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全世界的华人 B.一座山上的全部毒蛇
C.一座山上的全部柏树 D.某村庄中所有的108个人
2.已知物种A和物种B都是动物化石,且A比B出现的晚,那么[
A.物种A比B的个体数目多; B.物种A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
C.物种B是从物种A 进化而来; D.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3.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
B.雄孔雀漂亮的长尾是由其意愿决定的;
C.洞穴中的盲鱼是定向变异的产物;
D.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是长期进化中相互选择的结果。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 B.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 D.形态的改变
5.对昆虫保护色形成的正确解释是
A.用进废退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环境色彩影响的结果
6.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 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没有进化;
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 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
7.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都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以下哪一条件,则种群的基因库就是稳定的
A.没有自然选择 B.捕食者数量少
C.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8.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9.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常年遭受台风袭击,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类型:大多数不能飞,少数能飞的昆虫的翅膀异常发达。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生殖隔离
C.地理隔离 D.自然选择
10.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11.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因为流感病毒已经产生了高度的抗药性。对这种抗药性产生合理的解释是
A.流感病毒的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B.病毒对疫苗产生了定向变异
C.疫苗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
D.流感疫苗诱发病毒产生突变
12.杂种不育属于
A.地理隔离 B.种间隔离
C.生殖隔离 D.心理隔离
1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一个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指一个种群中一个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C.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有利的全部基因
D.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不利的全部基因
14.从某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15、30和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60% B.40% C.45% D.55%
15.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2×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对基因
A.0.5×104 B.104 C.2×104 D.4×104
二、非选择题:(注意:题号和选择题的要连排)
16.在一个可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如果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82%,假如aa个体全部被淘汰,则该种群中基因频率为A=___________,a=___________,该种群的下一代中AA和Aa个体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
17.(上海高考题)下表是8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链孢霉 酵母菌
与人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的氨基酸数 0 1 12 13 21 35 43 44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
(2)从上表来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 方面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拓展提高]
1.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下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
①隔离 ②自然选择 ③突变 ④定向进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一个进行无性生殖的、个体数量庞大而又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突变、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D.遗传漂变、迁移
3.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
4.在一个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5.分析说明产生中性突变可能的三种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为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从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的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C 5.C 6.D 7.C 8.D 9.D 10.A
11.C 12.C 13.A 14.A 15.B
二、非选择题
16.59% 41% 42.2% 57.8%
17.(1)越小 (2)酵母菌 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生物化学 进化理论
[拓展提高]
1.C 2.A 3.A 4.D
5.(1)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而且往往第三个核苷酸的改变不会改变所决定的氨基酸种类。
(2)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不改变蛋白质结构。
(3)突变发生在编码序列,蛋白质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却不改变。
6.(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激素防治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