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一中学2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5000年前,古埃及留下了一段父亲送儿子上学时的告诫:学习写字要用心,学会了什么重活都可以甩得远远的,还能当名气很大的官。书吏是不用干体力活的,却能指挥别人。……你不是有书吏写字用的玩意儿吗 就是那玩意儿,能把你和划桨摇橹的区分开来。这段记载( )
A. 以楔形文字进行记录 B. 反映出阶级矛盾与冲突
C. 体现了社会分工现象 D. 折射出君王的至高权威
2. 除了河流、山川确立的天然边界外,古希腊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相互约定等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留下一些未能确定归属的悬置地,但往往又会引起城邦之间新的争夺。这主要反映出古希腊城邦( )
A. 广泛盛行民主政治 B. 海外殖民的意愿强烈
C. 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D. 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3. 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 )
A. 文明发展各具特色
B. 帝国扩张有利文明交流
C. 印度成为文明中心
D. 西亚成文明发生源头
4.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等人作证下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这一做法( )
A. 源于王权与教权的激烈冲突 B. 强化了封建庄园的独立性
C. 为英格兰王权加强奠定基础 D. 提高自由农民的政治地位
5.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建成了通往各省的驿道,这些驿道基本上都与境外商道相连;另外,驿道的路线被绘成地图,地图上设置了准确的里程碑、标志、路程、距离等。这些史实主要表明,阿拉伯商业发展得益于( )
A. 国家力量的推动 B. 地理学的进步
C. 国际贸易的发展 D. 造纸术的传入
6. 12世纪末日本进入以将军为首幕府政治时期。这一体制下,将军成为武士的主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则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军事和经济义务。这一体制( )
A. 模仿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 植根于日本的历史传统
C. 加强了天皇的领导权威 D. 导致日本社会形态剧变
7. 图中白色箭头为某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这种作物最有可能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南瓜 D. 甘薯
8. 14世纪后,西南欧的建筑师们越来越热衷于在营建房屋时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与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以此来营造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 )
A. 技术进步改变市民生活 B. 希腊罗马文化成为社会时尚
C. 人文主义影响设计理念 D. 传统建筑风格已被彻底摒弃
9. 16 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能够支持培根的证据是( )
A. 希腊化时代对欧亚交流的影响 B. 城市兴起对西欧中世纪的瓦解
C. 指南针对整体世界形成的作用 D. 电的广泛运用引起的社会变革
10.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哈德逊积极探索经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据此可知,北极探险开发( )
A. 激发了与西葡两国商路竞争
B. 形成共同开发与和平利用国际准则
C. 确立了由俄国主导的开发模式
D. 基于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双重需求
11. 17世纪以后的欧洲,用于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也加紧去攻克各种流行疾病,甚至报刊上也出现了“失物招领”消息,因为人们觉得再也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那些诡计多端神神秘秘的法师去解决。这主要反映出( )
A. 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B. 近代科学成果广泛普及
C. 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D. 理性主义影响社会观念
12. 从17世纪下半期开始,欧洲城市潜能最高的区域由以荷兰为中心的西欧地区向英国南部地区逐渐转移,到19世纪初期,英国相当数量的城市潜能已经领先于欧洲大部分城市。这表明( )
A. 生产方式影响城市潜能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海外贸易决定城市地位 D. 荷兰退出殖民竞争
13. 针对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社会问题,英国人欧文设计了“新和谐公社”的蓝图,并亲自投资按照蓝图成立了工厂、农场和学校。公社中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但最后公社却走向失败。这次实验( )
A.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体现出对新型社会制度探索
C. 促成国际工人的联合 D. 成为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
14. 1819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发言时指出:“我们要牢记我们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拉丁美洲这一状况源于( )
A. 欧洲国家对拉美地区长期殖民 B. 非洲与美洲频繁的人种迁移
C. 美国对拉美推行门罗主义政策 D. 拉美地区缺乏民族认同意识
15. 有学者认为,尽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引起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但战争的胜利是北方的胜利,而不是黑人的胜利。该学者旨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以废除奴隶制为根本目标 B. 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实现了美国各种族的平等 D. 促成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
16. 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为了实现这个“相同的理想”,印度( )
A. 颁布宪法成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B. 成立祖国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C. 成立国民大会党与组织政治罢工 D. 发表《告人民诏书》组织抵抗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7. 在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都城建设往往成为国家的缩影,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君士坦丁堡平面图(5~6世纪)
(1)提取图中的信息,分别说明君士坦丁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突出特征。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形成君士坦丁堡这种城市布局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非利加洲 (注:指非洲)必须分做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面,是阿非利加州本部,这是我们几乎毫无所知的高地,附有狭窄的沿海地带。……自有历史以来,阿非利加州本部,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关闭之中;他是拘束于自身之内的黄金地,——幼年的时代,还笼罩在夜的黑幕里,看不到自觉的历史的光明。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19世纪30年代
材料二 下图是出土于位于非洲西部地区古贝宁王国 (今尼日利亚贝宁)的黄铜饰板,成像于公元1500年~公元1600年间。饰板中间人物是奥巴国王,左右两边为王国高级官员,后面两个较小的人物形象为葡萄牙商人。
