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09:36:53

文档简介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分层作业
壹基础达标
▲字音字形达标
1.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桥塊 (tù) 记载 (zǎi) 阻碍(ài) 苟安 (gǒu)
B. 耀眼 (yào) 蠢笨 (chǔn) 飞掠 (lüè) 鉴赏 (jiàn)
C. 怒吼 (nù) 怅然 (chàng) 旷远 (kuàng) 刻板 (kè)
D. 契合 (qiè) 驱遣 (qiǎn) 享受 (xiǎng) 拘泥 (nì)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 涌 大 漠 蠢 笨 畏 缩
B. 白 沫 慌 凉 耀 眼 歌 谣
C. 激 昂 忧 惧 记 载 既 使
D. 宛 如 审 察 配 合 海 鸥
▲词语达标
3.下列词语中,哪一个的解释是错误的 ( )
A. 拘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
B. 无可比拟: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C.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D. 桥塊:桥两头地的地方。
▲文学常识达标
4.叶圣陶,原名 ,字秉臣、 ,生于江苏苏州,现代 家、 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修辞达标
5.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
▲标点达标
6.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 “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
事情。”
B.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C. “多做好事,少犯错误,不做坏事”,坏事是绝对不能干的,错事也要少做,这样我就觉得扶植年
轻人算是个自然的规律。
D. 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 谢谢。 (长
时间的掌声)
▲病句达标
7.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2022年10月1日中国女篮在世界杯决赛中获得亚军,这是女篮目前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②面对 强敌,打出了自己的风格。③过去,她们也曾受到过质疑和批评,但是她们不断打磨技术、刻苦训练,在 球场上展现出了超越对手的求胜欲望和坚硬信念。④这次比赛告诉我们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既要有敢打敢
拼、永不言弃的精神,又要有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本领。
(1)第①处成分赘余,应把 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 前添加 。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4)第④处语序搭配不当,应将 与 换位置。
▲语法达标
8.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波折面前,我们该如何面对 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正确地审视自己。选择一
条路,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 它必然会有荆棘,但,它也必然会开出鲜花!
A. “波折”“路”都是名词,“正确”是介词。
B. 画横线句子中, “必然”作谓语。
C. “适合自己”“开出鲜花”都是动宾短语。
D. “它也必然会开出鲜花”句子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
能”。
▲文化常识达标
9.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
B. “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朋友和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C. 《 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摩、生物学者阿龙纳斯、仆人
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
现,姑且算半个。
D. 古诗词中的乐曲往往有特定的寓意,如《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折杨柳》则多为思乡之情。
▲对联达标
10.有种对联叫“集句联”,由名人诗文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有人用明代诗人薛蕙的诗句“水如碧
玉山如黛”作上联,请你从下列诗句中选出恰当的一句作为下联( )
A. 杨柳阴阴细雨晴(唐·武元衡) B. 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
C. 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耒) D.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李白)
贰 能力提升
▲课内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境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
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②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
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
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
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
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
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 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 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 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 落日固然是圆的, 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
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
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
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
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 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就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
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⑤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
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
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 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
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⑥上面说的不过是一个例子。这并不是说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看作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这一点必须
