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综合(第6课时)(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综合(第6课时)(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11:15: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综合(3)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主讲典例解题方法:
模型介绍:倍长中线法
模型介绍:手拉手模型
模型介绍:夹角模型
例题11 如图,根据六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用直尺圆规作角的
平分线的方法,画出了∠AOB的平分线,请说明这种方法正确
的理由.
A
0
B
解: 联结 CD、CE.
在△OCD和△OCE中
OD=OE(所作)
DC=EC(画弧时所取的半径相等)
OC=OC(公共边).
所以△OCD≌△OCE(S.S.S)
得∠COD=∠CO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OC是∠AOB的平分线
A
0
B
C
D
例题12 已知AD⊥AB,AE⊥AC,AD⊥AC,AD=AB,AE=AC,
那么DC与BE相等吗 为什么
解: 因为AD⊥AB,AE⊥AC(已知),
所以 ∠DAB=∠EAC=90°(垂直的意义),
得∠DAB-∠BAC=∠EAC-∠BAC(等式性质)
即∠DAC=∠BAE.
在△ADC与△ABE 中,
AD=AB(已知)
∠DAC=∠BAE,
AC=AE(已知)
所以 △ADC≌△ABE(S.A.S)
因此 DC=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
B
C
D
E
模型介绍:夹角模型
模型介绍:倍长中线模型
例题13 如图,A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AB=4,AC=3,求AD的取值范围.
解: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
所以BD=CD .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
在△ABD和△ECD中,
AD=DE(作图)
∠ADB=∠EDC
BD=CD
所以△ABD≌△ECD (SAS),
所以AB=E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
C
D
A
E
模型介绍:倍长中线模型
例题13 如图,A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AB=4,AC=3,求AD的取值范围.
因为AB=4(已知),
所以CE=4(等量代换).
在△ACE中,EC-AC<AE<AC+CE (三角形三边关系),
而AC=3(已知),
所以1<AE<7.
因为AE=AD+DE,且AD=DE,
B
C
D
A
E
所以 <AD< .
模型介绍:手拉手模型
例题14 如图,△ABC和△EBD中,∠ABC=∠DBE=90°,AB=CB,BE=BD,连接AE,CD,AE与CD交于点M,AE与BC交于点N.
(1)求证:AE=CD;
(2)求证:AE⊥CD;
B
E
D
C
A
证明:∵∠ABC=∠DBE,
∴∠ABC+∠CBE=∠DBE+∠CBE,
即∠ABE=∠CBD,
在△ABE和△CBD中,
AB=CB
∠ABE=∠CBD
BE=BD
∴△ABE≌△CBD(SAS),
∴AE=CD.
模型介绍:手拉手模型
例题14 如图,△ABC和△EBD中,∠ABC=∠DBE=90°,AB=CB,BE=BD,连接AE,CD,AE与CD交于点M,AE与BC交于点N.
(2)求证:AE⊥CD;
B
E
D
C
A
证明:∵△ABE≌△CBD,
∴∠BAE=∠BCD,
∵∠NMC=180°-∠BCD-∠CNM,∠ABC=180°-∠BAE-∠ANB,
又∠CNM=∠ANB,
∵∠ABC=90°,
∴∠NMC=90°,
∴AE⊥CD.
1.如图,已知∠1=∠2,∠BAD=∠BCD,则下列结论:①AB∥CD,②AD∥BC,③∠B=∠D,④∠D=∠ACB,正确的有( ____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解:∵∠1=∠2,
∴AB∥CD,
∴①正确;
C
∵∠BAD=∠BCD,
∴∠BAD-∠1=∠BCD-∠2,
即∠DAC=∠BCA,
∴AD∥BC,
∴②正确;
∴∠D+∠DAB=∠B+∠DAB=180°,
∴∠B=∠D,
∴③正确;
只有当AB=AC时才会有∠B=∠ACB=∠D,
∴④不正确;
综上可知正确的有三个,
故选:C.
2.如图,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E⊥BD于点E,CF⊥BD于点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____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解析】解: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
△ABD≌△CDB,△ABO≌△CDO,△ADE≌△CBF,△AOE≌△COF,
△AOD≌△COB,△ABC≌△CDA,△ABE和△CDF
C
故选:C.
3.下列说法中:
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它们全等;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全等;
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角对应相等.
正确的是( ____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
A
【解析】解: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它们全等,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本小题说法正确;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全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知,本小题说法正确;
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本小题说法错误;
故选:A.
4.如图,A、C、D、B四点共线,AC=BD,∠A=∠B,∠E=∠F,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____ )
对.
A.2
B.3
C.4
D.5
【解析】解:∵AC=BD,
∴AC+CD=BD+CD,即AD=BC,
又∵∠A=∠B,∠E=∠F,
B
∴△ADE≌△BDF(AAS)①
∴∠ADE=∠BCF,∠PCA=∠QBD
∴△APC≌△BQD(ASA)②
∴AP=BQ
∵∠A=∠B
∴AM=BM
∴PM=QM
可证△ADE≌△BCF(AAS)③.
故有三对全等三角形,
故选:B.
5.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B=4,AC=6,D是BC的中点,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DE=AD,请补充完整证明“△ADC≌△EDB”的推理过程.
(1)求证:△ADC≌△EDB.
证明:∵延长AD到点E,使DE=AD,
在△ADC和△EDB中,
AD=ED(已作),
∠ADC=∠EDB( _____________ ),
CD=BD(中点定义),
∴△ADC≌△EDB( _____ ).
(2)探究得出AD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ABC中,∠B=90°,AB=4,AD是△ABC的中线,CE⊥BC,CE=8,且∠ADE=90°,求AE的长.
对顶角相等
SAS
1<AD<5
【解析】(1)证明:延长AD到点E,使DE=AD,则AE=2AD,
在△ADC和△EDB中,

