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20:0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1.窝阔台统治的时期是蒙古族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金国的灭亡使窝阔台解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这次西征( )
A.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B.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
C.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巴格达 D.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2.前秦苻坚曾“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并“以清河房旷为尚书左丞……北平阳陟、田勰、阳瑶为著作佐郎,郝略为清河相:皆关东士望”。这说明,苻坚( )
A.承续中原王朝统治策略 B.与中原士族结成血亲同盟
C.促使前秦政权趋于稳定 D.实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
3.亚历山大在文化方面采用的是希腊化政策,即把希腊文化传播和移植到被他征服的地区。为此他拨了大笔经费资助各种科学研究,奖励杰出的科学家兴建文化设施,甚至在希腊影响微弱或者更偏远的地方也有计划且坚持不懈地传播希腊文明。这一做法旨在( )
A.提供军事征服的思想武器 B.加速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C.营造国家认同的社会氛围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4.“蒙古人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材料主要表明( )
A.蒙古人非常善于征战 B.蒙古人的征战带来双重影响
C.战争使民族交融加强 D.蒙古西征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5.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保存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据此可知( )
A.文明碰撞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 B.海外贸易推进欧亚文明的交流
C.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 D.希腊注重公民素养的全面培养
6.亚历山大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文化探秘。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搜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D.热衷于传播古希腊文化
7.随着蒙古军队西征,大批汉人进入中亚、西亚以致欧洲各地。而随着蒙古军队东归,又有大批西亚人、中亚人、俄罗斯人和钦察人东来,被分置于蒙、汉各地。这一现象( )
A.加剧了中原地区的人地矛盾 B.引发了欧亚大陆的人口迁徙
C.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
8.古典学家沃尔班克在《希腊化世界》中说:“以普及的世界性方式使用的希腊语被称为柯因奈语,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广大地区的特征。”这一现象( )
A.是被征服地区主动融合的结果 B.导致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是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 D.有利于希腊语在世界广泛传播
9.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该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以复仇为由,蒙古军直抵黑海北岸 B.经草原丝绸之路,打到多瑙河流域
C.促进了不同地区商贸交往 D.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10.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托勒密埃及境内的希腊人拥有特权,他们遵守希腊法律,受希腊法庭审判,接受希腊式教育。希腊人享有的这些“待遇”( )
A.阻断了埃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里的传承 B.避免了各个族群间的矛盾
C.埋下了希腊军队征服托勒密王朝的隐患 D.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
11.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又转而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伯里克利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12.13世纪堪称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时期,它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几乎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它”是指( )
A.亚历山大远征 B.蒙古西征
C.拿破仑战争 D.匈奴大迁徙
13.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也参与到战争中。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这表明,蒙古西征( )
A.引发了民族迁徙
B.破坏了社会经济
C.促进了技术交流
D.加强了民族交融
14.在希腊化时代,随着希腊建城运动的开展,体育馆作为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随之出现在希腊人所征服和统治的世界,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其他民族融入希腊文化圈的有效途径。由此可知,古希腊体育馆的扩展( )
A.使得各城邦政体趋同 B.促使西方人文精神逐渐成熟
C.催生了智者运动兴起 D.成为希腊世界强有力的纽带
15.蒙古建国后,于1219年至1260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下列不属于西征影响的是 (  )
A.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B.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C.建立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 D.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分布
16.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成就有
①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
②阿基米德提出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③欧几里得编写了《几何原本》