弄清楚。
……… …
⑦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
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课文,有删改)
1. 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⑤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3.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
遐迩
①“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今年上门,明年上坟”。中国是文明的古国,这样的标语何 来文明 大过年的,迎面就是这样一句,你即使不骂娘,心里也不好受,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吗 再有“硬
道理”的宣传,以这样野蛮的言词说出来,能取得好效果吗 正如有评论所言,这是在宣传,还是在诅
咒 有人说,这些“土味”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 “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
的。我则以为不会有好的效果。言简意赅的时事标语,确实可以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但是,这种“野蛮
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怎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
②“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这都是什么标语啊! 古人发明汉语是为了交流的,不是用来侮辱同胞的,用这样的标语防御疫情,简直就是语言暴力,甚至触
犯法律。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白衣天使在前方“浴血奋战”,某些人却在后方阉割文明。疫情面
前,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人们本来就不好受,宣传应该好好说话,要有温情有温度。这么充满杀气诅咒
的标语,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防控添乱。
③这种粗俗粗暴的标语,或许能震慑人,但对疫情防控没有一点好处。然而,有人说非常之时就要用 非常之法,有人非常肯定非常赞赏这种粗俗的语言。真是社会的悲哀。是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疫,让国 人如临大敌,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不能依靠野蛮的战术,不能依靠原始的战术,不能添乱,更不能 违法用语言伤及国人,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学,避免接触,科学隔离,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④著名诗人、著名杂文家彭俐在杂文诗中说,“病毒,让一切变得透明”,是的,大疫来临确实很考 验人,但是,我以为“病毒”暴发并不代表某些人的恶劣天性粗鄙天性也要释放出来,不文明并不能成为 救世良药。 文明标语多得是,干嘛非要用粗俗的呢 就不会好好说话吗 比如“不聚餐不聚会就是最好的 防疫”,“今年过年不串门,拜年最好用微信”,“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战胜最严峻的疫情”, “宅在家里
就是最好的防御”等等。这些文明标语不是更能让人接受吗
⑤粗俗粗暴的标语的出现,又何尝不是走极端的野蛮防疫呢 泼妇骂街式的、地痞流氓式的标语,折 射出的是某些人素质的低下和法治观念的淡薄。这些语言垃圾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心,不仅不能起到
提醒、倡导和防控的作用,说不定还会激起人们的反感和逆反理,适得其反。
(选自《杂文月刊》2020年4期,有改动)
5.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6. 粗俗的标语为什么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请结合全文回答。
7. 请判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8. 请为当前的疫情防控,拟一则文明标语。 (不得抄袭文中引用过的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叁链接中考
(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境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
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
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 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 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 这有什么意思呢 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 处地方聚集着人, 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 假使起了风, 烟不就曲折了吗 落日固然是圆的, 难道朝阳 就不圆吗 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 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 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 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 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
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
“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
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
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 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 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
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节选自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有删改)
9. 文中四个画线句子都是问句,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0. 结合全文,理清作者论述思路,用简练文字填空。
思 路 过程 结果
一 字面解释 十个文字,没有什么意思
二 ①. 构成一幅图画,接触作者意境
三 领会作者意境 ②
11. 读者如何通过文字接近作者的感受,本文举例告诉了读者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静静的吉林西站
①吉林西站以前叫黄旗屯站,直到现在老吉林市人仍然称之为黄旗屯站。小小的火车站静静地隐藏在 吉林市城西的街巷深处,就像是深闺中的少女,安静、低调却难掩美丽。吉林西站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西 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始建于1928年,是由民国才女林微因设计,其丈夫梁思成审定建造的第一条,东
北地区中国人自建铁路的火车站。
②吉林西火车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西部,是一座融合了中欧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曾经用名为
吉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直到1985年改名为如今的吉林西站。这是一座极为特殊的火车
