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16: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1.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收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 )
A.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B.参与了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
C.保存了英国的古典文化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渠道
2.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3.两汉科技成就突出。两汉取得如表所示科技成就根源于( )
两汉部分科技成就表
项目 成就 与西方比较
数学 西汉:《周髀算经》用竿标测日影以求高。 东汉:《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 最早
造纸术 西汉:劳动人民制造絮纸,麻纤维纸。 东汉:(105年)蔡伦的改进(蔡侯纸) 最早
医学 东汉:华佗创制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麻沸散) 早1600年
测验地震 方位 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早1700年
A.国家疆域的开拓 B.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的加强
4.秦始皇陵出土的秦铜车马结构复杂,细节表现清晰、逼真,冶金铸造技术高超,采用多样的工艺手法。铜车马驾具、马饰完整,系驾关系清楚,彩绘纹饰精美,与浮雕结合,表现出了马车不同部位原本的材质、构造和面貌。可见,秦铜车马( )
A.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 B.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C.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 D.代表了秦朝民营手工业成就
5.据学者研究,古代书院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历代各类书院建设情况。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
时期 官办书院 民办书院 性质不明 其他性质 合计
宋代 110 509 101 0 720
元代 51 181 63 1 296
明代 972 507 216 4 1 699
清代 2 200 935 721 22 3 878
A.与科举制度的兴废相始终 B.反映了专制制度强化趋势
C.总体规模一直在发展壮大 D.成为古代教育的主体力量
6.一位国际专家在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时,曾谆谆告诫,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该专家的意思是( )
A.世界遗产的开发价值高 B.世界遗产应合理开发
C.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 D.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
7.《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 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 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保护。”这说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 )
A.具有普世价值 B.由所在国保护 C.自然遗产为主 D.管理权归国际组织
8.宋代以后,长江流域的学校教育兴旺发达,尤其是东南地区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表率作用。这说明
A.政治中心已迁移至南方
B.封建国家政府忽视北方教育
C.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9.法国于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1900年,英国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据此可知( )
A.国际社会倾向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B.世界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
C.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主导地位
D.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
10.中国古代很早就设有史官,老子就是著名的史官,而司马迁则是汉武帝时代的专职史官“太史令”。史官的设立表明( )
A.史学的产生 B.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始
C.史学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人类历史的真正开端
11.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09年拟定《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提出针对古迹的六条调查事项,以及五条保存事项。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古物保存法》。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
A.已确立了文物保护体系 B.文物保护工作渐有制度可循
C.遏制了破坏文物的势头 D.文化遗产保护已实现规范化
12.15至19世纪间,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掳掠了上亿黑人到美洲,这就是骇人听闻的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黑人远离故土,更容易被殖民者驱使 B.非洲的人口过剩,所以需要大量输出
C.非洲黑人的体力超过美洲的印第安人 D.印第安人大量死亡,需要非洲的黑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13.1903年德意志博物馆建立,在馆内观众看不到一块“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相反,它提出了“通过实践去理解”的口号,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这一做法( )
A.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 B.基于民众丰富的实验经验
C.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 D.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
14.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大量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该材料反映了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包括(  )
A.文物管理薄弱 B.建筑材料有缺陷
C.工业化城市化浪潮 D.地震的破坏
15.2018年,美国《时代》周刊发布一份旅游目的地榜单,列出世界上100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天津滨海图书馆荣登榜首。仅凭几张设计感十足的照片,滨海图书馆曾引为8万点赞,周末更是排起了长队,大家纷纷想要目睹这座图书馆的风采。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图书馆致力于发展旅游功能
B.图书馆主要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
C.图书馆的职能不断得到拓展
D.图书馆应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
16.诗歌不仅表达作者的人生跌宕起伏,而且王朝的兴衰荣辱、人世的悲欢离合也都尽现其中。下列诗歌透露的历史事件,从前往后正确排序是( )
①并吞六国,海内为一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以土德王,改姓元氏 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双元制”的概念,用以概括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这种制度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德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法规,商会和州政府落实联邦法规,将其细化为地区性法规政策,企业和学校依法依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各级职业教育的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目标的制定、实施、监督和审查,从而确保职业教育政策的问责力度、透明度等。无论层级、机构等,都将立法及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在双元制框架下,企业在招生计划、经费投入、教学时长、学徒合同管理等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教育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均相对独立运行。
——摘编自杨蕊竹、孙善学《德国双元制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与借鉴——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分析》
材料二(1)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度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3)以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4)要充分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在管理体制方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
