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8 22: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本课重点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本课难点 尊重历史时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选择题
1.下面两幅图的变化体现了( )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
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D.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2.邓小平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清朝时设驻藏大臣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设宣政院 D.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3.元朝时,某机构“设长官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则会同掌管军务的机构议处。”该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4.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蒙古族 B.吐蕃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5.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掌管吐蕃地区军民各项事务,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
A.元朝使用中原制度 B.不同风俗趋同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南部边疆开发
6.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7.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元世祖实行的制度是( )
A.县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
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理藩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
9.有人说,新成立的北京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地。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
A.山东 山西 河北 B.山东 山西 河南 C.山东 山西 陕西 D.山东 山西 北京
10.鸡鸣驿(下图)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它充分展示了元朝( )
A.商业的繁荣 B.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捷 D.农业的发展
11.下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时期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辽阳行省 D.澎湖巡检司
13.下图可以说明元朝( )
A.加强了对西域的治理 B.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C.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 D.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1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 )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宣政院
15.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16.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辖。下表中所列内容对应无误的一项是( )
选项 朝代 机构 管辖地区
A 西汉 西域都护 西藏
B 元朝 澎湖巡检司 琉球(今台湾)
C 明朝 宣政院 新疆
D 清朝 伊犁将军 东北
17.西藏由中央政府直接统辖始于元朝,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1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B.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C.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 D.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
20.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日:“中书省”;本兵者日:“枢密院”主弹劾者日:“御史台”……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边微之事者,则置宣尉可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之。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1)材料一中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哪一机构?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哪一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
(2)阅读材料二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设立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辖台湾?在西藏地区设立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哪一机构直接统辖?
(3)通过上述材料,你对于国家领土主权有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分析图片可知:左图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管理地方,元朝的行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行省制更能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D项。西汉是一个统一的王朝,排除A项;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皇权的强化无关,排除B项;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故选D。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C项符合题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A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指唐朝时期与藏族的友好往来,B项不符合题意;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详解】根据所学,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军事民政的中央机构。至元初年设立,原名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名宣政院。宣政院设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兼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由宣政院会同枢密院议处。元代崇信喇嘛教,所以宣政院权力很大。D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中书省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排除A;B项是负责军事的,排除B;C项是负责监察的,排除C。
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代,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D符合题意;ABC项民族的形成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D。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宣政院以及宣慰司设置意味着西藏被纳入中央管辖,明清两朝沿袭这一行政管辖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C项正确;元朝基本上沿袭了唐宋的中央制度,略有改变,如创设宣政院掌管吐蕃(西藏)事务,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方式,没有反映不同风俗趋同,排除B项;南部边疆的开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由题干中的“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 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疆域辽阔统一,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中不能体现中央集权衰落,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说明科技创新,故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涉及海外贸易的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7.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D符合题意;县制开始于商鞅变法,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建立的制度,B不符合题意;“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制度,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元起朔方……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可知,元朝的西域主要指西藏地区。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C正确;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排除A;元朝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故A不合题意;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排除B;行中书省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排除D。故选C。
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政区划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区,称作“腹里”,包括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C
【详解】由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故鸡鸣驿充分展示了元朝交通的便捷。故选C;驿站的存在不能说明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BD。
11.D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中“甘肃行省”“辽阳行省”等,可知反映的是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项正确;秦朝、唐朝、宋朝都是元朝之前的朝代,并没有实行行省制,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标志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D项正确;市舶司是宋朝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排除B项;元朝辽阳行省管辖今东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的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C项正确;宣政院并不管辖西域地区,排除A项;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排除B项;行省制与宣政院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材料“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是对元朝的中书省及行省制的描述,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项正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宣政院均与材料信息不符,BCD项排除。故选A。
15.D
【详解】根据“元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行政区划“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创设的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故选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排除A;刺史制度和三省六部制都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BC。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表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B;西汉建立的西域都护管辖今天的新疆等地,A错误;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C错误;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D错误。
17.D
【详解】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选D;A是掌管全国行政事务,排除;B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排除;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C错误。
18.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即今天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B正确;唐朝没有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A排除;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在此之前元朝已设置了管辖台湾的机构,A排除;明朝和清朝出现时间晚于元朝,CD排除;故选B。
19.A
【详解】为了防止地方出现割据现象,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元朝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故选A;材料信息与“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无关,排除B;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元朝没有实行郡国制度,排除C;元代以“犬牙相入”的原则划分行省,与“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无关,排除D。
2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实行行省制,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D符合题意;禅让制是邦国时代首领传承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1)中书省;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行省制度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2)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3)国家领土主权不容侵犯等(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中书省。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是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时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在当地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直辖于宣政院,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领土主权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