④柏拉图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张骞率领百人至三百人的编队,手持表示武帝亲任特使的节,携带着黄金、丝绸出使西域。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出使西域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和“东西交流之路”。……武帝时期张骞的使命并非东西交流……许多中国没有的物产从骆驼背上运载而来。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茶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西南“茶马古道”。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在传回欧洲的文献中提到茶,自此大量欧洲商船从中国或日本出发,将茶叶输送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俄国也通过“万里茶道”从陆路大量引入。跟进的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最初传到欧洲时,茶是贵族专属饮品,一磅茶叶在英国的价格高达普通人数月的薪酬。到了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饮茶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时尚。欧洲人又将饮茶习惯带到北美殖民地,很快,茶叶在英属北美的消费量就超过了英国本土。
——摘编自宋念申《发现东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使命。阐述“丝绸之路”在唐中期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的原因。阐述蒙古西征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叶贸易的特征。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后继者统治西亚时期,大量建立希腊化城市。西亚被征服的波斯人被迫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艺美术,乃至整个思想意识。同时,亚历山大也接受利用了东方的宗教崇拜和王权神化思想,以及东方尤其是巴比伦的科学。传入西亚的佛教,原来没有偶像,在吸收希腊雕塑基础上,发展出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跟随佛教传入中国,如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
——摘编自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魏晋以来,士大夫纷纷寻 觅儒学以外的思想方向,他们所奉行的“三玄”之学与佛教传入的“般若性空”学说一拍即合。北魏道武帝写给佛教僧人的信函中说“冀助威谋,克宁荒服”。基于北魏太武帝灭佛造成寺庙、佛像被毁的教训,其继任者文成帝要创出一番“与天地同久”的永业,选择了开窟造像以复兴佛教的举措。早期造像犍陀罗风格明显,中后期佛像多为瘦骨清相,服饰呈现出北魏汉化后的褒衣博带。云冈石窟也有少数初唐时期的造像,如第三窟菩萨像,肌肉丰腴,明显有唐时期的雕刻特征。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不再是皇家礼佛的场所,民间人士参与到开窟造像的活动中来。
——摘编自钟健《从云冈石窟看佛教造像的本土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化时代西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指出云冈石窟开凿的背景,并概括云冈石窟所反映的佛教艺术的演化趋势。
19.真相的裙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历山大吸取波斯的教训,十分尊重埃及本土的宗教。……他深入内陆,拜访位于西瓦(Siwa)的宙斯——阿蒙神庙。从神庙回来,亚历山大着手在先前经过的入海口兴建了一座新城,取名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他兴建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时值公元前332年4月。
——陈超、刘衍钢《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是如何成为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理想君主”的?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 按要求作答。
材料
——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地图册
结合地图,围绕“文明发展”,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古代史内容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金国的灭亡使窝阔台解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西征为蒙古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D项正确;蒙古在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是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排除A项;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是蒙古第一次西征,排除B项;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巴格达是蒙古第三次西征,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可知,统治者苻坚亲自视察太学,考查太学生对儒家经义的理解,品评优劣后确定等级,据材料“以清河房旷为尚书左丞……北平阳陟、田勰、阳瑶为著作佐郎,郝略为清河相:阳瑶”可知苻坚任命关东享有声望的读书人为官。结合所学,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等知识,可得出苻坚重视儒学,任用受儒学思想影响的官员,说明其承续中原王朝统治策略,A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苻坚任用关东地区一些有声望的读书人为官,无法说明其与中原士族结成血亲同盟,排除B项;前秦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此时社会战争不断,前秦政权并不稳定,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主要根据家世门第来评定人才,材料中的“士望”指的是有声望的士人,而不一定是名门望族,故材料不涉及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史(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亚历山大在文化方面采用的是希腊化政策……”,可知亚历山大在新征服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传播希腊文化,主要目的是营造国家认同的社会氛围,维护统治,C项正确;亚历山大是在已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不是为军事征服提供思想武器,排除A项;加速希腊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是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政策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蒙古西征。