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咕咚 课件(共32张PPT)+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咕咚 课件(共32张PPT)+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8 20:33:20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19.咕咚
一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任务二:做最好的自己 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
谈话交流
哗哗 呼呼
咕 咚
活动一:朗读读文,猜认生字,认真写字。
1.借助连环画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特点进行猜读。
借助图片猜读
小鹿
小象



借助字形特点猜读
我会猜读




借助生活实际猜读
我会猜读
我会写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右边横起笔与“口”齐平,竖较长。

左长右短,
第五笔写到竖中线上。

左短右长,
捺画收笔,
高于竖提。

左高右低相错位。
右边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第三笔。
姿势端正 书写正确 注意结构和笔顺
书写整洁
☆ ☆ ☆

我会评
活动二:图文对照,提取信息,了解故事内容。
观察图画
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1-2自然段
“拔腿就跑”是什么意思?从中读出小兔子怎样的心情?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说一说1-2自然段学习方法。
先观察图画,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内容,然后借助图画,圈画关键信息,再想象画面朗读课文,最后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说故事内容。
读一读3-7自然段,边读边观察图画,想一想3-7自然段分别对应哪幅图,连一连。
第三
自然段
第四
自然段
第五
自然段
第六
自然段
第七
自然段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注意下面语气词的读音,读好下面的长句子
按顺序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方法小结:先观察图画,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内容,然后借助图画,圈画关键信息,再想象画面朗读课文,最后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说故事内容。
咕咚
小兔子 拔腿就跑
板书
19.咕咚
一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任务二:做最好的自己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复习字词
成熟 吓一跳 咕咚 小鹿
拦住 大象 领着
活动一:学习第二、三、四幅图的内容。
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图画中的关键信息。
我会写

