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PDF格式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PDF格式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17: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龙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流传、演变,其历史流迹源远流长。
从对龙图腾的原始崇拜到对龙形态的多元认知,到封建统治者对龙尊贵地位的特权化,再到
中华儿女自称龙的传人,龙俨然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龙文化的演进主要反映()
A.中华文明浓厚的神权色彩
B.中华文化本土性与延续性
C.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
D.宗教信仰已趋向基本统一
2.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
类似的文字记述。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成为确定地宫位置
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土上娥中汞含逊示意图
A.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互相印证
B.现代科技进步促进历史学发展
C.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
D.案始皇陵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
3.南北朝中期以前百工需要长期服役。南齐建武元年(公元494年),齐明帝诏曰:“细作
中署、材官、车府,凡诸工,可悉开番假,递令休息。”这一变化(
)
A.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一定条件
B.使手工业管理法的体系更严密
C.体现了政府加强了对工匠的管理
D.反映统治者大力倡导由奢入俭
4.《朱子语类》载,士婚礼谓之“摄盛”(古代婚礼中持有的礼仪习惯),“盖以士而服大
夫之服”,“乘大夫之车”,“重其礼而盛其服”。在迎亲当日,成婚之男女可以穿着高于
自己身份地位的服饰,此举非礼之常态,而是礼之权变。这反映出()
高三历史试卷(共8页)第1页
A.礼乐制度与时俱进
B.服饰具有象征意义
C.礼因人情民俗而变
D.服饰追求审美功能
5.地方志流行介绍莱地八景之形成与构成将况,辑录历代咏写八景的诗文作品。自清初顾炎
武力倡“理学即经学”,学风始大变,连史学、地学研究也粜尚考据。方志地理学派代表人
物戴展指出“至若方隅之观,各州县志多有所调八贤、十紧,漫列卷端,最为鄙陋,悉汰之,
以还雅。”章学诚也认为“如考体但重政牧典礼,民风土俗,而浮夸形胜、附会景物者,在
所当略。”两位学者的共同主张体现()
A.浮夸虚谈之风盛行
B.经世致用思想出现
C.理学禁锢国人思想
D.时代呼唤学术变革
6.学者任放在《中国市镇的历史研究与方法》中提到,汉口模式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
一个典型案例。所谓汉口模式,是指汉口在其传统商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借助外部因
素,成功完成了近代转型。汉口模式的核心不是通常所说的工业革命,而是中国版本的
商业革命。形象地说,汉口模式呈现了如下的历史进程:传统水运码头一一近代通商口
岸一一现代商业大都市。”由此可见()
A.汉口近代转型具有传统商业基础
B.西方入侵推动了汉口近代转型
C.汉回近代化得益于商业革命开展
D.政府主导引进外资是主要特点
7.1894年,居住在湖北宜昌.的外国人私自设立了“宜昌书信
馆”,发行邮票并开通邮政业务。1897年大清邮政官局创办
IC HANG

后,“宜昌书信馆”被撤销和关闭。下图是宜昌书信馆发行

的一枚邮票。邮票中间为宜昌城区地图,可见“海关”“英
署”“长江”“Settlement”等字样和南北指向的标志符号。



地图四周围绕着“ICHANG”(“宜昌”)“宜昌书信馆”“3
3 MACE
MACE”“纹银叁钱正”等字样。这枚邮票可以实证()
A.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兴起
B.近代宜昌城的快速发展
C.西方列强侵犯中国主权
D.西方列强尊重中国文化
8.1941年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抗日战争时期带有根本法性质的政纲。它明确
规定:“改进司法制度,坚决废止肉刑。对于汉奸分子一律施行宽大政策,…对于一
切阴谋破坏边区的分子,例如叛徒分子、反共分子等,其处置办法仿此”。这()
A.有利于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体现“三三制”的民主原则
C.消除了国内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D.反映了民族抗战进入新阶段
高三历史试卷(共8页)第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