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08:1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庄子
1.积累文言词句,疏通课文大意。
2.学习寓深刻哲理于具体形象之中的写作手法。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目标
庄子,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本文选自《庄子 逍遥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井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对待生活,他主张:一切顺其自然,“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道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 《内篇》之首。“逍遥”就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候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因此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鲲是指传说中北方的大海里的一条大鱼。鲲的体积,不知大到几千里;可变化为飞鸟,名为鹏,鹏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大鹏鸟,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是传说中奇大无比的神鸟,由鲲变化而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朗读文章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冥”同“溟”,海。
大鱼名。
传说中的大鸟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北冥有鱼
整体感知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振翅奋飞时,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整体感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然形成的水池。
迁移。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盘旋飞翔。
击水,拍打水面。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旋风。
整体感知
译文: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飞往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整体感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湛蓝。
真正的颜色。
同“耶”,疑问语气词。
这样。
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代大鹏。
尽头。
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
第二层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第三层写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2、这篇短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描绘出一幅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鲲鹏形象的?
从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4、概括作者笔下“鹏”的形象?
①硕大无比: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②力大无穷:它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激起
的浪花有三千里。
③志存高远: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④善借长风:它离开北海时,凭借的是六月的大风。
①反复和夸张。两个“不知其几千里”,突出了鲲和鹏的形体之大;
②动作描写。“怒”,写出鹏腾飞时力度之大、气势之盛;
③比喻和夸张。“垂天之云”,突出鹏翼之大。
5.第一层是如何描写鲲鹏的形象的?
6.鲲鹏迁徙到南冥,需要借助那些条件?
①海水的运动;②六月的大风。
7、作者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①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外在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②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8、从大鹏展翅奋飞的磅礴气势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①用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形体硕大、变化神奇的鲲和鹏;
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体现了庄子文笔的奇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9.文章用“鲲鹏”开篇,有什么妙处?
10.文章开篇的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顶真
①由鲲到鹏,由鱼到鸟,不断变化,环环相扣,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
②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流畅。
11.“不知其几千里也”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①第一次突出鲲的体积巨大,第二次突出大鹏的脊背硕大无比。
②为下文写大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做铺垫。
③体现了庄子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奇幻的特点。
12、引用《齐谐》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之言渲染鹏之大。“击”“抟”“三千里”“九万里”等,突出鹏徙南冥时气势之恢宏。
15.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想象和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16、庄子的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①浪漫笔法主要体现在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上。
②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③“不知其几千里”“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运用夸张,展现了鲲鹏的磅礴气势,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17.你从鲲鹏身上受到哪些启迪?
  鲲鹏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它给我最大的启迪是人应该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
18.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与鲲鹏做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庄子的艺术特色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前三句话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音律流畅;
夸张。引用《齐谐》,使用了两个极度夸大的数字——“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
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
  鲲鹏展翅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鹏游蝶梦
成语
白话文小说
  《西游记》: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说岳全传》:书中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
拓展延伸
与大鹏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1、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州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2、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3、大鹏抟九万,鹦鹉锁金笼。
——[宋] 邓肃《临江仙·带雨梨花看上马》
当堂检测
(1)《北冥有鱼》中用比喻修辞来描述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2)《北冥有鱼》中塑造了鹏的宏大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丽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精神
自由的追求。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北冥有鱼》一文想象奇特,其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
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文中写鲲体积之大的句子是:“ ”
6.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写鹏鸟脊背巨大的句子是:
“ ”,
7.文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极力渲染鹏鸟振翅高飞翅膀巨大的句子是:“ ”
8.文中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写道,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 ”,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9.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大鹏与细微的生物对比,借以说明任何事物都要凭借外力的句子是:“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拓展迁移: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李邕(yōng)
[ 唐 ]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bǒ)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diào),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fǔ)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总有一天会乘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情感: ①表达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②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一基础知识
1庄子,名 ,战国时期 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庄子》中《 》。
2 怒而飞: 海运: 徙: 志怪:
抟: 扶摇: 去以六月息:
3句子翻译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二 内容理解
1 “鹏”的形象 2 本文蕴含的道理
三 拓展(选做题)
分析《上李邕》中,怎样体现了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