∴△ADC≌△EDB(SAS),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SAS;
(2)解:∵△ADC≌△EDB,
∴BE=AC=6,
在△ABE中,BE-AB<AE<BE+AB,
∴2<2AD<10,
∴1<AD<5,
故答案为:1<AD<5;
(3)解:如图2,延长AD交EC的延长线于F,
___
∵∠B=90°,EF⊥BC,
∴∠ABD=∠FCD=90°,
在△ABD和△FCD中,

∴△ABD≌△FCD(ASA),
∴CF=AB=4,AD=DF,
∵∠ADE=90°,
∴DE⊥AF,
∴AE=EF,
∵EF=CE+CF=8+4=12,
∴AE=12.
6.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
(1)求证:AB∥CD;
(2)直线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点E,F,试判断OE与OF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解析】(1)证明:在△OAB与△OCD中,

∴△OAB≌△OCD(SAS),
∴∠A=∠C,
∴AB∥CD;
(2)解:OE=OF,理由如下:
由(1)知,△OAB≌△OCD,
∴∠B=∠D,OB=OD,
在△EOB与△FOD中

∴△EOB≌△FOD(ASA),
∴OE=OF.
7.如图,已知△ABC≌△A'B'C',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中线,试说明AD=A'D′的理由._______
【解析】证明:∵△ABC≌△A'B'C',
∴AB=A'B',∠B=∠B',BC=B′C′,
∵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中线,
∴BD= BC,B′D′= B′C′,
∵BC=B′C′,
∴BD=B′D′,
在△ABD和△A'D'B'中,

∴△ABD≌△A'D'B'(SAS),
∴AD=A'D'.
8.已知AB=AC,P,Q分别是AB,AC上各点,且BP=CQ,AM⊥CP交CP延长线于M,AN⊥BQ交BQ延长线于N,说明AM=AN.
【解析】证明:在△ABQ和△ACP中,

∴△ABQ≌△ACP,
∴∠B=∠C,
∵AM⊥CP,AN⊥BQ,
∴∠AMC=∠ANB=90°,
在△AMC和△ANB中,

∴△ANC≌△ANB,
∴AM=AN.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