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18:5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部编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22课 活动课:
一.导入新知
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及演变,提高文化素。(重点)
2:从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重点)
3: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易点)
4: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能力。
一.导入新知
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来源。
3: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
4:有些节日则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2: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
5: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奠仪式。到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
中国传统节日都有什么?
二.传统节日知多少
传统节日知多少
引游课堂:
1:指定两位学生,参加游戏。
2:比赛须知:
①不得扰乱对手,给予基本的尊重。
②比赛期间不得大声喧哗。
③比赛完成,立刻回到座位。
三.深入探究
1: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①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交流,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到充实。
②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已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
2:中国传统节日的定义
①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四.合作探究
将本班分为三个组,依次讨论清明节,端午节,春节,学生按照以下讨论(介绍一下节日):
四.合作探究
每组任选2到3个代表,谈论一下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五.精读细研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五.精读细研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
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赛龙舟
赛龙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项讲求团体合作的体育运动,在2010年亚运会更是被列入比赛项目中,但在古人的心中,赛龙舟并不是单纯的体育项目,更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五.精读细研
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为了庆祝赶走年兽的胜利。
春节的习俗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习俗
贴窗花
吃年夜饭
五.精读细研
一、先秦时代: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二、秦汉时期: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
四、隋唐宋元明时期::元日、岁日、新正、新元
五、元日,元旦
春节的演变
六、1949年12月,将每年农历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习俗——演变
清明节习俗——演变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秦朝时,端午风俗基本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驱逐鬼神。宋代,出现了贴天师符等习俗。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习俗——演变
家国
祈福



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六.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