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拓展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拓展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08:13: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马说
韩愈
妙喻讽世鸣不平 跨越时代共思索
韩愈
马说
1.自读课文,找出重点生字词,疏通文意
2.理解文章,完成任务
任务一:理结构,明论证思路
任务二:解文本,探千里马遭遇
任务三:析主旨,找全文观点
任务四:诵文章,找语言特色
任务五:回望现实,联系文本,探寻价值
妙喻讽世鸣不平
跨越时代共思索
疏通文意
(和普通马)一同死
虽然
同“衹(只)”,只、仅
马槽
奴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转折语气,但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次
有时
同“饲”,喂
同“现”,表现
犹,尚且
才能,本领

同样,相等
容量单位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怎么,反问语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
才能、才干
通晓
面对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握,拿着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按照
方法
马鞭
其实
任务一:理结构,明论证思路
1.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第一节: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二节: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三节:辛辣地批评、讽刺食马者的
"不知马"。
本文首句直接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论断,但从真实状况讲,应该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善于相马的伯乐。那么,作者这样的论断是否和实际相矛盾?
不矛盾。作者故意这样颠倒事实顺序,其目的在于突出伯乐之于千里马的重要性,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引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表达作者对识马的伯乐的深切期待和呼唤。
韩愈 (公元768-824年)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在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主张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里。
任务二:解文本,探千里马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无千里之名,被低估,不受重视,屈辱而死
2.无应有待遇,被虐待,才美难现被埋没,不如常马
3.无用武之地,被无视,无人理解,压抑摧残
千里马的重要特征,“食不饱”是才能被埋没的终极原因,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说明封建社会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强调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
“辱”,被辱没,体现千里马的可怜,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遭遇的悲伤、同情。
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就是在写“马”吗?
任务三:析主旨,找全文观点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托物寓意、譬喻说理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课文探究
食马者
寓指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不遇伯乐
贤才难遇明主
“志 ”, 指的是志向和志趣。本文非言志而重在表心中之意 。
任务三:析主旨,找全文观点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对食马者的愚妄和浅薄进行讽刺、针砭和控诉,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希望封建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愤慨。
文体探究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的一种体裁。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任务四:诵文章,找语言特色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
"也"字用在句末,表达作者对千里马受辱、被埋没命运的(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字用在句末,表达作者对食马者无知的( )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马虽有千里之能)
"也"字用在句中,表达作者对千里马处境痛苦难堪的( )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乎?)
"也"字用在句末,表达作者对食马者的( )
⑤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矣)
"也"字用在句末,表达作者对千里马的( ),以及对食马者的( )
愤愤不平、无限痛惜,叹惋
嘲讽
痛惜、同情、无奈
谴责和愤怒
同情
无知的义愤填膺的强烈批评,悲愤、控诉,极尽嘲讽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
反面论证,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主旨)
思维导图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痛惜
谴责
嘲讽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疑难探究
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
直称
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暗称
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代称
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
“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伯乐与千里马”之佳话
周文王——姜子牙
刘 备——诸葛亮
……
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却能“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只因他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桃源梦。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金经素琴为乐,坚持理想,坚守自我,独善其身。
苏轼——被贬黄州,他寻友同游承天寺,却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密州,中秋之夜无法与亲人团聚,他却豁达地高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被贬广东,他也一样乐观地吟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妙喻讽世鸣不平
跨越时代共思索
任务五:回望现实,联系文本,探寻价值
1.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2.假如你将来也遭遇到怀才不遇的情况,那么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情况呢?也可以谈谈这几种情况以外的认识。



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积蓄力量,要抢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