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2旋转 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概括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教材首先通过“做一做”初步展示旋转作图题,之后通过“例题”完整展示了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最后通过“做一做”巩固所学的方法.可以采取“动手操作”——“感性认识”——“归纳概括”的思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平面图形旋转作图的分析过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二、导入新课
如图1,如何根据旋转的性质画出将△ABC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三、探究新知
(一)借助圆规完成旋转
1、出示问题(课本12页“做一做”第1问)
2、学生动手尝试完成
3、找学生展示画图过程.
4、师生总结
(1)旋转作图方法:①先画出各顶点的对应点;②顺次连结各点.
(2)确定已知点的对称点的方法:用圆规,以旋转中心为圆心,以已知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为半径,按规定方向,转过规定角度画弧,即可找到已知点的对称点.
5、巩固练习(课本14页“习题”2题第2问)
如图2,请画出线段A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二)借助三角板和圆规完成旋转画图
1、出示问题(课本13页“试着做做”第1问)
如图3,请画出△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的图形?
2、师生分析
题中的30°就是旋转角的度数,假设点A的对应点是A′,所以∠AO A′=30°,可以利用手中含有30°角的三角板完成画图.
3、师示范完成作图,总结步骤:
(1)连结已知点和旋转中心;
(2)以旋转中心为顶点,按规定的方向用三角板的特殊角画出旋转角;
(3)以旋转中心为圆心,以已知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与前面画出的旋转角相关的点就是已知点的对应点.
4、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3页“试着做做”第2问.
(三)借助量角器和圆规完成旋转画图
1、出示问题(课本12页“例题”)
如图4,画出四边形ABCD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00°后的图形.
2、学生思考,师生交流
题中的100°就是旋转角的度数,假设点A的对应点是A′,所以∠AO A′=100°,可以利用量角器画出100°的旋转角.
3、学生完成画图.
三、当堂检测
课本14页“习题”1、2题第2问
四、回顾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强调.
A
B
C
图1
O
A
B
图2
P
A
B
C
O
图3
A
B
C
D
图4
O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