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生物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选择性必修3第1章~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将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是指某一区域在某一个时间点,CO 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逐步回落;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 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 总量相等,实CO “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加生产者的数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C.实现碳中和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
D.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的 CO 总量就会减少
2.珊瑚礁生态系统可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对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的作用。假设珊礁生态系统中只存在“藻类→食藻鱼类→食肉鱼类”营养结构,流经这三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别为a、b、c。下列正确的是
①a+b=c,②ab+c,④a>b>c,⑤a=b+c
A.① B.② C.③④ D.④⑤
3.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杜鹃花在井冈山竞相绽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其花色不玫瑰色、鲜红色和暗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杜鹃花色吸引传粉动物,只对杜鹃有利
B.光照和温度是影响井冈山杜鹃开花的物理信息
C.不同花色的杜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D.杜鹃花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茶尺蠖是我国茶区最主要的食叶类害虫,其成虫具有趋光性。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EoNPV)是茶尺蠖的优势病原天敌,茶尺蠖幼虫取食带EoNPV 的叶片后,EoNPV 会侵茶尺蠖的肠细胞,并在虫体内不断增殖,最终导致幼虫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茶尺蠖与茶树之间是寄生关系
B.可以利用物理信息对茶尺蠖成虫进行诱捕
C.可以利用EoNPV 对茶尺蠖进行化学防治
D.茶园中的茶树、茶尺蠖等所有动植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高二生物学 第1 页(共8页)】 ·24-537B
5.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影响其生态足迹的大小。下列生产生活方式中,使生态足迹增大的有几项
①减少开车出行的频率,尽量骑自行车出行;②垃圾的分类回收;③增加化石燃料燃烧;④多食肉类;⑤节约用纸;⑥植树造林,改造荒山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6 食物网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是评估生态系统环境风险与完整性的重要指标;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越强
B.对抗破坏或干扰,使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机制
C.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等特征
D.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7.入侵植物影响食物网的3种途径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裂秤燕麦、葱芥、穗状狐尾藻、含羞草的、侵案例中,与其他3种入侵途径不同的是
①裂移燕麦产生的碎屑能够增加土壤的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导致食物网结构发生改变。
②葱芥能够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芥子油苷,抑制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生长,从而影响土著植物的生长、繁殖,改变森林群落组成。
③穗状狐尾藻入侵河口湿地后,为一些无脊椎动物和幼鱼提供了庇护场所,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水生食物网结构。
④外地入侵植物含羞草可被当地多种植食性昆虫取食。
A.裂俘燕麦 B.葱芥 C.穗状狐尾藻 D.含羞草
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中提及的葡萄酒是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而来的。未喝完的葡萄酒敞口一段时间,酒会变酸,也是微生物发酵的结果。下列关于上述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酿酒的葡萄需要先冲洗再去枝梗
B.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始终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C.酒变酸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D.酒变酸的过程中,糖类直接被分解为乙酸
【高二生物学 第 2 页(共8页)】 ·24-537B·
9.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大豆食品,腐乳因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深受人们喜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时,需要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参与发酵
B.腐乳味道鲜美主要是由毛霉彻底分解蛋白质产生的氨基酸引起的
C、制作腐乳和制作果酒都利用了微生物胞内酶的作用
D.制作腐乳用的豆腐坯属于固体培养基,不需要严格灭菌
10.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有利于保证结果准确
B.每隔24h统计一次同一平板上的菌落数,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结果作为记录
C.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出的菌落数一般少于活菌的实际数目
D.同一稀释度下的几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与空白平板上的菌落数的差值可作为该组的菌落数
11.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次生代谢物,是人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科研人员利用人参细胞培养来生产人参皂苷,以提高其产率,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参皂苷可能不是人参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B.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含量较低,直接提取的成本很高
C.利用该技术生产人参皂苷可以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
D.植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2.某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技术路线,以获得甘蓝和萝卜体细胞杂交植株。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步骤②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步骤②可以用电融合法或离心法等
C.步骤④诱导出芽和生根的培养基的成分是完全相同的
D.该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
