦”,喜爱。
4.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5.归:通“馈”,赠送。
6.匪:通“非”,不是。
通假字梳理
《静女》
情人相约图
情人相见图
情人送别图
诗眼:
说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理清结构
品读诗歌——把握内容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这一章交代了什么信息?主要描写什么?
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1)“搔首踟蹰” “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描写。
“搔首踟蹰” 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
“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凸显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
(2)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这一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顶真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
2.“说怿女美”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之物,又指赠物的人。“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借助“彤管”“荑”抒发情感。表面是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爱之情。
①娴静温婉美丽:“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②活泼机灵,富有智慧。“爱而不见”。
③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不直接表达爱意,而是通过赠送“彤管”、“荑”来委婉地表达。
④大胆开放: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反抗性。
女主人公
分析人物
①有诚心。如约而至。
②有耐心、憨厚。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子“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憨态可掬。
③痴情。面对姑娘的礼物,巧妙地运用双关语赞美礼物和姑娘(说怿女美)。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男主人公
《静女》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 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描写的是一个极富生命力、极富朝气的幸福爱情故事。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真挚、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主旨探究
1.重章叠句,委婉含蓄。
《静女》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赞叹“静女”的美丽,具有音乐美。
3.巧用双关,借物咏人。
这首诗运用了双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借物咏人,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我”对姑娘的喜爱之情,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2.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
定义:每一章的字数句数相同,只是在相同的位置上换用不同的词语的表现手法。把内容相近或相同的几句反复地咏唱。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重章叠句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静女》里的爱情是一种理想的爱情,他们是真诚的,懂爱,会表达爱的。追求爱情要大胆主动,主动方不一定是男方,女方也可以主动表达爱意;爱情是要有回应的,我出去玩的时候会给你带礼物,你收到了礼物以后也会夸一夸我。情到深处,爱到极致,莫过于此。
《静女》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极具历史性与现实性,表达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爱情的期望。
探讨本诗所体现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