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无言之美》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无言之美》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09:36:15

文档简介

第15课《无言之美》分层作业
壹基础达标
▲字音字形达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 贡 (gòng) 违背 (wěi) 惟妙惟肖(xiāo)
B. 瞬 息 (shùn) 相称 (chèn) 栩栩如生 (xǔ)
C. 缥 缈 (miǎo) 怆 然 (chuàng) 目不忍睹 (dǔ)
D. 譬 如 (pì) 涕下 (tì) 信手拈来 (niān)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 蓄 残戚 谚语 雕 刻 B. 归 纳 挣扎 泪痕 寂寥
C. 擒住 绞死 塑 相 昼夜 D. 倾 刻 菩 萨 心 境 附 丽
▲词语达标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
B. 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
C. 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
D. 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
▲文学常识达标
4.朱光潜,现当代著名 家、 家,代表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修辞达标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对偶句的是( )
A.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 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
C. 微风柔和吹拂,海浪正在轻舞。
D.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标点达标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
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B.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
尺长。
C.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D. 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
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病句达标
7.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 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 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语法达标
8.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窗外景物不断在变换,山峦与河谷绵延而过,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 长,为了争取阳光,它们用尽一切委婉的方法来生长。走过一大片稻田,在田野的中间,我也看见了一棵
孤独的树,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长得像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
在现实生活里,我知道,我应该学习迁就与忍让,就像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可是,在心灵的原野
上,请让我,让我能长成为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
A. “变换”是动词,“为了”是副词, “山峦与河谷”是并列短语。
B. “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这句中的“树丛”是宾语。
C. “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是因果复句。
D. “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这句中的“恣意”用词不当,应改为“随意”。
▲文化常识达标
9.请从下面给出的三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三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②避恶遍插茱萸技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1)元宵节 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中秋节 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3)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仿写达标
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做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
式、修辞手法一致。
同学们, 中华之美,美在顿挫的音韵,那是她铿锵有致的步伐;中华之美,美在优美的诗词,那是她 甘甜的乳汁;中华之美, ……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历史,奋发图强,积
极地投入建设大美中国的热潮中。
贰能力提升
▲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 “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 ”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 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
能得其近似。
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
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 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 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
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 “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 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 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
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
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
必。
1. 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 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
3. 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
领会。
D. 沉默是金。
4. 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 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妹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
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 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
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 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
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
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
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
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
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
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 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
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 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
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有删改)
5. 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6. 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7. 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 (A)(B) 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 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 一边摆摊修车, 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
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8. 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参链接中考
(吉林·中考真题)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 钟的工夫吗 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 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
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 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 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 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 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 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
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地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 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 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奋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
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 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 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 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适,自己去在课外研究,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 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味。你如果能自己 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
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 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
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
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你的朋友:光潜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删改)
9. 作者以书信形式、朋友身份与青年谈“读书”这一话题,有何好处
10. 作者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11. 在读书方面,作者给予青年哪些建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 “门前虽然
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
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 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 看的。 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
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 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
门,到南池子转弯时, 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 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 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 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
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
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
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
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
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
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
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
土, 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 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
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
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 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 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
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
