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课题:§7.4平方差公式(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经历从多项式的乘法到乘法公式再运用公式计算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体验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在观察、归纳平方差公式及用文字语言概括规律中,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认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并从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理解公式几何证明中割补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引导发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
[学生活动1] 请你举出1个多项式相乘的例子,并进行计算。
(让学生2人一组举例,互相交换计算,并交换检验结果。同时,请其中一组在黑板上板演完成,并请他们适当讲解计算思路。)
在活动1中学生复习了多项式相乘的知识,接下来安排第二个活动。
[学生活动2] (板书)比一比谁算的快!
(1)
(2)
(3)
(4)
(5)
说明: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写全计算过程,并请计算快的学生将过程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纠正。
在学生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
[思考] 1、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2、你认为具有什么特征的整式乘法才有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些特征吗?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上述5个算式的计算过程,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可在学生思维受阻处进行引导)后,
第一,总结出规律:
第二,发现特征: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引导学生由特征出发,尝试用文字语言把规律概括出来,从而得到:
(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在学生得出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思考] 在你总结规律时选用了字母,那么它们可以表示什么呢?
通过对前面竞赛中的5个小题的观察,引导学生深入明确:
规律中的可以表示数或代数式。
如:100,,等。
二、讨论交流,证明公式:
师: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有特征的整式乘法例子总结了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否正确呢?怎样证明这个规律的一般性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证明的思路,引导学生得出代数证法(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难的),并为可确定正确性的规律命名为“平方差公式”。
(板书) 证明:∵
∴ 平方差公式
师:我们从多项式乘法的角度说明了规律的正确性,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证明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呢?(引起学生的兴趣)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从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中截去一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你能表示剩下图形的面积吗?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尝试画图说明思路,师生归纳明确:
思路一:剩下图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
∴剩下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思路二:剩下图形的面积=长方形Ⅰ的面积+长方形Ⅱ的面积
∴剩下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说明:上述2种思路中,思路一学生容易想到,思路二得出的式子形式比较复杂,但只需引导学生利用整体的思想,逆用乘法分配律就可变形为:。学生不难得出:,公式即得证。
提问:你能否将思路二中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师生讨论并动手画图或尝试用纸拼接分析,从而引出下面的思路。
思路三:剩下的图形可通过割补手段变成一个长方形,
∴剩下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也可得证公式:
师:从我们上面的学习中,我们不但证明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而且我们还通过几何图形的方法证明了代数问题,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运用新知,巩固深化: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具有“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的形式的整式乘法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那么就让我们运用这个公式尝试一些实际计算吧!
例1:下列算式中:
(1) (2) (3)
(4) (5) (6)
问题:1、判断这些算式哪些可用平方差公式。
2、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指出谁是公式中,并将题目改写成的形式进行计算。(学生板演改写及计算过程,要求他们写出“平方差”这一步)
3、不能用公式计算的说出计算的方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以下内容:
(1) 判断结果:(3)与(5)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其他都可以。
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判断依据是:算式是两项和与这两项差的积
即:两个因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让学生边说边在黑板上改写。
题目 公式中的 公式中的 按公式形式改写
不变
(3)第3题中的两项均互为相反数,第5题中的两项的系数正好反了,所以它们都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只能应用多项式乘法来解决。
练习一:(口答)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1) (2) (3) (4)
(5) (6)(7)(8)
说明: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先确认公式中,再说出计算结果。
例2: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2)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学生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并引导学生分析出解答中的注意点:(请学生板演)
1) 第(2)题只需将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2) 第(1)(2)题中的项比较复杂,平方时不要漏项。
解: (1)
注意加括号
(2)原式.
(3)解法1: 解法2:
说明:在第3题的解答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后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学生进行板演;并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
1) 解法1:把-4a看成一个数,把1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后得出结果.
解法2: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个乘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
2) 采用解法1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练习二: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1) (2)
(3) (4)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学生,或发生错误的学生板演,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法.
例3:(机动)街心花园有一块边长为的正方形草坪,经统一规划后,南北方向要加长2米,而东西方向要缩短2米,问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组织学生画图分析明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就要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
改变后草坪的长为米,宽为米。
(板书)解:= 2
=
答: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米2。
四、课堂小结:
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两方面的内容:
1. 知识总结:
整式乘法的一个特例: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
平方差公式:
注意:(1)公式中的字母取值具有广泛性。可以代表数,单项式,多项式等等。
(2)公式应用的条件:中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2.方法归纳:
通过观察具体算式,发现、总结有特征的整式乘法的规律,得出平方差公式,再到应用公式简捷的进行计算,我们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这也是数学中常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五、作业:
必做题:书93页 习题7—4 A组 1,2(1)—(4)
合作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编5个题目,请组内的一名学生做答后评判打分。
选做题: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平方差公式的例子。
板书设计:
§7.4平方差公式(1)
1、平方差公式:………… 例1:……………… 例2………………… [赛一赛]………………
文字:…………………… ……………… ………………… …………………
2、应用条件:…………… ……………… ………………… …………………
3、代数证明:…………… ……………… ………………… …………………
………………………… ……………… ………………… …………………
…………………………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