根据材料“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可知,古代蒙古人的征战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给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旅行变得安全了,B项正确;材料主要不是在体现蒙古人善于征战,而是蒙古西征的影响,排除A项;民族交融加强只是影响之一,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不是单一强调蒙古西征对欧洲社转型的影响,还有灾难,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在阿富汗建立城市,修建希腊风格的城市设施,发展希腊戏剧与哲学,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军有大量的希腊人,他们随着征战在各处定居,传播了希腊文明,而且,亚历山大统治期间推广希腊文化,所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希腊文明的扩散,而不是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希腊文化扩散到阿富汗是因为亚历山大远征,不是海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不是关于希腊内部公民的培养问题,是希腊文化扩散到亚洲,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搜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可以看出远征中所带的专门人才,在搜集资料和绘制地图时,与当地哲人存在交往,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并不是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也没有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B项;仅从材料,并未提及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大批汉人进入中亚、西亚以致欧洲各地,又有大批西亚人、中亚人、俄罗斯人和钦察人进入到蒙、汉各地,这种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亚、西亚、欧洲与中国在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D项正确;这一现象引发了欧亚大陆的人口迁徙,未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虽然蒙古军队的西征和归来确实导致了一部分人口的流动,但仅通过题干描述并不能确定引发了整个欧亚大陆的人口迁徙,排除B项;这一现象引发了欧亚大陆的人口迁徙,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希腊语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广泛地传播开来”“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广大地区的特征”,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认同,是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远征的作用,无法体现被征服地区主动融合,排除A项;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希腊语的传播不是文艺复兴的原因,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语在被征服地区传播,并非只在亚洲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是世界。根据“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该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蒙古西征,第二次蒙古西征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D项正确;第一次蒙古西征是以复仇为由,蒙古军直抵黑海北岸,并且经草原丝绸之路,打到多瑙河流域,排除AB项;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对不同地区商贸交往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埃及。据材料可知,托勒密埃及境内的希腊人享有特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希腊文化在托勒密埃及的传播,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项“阻断了”太绝对,事实上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排除A项;希腊人、埃及人等不同族群的矛盾冲突依然存在,排除B项;托勒密埃及最终是被罗马军队征服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灭亡波斯的是亚历山大,故选C;伯里克利未灭亡波斯,排除A;屋大维和默罕默德出生时,波斯帝国早已灭亡,排除BD。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蒙古帝国)。据本题材料“13世纪堪称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时期,它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几乎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蒙古大军在13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充足的后勤供应战胜了几乎所有敌人,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的发生时间是1803年5月13日至1815年11月20日,与材料时间13世纪不符,排除C项;公元91年,东汉在与北匈奴战争中取得胜利,从此,北匈奴开始了大迁徙,南匈奴归附东汉王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219年春(蒙古)。据材料可知,蒙古在西征过程中,带回大量能工巧匠,说明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技术交流,C项正确;蒙古西征虽有利于民族迁徙,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蒙古西征过程中带回的能工巧匠有利于技术交流与进步,有利于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蒙古西征促进了技术交流,而不是强调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希腊化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希腊化时期,体育馆建筑成为希腊人与被征服地区的民族之间交流的有效途径。因此体育馆成为了希腊世界强有力的纽带,D项正确;体育馆建筑成为希腊人与被征服地区的民族之间交流的有效途径,而不能得出希腊各城邦政体趋同、西方人文精神逐渐成熟,排除A、B项;智者运动兴起在古希腊时期,而不是希腊化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三次西征将一个草原汗国发展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B
【详解】依据材料“希腊化时代”,结合所学可知,阿基米德提出著名的物理学定理;欧几里得编写了《几何原本》均属于“希腊化时代”的成就,②③正确;《荷马史诗》属于历史、文学,不属于科学领域,①错误;柏拉图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处于希腊古典时代,与“希腊化时代”不符,④错误。由此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7.(1)使命: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共击匈奴即可得分)
发展:唐朝中期后走向衰落,重要性逐渐下降;
原因: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2)原因:蒙古西征使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其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
影响: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或答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欧亚大陆政治格局的改变、各区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等也可得分。同一层意思不重复给分。)