(1)材料二能否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证据 运用材料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对非洲的认识在欧洲曾长期存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该认识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赞成、反对均可;评析需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热贯穿整个19世纪,到世纪末,巴黎已经有500 多个阅读室,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阅读爱好者会定期前往这些阅读室读书。还有许多林林总总冠以“文学”之名的团体,其活动内容并不仅限于诗歌、小说或者散文,而是囊括了各学科门类,譬如天文学、语言学等,当时在巴黎参加各种学术社团的人超过3万。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报刊媒体开始兴起,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著名的《费加罗报》早在复辟时期便已创立,到了1854年,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等知名作家都在这份报纸上开设专栏,吸引了大量读者。报刊媒体的大规模发展,创造了大量读者,这意味着全法国存在一大批拥有相似阅读兴趣或者思想观念的读者群。这些人,不再封闭于各自的小圈子里,也不再受地理位置的局限,而是与同时代人在同一时间分享同一个信息。更重要的是,新的主流阶层已经开始用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取代了此前贵族社会的生活与行为方式。
——摘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法国文学热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法国文学热产生的积极作用。贵阳市第一中学2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5000年前,古埃及留下了一段父亲送儿子上学时的告诫:学习写字要用心,学会了什么重活都可以甩得远远的,还能当名气很大的官。书吏是不用干体力活的,却能指挥别人。……你不是有书吏写字用的玩意儿吗 就是那玩意儿,能把你和划桨摇橹的区分开来。这段记载( )
A. 以楔形文字进行记录 B. 反映出阶级矛盾与冲突
C. 体现了社会分工现象 D. 折射出君王的至高权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题干说父亲让儿子上学的原因是可以成为有名气的大官,且如果成为书吏是不需要做体力活的,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分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具体书写的文字是何种文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君主权力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
2. 除了河流、山川确立的天然边界外,古希腊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相互约定等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留下一些未能确定归属的悬置地,但往往又会引起城邦之间新的争夺。这主要反映出古希腊城邦( )
A. 广泛盛行民主政治 B. 海外殖民的意愿强烈
C. 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D. 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古希腊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相互约定等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一些未能确定归属的悬置地,但往往又会引起城邦之间新的争夺”可知,古希腊城邦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减少其他城邦对自己城邦国家的干涉,反映了较强的自主意识,D项正确;古希腊城邦政体较多,包括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民主制并非广泛盛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城邦之间的争夺,而非海外殖民,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城邦之间的战争,但也有仲裁、约定等确立边界的方式,并非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 )
A. 文明发展各具特色
B. 帝国扩张有利文明交流
C. 印度成为文明中心
D. 西亚成为文明发生源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据材料信息可知,印度、两河流域、埃及都要项波斯帝国缴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印度、两河流域、埃及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据此可知,波斯帝国在这些地区的扩张,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波斯帝国对印度、两河流域、埃及的统治,而非不同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印度虽然承担了较多的赋税,但波斯帝国的中心并不在印度,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波斯帝国的情况,不能说明文明发生的源头,排除D项。故选B项。
4.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等人作证下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这一做法( )
A. 源于王权与教权激烈冲突 B. 强化了封建庄园的独立性
C. 为英格兰王权加强奠定基础 D. 提高自由农民的政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中期英格兰。根据材料“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诺曼底公爵加强对英格兰的封建统治,为英格兰王权加强奠定基础,C项正确;材料涉及世俗权力的变化与发展,没有体现王权与教权的激烈冲突,排除A项;材料主旨“英格兰王权加强”,而“封建庄园的独立性”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在中世纪的封建庄园中,农民的政治地位低下,威廉的做法对提高自由农民的政治地位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5.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建成了通往各省的驿道,这些驿道基本上都与境外商道相连;另外,驿道的路线被绘成地图,地图上设置了准确的里程碑、标志、路程、距离等。这些史实主要表明,阿拉伯商业发展得益于( )
A. 国家力量推动 B. 地理学的进步
C. 国际贸易的发展 D. 造纸术的传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建立后,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建成了通往各省的驿道,这些驿道基本上都与境外商道相连”“驿道的路线被绘成地图,地图上设置了准确的里程碑、标志、路程、距离等”可知,阿拉伯帝国商业的发展主要与发达的道路有关,而要修建这些道路网络,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A项正确;材料虽然设计地图绘制,但没有涉及地理学的进步,且B项与道路修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国际贸易发展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并非原因,排除C项;造纸术虽然与地图绘制有一定关系,但与修建道路网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6. 12世纪末日本进入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政治时期。这一体制下,将军成为武士的主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则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军事和经济义务。这一体制( )
A. 模仿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 植根于日本的历史传统