13.细胞融合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d表示相关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若a、b是两种植物的细胞,则获得d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
苦a是卵母细胞,d是受精卵,则图示体内细胞融合过程发生在卵巢中
°若a是供体细胞,b是去核的卵母细胞,则d的遗传物质与a的完全相同
B.若d是杂交瘤细胞,b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则a能分泌抗体
14.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是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下列关于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学 第3 页(共8页)】 ·24-537B·
A.哺乳动物的卵子发育到特定时期才能与获能后的精子完成受精
B.卵子通过透明带、卵细胞膜的反应来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卵内
C.实际操作中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作为受精的标志
D.透明带内的早期胚胎细胞均没有发生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变
5.某国批准了首例“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大致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三亲婴儿”的培育用到了细胞核移植等技术,“三亲婴儿”的培育属于无性繁殖
B.图中的“去核”实质指的是去除卵母细胞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C.若为体细胞核移植,则完成后可用物理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利用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6.202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人员对某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修复实践,其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B.进行大面积湿地生态恢复主要是为了追求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在该公园内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利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保护湿地公园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
7.某地区尝试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该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已知果园中的落叶以及杂草可作为猪的饲料,腐果、落叶和猪产生的粪便等可作为原料生产沼气和沼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学 第4页(共8页)】 ·24-537B·
A.沼渣中的无机盐可以肥树,提高了果树对沼渣中能量的利用率
B.输入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为果树固定的太阳能
C.建立沼气池实现了该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18.泡菜腌制过程中会发生反硝化作用,在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转化成了亚硝酸盐。已知硝酸盐还原酶在pH为5.0左右时活性最高。某兴趣小组测定了不同盐浓度下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亚硝酸盐是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
B.5%盐浓度下,发酵后期pH下降,可能使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被抑制
C.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定时放气,以免乳酸菌产生 CO 使发酵液溢出
D.据图可知,发酵5天左右,泡菜品质较好
19.利用某方法测定野生菌株B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 4 个平板上均接种0.1 mL 样品容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经计算得知每毫升原样品溶液中含有目的菌1.75<10 个。该菌经人工诱变后,形成了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C和D,培养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和结果
野生菌株 B 能生长 不处理
诱变菌株 C 不生长 添加氨基酸甲,能生长
诱变菌株D 不生长 添加氨基酸乙,能生长
诱变菌株C+D 能生长 不添加氨基酸甲、乙,都能生长
A.据结果可推测,上述测定过程中样液稀释倍数为1×10 倍
B.题中“某方法”可以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结果表明菌株C中可能是控制合成氨基酸甲相关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D.结果表明菌株C可能为菌株D 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乙
20.科学家将小鼠多能干细胞的4种基因Oct3/4、Sox2、c-Myc 和Klf4,同时导入已分化的个鼠成纤维细胞中,结果后者被诱导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类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的获得及用其培育不同种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学 第5 页(共8页)】
A.相比于成纤维细胞,iPS细胞的分化程度更低
B.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不含Oct3/4、Sox2、c-Myc 和Klf4 基因
C.若诱导iPS细胞定向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则可用于濒危物种的克隆研究
D.已分化的 T 细胞、B 细胞等不能被诱导为 iPS 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3分)“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红树林是“蓝碳”生产的重要部分,也是鸟类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栖息地。由于生态阻隔、水环境污染等,很多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树林碳汇功能强大,CO 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
(2)红树林中的鸟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红树林湿地对废水具有较大的净化能力,但大量污水排入红树林后,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说明 。
(4)科研人员为筛选适合修复镉(Cd)污染的植物,以Cd 污染的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比较籽粒苋、龙葵、商陆这 3 种植物对土壤的修复性能。相关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植物名称 Cd含量/(mg·kg ) 转运系数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籽粒苋 46.60 22.59 0.48
龙葵 16.61 41.39 2.49
商陆 7.87 9.12 1.16
注:转运系数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金属含量与地下部分的金属含量的比值。
①分析以上结果可知,Cd 污染修复效果最好的植物是 ,判断依据是 。
②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以达到修复目的,则选择的最佳植物为 ,主要原因是 。
【高二生物学 第6页(共8页)】 ·24-537B·