(5)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此外,还要着重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教育治理”提出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8.博物馆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拥有世界各地文物和珍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下表是“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展的展品清单。
展厅 展品
序厅 (1)佘盆梅海特内棺
第一单元开端(公元前2000000-前2500年) (1)奥杜威砍砸器(2)奥杜威手斧(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4)克洛维斯矛头(5)澳洲土著居民的篮子(6)绳纹陶器(7)鸟形杵(8)公牛头纹碗(9)埃及化妆品调色板(10)喀帕苏斯女性雕像(11)玉斧(12)玉琮
第二单元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1)王后竖琴(2)早期文字板(3)“大洪水”记录板(4)印度文明印章(5)奥尔梅克面具(6)康侯簋(7)米诺斯礼拜者(8)半月形项圈(9)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第三单元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1)克罗伊斯金币(2)亚述浮雕板(3)塔哈尔卡的“沙伯提”雕像(4)琐罗亚斯德教人像(5)亚历山大银币(6)迪蒂摩斯墓碑(7)奥古斯都头像(8)阿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9)镈(10)索福克勒斯半身像(11)武士头盔
第四单元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1)六博俑(2)水獭形烟斗(3)仪式性球赛腰带(4)密特拉神像(5)阿拉伯铜手(6)萨珊国王狩猎盘(7)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8)犍陀罗佛像(9)度母像(10)约拿图像石棺(11)阿卜杜勒·马利克金币
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1)三彩文官俑(2)龙首双耳瓶(3)后宫壁画残片(4)基尔瓦陶壶碎片(5)婆罗浮屠的佛头(6)霍克森胡椒瓶(7)加洛林象牙雕板(8)戈尔兹伯勒窖藏(9)日 本铜镜(10)莫切武士形壶(11)玛雅祭坛
第六单元变革与调整(公元900-1550年) (1)圣杰罗姆像(2)湿婆和雪山神女像(3)瓦斯特克神像(4)阿兹特克神像(5)印加金羊驼(6)双头人面界石(7)圣尤斯塔斯圣物匣(8)泰诺仪式用椅(9)日本太刀(10)刘易斯棋子(11)龙耳玉杯(12)伊费头像(13)元青花瓷盘(14)朝鲜粉青砂器(15)伊兹尼克彩瓷盘(16)希伯来星盘(17)丢勒的《犀牛》
第七单元邂逅与连结(公元1500-1800年) (1)环球航行纪念章(2)八里尔银币(3)柿右卫门瓷象(4)基督雕像(5)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6)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7)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8)双面浮雕宝石(9)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10)“马尼拉”钱币(11)爪哇皮影戏偶 (12)索维面具(13)毛利人铜棒(14)夏威夷编篮头盔(15)苏族儿童服饰(16)复式显微镜
第八单元我们创造的世界 (公元1800年至今) (1)皇家海军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2)殖民地银行纸币(3)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4)葛饰北斋漫画(5)美国大选徽章(6)俄国革命瓷盘(7)霍克尼的《两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孩》(8)阿富汗战争挂毯(9)战争盾牌(10)菲耶尔·多斯· 桑托斯的《母亲》(11)信用卡(12)仿冒足球衣(13)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14)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中国深圳生产的太阳能灯具,大英博物馆的全球巡展展品纵横两百万年,涵盖各大洲,以时间为序的九个部分解读各文明于互动中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以某一布展单元展品为例,谈谈应如何认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的作用。
在首都文化大篇章中,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陵建筑群享誉海内外。l、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朝中一、二品官员率堪舆人员“外观山形,内察地脉”进行实地勘测。在天寿山东、西、北三面山麓上,陵寝建筑与山川形势、水流、植被自然协调。陵寝区域内还有行宫、神宫庙、祠祭署等众多附属建筑,延展至整个昌平区,明太祖朱元璋力主修建的居庸关长城、为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而修的巩华城、守卫皇陵的永安古城等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明王朝277年间群星璀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在明文化中找到典型案例。
(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实现从守陵人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变。在上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任选其二,结合所学,对应写出明朝故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城市遗产保护意识相对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以国际社会为参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城市遗产保护,并通过提升民众意识缓解阻力。日益壮大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的城市遗产保护不乏后发优势。我国积极将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从文物保护到城市、村镇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三级保护体制。尤其是21世纪的前十年,出台城市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几乎是将近过去50年的总和。伴随“入世”,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并凭借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统一了起来。另外,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视,为丰富国际遗产舞台做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毕玲玲《城市遗产保护:中西对比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化、城市化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关注城市遗产问题。以民促官,法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遗产保护。20世纪上半叶,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宣言》影响下,法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法》在实施时重视功能性城市规划,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受国际环境运动和相关国际法的影响,出台了《罗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形成了重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列级-历史保护区-历史建筑周边500米保护范围的保护模式。21世纪初,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践行整体性保护以及利用城市遗产推进城市全面发展已成国际普遍共识。法国名城波尔多等城市因其丰富的城市遗产保护及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摘编自陈静《法国波尔多整体城市遗产保护下的建筑设计策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在城市遗产保护上的异同。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视野谈谈中法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物从历史、艺术、建筑、科学或人类学角度承载了突出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议重点保护。下表是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时期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古代文明 中国 (第一批列入)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
希腊 雅典卫城
意大利 古罗马城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近代文明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德国 德国路德纪念馆及建筑群
英国 德文特河流工厂群
美国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