C. 加强了天皇的领导权威 D. 导致日本社会形态剧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12世纪末日本进入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政治时期”“将军成为武士的主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则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军事和经济义务”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日报呢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不同于大化改新时期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得日本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D项正确;日本的幕府统治与西欧的封建制度存在很大不同,也并非对欧洲制度的模仿,排除A项;日本大化改新之后,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幕府统治并非根植于历史传统,排除B项;幕府统治削弱了天皇的领导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
7. 图中白色箭头为某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这种作物最有可能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南瓜 D. 甘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麦是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然后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它的传播通常是通过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进行的,A项正确;玉米原产于中美洲,特别是墨西哥,后来通过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动传播到欧洲和其他地区,与题意“起源于西亚地区”不符,排除B项;南瓜也起源于美洲,尤其是北美洲,与题意“起源于西亚地区”不符,排除C项;甘薯同样起源于美洲,主要在南美洲,与题意“起源于西亚地区”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 14世纪后,西南欧的建筑师们越来越热衷于在营建房屋时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与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以此来营造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 )
A. 技术进步改变市民生活 B. 希腊罗马文化成为社会时尚
C. 人文主义影响设计理念 D. 传统建筑风格已被彻底摒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欧洲)。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时间为14世纪,此时期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据材料“西南欧的建筑师们越来越热衷于在营建房屋时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与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以此来营造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可知,建筑师采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形式,营造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理念,所以材料反映了人文主义影响设计理念,C项正确;材料中建筑师采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形式,并非技术进步,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营造房屋时的特点,不能整体得知希腊罗马文化成为社会时尚,排除B项;虽然此时期建筑师热衷采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形式,但传统统建筑风格没有被彻底摒弃,排除D项。故选C项。
9. 16 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能够支持培根的证据是( )
A. 希腊化时代对欧亚交流的影响 B. 城市兴起对西欧中世纪的瓦解
C. 指南针对整体世界形成的作用 D. 电的广泛运用引起的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时间为16世纪,据材料“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并广泛应用于航海,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C项符合题意;希腊化时代的时间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及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马其顿王国、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发明的影响,而非城市兴起的影响,排除B项;电的发明和使用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哈德逊积极探索经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据此可知,北极探险开发( )
A. 激发了与西葡两国的商路竞争
B. 形成共同开发与和平利用国际准则
C. 确立了由俄国主导的开发模式
D. 基于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双重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都有对北极进行探险的行动。这些行动包括英国在1553年,荷兰在1596年和17世纪初,以及俄国在18世纪上半叶。这些探险活动都是基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需求,D项正确;"激发了与西葡两国的商路竞争" 并不准确,因为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竞争,排除A项;材料主旨“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双重需求”,而“共同开发与和平利用国际准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因为虽然俄国有参与北极探险,但并不能说明确立了由俄国主导的开发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
11. 17世纪以后的欧洲,用于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也加紧去攻克各种流行疾病,甚至报刊上也出现了“失物招领”消息,因为人们觉得再也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那些诡计多端神神秘秘的法师去解决。这主要反映出( )
A. 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B. 近代科学成果广泛普及
C. 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D. 理性主义影响社会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根据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疾病的诊断水平。报刊上发表“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表明人们从现实角度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理性的表现,说明其影响了社会观念,D项正确;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且材料着重批判的不是教会的影响,而是人们处事风格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具体科学成果的普及,排除B项;这种观念的变化主要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此时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发展,用“快速”,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从17世纪下半期开始,欧洲城市潜能最高的区域由以荷兰为中心的西欧地区向英国南部地区逐渐转移,到19世纪初期,英国相当数量的城市潜能已经领先于欧洲大部分城市。这表明( )