倒八分列两边。
竖写在竖中线。
三横间距均匀,
第三横最舒展。

上短下长,
撇收捺放。

上收下放,
一捺舒展。
重心对正,
形体偏长。
姿势端正 书写正确 注意结构和笔顺
书写整洁
☆ ☆ ☆

我会评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1.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3.正好 / 又有一个木瓜 / 从高高的树上 / 掉进湖里,咕咚!
4.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5.正好 / 又有一个木瓜 / 从高高的树上 / 掉进湖里,咕咚!
我会读
借助关键信息和图画说一说主要内容。
我会说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 :“ !”
小鹿一听,就 。他 :“ !”
大象一听,就 。他 :“ !”
“热闹了”说明大家心情怎样?
明道理
兔子的叫声被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它们是怎说的,怎么做的?
野牛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你从野牛的做法中,想到了什么?
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不盲目跟从。
课中操
湖里咕咚一声响,小兔吓得转身跑。
小猴听说害了怕,跟着小兔跑又叫。
山羊大象都跟来,又跑又叫真热闹。
野牛拦住大伙问,谁见咕咚啥样子?
湖边看到木瓜掉,大家觉得真好笑。
活动三:拓展阅读《公鸡学叫》
认真阅读《公鸡学叫》,边读边做:
1.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利用图画、形声字的特点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一猜字义。
2.想一想:主人为什么把公鸡赶出了家门?用铅笔圈出有用的信息。
说一说读了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明白
遇事要思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跟从。
板书
咕咚
小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就跟着跑
狐狸 山羊 小鹿 大象 也跟着跑
野牛 问清楚、看清楚、不盲从19 咕咚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图画、形声字的特点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识字,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等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故事。
2.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二、拓展资源
丛书:《公鸡学叫》
三、课型和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大自然中有许多声音,下大雨的声音(哗哗),刮大风的声音(呼呼),当有东西落入水中时是什么声音?(咕咚)你们听到这些声音会害怕吗?你会怎么做呢?今天,学习一个关于“咕咚”的故事,看看野牛是怎么做的。
第一课时
写课题,读课题,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咕、咚”两个字,“咕咚”是一种声音,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右边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活动一:朗读课文,猜认生字,认真写字。
1.借助连环画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图画和学过的方法进行猜读。
2.全班交流,总结猜读生字的方法。
(1)“鹿、象”借助图画猜读。
(2)“吓、拦、领”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
(3)“掉、逃、命、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读,也可以通过组词区分。
3.学习书写“吓、怕、跟、都”。
(1)观察、读帖。
“吓、怕、跟、都”,从字的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吓、怕、跟”:左窄右宽;“都”:左宽右窄。
吓:口字旁的最后一笔横靠近横中线,第四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第五笔竖较长。
怕:右边的“白”略短于竖心旁,第五笔竖位于竖中线上。
跟:强调足字旁最后一笔书写的变化,变成提。右边“艮”的第一笔横折略往左倾斜,竖提较长,最后一笔捺的收笔略与竖提齐平。
都:左宽右窄,左高右低。“日”部的横折位于横中线和竖中线上。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第三笔横,最后一笔竖收笔低于左边。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姿势端正 书写正确 注意结构和笔顺笔画 书写整洁
☆ ☆ ☆ ☆
活动二:图文对照,提取信息,了解故事内容。
1.这篇课文共7个自然段,配有四幅图画,可以借助图画了解故事内容。
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借助第1幅图画,学习第1、2自然段。
①观察第1幅图画,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幅图画的内容,圈画出关键信息。
——第1、2自然段。
——兔子、木瓜、湖。
②注意“吓了一跳,拔腿就跑”的读音;看图理解“拔腿就跑”一词,演一演这个动作,读出兔子害怕、慌张的心理。
③读好下面的句子。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④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讲讲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2)图文对照,读第3~7自然段。
①注意观察第2~4幅图,找到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②分别读出与三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③注意下面语气词的读音,读好下面的长句子。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3.根据四幅图画,同桌之间按顺序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4.方法小结:先观察图画,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内容,然后借助图画,圈画关键信息,再想象画面朗读课文,最后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借助插图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第1、2自然段,明白了“咕咚”让兔子觉得害怕。还有哪些动物也害怕这“咕咚”?为什么害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咕咚”来了,其他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值不值得害怕?这么多的问题,看看野牛是怎么解决的。我们继续学习,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字词。
成熟 吓一跳 咕咚 小鹿 拦住 大象 领着
活动一: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4幅图的内容。
1.观察图画,说说第3~7自然段分别对应哪几幅图。
——第3、4自然段对应第2幅图;第5自然段对应第3幅图;第6、7自然段对应第4幅图。
借助图画,圈画关键信息。
小猴子 “咕咚”来了
狐狸   山羊 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  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  在哪里,你看见了?
兔子  大家  湖边 木瓜 掉进湖里
(1)学习写“羊、家、象”。
羊:独体字,三横间距均匀,第三横最舒展,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家”和“象”都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很像,撇画较多,注意起笔和行笔的方向。
家:上短下长,宝盖头位于上半格中。第四笔短横紧跟宝盖头,位于上半格。左边三个撇长短不同,间距要匀称。最后两笔撇收捺放。
象:上收下放,捺要舒展。下部三个撇长短不同,间距要匀称。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姿势端正 书写正确 注意结构和笔顺笔画 书写整洁
☆ ☆ ☆ ☆
2.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好下面的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3.借助关键信息和图画,讲一讲故事内容。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图想象当时的场面,抓住文中的“热闹”一词,再次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动物们害怕、慌乱的情景。
活动二:对照图画,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1.对照第2幅图,说一说兔子的叫声被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对照第3幅图,说说野牛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你从野牛的做法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不盲目跟从。
活动三:拓展阅读《公鸡学叫》。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公鸡学叫》,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利用图画、形声字的特点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一猜字义。
(2)想一想:主人为什么把公鸡赶出了家门?用铅笔圈出相关信息。
2.交流展示。
(1)同桌互相认读不认识的生字。
(2)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主人为什么把公鸡赶出了家门?
——公鸡现在的叫声很难听,他把自己原来的叫声统统忘光了,而且每天早晨也不再啼叫了。
——公鸡跟着哪些动物学叫了?他们的叫声各有什么特点?
——山雀:叽叽叽;花喜鹊:喳喳;看门狗:汪汪汪汪;小猫:喵——喵——。
每一种动物的叫声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随意改变。
(3)说一说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做事要有自信,要有自己的主见。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遇到问题不要害怕,要冷静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