现代 日本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要求:明确列出两项遗产,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家博物馆保存了很多古代艺术品,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传承和保护了文化,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证明这些艺术品来自殖民扩张,排除B项;材料中的艺术品来自亚洲,不是英国本土的,不属于英国的古典文化,排除C项;材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未体现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渠道,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德良长城位于英国的不列颠岛上,是罗马帝国在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从建成后到弃守,它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是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英国安东尼长城也是罗马人在英国修筑的边境城墙,因此材料所述的文化遗产见证了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故C选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与英德两国社会转型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没有体现英德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主要见证了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与罗马奥外贸无关,故D选项错误。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技成就的发展,造纸术、医学、数学等,C项正确;国家疆域的开拓,是一个原因,但非根源,排除A项;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非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中外交流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秦始皇陵出土的秦铜车马结构复杂……”是对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的描述,这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史料价值,B项正确;“还原”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A项;“发端”表述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秦始皇陵兵马俑不属于民营手工业产品,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的官办书院数量和占比不断增多,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官办书院是政府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阵地,官办书院数量增多、占比加重体现专制制度逐渐强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科举制度始于隋唐,这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元代书院发展曾短暂受挫,故C项错误;书院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材料无法得出“主体力量”的结论,故D项错误。
6.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信息可以看出专家认为该遗产时有价值的,根据材料中的“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可以看出专家对世界遗产开发的担忧,由此综合得出专家的告诫意在强调对世界遗产的开发应当适度,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关注遗产要合理开发并适可而止,并非指向“世界遗产开发价值”的高与低,排除A项;题干材料信息只是涉及“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没有和其他国家的世界遗产对比就不能得出“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排除C项;“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保护”可得出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世价值,因此需要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进行规定与保护,A项正确;根据“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保护”可得出是由全人类共同保护,排除B项;材料所涉及的是所有的文化遗产,而不是以自然遗产为主,排除C项;文化遗产的管理权归所属国,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之后,南方的教育发达,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表率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之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所以南方的教育相对发达,说明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宋代之后政治中心仍在北方;B选项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南方的经济发展有关,并非是由政府政策所导致的;C选项错误,南方教育发达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刻意突出国际社会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A项;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通过订立公约对遗产进行保护,但并不说明遗产保护体系就此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我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于商代,统治阶级设立史学的目的是为其统治提供借鉴,但除此外,历史还有反思作用,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专门记载历史的人和历史著作的出现标志了史学的产生,A项正确;中国文字的出现早于史官的出现,排除B项;史学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叙述过于绝对,除了官方史官还有私人著史,排除C项;人类历史的开端不是从史官的设立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材料“《保存古物推广办法》……”体现的是政府通过立法、行政规定等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护措施,并非是建立了中国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排除A项;“遏制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已实现”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考查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殖民主义者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和欧洲带来的各种疾病,使美洲土著居民锐减,由此导致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故D项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奴隶贸易
13.A
【详解】德意志博物馆与其它场馆不同,不张贴“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反而欢迎民众在参观时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其帮助观众理解科学知识的做法,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A项正确;博物馆鼓励民众参与科学实验的做法,体现的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与民众实验经验的丰富与否无关,排除B项;德意志博物馆的做法强化而非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排除C项;仅“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不能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对布达拉宫的影响,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文物管理薄弱、建筑材料有缺陷和地震的破坏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点睛】
15.C
【详解】根据材料“仅凭几张设计感十足的照片,滨海图书馆曾引为8万点赞,周末更是排起了长队,大家纷纷想要目睹这座图书馆的风采”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津滨海图书馆之所以能够荣登榜首,主要是因为其职能不断得到拓展,不仅仅只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C项正确;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传播文化,无法得出其致力于发展旅游功能,排除A项;图书馆主要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表述正确,但是这不是其能够够荣登榜首的原因,排除B项;图书馆职能广泛,不仅仅应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并吞六国,海内为一”体现的是秦朝的统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体现的是唐朝的盛世。“以土德王,改姓元氏”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体现的是南宋岳飞抗金。①③②④A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1)不同之处:①联邦德国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并存且深度结合;中国则高度重视学校教育;②联邦德国形成了职业教育三级管理体制:中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中央、地方负责;③联邦德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以政府,事业单位为主导,同时也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原因:①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实力有待提升;②联邦德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比较成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③联邦德国职业教育起步相对早,发展较快;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2)
