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愠怒(yùn) 焦灼(zhuó) 褴褛(lǒu) 万籁俱寂(lài)
B.募集(mù) 奔丧(sàng) 逶迤(wēī) 循循善诱(xún)
C.打颤(chàn) 踉跄(niàng) 吮吸(yǔn) 鳞次栉比(zhì)
D.风靡(mǐ) 蹊跷(qiāo) 踌躇(chú) 辗转反侧(zhǎ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 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到改革开放。
C. 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D.新一届政府要加强政风建设,树立风清气正、办实事、能干事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十一期间,宝应白鹿岛、仪征枣林湾、江都邵伯湖等县市旅游点,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踏青、垂钓、吃农家土菜,在入乡随俗中轻松度假。
B.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成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
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3分)( )
A.《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是都德,法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B.《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C.《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
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基调凄苦缠绵。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据调查,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状况不佳,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老师因长期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而身心疲(bèi),无(xiá) 顾及自己的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教师群体,为教师减压、为教师(qí dǎo)!
7、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海内存知己, 。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 。
⑤ ,风烟望五津!
⑥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 。
⑦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8.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1)仔细观察下面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3分)
甘肃境内长城破坏情况调查表
时期 战国时代 汉代长城 明代长城
原长(公里) 600 2200 1400
现长(公里) 300 1000 1000
(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爱,然而你的好朋友晓云游玩过长城回来后,兴高采烈地告诉你,她在长城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你听了以后,该怎样对她说?(3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现代汉语中,“长城”的比喻意义。(3分)
材料1:与三峡工程并肩而立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已悄然崛起,护卫长江和三峡工程的绿色长城正在形成。
材料2: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军队。军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军人坚强、果敢、严谨的品质,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扬州日报》)
材料3:姚明给韦斯利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挡拆,魔术后卫阿罗约和小巨人撞了个满怀,阿罗约在地板上躺了足有1分钟。奥兰多媒体昨天戏称,阿罗约和中国的万里长城撞了一下,结果还用问吗?(《新京报》)
长城比喻: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9题(6分)
蚕妇吟
(南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①歌舞未曾归。
【注】①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
9.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
(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3分)
(2)诗人将蚕妇和歌女放在一起写有何用意?(3分)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王东亭①与谢公②交恶。王在东闻谢丧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在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师刁约③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之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④手而退。
【注释】 ①王东亭:即王王旬,小字法护。他原是谢公的女婿,后离婚,故与谢公交恶。
②谢公:即谢安,字安石,晋吏部尚书。 ③督师刁约:谢安生前帐下的督帅名叫刁约
④末婢:即谢琰,小字末婢,谢安少子。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 诣子敬( ) B. 直前哭( )
C. 不与语( ) D. 甚恸( )
1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与其它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王亦不与之语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 C吾欲辱之 D乃记之而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4分)
(1)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13.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王东亭对谢公有深厚的感情?(4分)
(三)阅读《会“舞蹈”的听力毛细胞》,回答14——18题(共15分)
①在美国的一个实验室里曾上演过一场别开生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舞蹈表演”,“明星表演家”不是人,而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被放大许多倍的一个毛细胞,是从一只牛蛙耳朵里取出来的,细胞的顶部有一簇明显的细细的纤毛。研究人员给这位不同寻常的“舞蹈演员”配乐,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到斯特劳斯的曲子再到披头士合唱队的音乐。
②各种音乐声此起彼伏,电子放大器将音乐声转换成一根细小的玻璃探针的震动,用来刺激这个毛细胞,模仿耳朵受到的正常声音刺激。毛细胞顶部的纤毛或者在高音调的小提琴声中轻轻颤动,或者在震耳的锣钹鼓声中向一边歪倒,或者在摇滚乐的声浪中弯腰萎缩,像一株遭遇飓风的小树。
③毛细胞上纤毛的“舞蹈表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我们,听力细胞上的纤毛在听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纤毛会随着声波的机械振动而颤动,机械振动产生的声波以不同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表示出不同的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将这些信息送到大脑皮层的听力区域,大脑在瞬时之间对各种声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无论是音乐声、水龙头的滴水声,还是我们周围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④毛细胞所起的作用很像是一种小型天线,过去人们一直猜测这种细胞在听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在医学临床诊断中已经得到了证明,许多人的听力受损都与毛细胞损伤有关。