A. 生产方式影响城市潜能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海外贸易决定城市地位 D. 荷兰退出殖民竞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潜能慢慢领先于欧洲大部分城市,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处在开展中,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新的生产方式的实行,城市潜能得到激发,A项正确;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期,题干涉及事件截至19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B项;海外贸易决定城市地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荷兰退出殖民竞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 针对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社会问题,英国人欧文设计了“新和谐公社”的蓝图,并亲自投资按照蓝图成立了工厂、农场和学校。公社中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但最后公社却走向失败。这次实验( )
A.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体现出对新型社会制度的探索
C. 促成国际工人的联合 D. 成为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根据材料“英国人欧文描绘的‘新和谐公社’的蓝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实验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这体现了对新制度的探索,B项正确;欧文属于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英国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且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是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819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发言时指出:“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拉丁美洲这一状况源于( )
A. 欧洲国家对拉美地区长期殖民 B. 非洲与美洲频繁的人种迁移
C. 美国对拉美推行门罗主义政策 D. 拉美地区缺乏民族认同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年(拉美地区)。据本题材料“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这一状况源于欧洲长期殖民,A项正确;美洲并没有频繁的人口迁移,非洲迁移主要原因是殖民者的三角贸易,排除B项;门罗主义旨在禁止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和拉美地区人种复杂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拉美地区因欧洲长期殖民造成人种复杂的现象,没有涉及这一现象的结果或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有学者认为,尽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引起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但战争的胜利是北方的胜利,而不是黑人的胜利。该学者旨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以废除奴隶制为根本目标 B. 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 实现了美国各种族的平等 D. 促成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美国内战时期。美国内战虽然以奴隶制的存废为表象,但是从根源上分析是因为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北方的胜利指的是通过内战,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维护联邦的统一和资本主义发展是美国内战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美国内战解放了黑奴,但并未实现美国各种族的平等,排除C项;1787年宪法颁布使得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6. 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为了实现这个“相同的理想”,印度( )
A. 颁布宪法成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B. 成立祖国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C. 成立国民大会党与组织政治罢工 D. 发表《告人民诏书》组织抵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印度)。根据材料可知,印度为了实现“相同的理想”即民族独立,成立国民大会党与组织政治罢工,C项正确;伊朗颁布宪法成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排除A项;埃及成立祖国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排除B项;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人民诏书》组织抵抗,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7. 在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都城建设往往成为国家的缩影,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君士坦丁堡平面图(5~6世纪)
(1)提取图中的信息,分别说明君士坦丁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突出特征。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形成君士坦丁堡这种城市布局的原因。
【答案】(1)政治:实行君主专制,重视公共管理。
经济:工商业繁荣,海上贸易发达。
文化:保存发展古典文化,教会地位重要。
(2)原因:环海靠山、扼守海峡的地理环境;发展海上贸易的需要;加强军事防卫的需要;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西方古典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罗马城市布局的影响;东方文化的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政治:据材料“宫殿区”以及用皇帝名字命名广场等信息可得出实行君主专制;据材料在中广场、浴室、孤儿院等公共建筑可得出重视公共管理。 经济:据材料中海洋、港口等信息可得出工商业繁荣,海上贸易发达。 文化:据材料可知君士坦丁堡的城市布局受到了罗马城市布局影响,体现保存发展古典文化;据材料“圣约翰遗址”“教堂”可得出教会地位重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原因:从经济、文化、居民生活、军事、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据材料“黄金角”可得出环海靠山、扼守海峡的地理环境,发展海上贸易的需要;据材料中城墙可得出加强军事防卫的需要;据材料中蓄水池、广场等可得出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结合所学君士坦丁堡这种城市布局受到西方古典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罗马城市布局的影响,还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非利加洲 (注:指非洲)必须分做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面,是阿非利加州本部,这是我们几乎毫无所知的高地,附有狭窄的沿海地带。……自有历史以来,阿非利加州本部,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关闭之中;他是拘束于自身之内的黄金地,——幼年的时代,还笼罩在夜的黑幕里,看不到自觉的历史的光明。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19世纪30年代
材料二 下图是出土于位于非洲西部地区古贝宁王国 (今尼日利亚贝宁)的黄铜饰板,成像于公元1500年~公元1600年间。饰板中间人物是奥巴国王,左右两边为王国高级官员,后面两个较小的人物形象为葡萄牙商人。
(1)材料二能否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证据 运用材料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对非洲的认识在欧洲曾长期存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该认识的原因。
