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南宋时期,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这与哪条商路有关(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草原丝绸之路 D.西南丝绸之路
2.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
A.土耳其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突厥人
3.把中国儒学传播西方的动力来自( )
A.法国君主 B.启蒙思想家 C.传教士 D.资产阶级商人
4.文明冲突与交流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他三项的方式明显不同
A.亚历山大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往来
5.图所示是汉晋年间西域楼兰东北郊的米兰佛寺有翼天使壁画,这些有翼天使的原型应为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在公元前后融入佛教当中。由此可知,当时的丝绸之路( )
A.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中心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是中西交通主要通道
6.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下列项中,正确的有( )
①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②大宛国的“汗血马”通过“西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④第一个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上古时期的西亚文化中,新月象征着一种新生力量,这一意象后来在伊斯兰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如图所示是新疆吐鲁番市出土的南北朝后期当地生产的新月纹彩绘木豆。该木豆可用于印证当时( )
A.战乱中断了中原文化的西传 B.伊斯兰教完成了中国化
C.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D.西域地区多元文化对立
8.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是( )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②葡萄、西瓜、胡萝卜等物种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茶马古道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元朝建立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间的茶马古道大大延伸。明朝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清朝时期四川在治藏中的作用大大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川藏“茶马贸易”。据此可知( )
A.茶马古道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与治理 B.政府推行重商主义,保护商人利益
C.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D.政府保护互市,推动了跨区域贸易
10.如下图为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关于丝绸之路,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通中始终占统治地位
B.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主要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行西迁
C.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东亚等地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D.南宋海上对外贸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11.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康熙皇帝颁布了著名的“红票”,即写给教皇克莱蒙十一世的红色谕旨。其主要内容是向欧洲陈述一个事实:艾若瑟(注:意大利人,传教士)等人曾经奉旨去欧洲,沟通中国礼仪相关问题,虽有一些消息传回来,但一直未有正式文书寄回,所以不知道消息的真假。该谕旨以满文、汉文和拉丁文书写并刊刻,命广东官员发给欧洲来的商船,让他们带回欧洲。这最能说明( )(最优试题)
A.清朝与罗马教廷有往来 B.中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
C.清政府主动与教会沟通 D.康熙与传教士关系密切
12.读《中国造纸术西传简图》,可以得出造纸术西传欧洲过程中( )
A.阿拉伯人起了重要作用 B.君士坦丁堡成为主要通道
C.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 D.中欧之间实现了直接往来
13.据史料记载,5到6世纪时,尽管拜占庭官方禁止金属出口,但是由于不断地向蛮族缴纳贡物,同时大量购买外国商品,如通过波斯获取印度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等,帝国的黄金等货币储备也在逐渐耗尽。这反映出拜占庭( )
A.区域间贸易对财政产生影响 B.帝国财政正面临崩溃
C.世界市场形成加速黄金外流 D.开启白银货币化进程
14.利玛窦在华时自称“海外鄙儒”,服儒服并钻研儒家典籍,明朝士大夫呼为利先生、利子。他写作了《天主实义》,引用《中庸》《诗经》等书,利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并援儒攻佛,同时带来三棱镜、望远镜及世界地图。利玛窦的这些举措旨在( )
A.学习儒学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B.借助中国文化减少传教阻力
C.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D.加速西方科技科学知识传播
15.明朝万历皇帝接受了利玛窦“入贡的方物”,并允许他以“西洋陪臣”的身份留在北京,看重的是西器的玩赏性,以及他恭敬谦逊的态度。近两百年后,马戛尔尼则因送礼形式不合朝贡礼仪而备受乾隆皇帝冷待,并对其带来的先进科技产品也置若罔闻。这反映出( )
A.西方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中国 B.明朝统治者对西方科技非常重视
C.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 D.“西学东渐”的主流是传播科技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1)材料一中,图一的形成与图二有何内在联系?河南境内有哪些文化遗迹的形成与此相关?(举一例即可)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朝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从茶道思想上看,理学思想的兴盛使得儒家的内省观念进一步渗透到茗事之中。一些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北宋的开封社会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升华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质条件。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相当水平的高度。
——摘编自王惠《惠言识礼》
材料二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其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就茶文化而言,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早在唐朝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宋朝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等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民族语言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摘编自《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材料三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战争,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宋朝茶文化“传承升华”的“文化元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唐宋开始,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沿着西南丝绸之路展开,D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途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排除B项;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并非土耳其人,排除A项;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并非印度人,排除C项;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并非突厥人,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就开始把儒学介绍到了西方,C项正确;把中国儒学传播西方的动力来自传教士,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往来属于和平交往,D项正确;A、B、C三项属于战争形式,排除。