示例一 论题一:教育治理的关键在于教育制度的近现代化。 论述一:教育制度的近现代化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治理与发展,促进国家治理。19世纪60年代以来,俄国沙皇政府进行了教育改革,逐步使教育制度走向近现代化,从而推动了俄国的教育治理与发展;20世纪初期,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等文件,督导施行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推动了教育制度的近现代化,促进了清末中国教育治理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中期以来,德国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双元制治理体系,教育事业发展重视法律法规建设,教育制度现代化成果突出。在此制度下,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教育都在法律框架下独立、有序运行,较好地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规范与长远发展。 综上,教育制度的近现代化对教育治理及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职业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仍需要借鉴各国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不断发展完善。 【答题金句】总结紧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对接时政热点,体现出较强的政治素养
示例二 论题二:经济发展与教育治理相辅相成。 论述二:经济发展与教育治理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财政政策、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使得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推动了传统教育的转型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开展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国逐步建立了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培养了更多人才,进一步助推了经济改革的深化发展。 综上,经济发展刺激了教育治理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教育治理的发展完善助推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64年的德国和1985年的中国。首先分析设问,第一小问“中国和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从教育方式、管理体制、参与主体等方面概括即可。教育方式方面,据材料一“企业和学校依法依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企业在招生计划、经费投入、教学时长、学徒合同管理等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教育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均相对独立运行。”可得出联邦德国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并存且深度结合;据材料二“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可得出中国则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据材料一“德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法规,商会和州政府落实联邦法规,将其细化为地区性法规政策,企业和学校依法依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可得出联邦德国形成了职业教育三级管理体制;据材料二“在管理体制方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可得出中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中央、地方负责。参与主体方面,据材料一“各级职业教育的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目标的制定、实施、监督和审查,从而确保职业教育政策的问责力度、透明度等。无论层级、机构等,都将立法及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在双元制框架下,企业在招生计划、经费投入、教学时长、学徒合同管理等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可得出联邦德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职业教育;据材料二“要充分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可得出中国职业教育以政府,事业单位为主导,同时也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第二小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根据第一小问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经济水平来看,中国和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的经济基础不同,联邦德国的经济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战后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联邦德国的经济也再次腾飞,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而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实力有待提升;从经济体制看,联邦德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职业教育发展来看,由“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双元制’的概念,用以概括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联邦德国职业教育起步相对早,发展较快;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第一步:解读设问,将长设问转化分解。第一层次:围绕“教育治理”拟定一个论题;第二层次:论述论题;第三层次:限定运用的知识范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清末新政,改革开放等)知识展开论述。
第二步:拟定论题。论题一:根据材料“德国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双元制’的概念”“以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可得出教育治理的关键在于教育制度的近现代化。
论题二:根据材料“德国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双元制’的概念,用以概括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这种制度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度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可得出经济发展与教育治理相辅相成。
第三步:论述论题。论述一:“教育治理的关键在于教育制度的近现代化”,结合两则材料有关联邦德国“双元制”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当时联邦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代化发展情况,以及德国等国的教育现代化进行论述。论述二:“经济发展与教育治理相辅相成”,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等知识进行论述。
18.(1)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举例说明,如某一单元主题及展品,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对接主题的合理阐释。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近代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为这些文物的保存、研究、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英博物馆迅速发展于殖民时代,其藏品大多从世界各地掠夺采集而来。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其藏品的正义性屡遭争议: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展品是一些珍贵的文化碎片,脱离文化母体无法整合成较完整的文化系统。