站,是东北地区第一条中国人自建铁路的火车站,拥有着重要的铁路历史地位,见证着东北地区铁路历史
的发展。
③20世纪初,日本人控制着东北地区的铁路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吉林督军张作相提出了修建吉海铁 路的建议,林徽因受邀成为吉海铁路总站的建筑设计者。林徽因本是我国现代优秀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位 女性建筑学家。她的建筑设计极具女性特有的艺术感,也是我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吉林西站就是林徽因 的设计杰作,作为我国的火车铁路建筑历史吉林西站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是近百年前先辈们留下
的建筑艺术作品:
④林徽因将哥特式尖顶、塔楼的建筑风格与中式木制屋顶的传统的设计融为一体。吉林西站占地面积 897平方米,坐北朝南,形如雄狮横卧, 一座主建筑站厅为方石结构主体,配色采用复古的砖红色与白色 为主色调,极具民国时期西式洋楼的建筑风格。屋顶采用折型木结构,琉璃瓦和玻璃窗的装饰尽显中西合
璧的风情。
⑤如今看来,这座建筑依旧不会过时,它是融合着中西两地建筑艺术的结晶,是一个特殊时代建筑历 史的见证。当然作为火车站的本职任务,从吉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到吉林西站,90多年的历
史,更改了名字,却没有遗忘吉林西站是漫长的中国铁路历史的见证。
⑥由于独特的建筑风格,吉林西站还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的取景拍摄,刘德华、刘晓庆、吴倩莲等大牌 明星都曾来到吉林西站取景拍摄电影。漫步在吉林西站的外侧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欧式复古建筑,时尚不过 时,石刻记录着吉海铁路旧址的岁月历史。时至今日吉林西站依旧是游客到访的城市风景线,也是铁路火 车站建筑历史上艺术之作。走访吉林西站,了解近百年的东北铁路历史,见证一代女性建筑学家的艺术杰
作。
12.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3.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吉林西站
14. 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吉林西站的设计者是林徽因和梁思成。
B. 吉林西站完全是一座西方哥特式尖顶、塔楼的建筑风格的车站。
C. 吉林西站占地面积897平方米,坐西朝东,形如雄狮横卧, 一座主建筑站厅为方石结构主体,配色
采用复古的砖红色与白色为主色调,极具民国时期西式洋楼的建筑风格。
D. 吉林西站,见证了东北铁路历史,见证一代女性建筑学家的艺术杰作。
15. 吉林西站被中央电视台授予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之一,请你在文中找找授予此称号的原因。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分层作业
壹基础达标 ▲字音字形达标
1.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桥塊 (tù) 记载 (zǎi) 阻碍(ài) 苟安 (gǒu)
B. 耀眼 (yào) 蠢笨 (chǔn) 飞掠 (lüè) 鉴赏 (jiàn)
C. 怒吼 (nù) 怅然 (chàng) 旷远 (kuàng) 刻板 (kè)
D. 契合 (qiè) 驱遣 (qiǎn) 享受 (xiǎng) 拘泥 (nì)
【答案】D
【解析】D. “契”应读qì。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 涌 大 漠 蠢 笨 畏 缩
B. 白 沫 慌 凉 耀 眼 歌 谣
C. 激 昂 忧 惧 记 载 既 使
D. 宛 如 审 察 配 合 海 鸥
【答案】A
【解析】B. “慌”应为“荒”; C. “既”应为“即”;D. “察”应为“查”; 故选A。
▲词语达标
3.下列词语中,哪一个的解释是错误的 ( )
A. 拘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
B. 无可比拟: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C.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D. 桥塊:桥两头地的地方。
【答案】A
【解析】拘泥的正确解释是固执,不知变通。
▲文学常识达标
4.叶圣陶,原名 ,字秉臣、 ,生于江苏苏州,现代 家、 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答案】叶绍钧圣陶作教育
▲修辞达标
5.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境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与作者之间起到的重
要的沟通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解答此题先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 达感情。结合内容可知,作者把文字比作桥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与
作者之间起到沟通作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标点达标
6.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 “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
事情。”
B.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C. “多做好事,少犯错误,不做坏事”,坏事是绝对不能干的,错事也要少做,这样我就觉得扶植年
轻人算是个自然的规律。
D. 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 谢谢。 (长
时间的掌声)
【答案】B
【解析】B. “唐”“宋”“元”“明”“清”为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故选B。
▲病句达标
7.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2022年10月1日中国女篮在世界杯决赛中获得亚军,这是女篮目前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②面对 强敌,打出了自己的风格。③过去,她们也曾受到过质疑和批评,但是她们不断打磨技术、刻苦训练,在 球场上展现出了超越对手的求胜欲望和坚硬信念。④这次比赛告诉我们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既要有敢打敢
拼、永不言弃的精神,又要有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本领。
(1)第①处成分赘余,应把 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 前添加_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4)第④处语序搭配不当,应将 与 换位置。
【答案】
目前 打 女篮 坚硬 坚定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本领 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精神
【解析】
(1) “目前”“迄今”语义重复,应删去“目前”; (2) “打出了自己的风格”缺少主语,应在“打”
前面加上“女篮”; (3) “坚硬”和“信念”不搭配,应把“坚硬”改为“坚定”;
(4) “既要有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精神,又要有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本领”语序不当,应将“高超的
技术、过硬的本领”与“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精神”换位置。
▲语法达标
8.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波折面前,我们该如何面对 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正确地审视自己。选择一
条路,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 它必然会有荆棘,但,它也必然会开出鲜花!
