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本课重点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课难点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一、选择题
1.想了解中国 17 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什么(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唐本草》
2.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下图所示内容,它涉及的领域是( )
A.医学 B.文学 C.数学 D.建筑
4.(2021·广东·七年级单元测试)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时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想详细了解明朝时景德镇制瓷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四书集注》
5.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平面呈“凸”字形,以中轴线对称分布。作为北京城核心的部分是( )
A.宫城 B.内城 C.皇城 D.外城
6.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以下中国古代成就中属于科技成就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明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南下骚扰,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材料反映了明长城
A.改善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B.保障了明朝的繁荣与稳定
C.促进北方和中原的交流 D.抵挡了来自海外的殖民入侵
8.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你能从以下哪部古典小说中读到(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
9.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 )
A.紫禁城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10.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介绍,解读正确的是
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
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④该书图文并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下图所示)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隔断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D.阻挡了匈奴入侵中原地区
13.下图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皇权的核心地位
C.军机处总揽朝政 D.封建统治的衰落
14.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了解某中药材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查阅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5.某班学生准备绘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谱”,关于明朝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 )
A.《伤寒杂病论》 B.《梦溪笔谈》 C.《农书》 D.《天工开物》
1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
C.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D.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17.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18.大国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科技名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9.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汉名医华佗的成就的是( )
A.能实施外科手术 B.发明“麻沸散”
C.创编“五禽戏” D.编写《本草纲目》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部巨著的作者是谁?中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就提出了关于预防疾病的什么理论?
(2)材料二指的是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就?该项科技成就的出现有何意义?
(3)材料三出自我国古代哪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工开物》是明代一部科技巨著,这部书内容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所以首选资料是《天工开物》,故选A;《农政全书》主要和农业有关,排除B;《本草纲目》和《唐本草》都是医学著作,排除CD。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D项正确;明长城的起止点为东起鸭绿江,而不是山海关,A项错误;东起辽东,西至临洮是秦长城的起止点,B项错误;明长城的起止点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西至临洮是秦朝长城,C项错误。
3.A
【详解】根据材料“心比铁坚求真知,《本草纲目》方问世”可知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辍,才有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故材料涉及的领域是医学,答案为A;BCD不符题意,排除。
4.C
【详解】明朝未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属于手工业,想详细了解明朝时景德镇制瓷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宋以后的,故应该是《天工开物》。答案为C;A是医药书籍,排除;B是农业类书籍,不涉及手工业,C错误;D是儒家著作,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注解,不符合题意,排除。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平面呈“凸”字形,以中轴线对称分布。北京城最里面的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部分。故A符合题意;内城、皇城、外城都不是北京城的核心部分,排除BCD。故选A。
6.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属于中国科技四大发明之一;《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故①④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②不符合题意,故AD不符合题意;《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故③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明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南下骚扰,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由此可见明长城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保障了明朝的繁荣与稳定,B正确;题干反映了明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了中原人民的农耕经济和生活,没有体现改善了游牧民族的生活,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明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骚扰,没有体现促进北方和中原的交流,C排除;明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属于国内民族关系,并不是抵御海外殖民者,D排除。故选B。
8.A
【详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历史故事出自《三国演义》,故选A;明朝中期,吴承恩著《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主要根据民间故事唐僧取经的故事创作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清朝曹雪芹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主要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不符合题意,排除C;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著《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
9.A
【详解】太和殿是故宫中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之一。由于外国使节下跪的地方是太和殿,即判断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故选A。
10.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据材料“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可知《天工开物》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据材料“制盐、糖、油的方法”可知《天工开物》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据材料“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可知《天工开物》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据材料“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可知《天工开物》图文并茂。因此有关《天工开物》内容介绍,解读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农业、手工业总结性科技著作,《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得罪总结性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总结性药物学著作,三者成书于明朝,具有总结性,①④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三本著作图文并茂,③正确;《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不是农学著作,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A项正确;八达岭长城主要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排除B项;C项“隔断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材料“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鞑靼和瓦剌,结合所学可知,瓦剌军队曾直抵北京城下,可见八达岭长城并没有完全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宫城即皇宫,因此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即其皇权的核心地位,B项正确;这一设计显然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排除C项;题干中的这一设计显示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并不是反映封建统治的衰弱,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农书,A项排除;《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B项排除;《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C项排除。故选D。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科技著作,选项D正确;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选项A排除;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选项B排除;元代王祯著《农书》,选项C排除。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的分析和批判,属于历史解释的范畴,D符合题意;ABC均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详解】徐光启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融会贯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体现了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故选D;A项不符合“会通中西文化”,排除;材料体现徐光启主张学习西方而后超越西方,体现了“以夷制夷”策略,排除B;C项不符合“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排除。
【点睛】
18.A
【详解】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A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排除B;《农政全书》和《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排除CD。故选A。
19.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可知,明长城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故D正确;明长城是古代防御的建筑,故A、B错误;C描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
20.D
【详解】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著作,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1.(1)李时珍;“治未病”理论。
(2)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3)《水浒传》;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这部巨著是《本草纲目》,其作者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就提出了关于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依据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材料二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将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3)依据材料三“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可知,材料三出自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可知,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是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