【答案】(1)不能。材料一认为非洲自有历史以来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且非洲在与外界有联系之前,没有产生文明。材料二中出土的黄铜饰板成像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新航路开辟之后非洲与欧洲的联系不能说明新航路开辟之前,非洲与其他文明之间没有联系。
(2)原因: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欧洲人对撒拉哈沙漠以南的非洲认识较少;美化欧洲殖民扩张。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非洲)。设问为,材料二能否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证据,首先要概括材料一的观点,据材料“第一部分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面,是阿非利加州本部”“自有历史以来,阿非利加州本部,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关闭之中;他是拘束于自身之内的黄金地,——幼年的时代,还笼罩在夜的黑幕里,看不到自觉的历史的光明”可知,材料一认为,古代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没有任何联系,且没有文明的发展。据材料“成像于公元1500年~公元1600年间。饰板中间人物是奥巴国王,左右两边为王国高级官员,后面两个较小的人物形象为葡萄牙商人”可知,材料二中出土的黄铜饰板成像于新航路开辟之后,不能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证据。因为材料一强调的是“有历史以来”非洲“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材料二涉及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非洲与欧洲文明的交流,但不能说明新航路开辟之前,非洲与其他文明之间没有交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非洲)。原因:据材料“这是我们几乎毫无所知的高地,附有狭窄的沿海地带”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人们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了解较少;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宣扬非洲自有历史以来,处于黑暗之中,没有任何文明,是对欧洲国家对非洲殖民侵略的美化。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赞成、反对均可;评析需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反对
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政治上,王权加强,封建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过渡;经济上,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起,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贸易的发展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封建庄园经济的解体;文化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宣扬人文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关系上,资产阶级兴起,封建贵族阶层走向衰落。这些都表明西欧社会正在向近代社会转型。
18世纪中后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也确立起绝对优势地位,但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向近代社会过渡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公元1500年前后。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关于西欧近代史的开端有两种不同观点,有学者主张公元1500年前后,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西欧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开始的时间。有学者主张18世纪中后期,因为18世纪中后期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始大规模确立和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因此对材料中学者观点可以选择赞同或不赞同。如选择不赞同,可列举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的变革,比如政治上,王权加强,封建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过渡;经济上,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起,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贸易的发展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封建庄园经济的解体;文化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宣扬人文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关系上,资产阶级兴起,封建贵族阶层走向衰落。最后作总结: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向近代社会过渡可以追溯到公元1500年前后。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热贯穿整个19世纪,到世纪末,巴黎已经有500 多个阅读室,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阅读爱好者会定期前往这些阅读室读书。还有许多林林总总冠以“文学”之名的团体,其活动内容并不仅限于诗歌、小说或者散文,而是囊括了各学科门类,譬如天文学、语言学等,当时在巴黎参加各种学术社团的人超过3万。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报刊媒体开始兴起,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著名的《费加罗报》早在复辟时期便已创立,到了1854年,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等知名作家都在这份报纸上开设专栏,吸引了大量读者。报刊媒体的大规模发展,创造了大量读者,这意味着全法国存在一大批拥有相似阅读兴趣或者思想观念的读者群。这些人,不再封闭于各自的小圈子里,也不再受地理位置的局限,而是与同时代人在同一时间分享同一个信息。更重要的是,新的主流阶层已经开始用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取代了此前贵族社会的生活与行为方式。
——摘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法国文学热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法国文学热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1)持续时间长;阶层广泛;内容多样;人数众多;报刊媒体助推文学热发展。
(2)推动了报刊媒体兴起;传播了启蒙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法国的社会转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法国)。据材料“ 文学热贯穿整个19世纪”可知,持续时间长;据材料“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阅读爱好者会定期前往这些阅读室读书”可知,阶层广泛;据材料“其活动内容并不仅限于诗歌、小说或者散文,而是囊括了各学科门类,譬如天文学、语言学”可知,内容多样;据材料“当时在巴黎参加各种学术社团的人超过3万”可知,人数众多;据材料“这一时期报刊媒体开始兴起,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可知,报刊媒体助推文学热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法国)。据材料“这一时期报刊媒体开始兴起”可知,推动了报刊媒体兴起;据材料“这意味着全法国存在一大批拥有相似阅读兴趣或者思想观念的读者群”可知,传播了启蒙思想;据材料“新的主流阶层已经开始用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取代了此前贵族社会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可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法国的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