A. “波折”“路”都是名词, “正确”是介词。
B. 画横线句子中, “必然”作谓语。
C. “适合自己”“开出鲜花”都是动宾短语。
D. “它也必然会开出鲜花”句子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
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 “正确”是副词; B. “必然”作状语; D. “它”指代的内容是“适合自己
的路”;故选C。
▲文化常识达标
9.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
B. “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朋友和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C. 《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摩、生物学者阿龙纳斯、仆人
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
现,姑且算半个。
D. 古诗词中的乐曲往往有特定的寓意,如《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折杨柳》则多为思乡之情。
【答案】C
【解析】A.有误,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B.有误,“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D.有误,
《折杨柳》则多为叙离别之情;故选C。
▲对联达标
10.有种对联叫“集句联”,由名人诗文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有人用明代诗人薛蕙的诗句“水如碧
玉山如黛”作上联,请你从下列诗句中选出恰当的一句作为下联( )
A. 杨柳阴阴细雨晴(唐·武元衡) B. 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
C. 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耒) D.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李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
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中的“水”“碧玉”“山”“黛”均为名词,“碧玉”形容“水”,“黛”形容 山。“云”“衣裳”“花”“容”均为名词,且“衣裳”是“云”所想对象, “容”为“花”所想对象。
与上联结构一致,并且意境相合,平仄和谐,符合对联要求;故选D。
贰能力提升
▲课内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境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
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②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
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
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
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
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
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 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 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 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 落日固然是圆的, 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
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
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 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 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 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就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
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⑤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
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
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 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
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⑥上面说的不过是一个例子。这并不是说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看作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这一点必须
弄清楚。
……
⑦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
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课文,有删改)
1. 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⑤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3.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
生的受用。
2. 首先提出观点:驱遣这想象去看,眼前就能呈现一幅图画,就能接触到作者意境;然后将读者分为到 过北方的和不曾到过北方的两种类型,从正面指出只要驱遣想象去阅读,他们就都能领会到作者意境,感
受到阅读的愉快。最后,从反面进行论证,指出若不能驱遣想象而只是死盯着文字,就看不到图画,感受
不到阅读的愉快。
3.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了赏析王维的诗句的例子,作者先从反面说起,如果只从字面意义上理
解,很难把握文艺作品的意境。再从正面阐述,如果驱遣我们的想象力,通过文字想象一幅图画,就很容
易理解作者的意境。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更易于读者理解。
4.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心论点,总结上文,照应前文,使文章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解析】
1.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
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
文章题目统摄全文,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 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欣赏王维的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最后水到渠 成得出中心论点: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
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2. 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相关段落内容,分清结构层次,用一些诸如“首
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组成连贯的语言来作答。