22.(11分)甲地区对退耕地的修复以人工林(落叶松、红松、油松)种植为主,乙地区对退化蚕场的修复采用的是板栗及其他经济树木套种的方式。研究者调查了不同修复年限的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退化蚕场等典型群落的恢复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区规划对退化蚕场的修复时,充分考虑农民长期的生计需要以及经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采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板栗及其他经济树木套种的方式。该地对退化蚕场修复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答出2点)。
(2)调查中发现,红松人工林的生态优势度(该值越大说明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群落均匀度(该值越大反映群落稳定性越高,多样性越高)等变化如图1所示;另外还发现红松人工林下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修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①土壤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修复提供 (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
②随修复时间延长,红松人工林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 (填“强”或“弱”),依据是 。
(3)落叶松人工林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如图2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时间足够长,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和流向分解者,但c≠b+g+h,分析原因是 。第二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选填“>”“=”或“<”)e/c×100%。
23.(11分)木材和树皮具有坚硬、不容易腐烂的特性,这与木材中的木质素有关。木质素是一类复杂的有机聚合物,是植物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质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木质素,科研人员从木材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木质素分解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木质素能与苯胺蓝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学 第7 页(共8页)】 ·24-537B·
(1)为分离木质素分解菌,科研人员利用木材场土壤制得土壤浸出液,理由是 ,为保证每个菌落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育而来的,图中进行的操作是将 后进行涂布至培养基上。
(2)图中所用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为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应进行的操作是 。
(3)采用苯胺蓝培养基筛选木质素分解菌时,在适宜条件的恒温箱中培养得到了上图⑥中的菌落,推测⑥中含有不以木质素作为碳源的菌落,推测依据是 。⑥中菌落 (填数字)合成的木质素降解酶最多。
1.(10分)维生素 D3的代谢物通过与维生素 D受体(VD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科研人员以纯化的鹅VDR 作为免疫原,免疫2只兔,制备了兔抗鹅VDR 单克隆抗体(流程如图所示)。该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可用于后续鹅体内 VDR 介导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过程①给兔注射 VDR 的目的是 。
(2)从兔的脾脏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②诱导其融合的常用方法有 (答出3点)。
(3)细胞融合完成后,除未融合的细胞外,理论上含有 种两两融合的细胞。经过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 。
(4)过程③是指对上述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 ,经96孔板多次筛选,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的原因是 。
5.(10分)为迅速培育大量牛奶产量较高的奶牛,研究所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试管牛”的培养,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母牛 (填“A”或“C”)需要具有生产力强、遗传性状优良等特点。
(2)过程①常用 激素处理,其目的是 。过程②之前需将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置于与输卵管中相似的环境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受精,目的是将卵母细胞培养至 期。
(3)胚胎移植前,可以对处于囊胚期的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并筛选出 性早期胚胎进行胚胎移植,胚胎移植的实质是 。为了获得大量早期胚胎,可对囊胚进行分割,此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原因是 。
【高二生物学 第 8 页(共8页)】 ·24-537B·
高二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B 5. A 6. D 7. D 8. A 9. D 10. D 11. D 12. C 13. D 14. D15. A 16. B 17. ABC 18. ACD 19. AB 20. BD
21.(1)全球性(1分)
(2)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分)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答全得分,2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分)
(4)①籽粒苋(1分) 籽粒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Cd 总含量高,说明富集 Cd的能力较强(2分)
②龙葵(1分) 龙葵的转运系数较高,地上部分 Cd 含量高(2分)
22.(1)协调和整体原理(2分)
(2)①物质(1分)
②弱(1分) 红松树种生态优势度越来越高,群落均匀度越来越低,群落稳定性及多样性越低,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弱(2分)
(3)呼吸作用散失、流向次级消费者(2分) g中还包括f,f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或g中还包括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分) <(1分)
23.(1)木材场土壤中木质素多,木质素分解菌的量相对更多(2分) 浸出液(或土壤悬浮液)梯度稀释(2分)
(2)高压蒸汽灭菌(或湿热灭菌)(2分) 设置空白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培养,观察是否产生菌落(2分)
(3)菌落5周围没有透明圈,若以木质素作为碳源,则不会出现菌落5(2分) 3(1分)
24.(1)使兔产生能分泌抗 VDR 抗体的B 淋巴细胞(1分)
(2)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答全得分,2分)
(3)3(1分)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2分)
(4)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2分) 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2分)
25.(1)A(1分)
(2)促性腺(1分) 使供体母牛 A 超数排卵(2分) MⅡ(1分)
(3)雌(1分)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2分) 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内细胞团不均等分割会导致胚胎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甚至出现不能发育等问题(合理即可,2分)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1页(共1页)】 ·24-53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