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12 角平分线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
2.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三种表示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
难点:恰当的运用角平分线的三种表示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合作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计算机、量角器、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类比分析,引出新课
由线段上特殊的点——中点,引出角中特殊的线——角平分线.
线段的中点
图形
定义 一个点把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这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性质 ∵C为线段AB的中点,∴(1)AC=BC, (2)AC=AB(或BC=AB) (3)AB=2AC(或AB=2BC)
判定 ∵C在线段AB上,且AC=BC(或AC=AB或BC=AB或AB=2AC或AB=2BC)∴C为线段AB的中点.
请学生任画一个角并想办法把角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学生可能使用量角器或折纸的办法),由此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学生归纳,教师纠正).
角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二)概念剖析,讲授新课
请学生根据定义,分析其中的要点:
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由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
2.这条射线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如何用数学式子表达角平分线的意义呢?启发学生类比线段中点的表达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并完成上表.
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线段的中点 角平分线
图形
定义 一个点把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这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性质 ∵C为线段AB的中点,∴(1)AC=BC, (2)AC=AB(或BC=AB) (3)AB=2AC(或AB=2BC) ∵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C =∠COB,∠AOB = 2∠AOC = 2∠COB,∠AOC = ∠AOB,∠COB = ∠AOB.
判定 ∵C在线段AB上,且AC=BC(或AC=AB或BC=AB或AB=2AC或AB=2BC)∴C为线段AB的中点. ∵∠AOC =∠COB,(或∠AOB = 2∠AOC或 ∠AOB = 2∠COB,或∠AOC = ∠AOB,或∠COB = ∠AOB)∴OC是∠AOB的角平分线.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它的三种表示方法的区别,并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熟悉用法.
(三)巩固练习,知识深化
抢答练习,熟悉应用
练习1:如图,OC是∠AOE的平分线,则
∠AOC= ;∠AOE=2 ;∠AOC= ;
变式:如图,当∠AOE为平角,OC是任一条射线,
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EOC的平分线,问∠BOD角度确定吗?
(以上练习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揭示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
练习2:如图:OC是AOB的角平分线,
∠CAO = 90 ,∠COB = 90,比较
∠ACO与∠BCO的大小.
练习3:如图,∠AOB=∠BOC=∠COD,
则∠AOC的平分线是 ,∠BOD的
平分线是 ,∠AOD的三等分线是
,3∠BOC=∠ ,∠AOD
= = = .
学生活动1:
1. 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作出90°、60°、30°角的平分线吗?
2.画一个三角形ABC,然后作出每个角的平分线,观察它们是否交于一点,如果交于一点,交点的位置在哪里?
(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例.已知:如图,∠AOB=160°,OC为
∠AOB的平分线,OD为∠COB的平分线,求
∠COD的度数.
(学生分析,教师板演解题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变式:若已知:OC为∠AOB的平分线,OD为∠COB的平分线,∠COD=40°,则∠AOB的度数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书写过程后教师纠正).
学生活动2:
探索题:
如图,已知:∠AOB=90°,∠AOC是60°,OD平分∠BOC,OE平分∠AOC.
(1)求∠DOE;
(2)如果∠AOB=α,其它条件不变,求∠DOE;
(3)如果把原题中的∠AOC是60°这个条件
改为∠AOC是锐角,你能否求出∠DOE?若能,
请你说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从以上结果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5)线段的计算与角的计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解法,请你模仿此例,设计一道以线段为背景的计算题,写出其中的规律,并给出解答.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角平分线性质的初探.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补充此部分内容,符合这次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理念.
利用三角板观察、猜想,归纳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使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有感性的认识,激发好奇心,给学生课下探索留有很大空间.
(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是运用什么方法学习的,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
A
B
O
C
A
B
C
A
O
C
A
B
C
B
A
E
C
O
D
C
B
E
O
A
B
A
C
O
A
O
B
C
D
A
O
C
D
B
O
B
A
D
E
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