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 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 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 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 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
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2. 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13. 第①段圈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14. 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15. 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 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6. 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
B.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 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 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第15课《无言之美》分层作业
壹基础达标
▲字音字形达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贡 (gòng
B. 瞬息 (shùn)
C. 缥缈 (miǎo)
D. 譬如 (pì)
【答案】A
【解析】A.违 wéi,
违背 (wěi) 相称 (chèn) 怆然 (chuàng) 涕下 (tì) 惟妙惟肖(xiāo) 栩栩如生 (xǔ) 目不忍睹 (dǔ) 信手拈来 (niān)
肖 xiào 。 故选A。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蓄 残戚 谚语 雕刻 B. 归纳 挣扎 泪痕 寂寥
C. 擒住 绞死 塑相 昼夜 D. 倾刻 菩萨 心境 附丽
【答案】B
【解析】A. 残 → 惨;C. 相 → 像; D. 倾→ 顷;故选B。
▲词语达标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
B. 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
C. 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
D. 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
【答案】B
【解析】B. “美术”在这里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
等,不专指绘画。故选 B。
▲文学常识达标
4.朱光潜,现当代著名 家、 家,代表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答案】美学翻译谈美
▲修辞达标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对偶句的是( )
A.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 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
C. 微风柔和吹拂,海浪正在轻舞。
D.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答案】C
【解析】对偶句的特点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C.不属于对偶句, “微风柔和吹拂,海浪正在轻舞”中“柔和”是形容词, “正在”是副词,两个词词性
不同。故选C。
▲标点达标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
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B.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
尺长。
C.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D. 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
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答案】D
【解析】A.说话人在中间的情况, “说”后应使用逗号,而非冒号; B.表约数的相邻数字之间不能用顿 号, “有五、六英尺”之间的顿号去掉; C. “咪呜”是猫发出的声音,是象声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语,应加上引号;故选D。
▲病句达标
7.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 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 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语序颠倒,应该把“将来”放在“成为”的前面; B.表意不明,应该把“不再”删去;
C. 搭配不当,应该把“开展”改为“掀起”;故选D。
▲语法达标
8.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窗外景物不断在变换,山峦与河谷绵延而过,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
长,为了争取阳光,它们用尽一切委婉的方法来生长。走过一大片稻田,在田野的中间,我也看见了一棵
孤独的树,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长得像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
在现实生活里,我知道,我应该学习迁就与忍让,就像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可是,在心灵的原野
上,请让我,让我能长成为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
A. “变换”是动词,“为了”是副词, “山峦与河谷”是并列短语。
B. “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这句中的“树丛”是宾语。
C. “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是因果复句。
D. “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这句中的“恣意”用词不当,应改为“随意”。
【答案】C
【解析】A.分析不正确。 “为了”是介词,而非“副词”; B.分析不正确。根据“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
丛里,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分析,“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是看见的宾语,而非“树丛”;
D.分析不正确。根据“恣意”的意思“任意,任性”就有“随意”的意思,结合“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
地伸展着枝叶,长得像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语境可知。 “恣意”使用恰当,无需修改;故选C。
▲文化常识达标
9.请从下面给出的三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三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②避恶遍插茱萸技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1)元宵节 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中秋节 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3)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答案】 ① ③ ②
【解析】①“银花火树”并列结构, “开元夜”动宾结构。②“避恶”动宾结构,“遍插茱萸技”动宾结 构。③“几处笙歌”偏正结构, “留朗月”动宾结构。(1)根据下联“紫气丹光”并列结构,“拥玉台” 动宾结构,可知与“银花火树开元夜”对应,故选①;(2)根据下联“万家箫管”偏正结构, “乐中秋”
动宾结构,可知与“几处笙歌留朗月”对应,故选③;(3)根据上联“延年”动宾结构,“畅饮菊花酒”
动宾结构,可知与“避恶遍插茱萸技”对应,故选②;
▲仿写达标
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做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
式、修辞手法一致。
同学们, 中华之美,美在顿挫的音韵,那是她铿锵有致的步伐;中华之美,美在优美的诗词,那是她 甘甜的乳汁; 中华之美, _……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历史,奋发图强,积
极地投入建设大美中国的热潮中。
【答案】
美在壮丽的山河 那是她俾睨天下的魂魄
【解析】先判断画线句的句式结构,即“美在+形容词的+名词(中华之美的优势),那是她+形容词的+名
词(中华之美的特点)”,据此进行仿写即可。
例如:美在翩跹的舞姿,那是她婀娜多姿的身姿。
贰能力提升
▲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 ”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 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
能得其近似。
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
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 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 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
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 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 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
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
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
必。
1. 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 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
3. 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
领会。
D. 沉默是金。
4. 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答案】
1. 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所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
“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2. 示例:同意。因为这是美学的基本原则,如果说谎了,就不能说出我们想说的话。
3.D
4. 因为文学是以言达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所以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退一步讲,就
算文学能够做到,却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这也是文学家不愿看到的。
【解析】
1. 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根据“予欲无言”分析,开头引用是是为了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可知,孔子主张“无言”,结合下文“这段赞美无言的 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内容分析,作者以赞同的态
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2. 本题考查观点。首先明确观点“同意”,然后结合“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 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可分析出理由:因为这是美学的基本原则,如
果说谎了,就不能说出我们想说的话。
3.D. “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处事方式。与“无言之美”原理无关。故选 D。
4.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回答本题要从两个角度作答,根据“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
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理解得出: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根据“假使语言
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
一件事 ”理解得出:就算文学能够做到传情达意,却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这也是文学家不
愿看到的。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 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妹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
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 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
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 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
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
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 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 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
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
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
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
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
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
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有删改)
5. 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6. 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7. 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 (A)(B) 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 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 一边摆摊修车, 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
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8. 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答案】