第⑤段“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开篇提出此 段的观点,接着“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运用举例论证,正面指出只要 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接受美感,获得了审美愉悦;最后“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 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从反面论证,指出如果我们鉴赏文艺不能驱遣我们的想象,只是死
盯着文字,就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感受不到这种愉快。
3.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
第④段作者举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接着“假使起了风, 烟不就曲折了吗 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 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 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是反面论证。如果就大漠上炊烟的 来由、风吹烟会曲折、落日圆的本来的样子来研究、考察,就不能领会诗意了。“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
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这是正面论证。如果想象大漠、长
河、孤烟、落日所构成的北方特有的旷远荒凉而静寂的画面,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这里又运用了对比论
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突出了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
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更易于读者理解。
4.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总结文章前面所讲的内容,收束全文。从内容上看,最后一段点题,并阐述了我们 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由此得出中心论点:欣赏文学作品,要学着驱遣
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
遐迩
①“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中国是文明的古国,这样的标语何 来文明 大过年的,迎面就是这样一句,你即使不骂娘,心里也不好受,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吗 再有“硬
道理”的宣传,以这样野蛮的言词说出来,能取得好效果吗 正如有评论所言,这是在宣传,还是在诅
咒 有人说,这些“土味”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 “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
的。我则以为不会有好的效果。言简意赅的时事标语,确实可以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但是,这种“野蛮
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怎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
②“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这都是什么标语啊! 古人发明汉语是为了交流的,不是用来侮辱同胞的,用这样的标语防御疫情,简直就是语言暴力,甚至触
犯法律。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白衣天使在前方“浴血奋战”,某些人却在后方阉割文明。疫情面
前,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人们本来就不好受,宣传应该好好说话,要有温情有温度。这么充满杀气诅咒
的标语,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防控添乱。
③这种粗俗粗暴的标语,或许能震慑人,但对疫情防控没有一点好处。然而,有人说非常之时就要用 非常之法,有人非常肯定非常赞赏这种粗俗的语言。真是社会的悲哀。是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疫,让国 人如临大敌,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不能依靠野蛮的战术,不能依靠原始的战术,不能添乱,更不能 违法用语言伤及国人,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学,避免接触,科学隔离,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④著名诗人、著名杂文家彭俐在杂文诗中说,“病毒,让一切变得透明”,是的,大疫来临确实很考 验人, 但是,我以为“病毒”暴发并不代表某些人的恶劣天性粗鄙天性也要释放出来,不文明并不能成为 救世良药。 文明标语多得是,干嘛非要用粗俗的呢 就不会好好说话吗 比如“不聚餐不聚会就是最好的 防疫”, “今年过年不串门,拜年最好用微信”, “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战胜最严峻的疫情”, “宅在家里
就是最好的防御”等等。这些文明标语不是更能让人接受吗
⑤粗俗粗暴的标语的出现,又何尝不是走极端的野蛮防疫呢 泼妇骂街式的、地痞流氓式的标语,折 射出的是某些人素质的低下和法治观念的淡薄。这些语言垃圾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心,不仅不能起到
提醒、倡导和防控的作用,说不定还会激起人们的反感和逆反理,适得其反。
(选自《杂文月刊》2020年4期,有改动)
5.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6. 粗俗的标语为什么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请结合全文回答。
7. 请判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8. 请为当前的疫情防控,拟一则文明标语。 (不得抄袭文中引用过的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5. 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6.①粗俗的标语不文明,不科学。②疫情面前,人们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不愿接受充满杀气诅咒的标
语。③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必须依靠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智慧,粗俗的标语野蛮原始,不起作用。
7. 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证了不文明的标语对防疫宣传不起作用,从而有效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
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
8. 防控疫情全民参与,抗击肺炎人人有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解析】
5. 本题考查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可以采用位置判断法来寻找论点或 概括论点。论点常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本文可以参考文题。作者认为“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 疫”,结合文中的论述,①段“但是,这种‘野蛮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怎么可 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 ”②段“这么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