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米兰佛寺中,发现了来自西方的文化元素,说明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一幅壁画并不能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中心,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对沿线经济的推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非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即丝绸之路,①项正确;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其“汗血马”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西南丝绸之路”无关,②项错误;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③项正确;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是第一个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新月象征着一种新生力量,在伊斯兰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该木豆通过丝绸之路使伊斯兰文化进入到中国,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是西亚文化东传至中国,不是中原文化的西传,排除A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伊斯兰文化已经传到中国,无法证明完成了中国化,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多元文化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都和丝绸之路有关,故①②③④是丝绸之路促进中西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唐朝以后历代都对茶马古道进行维护,这有利于推动跨区域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和边疆开发治理无关,排除A项;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排除B项;茶马古道是国内的贸易通道,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古代世界,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主要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行西迁,B项正确;“始终占统治地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东南亚地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C项;南宋海上对外贸易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排除D项。故选B项。
11.DCAB
【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艾若瑟(注:意大利人,传教士)等人曾经奉旨去欧洲,沟通中国礼仪相关问题”得出,康熙与意大利传教士曾有沟通,关系较为密切,D项最佳;根据材料“康熙皇帝颁布了著名的“红票”,即写给教皇克莱蒙十一世的红色谕旨。”得出,清政府是在主动沟通,但不完全准确,C项次佳;题干中康熙向教皇克莱蒙十一世发送红色谕旨,说明清朝与罗马教廷有一定的往来,A项次佳;材料只体现了清朝向欧洲发送消息,并未提及双向交流,排除B项。故答案为D项(3分);C项(2分);A项(1分);B项(0分)。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中国)。中国造纸术主要经由中亚一西亚一北非直到12、13世纪时传入西南欧地区,阿拉伯人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B项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项;造纸术西传并没有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排除C项;中欧之间实现了直接往来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根据材料“由于不断地向蛮族缴纳贡物,同时大量购买外国商品,如通过波斯获取印度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等”可知,拜占庭帝国黄金储备减少主要受区域贸易影响,A项正确;黄金储备减少并不必然导致财政崩溃,排除B项;材料时间为中世纪,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白银货币化”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利玛窦到中国后,穿儒服并且钻研儒家经典,利用儒家思想来论证基督教义,以亲近儒家思想,实行文化和解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揭开了基督教传教史上最迷人的一章,获得成功。B项正确;利玛窦的做法是一种传教方式,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而不是为了学习儒家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与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利玛窦因其恭敬谦逊的态度和所贡西器的玩赏性而被允许留京,但马戛尔尼则因送礼形式不合朝贡礼仪而备受皇帝冷待,这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科技比较,无法得出“西方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中国”的结论,排除A项;明朝万历皇帝看重的是西器的玩赏性,不代表明朝统治者对西方科技非常重视,排除B项;材料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未体现“西学东渐”的主流是传播科技,排除D项。故选C项。
16.(1)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与中国的建筑艺术结合,形成大雁塔。洛阳龙门石窟、少林寺等。
(2)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详解】(1)根据所学,图二是丝绸之路,而图一是中国的佛教,结合所学可知,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与中国的建筑艺术结合,形成大雁塔。根据所学得出,与佛教有关的还有洛阳龙门石窟、少林寺等。
(2)根据“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可得出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根据“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可得出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7.(1)文化元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儒道佛思想的融合、茶学著作的推动以及统治者的重视。
(2)特点:历史悠久、范围广、方式多样,并以茶叶为载体。意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并提升了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3)措施:鼓励商贸、开辟道路、设立行省等。历史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并为后世东西方交流奠定了基础。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宋代(中国)。据材料一“北宋的开封社会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升华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质条件”可得出,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成为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据材料“一些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可得出,儒释道三教融合促进了茶文化的哲学化。宋代文人士大夫将饮茶提升到艺术与哲学层面,融入儒释道三家思想,提升了茶文化的层次。据材料“唐朝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朝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可得出,茶学专著的推动作用。陆羽的《茶经》对唐代及之前茶文化的总结,为宋代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古代至20世纪(中国,东南亚等地)。特点: 据材料二“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其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历史悠久; 据材料“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南亚、东南亚诸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信息,可得出传播范围广; 据材料“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宋朝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等茶道的形成”、“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等,可得出方式多样且以茶叶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意义: 据材料二“就茶文化而言,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早在唐朝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据材料“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结合所学,可得出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据材料“其本民族语言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结合所学,可得出提升了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3)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蒙古帝国时期(中亚及丝绸之路沿线)。措施:据材料三“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可得出,鼓励商贸。据材料“窝阔台通过征服战争,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始辟其路”可得出,开辟道路。据材料“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可得出,设立行省。 历史意义:据材料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据材料“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结合所学,可得出加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巩固了帝国的统一。据材料结合所学,可得出为后世东西方交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