(2)献计献策言之有理,例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文物宣传片等。亲仁善邻:如,郑和下西洋。革故鼎新:如,张居正改革。天下为公: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天人合一:如明十三陵选址。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53年后的大英博物馆。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例如,选择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结合所学可知,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近代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为这些文物的保存、研究、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英博物馆迅速发展于殖民时代,其藏品大多从世界各地掠夺采集而来。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其藏品的正义性屡遭争议: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展品是一些珍贵的文化碎片,脱离文化母体无法整合成较完整的文化系统。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文物宣传片等方式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实现从守陵人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变。由材料“明王朝277年间群星璀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在明文化中找到典型案例。”及所学可知,亲仁善邻:如,郑和下西洋。革故鼎新:如,张居正改革。天下为公: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天人合一:如明十三陵选址。
19.(1)①有国际经验教训可供参考。
②政府的高度重视执行力强。
③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中国强大的基建实力,客观上有助于城市遗产保护。
(2)同:立法保障;分阶段推进;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注重国际合作。(任答对三点即可)
异:①法国起步早,中国则晚得多;
②法国以民促官,中国以官促民;
③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重视;
④中国在本世纪城市遗产保护的密度更大。
(3)①要善于吸收国际经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
②要符合本国国情;
③要有本国声音,做出国际贡献。(任答对两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随着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以国际社会为参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城市遗产保护,并通过提升民众意识缓解阻力”可知,有国际经验教训可供参考。根据材料“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并凭借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统一了起来”可知,政府的高度重视执行力强。根据材料“日益壮大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的城市遗产保护不乏后发优势”可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强大的基建实力,客观上有助于城市遗产保护。
(2)同:根据材料“我国积极将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从文物保护到城市、村镇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三级保护体制”“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受国际环境运动和相关国际法的影响,出台了《罗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形成了重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列级-历史保护区-历史建筑周边500米保护范围的保护模式”可知,立法保障;根据材料“我国政府以国际社会为参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城市遗产保护”“19世纪的工业化、城市化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关注城市遗产问题。以民促官,法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遗产保护。20世纪上半叶,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宣言》影响下,法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法》在实施时重视功能性城市规划,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可知,分阶段推进;根据材料“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并凭借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统一了起来”“21世纪初,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践行整体性保护以及利用城市遗产推进城市全面发展已成国际普遍共识”可知,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根据材料“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受国际环境运动和相关国际法的影响,出台了《罗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可知,注重国际合作。异:从起步时间看,法国起步早,中国则晚得多;根据材料保护的主体看,法国以民促官,中国以官促民;根据材料“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视,为丰富国际遗产舞台做出了中国贡献。”可知,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重视;根据材料“尤其是21世纪的前十年,出台城市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几乎是将近过去50年的总和”可知,中国在本世纪城市遗产保护的密度更大。
(3)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审题时要注意“国际视野”的限定,要注意依托材料又要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分析,涉及学习国际社会,立足本国国情,做出国际贡献三个层面层层推进。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自信。如要善于吸收国际经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要符合本国国情;要有本国声音,做出国际贡献等等。
20.示例一长城。长城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伴随中国长达两千多年;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堪称世界建筑奇迹长城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围绕长城留下的诗词歌赋、民间文学等体现了丰富内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并且也是长城内外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见证,有其较高的历史和战略价值。
示例二雅典卫城。它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是欧洲文明诞生地之一;其是希腊最杰出的古代城市建筑群;是古希腊城邦社会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体现,阐释了古希腊繁荣兴盛的城邦文明;其神话和宗教为代表的古希腊艺术文化特色,闪耀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光芒。
示例三佛罗伦萨城市中心。它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是近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教堂雕塑和绘画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文化艺术的光芒。
示例四德文特河流工厂群。是18~19世纪早期工业文明发展的发祥地之一的历史见证;见证了人类工厂系统的诞生;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依靠水利发展的水利棉纺织业新技术;是具有历史和科技影响力的工业景区;其工业建筑群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见证了该地区工厂生产形式下的工业文明经济的发展。
【详解】根据题意要求,从世界文化进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如选择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伴随中国长达两千多年;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堪称世界建筑奇迹长城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围绕长城留下的诗词歌赋、民间文学等体现了丰富内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并且也是长城内外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见证,有其较高的历史和战略价值。如选择雅典卫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是欧洲文明诞生地之一;其是希腊最杰出的古代城市建筑群;是古希腊城邦社会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体现,阐释了古希腊繁荣兴盛的城邦文明;其神话和宗教为代表的古希腊艺术文化特色,闪耀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光芒。如选择佛罗伦萨城市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是近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教堂雕塑和绘画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文化艺术的光芒。如选择德文特河流工厂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18~19世纪早期工业文明发展的发祥地之一的历史见证;见证了人类工厂系统的诞生;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依靠水利发展的水利棉纺织业新技术;是具有历史和科技影响力的工业景区;其工业建筑群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见证了该地区工厂生产形式下的工业文明经济的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