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防控添乱”, ③段“这种粗俗粗暴的标语,或许能震慑人,
但对疫情防控没有一点好处”, ⑤段“这些语言垃圾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心,不仅不能起到提醒、
倡导和防控的作用,说不定还会激起人们的反感和逆反理,适得其反”,从这些语句中可知,作者的观点
是,粗俗的标语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据此概括本文的论点为: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不能达到防疫宣
传的目的。
6.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从①段“但是,这种‘野蛮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
怎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中提炼“不文明,不科学”;②段“疫情面前,情绪恐惧、生活不便, 人们本来就不好受”“这么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 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防控添乱”,从中概括为“疫情面前,人们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不愿接受 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③段“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不能依靠野蛮的战术,不能依靠原始的战术, 不能添乱,更不能违法用语言伤及国人,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学,避免接触,科学 隔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中概括为“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必须依靠现科学和现代人的智慧,粗
俗的标语野蛮原始,不起作用”。
7.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 “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救世良药”比喻的修辞
方法,据此判断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结合句意分析作用, “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意思是,不文
明的标语、粗俗的标语对于防控疫情没有作用,形象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的道理浅显易懂。 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目的、场合、对象明确,灵活运用各种修辞,引起大众情 感共鸣,形式上要整齐、简练、押韵,内容文明。示例一:口罩你不戴,病毒把你爱。示例二:儿女如何
算孝顺 看住爸妈不出门。
叁 链接中考
(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境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
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
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 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 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 这有什么意思呢 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 处地方聚集着人, 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 假使起了风, 烟不就曲折了吗 落日固然是圆的, 难道朝阳 就不圆吗 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 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 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 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 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
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
“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
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 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 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 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
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节选自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有删改)
9. 文中四个画线句子都是问句,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0. 结合全文,理清作者论述思路,用简练文字填空。
思路 过程 结果
字面解释 十个文字,没有什么意思
二 ① 构成一幅图画,接触作者意境
三 领会作者意境 ②
11. 读者如何通过文字接近作者的感受,本文举例告诉了读者什么道理
【答案】
9. 第一句是设问,后三句都是反问;第一句引发思考,后三句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10. 示例:①驱遣想象 ②眼界扩大,感受愉快
11. 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闻,驱遣自己的想象,领会作者文字里的意境,扩大眼界,从而感受到审
美的愉快。
【解析】
9. 本题考查问句的作用。首先判断画线句属于疑问句的哪种类型。如“这有什么意思呢”,下文即开始 解释还有哪些意思,故此句属于设问句,设问句往往起到引发思考的作用。再如“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 吗” “烟不就曲折了吗”“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三句分别表达了“有几缕的炊烟”“烟会曲折”“朝阳
也是圆的”的意思,即答案就在文句中,属于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综上,概括作答即可。
10.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文章在列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后,就对此句展开了分析,先说“如 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再说“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
了”,最后说“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
美,这也是一种愉快”。故可在第①处填“驱遣想象”,第②处填“眼界扩大,感受愉快”。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举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例子之后,解释了这些文字描 绘了怎样的画面,即作者的所见所闻,然后告诉我们要驱遣自己的想象,才能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所描绘的“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的结果,进而“接触了作者的意境”,最后到达“领会着 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的境界。据此分析