(3)特征:历史悠久;范围逐渐扩大;由贵族阶层到平民阶层;引发贸易竞争,茶价逐渐降低;英属北美销量超过英国本土(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地位: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和唐朝中后期的中国。使命:结合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可分析出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唐朝中期后走向衰落,重要性逐渐下降。原因:结合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可分析出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可分析出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2)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3世纪的欧洲。原因:根据材料“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可分析出蒙古西征使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其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影响:根据材料“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可分析出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根据材料“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可分析出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根据材料“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可分析出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征:根据材料“茶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可分析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将茶叶输送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俄国”、“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可分析出范围逐渐扩大;根据材料“最初传到欧洲时,茶是贵族专属饮品,……茶价随之大幅下降,饮茶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时尚”可分析出由贵族阶层到平民阶层;根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可分析出引发贸易竞争,茶价逐渐降低;根据材料“茶叶在英属北美的消费量就超过了英国本土”可分析出英属北美销量超过英国本土。地位:结合中国的饮茶历史可分析出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18.(1)特点:伴随军事征服;东西文化双向互动;多种文化混合交融;涉及内容广泛;传播范围扩大。(任答三点即可)
(2)背景:佛教传入中国,信奉者日众;统治者利用佛教进行统治;吸收太武帝灭佛教训,复兴佛教。
趋势:本土化;世俗化;时代化。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一“西亚被征服的波斯人被迫接受了希腊文化”可知希腊文化的推广伴随军事征服;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也接受利用了东方的宗教崇拜和王权神化思想”可知东西文化双向互动;根据材料一“传入西亚的佛教,原来没有偶像,在吸收希腊雕塑基础上,发展出犍陀罗艺术”可知多种文化混合交融;根据材料一“包括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艺美术,乃至整个思想意识”可知文化交流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一“犍陀罗艺术跟随佛教传入中国”可知传播范围扩大。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二“他们所奉行的‘三玄’之学与佛教传入的‘般若性空’学说一拍即合”可知佛教传入中国,信奉者日众;根据材料二“北魏道武帝写给佛教僧人的信函”可知统治者利用佛教进行统治;根据材料二“基于北魏太武帝灭佛造成寺庙、佛像被毁的教训”可知吸收太武帝灭佛教训,复兴佛教。趋势:根据材料二“服饰呈现出北魏汉化后的褒衣博带”可知本土化;根据材料二“民间人士参与到开窟造像的活动中来”可知世俗化;根据材料二“云冈石窟也有少数初唐时期的造像,如第三窟菩萨像,肌肉丰腴,明显有唐时期的雕刻特征”可知时代化。
19.亚历山大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答到“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也可);他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他兴建的亚历山大城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致力于推广希腊文化;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拜访埃及神庙,在征服过程中,他尊重当地文化,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他兴建的亚历山大城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20.示例:
文明交流使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
早期的文明发源于各自所在的区域,相对孤立,具有多元化特征。各文明也存在一定接触,如人口迁徙、外族入侵、文字地区性传播等,但这种联系是短暂的、非延续的、地区性的。
公元二世纪前后,以罗马帝国和汉王朝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有了联系,形成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公元二世纪以来,以中国丝绸之路为代表的系统化的商贸关系建立、以佛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传播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联系建立,使东西方文明有了较为直接的、正式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并呈现出整体化趋势。
总之,欧亚大陆的联系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文明交流的深入呈现出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世界。首先,结合地图信息,围绕“文明发展”拟定论题:文明交流使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
其次,运用所学世界古代史内容进行阐述,如第一幅图“亚非欧古代文明”可知,早期的文明发源于各自所在的区域,相对孤立,具有多元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文明也存在一定接触,如人口迁徙、外族入侵、文字地区性传播等,但这种联系是短暂的、非延续的、地区性的。
根据第二幅图“亚非欧的主要商路”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二世纪前后,以罗马帝国和汉王朝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有了联系,形成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公元二世纪以来,以中国丝绸之路为代表的系统化的商贸关系建立、以佛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传播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联系建立,使东西方文明有了较为直接的、正式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并呈现出整体化趋势。
可见,欧亚大陆的联系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文明交流的深入呈现出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