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复习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复习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9 22: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宇 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认识太阳
(1)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 86%,正因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2)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第1课 太阳系大家庭
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1)矮行星的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冥王星是矮行星。
(2)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的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3)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
(4)彗星也绕太阳公转,有的大约几十到几百年绕太阳一圈,有的绕太阳一圈需要长达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
第1课 太阳系大家庭
4.太阳黑子:是太阳磁场聚焦的地方。
一个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与地球的大小相同。温度大约在3000~4500℃,低于太阳表面温度6000℃,所以看起来相对较暗。黑子数量平均约11年发生周期变化。活跃时的太阳黑子会对地球磁场产生的影响,造成恶劣的天气、令气候转冷,严重时还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5. 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对地球温暖,促进了地球上水、大气、海洋的流动。
第1课 太阳系大家庭
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运转。
2.给八颗行星排序
(1)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按直径从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3.处理纸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长纸带被平均分为48份。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第2课 八颗行星
第2课 八颗行星
4.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火星和木星。
5.标记行星时用两条折痕间的距离表示10000万千米。
6. 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非常大。教材中的示意图非常形象,但是在距离远近方面不够客观。
7.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8.八颗行星中,木星巨大而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看起来小圆盘,周围有四颗最亮的卫星。
第2课 八颗行星
1.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2.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月亮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3.模拟三球运动:乒乓球模拟的是月球,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4.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第3课 日食
5.模拟日食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5)实验现象: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近时,月球会完全挡住太阳;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完全挡住太阳。
(6)实验结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并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才能挡住太阳光,形成日食。
第3课 日食
6.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分为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不是每次都会发生,日食每年最多5次,最少2次。
7.金星凌日
(1)金星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恰巧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金星凌日天象。
(2)凌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边缘进入,最后从太阳西边缘移出。
(3)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比月球大得多),但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看上去像一个小黑点(不能像月球那样挡住太阳),这是因为金星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远得多。
第3课 日食
1.在夜晚观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闪烁的星星。这些星星绝大多数是太阳那样的恒星,天空中众多的恒星组成了不同的星座。
2.为了方便认星,人们把星星分成了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它们的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被人们划分成的不同区域就称为星座。
3.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88个星座。
4.天空中的星星虽然遥不可及,但我们可以通过建星座模型来帮助我们认识星座。用投影机的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投下的影子不同。
第4课 认识星座
5.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
6.光行走一年的距离为1光年。
7.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组成斗状的七颗星其实离我们的距离并不相同,它们分布在离我们有50~150光年远的宇宙空间里。
8. 我们抬头所见的星座,其实是从地球角度看到的一些恒星组成的图像。而这些恒星的大小可能不同,与我们的距离也不等,同时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
第4课 认识星座
1.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些星座。
2.利用星座找方向:先找到北斗七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两颗星的连线沿勺口方向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这就是北极星。由于北极星始终在北方,所以能帮助我们在夜间辨别方向。
3.根据季节和星图,可以确定星座大致在天空的位置。
4.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会发现一条闪亮的光带,它就是银河。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
第5课 夏季星空
5. 根据“银河”光带,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由三颗亮星组成的“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这三颗星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找到亮星后,对照星图中星座的形态,再去辨认天空中某个星座的其他星星。
6.天蝎座是夏季南天最显眼的星座,里面亮星云集。
7.在夜晚观星时,将事先制作好的活动观星盘举过头顶,并转动观星盘,让盘上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就可以根据盘中的星座来认识天上的星座了。
8.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星空观。
第5课 夏季星空
1.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银河系像一个银盘,其直接约为10万光年。
2.银河系的结构
(1)银河系像一个盘子,银盘直径约10万光年。“光年”是距离单位。
(2)银河系又像一个漩涡,它有多条旋臂。太阳在其中一条猎户座支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 6万光年。
(3)银河系中的天体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转。
3.建立银河系模型时,用米粒模拟银河系的“恒星”。模型用胶水固定米粒,银河系中天体之间的引力使“恒星”固定在银河系中。
第6课 浩瀚的宇宙
4.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通过观测分析,我们的宇宙还处于膨胀之中。宇宙中时时刻刻都有新的恒星诞生,同时也有恒星老去消亡。
恒星时刻在进行着高速运动。有些恒星在有节奏的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不断向外排泄物质。
5.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
6.目前已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它们有麦哲伦星系、仙女星系、猎犬座星系等。它们的直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在高速运动着。
第6课 浩瀚的宇宙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为了更好地观测,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
(2)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了伽利略望远镜。
(3)第三阶段:航天时代。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1969年,阿波罗十一号飞船载人登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第7课 探索宇宙
2.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天问”系列行星探测卫星、“祝融”号火星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3.我国首次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乘坐“神舟五号”的杨利伟,我国首位出舱的宇航员是乘坐“神舟七号”的翟志刚。
4.宇宙在物理意义上被定义为所有的空间和时间(统称为时空)及其内涵,包括各种形式的所有能量,比如电磁辐射、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等。
第7课 探索宇宙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