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静静的吉林西站
①吉林西站以前叫黄旗屯站,直到现在老吉林市人仍然称之为黄旗屯站。小小的火车站静静地隐藏在 吉林市城西的街巷深处,就像是深闺中的少女,安静、低调却难掩美丽。吉林西站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西 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始建于1928年,是由民国才女林微因设计,其丈夫梁思成审定建造的第一条,东
北地区中国人自建铁路的火车站。
②吉林西火车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西部,是一座融合了中欧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曾经用名为
吉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直到1985年改名为如今的吉林西站。这是一座极为特殊的火车
站,是东北地区第一条中国人自建铁路的火车站,拥有着重要的铁路历史地位,见证着东北地区铁路历史
的发展。
③20世纪初, 日本人控制着东北地区的铁路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吉林督军张作相提出了修建吉海铁 路的建议,林徽因受邀成为吉海铁路总站的建筑设计者。林徽因本是我国现代优秀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位 女性建筑学家。她的建筑设计极具女性特有的艺术感,也是我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吉林西站就是林徽因 的设计杰作,作为我国的火车铁路建筑历史吉林西站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是近百年前先辈们留下
的建筑艺术作品:
④林徽因将哥特式尖顶、塔楼的建筑风格与中式木制屋顶的传统的设计融为一体。吉林西站占地面积 897平方米,坐北朝南,形如雄狮横卧, 一座主建筑站厅为方石结构主体,配色采用复古的砖红色与白色 为主色调,极具民国时期西式洋楼的建筑风格。屋顶采用折型木结构,琉璃瓦和玻璃窗的装饰尽显中西合
璧的风情。
⑤如今看来,这座建筑依旧不会过时,它是融合着中西两地建筑艺术的结晶,是一个特殊时代建筑历 史的见证。当然作为火车站的本职任务,从吉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到吉林西站,90多年的历
史,更改了名字,却没有遗忘吉林西站是漫长的中国铁路历史的见证。
⑥由于独特的建筑风格,吉林西站还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的取景拍摄,刘德华、刘晓庆、吴倩莲等大牌 明星都曾来到吉林西站取景拍摄电影。漫步在吉林西站的外侧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欧式复古建筑,时尚不过 时,石刻记录着吉海铁路旧址的岁月历史。时至今日吉林西站依旧是游客到访的城市风景线,也是铁路火 车站建筑历史上艺术之作。走访吉林西站,了解近百年的东北铁路历史,见证一代女性建筑学家的艺术杰
作。
12.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3.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吉林西站
14. 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吉林西站的设计者是林徽因和梁思成。
B. 吉林西站完全是一座西方哥特式尖顶、塔楼的建筑风格的车站。
C. 吉林西站占地面积897平方米,坐西朝东,形如雄狮横卧, 一座主建筑站厅为方石结构主体,配色
采用复古的砖红色与白色为主色调,极具民国时期西式洋楼的建筑风格。
D. 吉林西站,见证了东北铁路历史,见证一代女性建筑学家的艺术杰作。
15. 吉林西站被中央电视台授予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之一,请你在文中找找授予此称号的原因。
【答案】
12. 吉林西站
13. 名称演变;历史意义;建设背景;风格特色;车站现状
14.D
15. 是游客到访的城市风景线,也是铁路火车站建筑历史上艺术之作。走访吉林西站,了解近百年的东北
铁路历史,见证一代女性建筑学家的艺术杰作。
【解析】
12.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
结合①段“吉林西站以前叫黄旗屯站,直到现在老吉林市人仍然称之为黄旗屯站”“吉林西站是一座哥特
式风格的西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②段“吉林西火车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西部”、⑥段“由于独
特的建筑风格,吉林西站还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的取景拍摄”等内容可知,本文说明对象为吉林西站。
13.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概括。
结合①段“吉林西站以前叫黄旗屯站,直到现在老吉林市人仍然称之为黄旗屯站”、②段“曾经用名为吉
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直到1985年改名为如今的吉林西站”概括可得:名称演变;
结合②段“吉林西火车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西部,是一座融合了中欧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 “这是
一座极为特殊的火车站,是东北地区第一条中国人自建铁路的火车站,拥有着重要的铁路历史地位,见证
着东北地区铁路历史的发展”概括可得:历史意义;
结合③段“20世纪初,日本人控制着东北地区的铁路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吉林督军张作相提出了修建吉 海铁路的建议,林徽因受邀成为吉海铁路总站的建筑设计者”“吉林西站就是林徽因的设计杰作,作为我 国的火车铁路建筑历史吉林西站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是近百年前先辈们留下的建筑艺术作品”概
括可得:建设背景;
结合④段“林徽因将哥特式尖顶、塔楼的建筑风格与中式木制屋顶的传统的设计融为一体。吉林西站占地 面积897平方米,坐北朝南,形如雄狮横卧, 一座主建筑站厅为方石结构主体,配色采用复古的砖红色与
白色为主色调,极具民国时期西式洋楼的建筑风格。屋顶采用折型木结构,琉璃瓦和玻璃窗的装饰尽显中
西合璧的风情”、⑤段“如今看来,这座建筑依旧不会过时,它是融合着中西两地建筑艺术的结晶,是一
个特殊时代建筑历史的见证”概括可得:风格特色;
结合⑥段“由于独特的建筑风格,吉林西站还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的取景拍摄,刘德华、刘晓庆、吴倩莲等 大牌明星都曾来到吉林西站取景拍摄电影。漫步在吉林西站的外侧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欧式复古建筑,时尚 不过时,石刻记录着吉海铁路旧址的岁月历史。时至今日吉林西站依旧是游客到访的城市风景线,也是铁
路火车站建筑历史上艺术之作”概括可得:车站现状。
1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 有误,根据①段“是由民国才女林徽因设计,其丈夫梁思成审定建造的第一条,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建铁
路的火车站”可知,“设计者是林徽因和梁思成”表述有误;
B. 有误,根据④段“林徽因将哥特式尖顶、塔楼的建筑风格与中式木制屋顶的传统的设计融为一体”可
知,“完全是”表述有误;
C. 有误,结合④段“吉林西站占地面积897平方米,坐北朝南,形如雄狮横卧”可知,“坐西朝东”有
误;
故选D。
15.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⑥段“时至今日吉林西站依旧是游客到访的城市风景线,也是铁路火车站建筑历史上艺术之作。走访
吉林西站,了解近百年的东北铁路历史,见证一代女性建筑学家的艺术杰作”可直接提炼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