⑤人类耳蜗中只有16000个毛细胞,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之下,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达到1亿个,所以听力细胞是非常珍贵的。噪声环境对听力细胞的损害非常大,如手提电钻的重击声,车辆的尖啸声,以及重金属摇滚乐声等都对听力细胞有极大的杀伤力。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听力损伤,如长期置身于噪声环境中,疾病,遗传因素,年老(人到了65岁以后一般都会丧失40%的听力)等,听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的。
⑥研究人员多年来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听力毛细胞的活动情况,他们发现听力毛细胞有着两种与众不同的特性,即极度的敏感性和极快的速度。经过数千次的实验,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听力毛细胞极其敏感。将听力毛细胞顶端的纤毛移动一个原子的位置,细胞就会有所反应。这种极短距离的移动,只能由极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引起,这种移动就好比将巴黎艾菲尔铁塔的顶端移动2.5厘米那样微不足道。
⑦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听力毛细胞的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度极快。听力毛细胞每秒钟能够“开”“关”2万次,有些动物的听力细胞甚至更为惊人,如蝙蝠和鲸,它们每秒钟分辨各种声音的次数可达20万次。
⑧相比之下,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就要慢得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如,当你在看电影时,屏幕上图像每秒钟虽然只换24次,但你的眼睛会认为它们是连续发生的,每秒钟处理2万次的听力系统与我们的视觉处理能力相比要快1000倍。 (摘自《大自然探索》)
14.阅读文章第③段,选出对听觉机理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
A.声波→听觉神经→毛细胞→信息处理→大脑皮层听力区域
B.声波→毛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力区域→信息处理
C.声波→听觉神经→毛细胞→大脑皮层听力区域→信息处理
D.声波→毛细胞→听觉神经→信息处理→大脑皮层听力区域
15.仔细阅读⑤—⑧段,说说听力毛细胞有哪些特征。(3分)
16.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4分)
17.第⑥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18.听力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的。请你结合文章的介绍,说说人类应如何避免听力毛细胞受损。(3分)
(四)阅读阅读《那些疼我的人》,回答19-23题(17分)
那些疼我的人
丁立梅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铺一望无际的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到达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现在想来,那时我真是不懂事,不知吃掉外婆家多少的盐,害得外婆一到饭时,便受到外公的责备。
④记忆里,也总是体弱,常生病。一病就是半个月。这时有两个女人围着我转,一个是祖母,一个是母亲。光线微弱的茅草房里,祖母的影,隐在半明半暗中,身上有种奇异的温暖。我躺在床上看她,她端一只水碗,放在门后,手里握几根筷子,蹲下身去,嘴里念叨着什么,一边叫着我的名字。“你们不要摸我家的梅呀,让她快快好起来,我给你们烧纸钱。”筷子终于在水碗里站立起来,祖母便长吁一口气,她的祷告灵验了。迷信的祖母,用她自认为可以为我消灾免难的站水碗的方法,一次次为我祷告。祷告完了,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沙子吹过的感觉。岁月锻造得她手的肌肤,很糙,却暖极。她问我:“乖乖,你的病就快好了,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那时摊一块摊饼,是最难得的美味,我每次都会提这个要求。祖母每次都会满足我,家里没摊摊饼的白面,她就去问邻居借。摊饼上好闻的葱花味,香了整幢房。以至于我觉得,生病不是苦,倒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⑤我有过大难不死的几次。母亲说:“有一次出天花,全村八十三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知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母亲没有继续这个你呀,她笑着说起另外的事,关心着我现在是不是还常常熬夜。“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你要好好的呀。”母亲这样说。我却在她那一句未完的“你呀”后面浮想联翩,想我是这么一个难缠难养的孩子,母亲的心,不知碎过多少回。大雪的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去。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把我用被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跌过不知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达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长的一块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
⑥父亲也会跟我说:“你呀。”是说我成长中种种的让人不省心。求学时,转过不少学校,听说哪里教学条件好,就闹着要去哪里。父亲为此跟着后面跑断腿。风高月黑,还骑着辆破自行车,到处奔波,托人帮我找关系。到达青春时节,爱情成了一件磨人的事,疼痛的心,无处可依。月夜独坐外头,父亲跟出来,坐我身边,跟我讲我小时候的趣事,他在一边呵呵笑,说:“你小时候,真是一个可爱的丫头,这样的丫头,怎么会没人疼呢?相信,会找到一个疼你的人的。”心竟在那一刻平静。我也笑,觉得即使天塌下来,也还有高个子的父亲帮我顶着,我怕什么呢?我没有什么怕的了。
婚姻中,遇到那人,不是貌似潘安,才似柳永,却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守我身边,给我削梨子。会在我磕疼的时候,给我揉淤血的膝盖,一边责怪:“怎么这么不小心?”会买我爱吃的鸡蛋卷回来,还有我喜欢的花花草草。摆一阳台,还是不满足,我说我还要。他答应一声:“好。”有时会明知故问:“你宝贝我吗?”他顺口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 时光刹那停住,天荒地老。
⑦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要冬了,儿子的毛衣嫌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漂亮非常。想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我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⑧如今,我的外婆和祖母,都已先后去世了。很安慰的是,她们走时,我在她们身边。她们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外婆、祖母和妈妈疼爱我的事件。(3分)
20.本文叙述语言朴实感人,娓娓道来耐人寻味,请你用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语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3分)
(1)祷告完了,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沙子吹过的感觉。
21.生病本来是件十分痛苦的事,而“我”认为“生病不是苦,倒是件十分幸福的事”,作者为什么这么说?(3分)
22.文中写到“我”给儿子织毛衣时那种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也写到了母子之间的亲切对话,那么请你谈谈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3.文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的画卷,感人而温馨。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她们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作文(60+3分)
以:“温暖,就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字数在600字左右。 (2)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