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语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 语句,体会作者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远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德国风景的奇丽和民俗的奇特。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方法 读议法与诵读法、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由?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是啊,花是美的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而爱美则是人的天性,跟大家一样,德国人也很爱花,而他们对花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似乎与别人有所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去领略一番异国风情。3、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4、学生齐读课题,说说自己读完这个课题之后,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放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读文,师巡视。3、了解作者。(1)(多媒体展示季老先生的生前相片)请大家说说自己对季老先生的了解。(2)(多媒体出示季老先生的生平及成就)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季老的生平,特别强调,他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将德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老先生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季羡林老先生,以及他对德国的特殊感情,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文章做好情感铺垫。]4、指名说一说自己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些什么?三、研读课文,感受奇丽、奇特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景色奇丽和民俗奇特的语句。2、学习汇报,师随机出示指导学习:[句二]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指名读,强调“脊梁、莞尔一笑”的读音。2、写一写这两个词。再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3、体会文字中的奇。从“家家户户、脊梁、莞尔一笑”等词语中体会。(一奇:家家户户都养花;二奇:花朵对外,脊梁对内;三奇: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是很平常的事。)[句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1)当你读到这几句话,哪些词语深深地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当你读到这两个词语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2)学生发言,师总结:从大家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中,我明白了,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可是,既都是形容花的,两个连用不显得哆嗦反复吗?我们可不可以去掉一个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引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形状上来形容花的,姹紫嫣红是从颜色上来形容花的。大家说得很对,看,这样的花叫——花团锦簇;(播放花团锦簇的图片),这样的花叫——姹紫嫣红(播放姹紫嫣红的图片)你还能想到哪些形容花的词语。(学生发言)(5)文中说,家家户户的窗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什么叫家家户户?你家养花吗?家里有养花的同学请举手,这样能叫家家户户吗?只有一条街是这样吗?不是的,你认为有几条街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认为的?(引出任何)(6)想象画面: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象一下,走在德国大街上,抬起头,看向远处,那里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向近处,那里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向前方,也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向后看去,那还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里还没有看完,那儿的又吸引了你,站在街上的你,仿佛置身于花海,那么多的花,让你都看不过来了,这种感觉就叫——应接不暇。(7)是啊,这叫应接不暇。(播放图片,配乐)(8)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读出来吧!(出示句子)(9)德国大街上,家家户户窗子前的花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锦簇、姹紫嫣红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而在我们生活中,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体验到应接不暇这种感觉呢?(学生用应接不暇说话。)(10)走在德国的大街上,花香弥漫,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旷神怡,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这美景背后的民族,想到他们的优秀品质,所以季老先生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1)从养花这件事中,德国人是怎样诠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12)我们生活中能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吗?请你说说。三、学习第4自然段。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优秀的品质只是一时的吗?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从“又”中体会优秀品质的历史悠久。四、总结延伸间隔四五十年之后,季老先生再次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国大街上家家户户的窗口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除了赞叹,他的心中又有了另一番滋味,留待咱们下节课细细体会。
本课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语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 语句,体会作者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远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德国风景的奇丽和民俗的奇特。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方法 读议法与诵读法、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听写课文中的词语。二、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悟“美丽”: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交流感悟。5、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三、继续学文,延伸“美丽”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本课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1、2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美,人更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