5. 示例:①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②滋养人们的心灵;③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6. 指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7. 放在文中【B】处更恰当。因为第③段主要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第④段写面对经典我
们只能俯首称臣。题中的这则材料,主要内容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与第④段主要内容贴近。
8. 总结全文;点题(呼应题目);点明主旨。
【解析】
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题干中对字数的限制。
第⑤段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第⑥段“诗言 志,歌咏言……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是从“形成民族审美
方式”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
⑦段“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可见是从“滋养人们的心灵方
面”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
⑧段“重温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
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是从“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方面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
6. 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指代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
处。本题的答案就在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这个问题的上文,即“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7. 本题考查围绕观点选择材料。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观点。所给材料主要是讲
诗词对生活清贫的王海军的深远影响,这与第④段论述的中心“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相符,而与
第③段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的内容不贴近,所以应放在文中B 处。
8. 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文章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另方面考虑。本段结构上总结了上文论述 内容;从“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一句来分析,这句话呼应了文章标题;内容上点明了
文章主旨。
叁链接中考
(吉林·中考真题)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 钟的工夫吗 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 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
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 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 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 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 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 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
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地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 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 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奋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
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 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 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 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适,自己去在课外研究,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 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味。你如果能自己 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
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 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
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
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你的朋友:光潜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删改)
9. 作者以书信形式、朋友身份与青年谈“读书”这一话题,有何好处
10. 作者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11. 在读书方面,作者给予青年哪些建议
【答案】
9. 亲切自然,易于让人接受,让青年在不自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起到“谈读书”的目的,给读
者以教益。
10. 说明了很多人成功人士都是抽时间学习,最终在忙中成就了学问。
11. 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多读些课外书。
【解析】
9. 考查对文章开头妙处的理解。此文没有以大家的身份传授知识,而是以朋友身份,运用书信体,与青
年交流问题,这样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如拉家常,便于读者接受。
10.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 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 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中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
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的观点,增强了说服
力。
11. 考查对作者看法观点的理解把握。仔细阅读文章,梳理朱光潜先生在读书方面,提出的建议。 “如果
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 了。”——要下决心读书(要抽时间读书);“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要读课外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 “门前虽然
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
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 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 看的。 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
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 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
门,到南池子转弯时, 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 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 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 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
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
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
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
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
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
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
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
土, 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 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
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
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 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 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
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
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 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
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
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 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
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2. 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13. 第①段圈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14. 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15. 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 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6. 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
B.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 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 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答案】
12. 实用(可效用于生活需要)
13. 描写。 生动地再现了秋日午后长安街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形象地表达了长安街除了实
用价值,还有美学(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14. 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 “我”在一个秋天的午
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 “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干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
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
15. 示例1: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早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 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示例2: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 因为 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甲乙均可,能结
合“距离产生美”做正确解读即可。)
16.D
【解析】
12. 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感知。通过“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
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可以看出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
标准是“可效用于生活需要”。据此作答。
13. 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的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 “猛然看见 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 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 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 ”这句写出了长安街在午后的阳光下灿烂辉煌的景象,用到的是描
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据此作答。
14. 此题考查的是对论据的概括。文章所列举的事例很多,找出两个加以概括即可。例如:①段中,海边 的种田人无视门前的海景,却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 “我”在午后看到了灿烂辉煌的长安街。② 段中站在船上看雾和站在岸边看雾的不同感受。④段中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
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据此作答即可。
15.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甲乙两诗均可,如果选择甲,就从“草色遥看近却无”来突出初春的美景,体 现“距离产生美”;如果选择乙,就解释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没有恰当的距离。据此理解作
答。
16. 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D: “近处是没有艺术的”表述过于绝对, “距离越远越好”表述错
误,应该是恰当为好。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